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课程变革的内涵、样态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振存 张清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共6页
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系统化整理并逐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在内涵、特征、类型等方面发生着深刻改变,主要表现为:课程核心功能更加凸显,内容范围拓展深化,技术融合趋向深度;课程改革逐渐显现出丰富化、多样化... 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系统化整理并逐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在内涵、特征、类型等方面发生着深刻改变,主要表现为:课程核心功能更加凸显,内容范围拓展深化,技术融合趋向深度;课程改革逐渐显现出丰富化、多样化、校本化、定制化、智慧化的发展倾向;课程开始演化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综合课程、生命课程、数字课程五种类型。课程的变革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未来,课程实施要求深化师生未来意识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价值目标、营造未来课程实践氛围,不断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课程 未来课程变革 内涵 样态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课程以何形态存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洁 于泽元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3,共3页
随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不断被勾勒,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未来课程承载的使命任重道远,课程的来源、要素、设计需要满足未来育人目标的新要求,应从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有效映射,发展为网状联结式,寻求知识之间的可能空间,最终... 随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不断被勾勒,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未来课程承载的使命任重道远,课程的来源、要素、设计需要满足未来育人目标的新要求,应从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有效映射,发展为网状联结式,寻求知识之间的可能空间,最终达成自由链接课程,赋子知识以“联结”意义,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未来课程 课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文专业未来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易长发 赵春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和21 世纪的临近,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各专业未来课程的改革设计,越来越显得紧迫和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级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大问题。本文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并结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和21 世纪的临近,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各专业未来课程的改革设计,越来越显得紧迫和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级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大问题。本文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并结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文专业的发展实际,从中文专业未来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框架结构和学科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成人教育 中文专业未来课程设置 基本原则 框架结构 学科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课程的空间建构:本体理解与实践生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若一 王牧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62,共7页
在未来社会空间的深度变革中,对课程的理解要革新空间观念、建立空间思维、拓展空间视域、探索空间方法。未来课程的空间建构着眼于课程的空间本体与空间生成,探讨课程空间中主体的生存状态、交往方式、发展途径等问题。围绕人与未来、... 在未来社会空间的深度变革中,对课程的理解要革新空间观念、建立空间思维、拓展空间视域、探索空间方法。未来课程的空间建构着眼于课程的空间本体与空间生成,探讨课程空间中主体的生存状态、交往方式、发展途径等问题。围绕人与未来、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未来课程空间可以理解为“学习机会”“资源集合”“交往规约”“经历场景”。通过创造学习机会、聚合学习资源、构建交往情境、重塑学习场景,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有效生成课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课程 课程空间 空间转向 空间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课程的变革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靳玉乐 林浩扬 +1 位作者 胡瑜洁 潘淑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6期48-58,共11页
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且动荡的时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萎靡、生态可持续问题的紧迫和信息时代技术浪潮的冲击等多重问题正在加剧全球矛盾与动荡,当下课程难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因此,以变革未来课程为契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 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且动荡的时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萎靡、生态可持续问题的紧迫和信息时代技术浪潮的冲击等多重问题正在加剧全球矛盾与动荡,当下课程难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因此,以变革未来课程为契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拯救岌岌可危的地球,势在必行。未来课程以灵活契合性、多元融合性和跨界联合性为特征,立足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此,未来课程应逐渐显现出全球视域下的人文化、资源的综合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和创新的智慧化等发展趋势,聚焦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实现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赋予更多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课程 课程变革趋势 全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证的课程观——译《未来的课程》有感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维和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7,共7页
根据麦克·F·D·扬的《未来的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辩证的课程观,并通过课程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传递,以及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辩证关系,说明这种辩证的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方面,进而从... 根据麦克·F·D·扬的《未来的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辩证的课程观,并通过课程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传递,以及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辩证关系,说明这种辩证的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方面,进而从主体际和反思性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辩证的课程观的重要特点,由此力求为研究和分析课程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课程 麦克·F·D·扬 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社会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罡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建设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应该从思考和明确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始。核心素养是对未来人才素养的形象勾画,是未来学校课程的生命基因。基于融合理念的"鼎型素养"模型,可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针对课程实施层面... 建设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应该从思考和明确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始。核心素养是对未来人才素养的形象勾画,是未来学校课程的生命基因。基于融合理念的"鼎型素养"模型,可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针对课程实施层面学生兴趣与分科教学、班级授课与个人化学习等关键要素的对立和冲突,学校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探索小班化教学情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导师制等,更好地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教育者需要应对资源、技术及课程领导力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未来学校 未来课程 鼎型素养 混合式教学 个人化学习 校长课程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理论分析研究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 宋艳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研究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的培训,总结出了该培训的特点和系统活动图,并指出了培训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这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培训的设计理念,掌握这种培训的活动组织和培训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环... 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研究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的培训,总结出了该培训的特点和系统活动图,并指出了培训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这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培训的设计理念,掌握这种培训的活动组织和培训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可以进一步地改进此项目培训中的不足。当然也可以将这种培训理念及研究方法借鉴到其它相关的师生培训中,全面有效地提高各类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 活动理论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实效若干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庄榕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9,共5页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是支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21世纪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应用水平的培训。本文尝试从项目定位和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培训后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是支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21世纪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应用水平的培训。本文尝试从项目定位和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培训后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该项目的培训实效:使参与培训各方在培训前对项目定位和培训目标有一明确、统一的认识;努力实现培训内容的本土化;采取各种有效的培训措施(包括受训者需求和现状分析、分级培训、模块学习前告知目标、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源和素材、重视对未来培训者培训技能的训练等);采取有效的培训后措施(如建立“技术学习和应用计划书”、利用技术替代品进行教学、建立“召回”培训机制等);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培训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课程变革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全晓洁 邱德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课程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变迁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课程随着技术发展经历口传课程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将引发课程的革命性结构变革,主要表现为:... 课程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变迁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课程随着技术发展经历口传课程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将引发课程的革命性结构变革,主要表现为:从“职业人”到“自由人”的课程价值,从既定知识到素养深化的课程目标,从固定统一到私人定制的课程内容,从静态单一到动态灵活的课程形态,个性化、混合性与体验性的课程实施,游离性、即时性与精准性的课程评价,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到“课程意义的建构者”的教师角色以及虚拟生活化且无边界的课程场域。在未来,随着人工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凸显个体意义在课程中的建构,文化适宜性在课程中的表达以及课程的创造性组织与再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程 范式变革 课程未来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构建“三个面向”的课程体系
11
作者 顾书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共3页
关键词 “三个面向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 面向现代化 课程设计和实施 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潜在课程 未来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师生的“英特尔未来教育”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湖南省在校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效果跟踪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青 陈聘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79-83,共5页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职业化的推行,教育部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培训标准"并已经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作为培养准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积极应对是个急迫的问题。为此,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对在校高师生实...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职业化的推行,教育部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培训标准"并已经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作为培养准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积极应对是个急迫的问题。为此,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对在校高师生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的职前培训并进行效果跟踪研究,探索与构建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职前培训模式,探索对在校高师生实施"英特未来教育"课程职前培训的特点以及在学科教学实习中实际应用的效果。培训项目及其实践成果受到英特尔公司与教育部的课题评估专家的高度重视与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特尔R未来教育”课程 高师生职前培训 教学经验缺乏 学科背景差异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类型的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青华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7-78,107,共3页
从学校体育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未来的体育教学类型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主,考虑学生的兴趣培养、运动技能的学习、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合作交往。
关键词 未来的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课 教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创造型人才及其培养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其庄 马超山 孙晓梅 《教育科学》 1985年第2期24-29,共6页
未来对现代社会的所有挑战,归根到底,就是对教育的挑战,就是要求教育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于是,人们对什么是创造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都是非常必要和... 未来对现代社会的所有挑战,归根到底,就是对教育的挑战,就是要求教育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于是,人们对什么是创造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都是非常必要和很有价值的。另外,我们认为,不论是现代社会还是未来社会,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创造型人才或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将也必然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能够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很值得探讨了。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提出未来的教师必须是教育创造型人才这一论断,以期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造力 创造型人才 教师 培养教育 未来课程 创造精神 未来教育 未来社会 培养学生 创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谋划“十三五”:学校管理者要识大势、做实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锁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8,共3页
谋划"十三五"时期的学校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正确认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系统等理念,解决学生核心素养体... 谋划"十三五"时期的学校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正确认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系统等理念,解决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科学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应用等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核心素养 “互联网+” 学校章程 课程整合:未来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可行能力方案”对我国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户清丽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11,共4页
"地理可行能力"旨在通过"地理可行能力方案"探索地理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实现途径。地理可行能力方案强调地理是强有力的学科知识,视"未来3"课程为将所有学生引入强有力地理知识的课程,并将地理教师的专业职责定位于"边界教师",... "地理可行能力"旨在通过"地理可行能力方案"探索地理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实现途径。地理可行能力方案强调地理是强有力的学科知识,视"未来3"课程为将所有学生引入强有力地理知识的课程,并将地理教师的专业职责定位于"边界教师",而课程制作则有助于地理教师发挥"边界教师"的作用。地理可行能力方案对于我国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有诸多启示: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应高度重视强有力的地理知识,将"未来3"课程作为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边界教师"的专业职责,通过课程制作为问题式教学创设上乘的问题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可行能力 未来3”课程 边界教师 课程制作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