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结合蛋白AUF1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在肝癌中的潜在作用
1
作者 吴莎莎 黄顺梅 +3 位作者 韩群花 贾梦源 罗岁岁 朱丽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6-1076,共11页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含99例HCC样本和95例相应癌旁组织样本的组织芯片中AUF1的表达。使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和验证AUF1表达与HCC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siRNA敲减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中AUF1的表达,分析细胞表型改变,并进行转录物组和TMT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筛选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与HCC进展和预后的潜在关系。结果:HCC组织中AUF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HCC进展和不良生存预后相关。AUF1的敲减使得HepG2细胞活力减弱,凋亡增加。转录物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显示,AUF1敲减后HepG2细胞中羧酸酯酶3(carboxylesterase 3,CES3)、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 gamma chain,FGG)和4-羟基-2-氧戊二酸醛缩酶1(4-hydroxy-2-oxoglutarate aldolase 1,HOGA1)表达上调,而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LBR)、核黄素激酶(riboflavin kinase,RFK)、甾醇O-酰基转移酶1(sterol O-acyltransferase 1,SOAT1)和TWIST邻位子(TWIST neighbor,TWISTNB)表达下调。GEPIA和UALCAN临床数据分析提示,这些代谢相关基因在HCC中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结论:AUF1在HCC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HCC进展并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代谢调控 转录物组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结合蛋白1(EB1)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自噬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兴春 刘青松 +1 位作者 杨慧敏 方定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末端结合蛋白1(end-binding protein 1,EB1)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自噬标志蛋白LC3和p62/SQST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1在宫颈癌、宫颈息肉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siRNA干扰方法抑制EB1基因表达,并采用... 目的探讨末端结合蛋白1(end-binding protein 1,EB1)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自噬标志蛋白LC3和p62/SQST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1在宫颈癌、宫颈息肉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siRNA干扰方法抑制EB1基因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此时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和p62/SQSTM1基因的表达。结果 EB1的表达部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外周的胞质中。EB1在宫颈癌和宫颈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宫颈慢性炎性组织(P<0.05),但在阳性表达的宫颈癌组织中,绝大多数间质细胞表现为阴性;EB1在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分化宫颈鳞癌组织(P<0.05)。当EB1基因表达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的表达被抑制时,无论是在mRNA还是在蛋白水平,自噬标志蛋白p62/SQSTM1和LC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EB1在自噬发生较低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自噬发生较高的宫颈慢性炎性组织;抑制EB1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的表达,则自噬标志蛋白p62/SQSTM1和LC3表达改变,这一发现充分证明EB1在宫颈癌的自噬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结合蛋白1(eb1) 宫颈癌 自噬 自噬体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的自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3
作者 邓里 蔡小丽 +3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刘政群 银娟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9-616,共8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蛋白(自噬标志物LC3-II与LC3-I、自噬特异性底物p62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B组(正常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组(DR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si-NC组(DR大鼠,注射1μL阴性对照siRNA)以及DR+si-SREBP-1组(DR大鼠,注射1μL的SREBP-1 siRNA),分别在建模开始前1 d和建模成功后(8周时)进行上述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中Akt/SREBP-1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情况。将R28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分为对照C组(正常环境生长24 h)、HG组(高糖环境干预24 h)、HG+si-NC组(si-NC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及HG+si-SREBP-1组(si-SREBP-1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比较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以及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的融合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Akt、SREB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视网膜中Beclin1和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大鼠视网膜中SREBP-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和DR+si-NC组大鼠RGCs数目均显著降低,与DR+si-NC组相比,DR+si-SREBP-1组大鼠RGCs数目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DR早期通过敲低SREBP-1表达加速自噬流量有助于减轻RGCs流失,表明Akt/SREBP-1可能是治疗DR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B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ELAVL1的功能及其调控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祖华 高梦茹 +4 位作者 齐志颖 张静雨 何雷 陈建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4-1925,共12页
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 like 1, ELAVL1),又被称为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 HuR),是一种典型的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RBP),通过与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element, 3′UTR)的AU... 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 like 1, ELAVL1),又被称为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 HuR),是一种典型的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RBP),通过与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element, 3′UTR)的AU富含元件(AU-rich element, ARE)结合,在mRN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LAVL1的作用十分广泛,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凋亡、迁移与侵袭,是许多癌症治疗的关键靶点,还能参与调节编码器官发育和组织稳态的蛋白质和mRNA的水平,也有许多研究表明,ELAVL1通过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来调节病毒复制。本文主要综述了ELAVL1的生物学特点、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ELAVL1与畜禽病毒复制之间互作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VL1 RNA结合蛋白 病毒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通过SREBP-1/FASN/EGFR轴延缓非小细胞肺癌进程
5
作者 孟令隆 白丰玺 +2 位作者 赵雨 吴晓宇 梁丽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4-803,共10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态学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水平;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SREBP-1的表达情况。莪术醇处理NSCLC细胞株A549及过表达SREBP-1的A549细胞,EdU实验检测肺癌细胞增殖能力;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REBP-1、FASN、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显著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P<0.01),降低肿瘤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P<0.05,P<0.01),下调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P<0.01),并抑制肿瘤组织中SREBP-1 mRNA的表达(P<0.05,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降低(P<0.05,P<0.01),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1),A549细胞中FFA、T-CHO、TG水平下降(P<0.05,P<0.01),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同时,过表达SREBP-1可拮抗莪术醇对脂质合成过程、EGFR活化的抑制作用,削弱莪术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醇通过抑制SREBP-1、FASN表达水平,减少脂质合成,阻碍EGFR信号转导,减缓NSCL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非小细胞肺癌 脂质代谢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肪酸合成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抗体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张远 邓守言 许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代号:5H)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溶液或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和37℃两种消化温度下对不同贴壁肿瘤细胞系进行离解、传代和收集。随后,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代号:5H)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溶液或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和37℃两种消化温度下对不同贴壁肿瘤细胞系进行离解、传代和收集。随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比较不同消化条件下肿瘤细胞与5H抗体的结合差异。结果使用胰蛋白酶溶液在室温离解和传代的细胞仅表现出与5H抗体的微弱结合,而相同的细胞系用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消化后,则显示出与5H抗体的明显结合,两组之间抗体结合信号及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处理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信号呈现出抗体浓度依赖性,可用于受体占位分析。相比室温,37℃的条件下消化后略微削弱了靶细胞与5H抗体的结合,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蛋白酶溶液消化方式显著削弱了抗CD3L1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而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的消化方式能有效保护该结合。在选择适宜的消化酶处理细胞的前提下,消化温度的影响相对次要。在研究抗体药物与细胞表面抗原相互作用时,应采用合理且经过优化的细胞消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L1 胞膜蛋白 细胞消化 抗体-抗原结合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通过结合TRAFs调控NF-κB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承兴 李晓艳 +2 位作者 顾焕华 邓锡云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的致瘤机制 ,对鼻咽癌中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 κB机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 ,采用免疫共沉淀 蛋白质印迹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 LMP1中证实LMP1与TRAF1,2 ,3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 ...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的致瘤机制 ,对鼻咽癌中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 κB机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 ,采用免疫共沉淀 蛋白质印迹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 LMP1中证实LMP1与TRAF1,2 ,3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 ,进一步以野生型LMP1及其三种突变体的鼻咽癌细胞系LMP1(野生型 ,wt)、HNE2 LMP1del187~ 35 1(CTAR1缺失型 )、HNE2 LMP1(1~ 2 31) (CTAR2缺失型 )、HNE2 LMP1(1~ 187) (羧基端胞浆区缺失型 )、HNE2 pSG5 (空白载体型 )为材料 ,结合NF κB报道基因质粒(pGL2 NF κB luc)的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分析NF κB的活性 ,证实 :较之母细胞 ,野生型LMP1活化NF κB达13 8倍 ,LMP1(1~ 187)几乎不活化NF κB ,LMP1(1~ 2 31)活化NF κB达 4 9倍 ,LMP1(del187~ 35 1)活化NF κB达 9 1倍 ;TRAF1过表达升高LMP1(wt)及LMP1(1~ 2 31)介导的NF κB活性 ,而对LMP1(del187~ 35 1)活化NF κB无影响 ;TRAF3过表达或TRAF3负显性突变体抑制LMP1(wt)及LMP1(1~ 2 31)介导的NF κB活性 ,而不影响LMP1(del 187~ 35 1)活化NF κB ;TRAF2过表达升高LMP1(wt)、LMP1(1~2 31)及LMP1(del 187~ 35 1)介导的NF κB活性 .这些结果表明 :鼻咽癌中LMP1通过TRAF1、TRAF2或TRAF3调控NF κ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潜伏膜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NF-ΚB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中结合磷酸化的TRAFs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承兴 李晓艳 +2 位作者 顾焕华 邓锡云 曹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对鼻咽癌中潜伏膜蛋白 1 (LMP1 )是否结合磷酸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信号分子进行探讨 .首先应用 CSA/SP双染色法在 3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发现 1 6例 (52 % ) LMP1与... 对鼻咽癌中潜伏膜蛋白 1 (LMP1 )是否结合磷酸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信号分子进行探讨 .首先应用 CSA/SP双染色法在 3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发现 1 6例 (52 % ) LMP1与 TRAF1、TRAF2和 TRAF3共表达于癌细胞胞膜及胞浆同一部位 .这提示 EB病毒 LMP1在鼻咽癌中可能结合 TRAF1、TRAF2或TRAF3发挥作用 .进一步以导入载体 p SG5的鼻咽癌细胞系 HNE2 - p SG5为对照 ,建立了稳定表达 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 HNE2 - LMP1 ,利用这两种细胞系 ,以免疫共沉淀 - Western印迹方法 ,证实了 LMP1可与磷酸化的 TRAF1、TRAF2或 TRAF3直接或间接作用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潜伏膜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信号转导 eb病毒 TR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ox结合蛋白1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mRNA稳定性调节抑制人颗粒细胞凋亡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的作用与机制
9
作者 卢敏君 李文昕 +2 位作者 林莉 刘月琴 朱小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9-485,共7页
目的:探讨Y-box结合蛋白1(YBX1)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YBX1和SIRT1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及卵巢功能正常患者间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留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于江苏大学第四... 目的:探讨Y-box结合蛋白1(YBX1)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YBX1和SIRT1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及卵巢功能正常患者间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留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于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POI患者(POI组)及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的颗粒细胞和血清,利用免疫印迹(WB)检测YBX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法(RT-qPCR)检测YBX1及SIRT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中其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的相关性;利用5-溴-2-脱氧尿嘧啶(EdU)、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RNA免疫沉淀(RIP)实验检测YBX1与SIRT1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OI组患者颗粒细胞和血清中YBX1蛋白及SIRT1 mRNA的表达降低(P<0.05);血清中YBX1、SIRT1 mRNA表达与FSH、LH负相关(r<0,P<0.05),与E_(2)、AMH、AFC正相关(r>0,P<0.05);在颗粒细胞中上调YBX1后SIRT1蛋白表达量、SIRT1 mRNA的稳定性、EdU阳性率、细胞活性、PCNA mRNA表达量、Bcl2/BAX比值均增加(P<0.05),Caspase-3 mRNA表达量、TUNEL阳性率均降低(P<0.05)。结论:YBX1和SIRT1在POI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卵巢功能指标相关;YBX1结合SIRT1 mRNA增强其稳定性,可能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示YBX1和SIRT1有望成为POI诊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Y-box结合蛋白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颗粒细胞 细胞增殖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政 陈雪儿 卢献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4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4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CIRBP、TREM-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CIRBP mRNA和TRE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肺功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IRBP水平均与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CIRBP、TRE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稳定期CIRBP、TREM-1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结论CIRBP和TREM-1的表达水平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升高,CIRBP的表达与TREM-1表达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肺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率等临床指标相关,提示CIRBP和TREM-1可能共同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常鑫媛 赵娜 +3 位作者 王玉凤 原子莉 王一展(综述) 韩宁(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6-979,共4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主要参与调节脂质代谢,除此之外,SREBP1还可通过调节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参与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学活动。近年来研究表明,SREBP1异常活性或表达与妇产科相关...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主要参与调节脂质代谢,除此之外,SREBP1还可通过调节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参与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学活动。近年来研究表明,SREBP1异常活性或表达与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SREBP1的结构、功能及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作一综述,为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妊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视黄醇结合蛋白4诱导的脂代谢异常鼠肝脏SREBP-1c信号通路和脂肪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明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研究运动对RBP4诱导的脂代谢异常鼠肝脏SREBP-1c信号通路和脂肪合成的影响;重组人RBP4注射建立脂代谢异常鼠模型,设一次性运动组(RBP4 One-time exercise group,ROE组)、8周有氧运动组(RBP4 aerobic exercise group,RAE组)和安静对照组(... 研究运动对RBP4诱导的脂代谢异常鼠肝脏SREBP-1c信号通路和脂肪合成的影响;重组人RBP4注射建立脂代谢异常鼠模型,设一次性运动组(RBP4 One-time exercise group,ROE组)、8周有氧运动组(RBP4 aerobic exercise group,RAE组)和安静对照组(RBP4 control group,RC组)。结果发现:ROE组血清RBP4水平与RC组比较非常显著降低(P<0.01),血清TG和肝脏TG含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RAE组血清RBP4、TG和肝脏TG含量与RC组和ROE组比较均非常显著降低(P<0.01)。与RC组比较,ROE组和RAE组肝脏SREBP-1c m RNA表达均非常显著降低(P<0.01);ROE组SREBP-1c蛋白表达、FASm RNA和FAS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RAE组SREBP-1c、FAS的m RNA和蛋白表达比ROE组均非常显著减少(P<0.01)。结果说明RBP4显著使小鼠肝脏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激活SREBP-1c信号通路、促进肝脏脂肪合成。8周有氧运动抑制了RBP4在肝脏的脂肪合成促进作用,改善脂代谢,机制涉及降低RBP4水平,减少肝脏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SREBP-1c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肝脏脂肪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合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盒结合蛋白1与肾移植相关损伤
13
作者 倪海强 宫念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6-882,共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主要因素。IRI或排斥反应引起内质网应激(ERS)可导致肾损伤,X盒结合蛋白1(XBP1)作为调控细胞稳态主要的ERS相关蛋白,通过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内含子后生成剪接体XBP1,进而...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主要因素。IRI或排斥反应引起内质网应激(ERS)可导致肾损伤,X盒结合蛋白1(XBP1)作为调控细胞稳态主要的ERS相关蛋白,通过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内含子后生成剪接体XBP1,进而影响靶基因表达重塑细胞环境。适当的ERS可促进细胞存活,但超过阈值时XBP1表达过多会导致细胞失稳态或死亡,进而引起肾脏内环境失衡,这与肾移植相关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相关。因此,XBP1的有效激活对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维持肾脏系统的活力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评述了ERS通路IRE1α-XBP1、XBP1在肾实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作用、XBP1在肾缺血性损伤和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靶向XBP1的临床检测和潜在疗法,探讨靶向XBP1对肾移植相关损伤的潜在价值,以期为改善肾移植预后提供新靶点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盒结合蛋白1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排斥反应 内质网应激 肌醇需求酶1α 肾实质细胞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3和上游移码蛋白1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刘玉莹 万浩然 +3 位作者 江泽宇 陈红丽 魏文迎 杨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保护因素,UPF1(OR=0.252,95%CI:0.047~0.965,P=0.006)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与VEGF呈正相关(r=0.665,P=0.000),UPF1与VEGF呈负相关(r=-0.58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UPF1和IMP3及VEGF联合是预测ISR的最优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796~1.000,P=0.000),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结论IMP3可通过促进VEGF表达,抑制ISR的发生;UPF1可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ISR的发生。UPF1和IMP3及VEGF联合可有效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再狭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上游移码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硫簇结合蛋白1的磁感应能力
15
作者 刘梦楠 田萧羽 +3 位作者 方文灿 吴宁 李锦 李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究铁硫簇结合蛋白1(ISCA1)磁场刺激后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方法(1)制备携带ISCA1基因的质粒、携带Magneto 2.0序列的质粒和空载质粒,且3种质粒均携带mCherry基因,包装成慢病毒感染HEK293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2)... 目的探究铁硫簇结合蛋白1(ISCA1)磁场刺激后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方法(1)制备携带ISCA1基因的质粒、携带Magneto 2.0序列的质粒和空载质粒,且3种质粒均携带mCherry基因,包装成慢病毒感染HEK293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2)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ISCA1与隐花色素1(CRY1)和CRY2蛋白之间的结合。(3)在磁场(40 mT,0.1 Hz,90%占空比)条件下,活细胞钙成像技术检测高表达ISCA1或Magneto 2.0细胞的钙内流。结果(1)在HEK293A细胞中观察到红色荧光,表明慢病毒转染成功。(2)外源ISCA1蛋白与内源CRY1或CRY2蛋白不结合。(3)与加磁前相比,加磁后Magneto 2.0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增加(1.8±0.5)倍(P<0.05),即发生显著的钙内流;而ISCA1组及细胞对照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与加磁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外源高表达ISCA1的细胞在此磁场条件刺激后未引起细胞钙内流,无明显磁感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硫簇结合蛋白1 隐花色素 磁受体蛋白 磁感应 磁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盒结合锌指蛋白2对AsPC-1细胞增殖和EMT的影响
16
作者 王璐瑶 周静 +5 位作者 张荣花 于笑涵 熊亚南 王梅梅 章广玲 刘志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05,共8页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对AsPC-1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按照胰腺癌细胞中转染物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si-NC、si-ZEB2、pcDNA3.1、pcDNA3.1-ZEB2。TCGA数据库分析ZEB2在胰腺癌组织...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对AsPC-1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按照胰腺癌细胞中转染物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si-NC、si-ZEB2、pcDNA3.1、pcDNA3.1-ZEB2。TCGA数据库分析ZEB2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利用Westernblot检测ZEB2在AsPC-1胰腺癌细胞和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中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Westernblot检测ZEB2小干扰RNA(si-ZEB2)及过表达质粒(pcDNA3.1-ZEB2)的转染效率。CCK-8、克隆形成、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ZEB2对AsPC-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RT-PCR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ZEB2对AsPC-1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与ZEB2有靶定作用的miRNAs并构建ZEB2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结果ZEB2在胰腺癌组织和AsPC-1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0.05),且其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qRT-PCR、Westernblot结果表明si-ZEB2和pcDNA3.1-ZEB2能够有效的转染到AsPC-1胰腺癌细胞中(P<0.05)。与si-NC组相比,si-ZEB2组中AsPC-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增加、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减少(P<0.05)。pcDNA3.1-ZEB2组中AsPC-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EMT标志物得到了与上述相反的结果(P<0.05)。共预测到与ZEB2有靶定作用的miRNAs 77个,与ZEB2作用密切的蛋白有10个。结论ZEB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ZEB2作为一种促癌因子,能够促进AsPC-1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盒结合锌指蛋白2 胰腺癌 AsPC-1细胞 增殖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7
作者 林亚茹 王心萌 +4 位作者 普元倩 刘如爱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与肿瘤组织浸润加深、分化能力减弱、肿瘤增大和临床分期增加均相关。该文现对mtSSB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mtSSBP1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b-5p通过靶向调控IGFBP1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惠慧 吴光鹏 +1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4,共6页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AS泡沫细胞模型,检测细胞中miR-34b-5p和IGFBP1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b-5p和IGFBP1的相互作用关系。将miR-34b-5p抑制剂(inhibitor)、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NC)、IGFBP1 siRNA质粒(si-IGFBP1)和siRNA阴性对照(si-NC)分别或共转染至AS泡沫细胞模型,观察泡沫细胞沉积脂质能力及胞内总胆固醇(TC)、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S患者血清中miR-34b-5p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ox-LDL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miR-34b-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IGFBP1是miR-34b-5p的靶基因。与inhibitor-NC组比较,inhibitor组RAW264.7巨噬细胞中IGF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ox-LDL诱导后,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降低胞内TC含量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而干扰IGFBP1基因表达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提高胞内TC、IL-1β、IL-6和TNF-α水平,并逆转miR-34b-5p inhibitor对巨噬细胞的干预作用。结论: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AS泡沫细胞的形成,并降低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上调IGFBP1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34b-5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泡沫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醇化酶1通过调控PKM的可变剪接促进胃癌的进展
19
作者 王娜 乔慧 +3 位作者 邓成辉 杨磊 曾苗苗 关泉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6-715,共10页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1(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WB法检测ENO1在人胃癌细胞HGC27、MKN-45、N-87、MGC803、BGC-823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过表达等基因编辑工具分别构建E...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1(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WB法检测ENO1在人胃癌细胞HGC27、MKN-45、N-87、MGC803、BGC-823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过表达等基因编辑工具分别构建ENO1敲低及敲低—恢复表达细胞株,将MKN-45和BGC-823细胞分别分组为Ctrl组、ENO1 KD组、ENO1KD-OE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或敲低—恢复表达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构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及肿瘤组织块测量观察ENO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在MKN-45细胞中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ENO1,利用RNA免疫共沉淀-转录组测序(RIP-Seq)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鉴定ENO1下游的靶基因,分析ENO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ENO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在MKN-45和BGC-823细胞中敲低ENO1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01或P<0.0001);回复实验结果显示,恢复ENO1的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并减少细胞凋亡(P<0.05或P<0.01或P<0.001或P<0.0001)。裸鼠荷瘤实验结果表明,敲低ENO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001)。与ENO1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RNA剪切相关通路,且ENO1蛋白与PKM基因具有相互作用,胃癌组织中ENO1与PKM2基因表达事呈正相关(r=0.886)。结论:ENO1在胃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其通过与PKM的前体mRNA相互作用影响PKM的RNA剪接过程,进而调控PKM2的表达水平并促进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烯醇化酶1 免疫沉淀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Lhcb2A1基因在陆地棉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
20
作者 蔡肖 刘存敬 +4 位作者 张素君 李兴河 王海涛 唐丽媛 张建宏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低温和干旱响应表达模式,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了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GhLhcb2A1基因CDS全长为798 bp,编码265个氨基酸。GhLhcb2A1在叶片中高表达,在低温和干旱处理的叶片和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并在低温和干旱处理3 h的叶片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叶片中的17.42,30.03倍,在低温处理6 h和干旱处理12 h的根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根中的11.65,65.0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Lhcb2A1蛋白在细胞叶绿体中表达。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低温和干旱处理造成的植株失水干枯等表型更严重,叶片积累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抵抗力降低。以上研究表明,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发挥正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GhLhcb2A1 低温 干旱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