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梦梅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选取其中63例63眼纳入RP并发白内障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3例63眼纳入AR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LR值,分析RP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NLR相关性。结果:RP并发白内障组患者NLR显著高于ARC组[1.79(1.32,2.27)vs 1.58(1.32,1.98),P=0.032]。NLR与后囊下白内障(PSC)严重程度、悬韧带薄弱程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LogMAR)相关。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NLR≥1.36可预测RP并发较严重的PSC(>P1)(AUC=0.803,95%CI 0.672-0.934,P=0.002),NLR≥2.12可以预测RP并发白内障患者悬韧带薄弱(AUC=0.796,95%CI 0.665-0.928,P=0.002),NLR≥1.51可以预测术前较差的BCVA(AUC=0.667,95%CI 0.540-0.793,P=0.015)。结论:RP并发白内障患者NLR明显高于ARC患者,且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NLR可作为评估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后囊下白内障 视网膜色素变性 悬韧带薄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用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2
作者 顾笑泓 吴晓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共24例)、重症组(共8例);选择同期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35例作为病毒组;选择同期来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NLR、WBC、CRP及ESR指标情况,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P<0.05);病毒组WBC、ES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NLR、WBC、CRP及ESR联合检测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967,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NLR、WBC、CRP、ESR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NLR、WBC、CRP、ESR联合检测还可有效诊断细菌性肺炎,并进一步判断细菌性肺炎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细胞沉降率 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睾酮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吴顺文 俞银娟 陈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30例BPH...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30例BPH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体检的健康男性3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T水平和NLR,并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和NLR水平对BPH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与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与BPH有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均对BP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BPH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与NLR均对BP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BPH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筛查 睾酮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叶慧 张钧 谢鑫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后PLT开始减少的时间、PLT达到最低值的时间及最低值平均数、首次切削痂的面积、手术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后的PLT变化情况。于患者烧伤后第3天检测血常规,根据RDW、N、PLT计算RPR、NPR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PLT开始降低时间为(3.13±0.74)d,PLT最低值出现时间为(6.68±0.51)d,PLT最低值为(204.55±17.26)×10^(9)/L,PLT平均在第(11.59±1.34)天开始恢复。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LT最低值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0.36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越大、手术切削痂的面积越大、未使用生长激素均是PLT平均值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Kaplan-Neier分析显示,烧伤后第3天RPR、NPR的高低数值与患者生存率相关。结论烧伤后第3天RPR和NPR可作为严重烧伤患者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细胞分布宽度 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荣敏 张高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UC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UC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这95例患者的病情均经结肠镜检查被确诊.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对比对照组受检者和观察组患者中处于不同病情时期、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病变累及范围不同的患者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的计数、淋巴细胞(L)的计数及NLR.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其N计数及NLR均高于该组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该组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其N计数及NLR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观察组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均高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和轻度的患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均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和轻度的患者,P<0.05.观察组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均高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患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病变累及的范围为E1、E2、E3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L的计数及NLR相比,P>0.05.结论:UC患者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可随着其病情的活动和加重而升高,其外周血L的计数可随着其病情的活动和加重而降低.临床上可将UC患者的NLR作为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3-n-丁基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6
作者 袁文超 郑宁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L-3-n-丁基苯酞(L-3-n-butylphthalide,NB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241例AIS患者纳入队列研究,根据患者是否使用NBP分为非NBP组和NBP组。在两... 目的:观察L-3-n-丁基苯酞(L-3-n-butylphthalide,NB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241例AIS患者纳入队列研究,根据患者是否使用NBP分为非NBP组和NBP组。在两组入院时和发病后1个月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计算入院时和发病后1个月的中性粒细胞差值、淋巴细胞差值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差值,分析这些指标与使用NBP之间的关系。结果:241例AIS患者中,62例(25.7%)患者使用了NBP。与非NBP组比较,NBP组的中性粒细胞差值、NLR差值较高,发病后1个月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淋巴细胞差值较低(P<0.05)。中性粒细胞差值(校正OR=2.36,95%CI=1.12~4.83,P=0.006)、淋巴细胞差值(校正OR=0.85,95%CI=0.30~0.94,P=0.043)、发病后1个月NLR(校正OR=0.82,95%CI=0.34~0.98,P=0.046)与使用NBP独立相关。结论:NBP可显著降低AIS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并延缓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n-丁基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玲玲 陈响亮 +6 位作者 徐骁盟 李施展 石瑞峰 俞书红 杨昉 熊云云 张仁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炎症反应易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但炎症反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早期临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635例急... 目的炎症反应易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但炎症反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早期临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6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开始到入院3d以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进行评分及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2分时为预后较差。分析入院NIHSS、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及出院mRS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出院mRS(mRS〉2)的影响因素为白细胞总数(OR=1.147,95%CI:1.038-1.268)、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27,95%CI:1.100-1.369)、淋巴细胞计数(OR=0.508,95%CI:0.342-0.753)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1.150,95%CI:1.008-1.314)。入院时NIHSS评分与早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相关(r=0.078,P=0.024;r=0.083,P=0.019;r=-0.010,P=0.004);同时,入院第3天NIHSS评分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NLR相关(r=0.238、0.335、-0.269、0.423,P均〈0.001)。在ROC曲线中,NLR预测出院较差的功能预后(出院mRS〉2)的最佳诊断值为2.59(曲线下面积0.709,特异度为70.81%,敏感度为62.84%,P〈0.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早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炎症反应指标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梁维 卓瑞立 孙韶东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行脊柱手术的373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为两组,切口感染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56.01±9.78)岁;无切口感染组308例,男157例,女151例,年龄(55.54±10.19)岁。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算NLR、PL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ALB水平,计算CRP/ALB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切口感染组术前NLR为4.92±1.13、PLR为119.32±22.74、CRP/ALB比值10.19±2.51、手术时间(3.02±0.64)h、糖尿病史(25/65,38.46%)、固定物置入患者比例(21/65,32.31%)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3.72±0.81、90.58±20.16、7.23±2.21、(2.26±0.51)h、(53/308,16.88%)、(36/308,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分别为0.786、0.806、0.839、0.926。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是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PLR及CRP/ALB比值测定有利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早期预测,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Na评分联合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学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察起点,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再出血组(n=42)和未出血组(n=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ELD-Na评分联合NLR对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率23.46%。再出血组腹水中轻和重度占比、肝性脑病占比、Child C级占比及NLR、MELD-Na评分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门静脉流速、无腹水患者占比、Child A级和B级占比、HB水平、血钠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门静脉流速、高NLR、高MELD-Na评分及Child分级C级均是影响EGVB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MELD-Na评分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再出血的AUC(95%CI)为0.888(0.832~0.930),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95%CI)为0.761(0.692~0.822)、0.853(0.792~0.901),且联合预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NLR水平高均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再出血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MELD-Na评分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非特异性指标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肖甜甜 王欣宁 余加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I/T)、C-反应蛋白(CRP)及其不同临界值进行诊断评价。结果:CRP、PLT、I/T、WBC异常在确诊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RP>8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d者>25×109/L;>3d者>20×109/L)或WBC减少(<7×109/L)时,各指标敏感性分别为34.6%、18.5%、8.6%、21.8%;特异性分别为80.7%、85.8%、87.1%、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4%、31.3%、18.9%、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5.2%、73.3%、73.6%;Youden指数分别为1.53、0.043、-0.043、0.051。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CRP、PLT、I/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以CRP的诊断价值最高。CRP>8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d者WBC>25×109/L;>3d者WBC>20×109/L)或WBC减少(<7×109/L)各指标特异度均高,误诊率均较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R联合NLR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11
作者 吴琼 陈怡 +3 位作者 廖威 许明晓 葛玲玲 董旭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2期1562-1567,共6页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308例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308例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308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 d预后情况分为进展组(n=116)和好转组(n=192),比较两组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PTAR及NLR差异。绘制PTAR及NLR预测疾病进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最佳截断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PTAR组(n=148)、低PTAR组(n=160)和高NLR组(n=130)、低NLR组(n=178),比较各组间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并症情况。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90 d生存分析,Log-rank法验证高、低PTAR和NLR组间生存差异。ROC曲线评估PTAR联合NLR预测疾病进展的效能。结果 进展组PTAR、NLR和MELD明显高于好转组(P<0.01)。PTA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33~0.835,P<0.01),截断值为54.37;NLR的AUC为0.764(95%CI:0.709~0.819,P<0.01),截断值为2.40。高PTAR与高NLR患者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均高于低PTAR、低NLR患者(P<0.05)。高、低PTAR和NLR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清蛋白、MEL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PTAR组死亡风险为低PTAR组的4.897倍,高NLR组死亡风险为低NLR组的5.243倍。联合使用PTAR与NLR指标判断HBV-ACLF患者预后的AUC为0.840(95%CI:0.795~0.885,P<0.01),其预测效能优于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单独预测。结论 PTAR和NLR均可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但相较于单一指标,联合预测结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SII、NLR及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吴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150例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150例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外周血SII、NLR及PLR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II、NLR及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析结直肠癌组不同外周血SII、NLR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结直肠癌组NLR、SII、PLR水平分别为(3.17±1.46)、(912.49±749.34)、(318.41±319.02),高于对照组的(1.93±0.38)、(406.37±193.2)、(41.37±5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PLR单独诊断及SII+NLR+PLR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837、0.847、0.872,灵敏度分别为63.28%、65.31%、77.91%、87.40%,特异度分别为86.42%、85.43%、80.00%、77.90%。低SII组与高SII组、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II组与高SII组、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I、NLR和PLR是结直肠癌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高SII和高NLR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HDL-C/HDL-C和N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黄宇玲 张欣悦 +5 位作者 荣萍萍 杨文琦 曹新营 邢彩耐 王志军 刘宁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on-HDL-C/HDL-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on-HDL-C/HDL-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胸闷、胸痛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8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n=223)和对照组(n=61)。收集两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计算non-HDL-C/HDL-C和NHR,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组分为低、高分值两个亚组,Gensini评分<30分为低分值亚组、Gensini评分≥30分为高分值亚组,比较两亚组实验室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Gensini评分与non-HDL-C/HDL-C、NHR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价non-HDL-C/HDL-C和NHR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HDL-C和NH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Gensini评分高分值亚组non-HDL-C/HDL-C、NHR水平高于低分值亚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n-HDL-C/HDL-C、NHR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HR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0,95%CI:1.262-2.158,P<0.05)。绘制ROC曲线,non-HDL-C/HDL-C和NHR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95%CI:0.582-0.732,P<0.01)和0.736(95%CI:0.666-0.807,P<0.01)。结论non-HDL-C/HDL-C、N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NHR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R、NLR和IL-33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老年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吉晓菲 董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24-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Arrhythmogen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ACHD)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Arrhythmogen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ACHD)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ACHD的患者8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33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个数,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6 m随访,随访结束后依据冠脉狭窄程度划分为观察组(Gensini积分>53分,n=29)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53分,n=59),比较两组血清PLR、NLR和IL-33水平差异,采用Person检验临床相关性,ROC结果分析PLR、NLR和IL-33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PLR和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和NLR与ACHD老年患者冠状狭窄程度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5);IL-33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PLR、NLR和IL-33联合诊断效能为。结论:ACHD患者血清PLR、NLR和IL-33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跃 李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液炎性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3例确诊为肺癌且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患者作为肺癌组,同期1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液炎性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3例确诊为肺癌且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患者作为肺癌组,同期1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进行比较,分析血液炎性指标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分析NLR、PLR和LMR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肺癌组WBC、NEU、LYM、MONO、PLT、HGB、NLR、PLR、LMR分别为(6.61±1.02)×10^9/L、(4.08±1.47)×10^9/L、(1.77±0.57)×10^9/L、(0.33±0.02)×10^9/L、(242.37±60.27)×10^9/L、(129.91±20.25)g/L、(3.28±1.98)、(137.29±50.23)、(5.92±1.03),与对照组的(5.96±0.36)×10^9/L、(3.27±0.99)×10^9/L、(2.01±0.66)×10^9/L、(0.38±0.01)×10^9/L、(209.14±59.36)×10^9/L、(141.68±16.22)g/L、(1.68±0.64)、(113.04±51.47)、(4.09±1.2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分期的增加, NLR、PLR和LMR均有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的变化,NLR、PLR和LMR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诊断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71[95%CI=(0.815, 0.927), P<0.05];PLR诊断肺癌的AUC为0.799 [95%CI=(0.733,0.866), P<0.05];LMR诊断肺癌的AUC为0.660[95%CI=(0.558, 0.762), P<0.05]。结论血液炎性指标在肺癌的判断及严重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个初步判断的依据,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计数 比值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学指标在儿童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伟 赵旭峰 崔华雷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儿童急性阑尾炎(AA)是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分为复杂性阑尾炎(CA)和单纯性阑尾炎。临床上依据患儿的症状、查体及相关检验,诊断AA不难,但精确诊断AA的类型仍存在相当难度。血液学指标具有更好的普... 儿童急性阑尾炎(AA)是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分为复杂性阑尾炎(CA)和单纯性阑尾炎。临床上依据患儿的症状、查体及相关检验,诊断AA不难,但精确诊断AA的类型仍存在相当难度。血液学指标具有更好的普适性、简便性和客观性,对CA有判定价值,但其价值不一。白细胞计数(L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对CA的综合诊断效能较好,但LC、CRP或不适用于5岁以下患儿。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CA的判定价值较低,甚至有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对鉴别CA无价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诊断CA有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结合LC可有效提高对CA的综合诊断价值。D-乳酸对穿孔性阑尾炎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低钠血症、铁调素、Toll样受体-4对CA也有较好的判定价值,但相关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阑尾炎 复杂性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检测外周血SAA Ghrelin NLR在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建 高明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淀粉样蛋白A(SAA)、胃饥饿素(Ghreli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淀粉样蛋白A(SAA)、胃饥饿素(Ghreli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所有AP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病情并结合相关诊断标准分为轻症AP和非轻症AP(中度重症AP或重症AP),然后随机抽取轻症胰腺炎者50例为轻症组、非轻症胰腺炎者50例为非轻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及入院后第1、3、7天时血清SAA、Ghrelin、外周血NLR水平的差异,使用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早期诊断非轻症AP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体质指数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入院第1天的白细胞、血清钙离子、血清淀粉酶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非轻症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入院后第1、3、7天时的SAA、Ghrelin、NLR均高于轻症组(P<0.05)。ROC分析显示:SAA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3、81.9%和80.4%,NLR的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23、74.5%和68.2%,Ghrelin的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13、77.6%和73.0%,3指标联合应用的AUC、灵敏度与特异度为0.905、84.0%和84.0%。结论血清SAA、Ghrelin及外周血NLR早期诊断非轻症AP均有一定价值,3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胃饥饿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点、NLR、ELR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扬帆 李健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6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 目的探讨6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为NMOSD的61例患者并纳入NMOSD组。收集NMOSD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伴随抗体,同时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NMOS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炎性指标[胱抑素C(Cys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算出NLR、ELR、MLR、PLR,并对NMOSD患者分别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根据量表结果进行分组;分别比较NMOSD组与对照组、NMOSD轻症组与中重症组的CysC、UA、CRP、NLR、ELR、MLR、PL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MOS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RP、NLR、ELR、M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NMOSD组与中重症NMOSD组相比,合并其他自身抗体、NLR、E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LR(OR=4.082,95%CI=0.970-7.177,P=0.035)、ELR(OR=5.541,95%CI=0.001-8.225,P=0.045)、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OR=0.105,95%CI=0.002-4.997,P=0.038)是影响NMOS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联合ELR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最高效能指标,最佳临界值为0.299,曲线下面积为0.885,特异度为0.765,敏感度为0.926。结论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影响NMOS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NLR、ELR可作为评价NMOSD严重程度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联合NLR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月平 刘国杰 +1 位作者 袁炜华 罗满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确诊为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伴胸痛、胸闷等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确诊为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伴胸痛、胸闷等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PCT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PCT、NLR及其联合检测对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与AMI的经典诊断指标CK-MB和hs-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构建出更好的检测模型。比较两组PCT、NL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PCT、NLR、CK-MB及hs-cTnI单独检测和运用Logstic回归模型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的PCT、NLR、WBC和NEU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LYMPH#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NLR、WBC和NEUT#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5.7%,以AMI(AMI组、对照组)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AUC为0.878;NLR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57.1%,AUC为0.709。PCT和NLR的AUC均>70%,对AMI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0.01)。将PCT、NLR组合成联合检测谱,得到AUC为0.898,大于单一检测,与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9>0.05)。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PCT、NLR、CK-MB及hs-cTnI均为对诊断AMI有意义的变量(P<0.05),以AMI状态(AMI组和对照组)为因变量,PCT和NLR检测结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得到综合预测概率变量PRE-1;以PCT、NLR和CK-MB检测结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得到综合预测概率变量PRE-2。以PRE-1和PRE-2为自变量,以AMI状态(AMI组和对照组)为因变量绘制ROC曲线。单一及联合指标检测的AUC比较:hs-cTnI>PRE-2>PRE-1>CK-MB>PCT>NLR。PCT对AMI的诊断价值与CK-MB、PRE-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0.303>0.05);与NLR、PRE-2和hs-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对AMI的诊断价值与hs-cTnI、PRE-2、PRE-1、CK-MB和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1对AMI的诊断价值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0.05),与PRE-2和hs-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2对AMI的诊断价值与PRE-1、PCT、NLR和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s-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0.05)。结论PCT、NLR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优于NLR单一指标检测。PCT、NLR联合CK-MB检测对AMI的诊断良好,适合没办法开展hs-cTnI检测的基层医疗机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计数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与老年吸入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水焕 黄心元 +2 位作者 唐伟雄 赵蕾 朱中权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5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细胞计数(WBC)不升高的老年吸入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就诊WBC不升高的老年肺炎患者110例,按照有无误吸史...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细胞计数(WBC)不升高的老年吸入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就诊WBC不升高的老年肺炎患者110例,按照有无误吸史分为吸入性肺炎组和非吸入性肺炎组各55例,收集两组患者入院2 h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亚群、WBC、中性粒细胞数量(N)、淋巴细胞数量(L)等,计算NLR,入院6 h内完成胸部影像学检查、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将吸入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根据PSI分为死亡低风险者和死亡中高风险者,随访30 d,记录病情转归为好转或恶化。结果:吸入性肺炎组N、NLR、CRP水平及CD3^(+)CD8^(+)T抑制细胞比例高于非吸入性肺炎组,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低于非吸入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组CD3^(+)CD8^(+)T抑制细胞比例高于非吸入性肺炎组,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低于非吸入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死亡低风险患者与中高风险患者WBC、N、L、NLR、CRP及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病情恶化患者NLR显著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不升高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入院时NLR水平较高,且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吸入性肺炎 细胞计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