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黑杨×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1 位作者 黄烈健 张志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平均标记间距为 9 6 9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检测区间为 2cM条件下检测到 8个与木材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与木材基本密度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2 7 1 %、2 7 1 %、2 5 5 % ,与微纤丝角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1 8 6 % ,与纤维长度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4 8 9% ,与纤维宽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1 7 4 %、2 7 4 %和 4 8 3%。这 8个QTLs遗传作用方式均为超显性 ,其中只有 2个与基本密度关联的QTLs来自于美洲黑杨 ,其余 6个均来自于青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木材性状 QTLS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连锁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两个木材性状的变异规律和造纸原料林经营措施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辉 蔡启运 +1 位作者 林光先 廖正花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19-327,共9页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管胞长度和木材密度这两个性状在树木个体内不同方向上及个体间的变异趋势,得出了管胞长度在个体高度方向上变异的几种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性状在个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个体之间并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管胞长度和木材密度这两个性状在树木个体内不同方向上及个体间的变异趋势,得出了管胞长度在个体高度方向上变异的几种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性状在个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个体之间并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还建立了胸径处两性状值与株加权平均值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讨论了不同年龄,不同林分密度对这两个性状的影响,结果是林分年龄的不同对管胞长度无显著影响,林分密度的不同,在23—24年左右时,对管胞长度有极显著影响。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的不同,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材性状 变异规律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落叶松F1代生长性状、木材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贯春雨 张含国 +3 位作者 王福森 李晶 李树森 王春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通过对44株日×兴杂种落叶松F1代个体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调查结果进行变异分析发现,杂种群体中的生长指标、材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材积变异系数达25.69%,管胞长度、宽度变异系数为11.67%、17.5%,管胞长/宽变异系数为19.45%。相... 通过对44株日×兴杂种落叶松F1代个体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调查结果进行变异分析发现,杂种群体中的生长指标、材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材积变异系数达25.69%,管胞长度、宽度变异系数为11.67%、17.5%,管胞长/宽变异系数为19.4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兴F1代群体树高与胸径显著相关,树高、胸径均与材积极显著相关,冠幅与材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落叶松 生长性状 木材性状 变异系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早期选择可行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Li Bin Gu Wanchun +1 位作者 李斌 顾万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8,共6页
邻近江西分宜种源试验林 ,选择一片完整的鹅掌楸 (Liriodendronchinense)近成熟人工林 (1981年栽植 ) ,抽取 33棵样本株 ,分年轮测定了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呈“V”曲线 ,纤维长度径向变异遵从指数... 邻近江西分宜种源试验林 ,选择一片完整的鹅掌楸 (Liriodendronchinense)近成熟人工林 (1981年栽植 ) ,抽取 33棵样本株 ,分年轮测定了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呈“V”曲线 ,纤维长度径向变异遵从指数曲线模式 ,研究结果与Harold和Taylor等人关于北美鹅掌楸木材性状径向变异的描述基本一致。幼成龄年 -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当大于等于 5个胸高处年轮时 (约相当于树龄 7a生 ) ,两性状幼成龄材相关均显著。利用鹅掌楸 15个 7a生种源材性数据平均值与 17a生人工林材性数据的前 5个年轮段数据 ,进行比较与拟合 ,2组数据在共有时段内成线性关系 ,且回归系数B1 均接近于 1,变化趋势基本平行 ,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幼成龄变异规律从整体上来说存在可比性 ,其材性早期选择是可行的。探讨了平均龄龄相关系数 (MACC)随年龄间隔 (AI)的变异趋势 :两性状MACC与年龄间隔成反比 ,即年龄间隔越大MACC越小 ,这可能源于基因表达的时间控制理论 ,这种变化关系在其他的树种研究中也被提到过。该分析结果从另一侧面阐明了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但选择年龄不宜小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 鹅掌楸 木材性状 早期选择 径向变异 平均龄龄相关系数 年龄间隔 用材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个红松无性系生长与木材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梁德洋 金允哲 +5 位作者 赵光浩 董元海 冷伟伟 陈长林 王欢 赵曦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红松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林场的5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 为选育高产、优质红松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林场的5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质素含量外(P=0.114),无性系间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09%-34.48%;除木质素含量(0.268 9)外,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523 4-0.848 1,属于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高重复力,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7),木材性状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49),其余性状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根据生长性状初步选出PK6、PK47、PK15、PK37和PK27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总平均值高8.50%、19.05%和50.00%,遗传增益分别为4.47%、12.91%和30.92%;根据木材性状进行选择初步选出PK22、PK20、PK41、PK18和PK21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木材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增益处0.90%-31.18%之间。该研究以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相关性较弱为基础,对各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及木材性状分开选择,入选无性系改良潜力较大,为红松优良无性系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木材性状 变异 重复力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与木材性状的红松优良种源评价选择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嘉彤 陈思琪 +5 位作者 芦贤博 张非凡 潘振海 柳妍如 葛丽丽 赵曦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3,共12页
【目的】通过对红松种源评价选择,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红松种源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地径、通直度、分枝角、冠幅、材积)和木材性状(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含碳... 【目的】通过对红松种源评价选择,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红松种源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地径、通直度、分枝角、冠幅、材积)和木材性状(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含碳量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木材密度、纤维长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灰分质量分数外,其他性状的区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除木材密度外,其他性状的区组×种源互作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2)各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53%~33.47%;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变化范围为0.617~0.97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性状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而木材性状间以及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弱。(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6%,结合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Ⅰ和主成分Ⅱ结果,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26个红松种源进行筛选,以8%的入选率,初步选择出2个生长性状优良的种源,各生长指标遗传增益范围为12.52%~35.93%;初步选择出木材性状良好的2个优良种源,各木材性状遗传增益范围为−7.21%~11.55%,其中木质素质量分数的遗传增益为−7.21%。【结论】本研究基于红松的生长和木材性状,评价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可为红松的推广使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可为红松及其他树种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源 生长性状 木材性状 遗传增益 评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建勋 李晓清 +4 位作者 孙鹏 王乐辉 胡贵如 王富林 郑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85,共6页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云杉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的均值为(1.75±0.1992)mm,变幅为1476~2022mm;管胞宽度的均值为(27.66±5.3806)μm,变幅为20.41~37.44μm;管胞长度宽度的均值为66.13±141716,变幅为45.96~90.25;基本密度的均值为0.3694gcm3,变幅为0.3049~0.4306gcm3.云杉天然群体的木材基本密度稍高于云杉中幼人工林的,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树木改良活动中可作为独立性状进行选择.依据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特征,可进行优良纸浆材群体的初步选择和群体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管胞 木材基本密度 性状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花楠木材主要解剖性状与材性快速评估指标间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冷春晖 易敏 +5 位作者 张露 李响 程子珊 谌梦云 刘思羽 赖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3,共8页
为开发准确、快速、低损的木材解剖性状测定方法以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以17年生刨花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Pilodyn、微秒计等材性快速评估仪器以及SilviScan、L&W Fiber Tester等木材性质快速测定仪,研究材性快速评估... 为开发准确、快速、低损的木材解剖性状测定方法以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以17年生刨花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Pilodyn、微秒计等材性快速评估仪器以及SilviScan、L&W Fiber Tester等木材性质快速测定仪,研究材性快速评估指标和木材解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影响途径,初步建立刨花楠木材解剖性状快速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6个解剖性状中,Pilodyn测定值(Pr)与纤维壁腔比(RCC)(R=-0.803),纤维粗度(FC)(R=-0.453)和纤维宽度(FW)(R=0.676)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FC外,应力波速(v)与其余5个解剖性状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CC和FW成为对Pr影响较大的两个因子,两者对Pr的贡献率达73.0%,其中,以RCC的贡献率为主,达44.6%;对v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微纤丝角(MFA),其贡献率为27.4%。Pr与RCC和FW、v与MFA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CC=0.277-0.008 Pr(F=127.816^??,R^2=0.641)、FW=18.934+0.590 Pr(F=63.118^??,R^2=0.467)、MFA=36.544-6.371 v(F=24.286^??,R^2=0.247),3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分别为98.59%,99.16%,97.26%,说明Pr能对RCC和FW进行较好的预测,v能对MFA进行较好的预测。因此,采用Pilodyn和微秒计等木材材性快速评估仪器可对RCC、FW和MFA进行快速评估;建立的模型可为刨花楠人工林木材解剖性状的早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树种材性早期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楠 木材解剖性状 材性快速评估 木材性质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秀花 马雪红 +2 位作者 金国庆 陈柳英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树皮颜色浅、径生长量大的个体其木材纹理扭曲度较小、木材基本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天然林 个体类型 木材性状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性改良研究 Ⅰ.X射线木材密度测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阮锡根 潘惠新 +1 位作者 李火根 黄敏仁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0-268,共9页
利用X射线衍射仪(D-max3B型)改装成直接扫描式X射线木材密度计,可快速、高效测定水材密度组成,即水材平均密度,平均早材密度,平均晚材密度,最大木材密度,最小木材密度,木材密度梯度和木材密度的变异幅度,为材性改良... 利用X射线衍射仪(D-max3B型)改装成直接扫描式X射线木材密度计,可快速、高效测定水材密度组成,即水材平均密度,平均早材密度,平均晚材密度,最大木材密度,最小木材密度,木材密度梯度和木材密度的变异幅度,为材性改良提供了新手段。本文用X射线木材密度计测定17个树种木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木材密度计 木材密度组成 木材性状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四季杨不同树龄与基干位置材性性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辜云杰 钟林茂 +1 位作者 罗建勋 曹小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对四川省双流县生长的南方四季杨3,5,8,11年生样木基本材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含量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4个不同取材部位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年龄×... 对四川省双流县生长的南方四季杨3,5,8,11年生样木基本材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含量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4个不同取材部位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年龄×取材部位的交互效应在木材基本密度上差异显著,其余指标不存在年龄×取材部位的交互效应.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及取材部位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1%NaOH抽提物含量从3~8龄呈下降趋势,到11龄略有回升;壁腔比在3~8龄差异不大,而在11龄时,壁腔比有所增加;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随年龄增加呈增大趋势;从树干下部到上部1%NaOH抽提物含量及基本密度呈增长趋势,木材纤维长度呈递减趋势,而壁腔比无明显规律可循,各部位壁腔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四季杨 木材性状 年龄效应 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应忠 吴际友 +2 位作者 童方平 刘立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林业站 麻祖建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 198 8年营造的火炬松 36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和宽度等生长和木材性状在家系间有显著的差异 ,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所控制 ... 对 198 8年营造的火炬松 36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和宽度等生长和木材性状在家系间有显著的差异 ,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所控制 ,树高、胸径、材积间呈正遗传相关关系 ,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材积生长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 ,利用约束和无约束选择指数 ,根据纸浆材的要求 ,进行生长和材性联合选择 ,评选出 82 - 5 1、82 - 89、82 - 2 2、82 - 32、82 - 5、84 - 6、82 - 6 4、85 - 32、83- 19等 9个家系为纸浆材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半同胞家系 遗传变异 生长 材性 联合选择 经济性状 纤维素含量 木材性状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制浆造纸适应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军辉 陆熙娴 张守攻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2,共6页
综述了落叶松制浆造纸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方向;落叶松木材的纤维形态特征、木材化学组成等对制浆造纸的影响;评估了落叶松制浆造纸的利用潜力;提出了落叶松制浆造纸的途径为选择幼龄材、适宜的制浆方法和新的漂白工艺,扩大造纸种类等。
关键词 落叶松 制浆造纸 木材性状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性改良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惠新 黄敏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0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最佳早期选择林为5-6年,早期选择 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0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最佳早期选择林为5-6年,早期选择 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年轮密度及早材密度等3人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小叶杨 木材密度性状 早期选择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PtSAHHA的克隆、表达及SNP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琛锐 王璐 +1 位作者 杜庆章 张德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6,共10页
组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从毛白杨成熟木质部中分离出编码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PtSAHHA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毛白杨PtSAHHA cDNA片段全长为1 935 bp,其内部含有大小为1 45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可编码含有... 组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从毛白杨成熟木质部中分离出编码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PtSAHHA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毛白杨PtSAHHA cDNA片段全长为1 935 bp,其内部含有大小为1 45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可编码含有48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显示,PtSAHHA在木质部中表达丰度最高,在形成层和老叶中表达丰度中等,在嫩叶中表达丰度最低。在此基础上,组合利用MAGE5.0和DnaSP5软件对毛白杨自然群体中45株基因型个体的PtSAHHA序列进行对比和分析,共检测到16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SNP频率为1/15 bp,多样性指数πT为0.010 58。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88个SNP位点,其中同义突变位点34个,错义突变位点53个及1个无义突变位点;同义突变的核苷酸多样性πSynonymous=0.024 91,是非同义突变核苷酸多样性πNonsynonymous=0.002 33的10倍,推测毛白杨PtSAHHA基因编码区在毛白杨物种演化过程中受到较强的纯化选择压力。对PtSAHHA基因内的SNPs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增加至800 bp,即r2<0.1,SNPs的连锁不平衡水平已衰退至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在由426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组成的关联作图群体内,对频率大于10%的42个常见SNP标记位点与6个木材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3个SNP标记与3个表型性状显著关联。研究结果为基于分子标记的毛白杨优良木材品质性状定向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木材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