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原性问题”及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文彬 杨玉东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是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原发性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它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从教师角度,它有助于教师转化数学史上原初的数学问题为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
关键词 本原问题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静 王秀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7,共4页
高等数学学习靠“悟道”和“练到”.本原性问题有助于“悟道”理解;变式性问题有助于“练到”理解.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变式教学过程表现为,学生尝试性对本原性问题思考后,教师因此进行定义变式、命题变式和问题变式等操作.
关键词 高等数学理解 本原问题 变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数学思考”的两层次本原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静 王秀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3-45,共3页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学会"数学思考"应关注两层次数学本原性问题的设置,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两层次数学本原性问题促动学生学习。
关键词 数学思考 本原问题 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文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本原问题 教育价值 课程改革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本原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关系考辨
5
作者 章自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我国,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说的精神对自然界谁是谁的本原。有人把这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本原问题,也未尝不可。不过,稍不留意,易于把它说成是世界本原问题。哲... 在我国,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说的精神对自然界谁是谁的本原。有人把这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本原问题,也未尝不可。不过,稍不留意,易于把它说成是世界本原问题。哲学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吗,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教材中,就有世界本原之类的提法。有的说;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本原问题 世界观 关系问题 自然界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世界本原的物质观
6
作者 杨汉庭 赵锡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27-30,共4页
讨论世界本原问题,应该坚持物质本体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实践。从本体论的原意来看,从“人化自然”、“社会存在”来看,从物质与实践的关系来看,都不能说实践是本体。因此,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物质本体... 讨论世界本原问题,应该坚持物质本体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实践。从本体论的原意来看,从“人化自然”、“社会存在”来看,从物质与实践的关系来看,都不能说实践是本体。因此,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物质本体论,否定实践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一元论 中介作用 世界本原 社会存在 物质观 本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原与反映——与黄枬森同志再商榷
7
作者 刘继岳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26-31,共6页
读了黄(木丹)森同志的答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1期),很受启发。我觉得,在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上,我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原”和“反映”这两... 读了黄(木丹)森同志的答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1期),很受启发。我觉得,在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上,我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原”和“反映”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不同。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请黄(木丹)森同志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者 唯心主义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反映 相互关系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最高问题新解
8
作者 石松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7-13,共7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一论断极其深刻,具有公认的权威性,然而,它又须要加以科学的解释和具体的发挥。精神对于物质的关系具有层次性,从一种角度看,它表现为精神...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一论断极其深刻,具有公认的权威性,然而,它又须要加以科学的解释和具体的发挥。精神对于物质的关系具有层次性,从一种角度看,它表现为精神和物质谁是谁的本原问题;从另一角度看,它表现为意识如何“创造客观世界”的问题。我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最高问题 客观世界 哲学家 意识到 哲学研究 哲学的对象 本原问题 具体科学 物质关系 哲学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倾向
9
作者 李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69-72,共4页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各树其帜,观点相异,但是,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们毕竟又具有“共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哲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倾向。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资产阶级 物质和意识 观点相 哲学基本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 西方哲学家 先验主义 本原问题 辩证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的逻辑起点
10
作者 沈殿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3-60,共8页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物质概念和物质定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毫无疑问,这一讨论对于在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最新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的理论体系,是相当必要的。但是,要推动物质论理论体系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物质概念和物质定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毫无疑问,这一讨论对于在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最新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的理论体系,是相当必要的。但是,要推动物质论理论体系的进步,仅仅讨论物质定义是不够的,还需要弄清物质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物质论 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 本原问题 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史 统一性 认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答刘继岳同志
11
作者 黄枬森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1期29-35,共7页
读了刘继岳同志的文章《坚持恩格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5期),觉得文章涉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下面提出几点意见,就教于刘继岳同志和广大读者。
关键词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者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者 黑格尔 列宁 本原问题 反映论 康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恩格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与黄枬森同志商榷
12
作者 刘继岳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5期16-23,共8页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这就是说,精神和自然界,或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本原的,即谁是谁的根源,谁产生谁,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性质 唯心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 本原问题 外部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 自然界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认识论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