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不平顺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成辉 亓伟 +1 位作者 耿浩 刘玉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轨下刚度的设置仅考虑施工便利性,线路动不平顺性未得到根治,仍存在较多的线路病害。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究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轨下刚度与动不平顺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过渡段过渡方式,达到减... 研究目的:目前,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轨下刚度的设置仅考虑施工便利性,线路动不平顺性未得到根治,仍存在较多的线路病害。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究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轨下刚度与动不平顺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过渡段过渡方式,达到减少线路维修、提高乘车舒适性的目的。研究结论:通过分析线路动不平顺的动不平顺线形、钢轨挠度变化率、线路动不平顺二次导等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现有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设置未完全解决线路轮轨力增值过大、行车平顺性差等问题;(2)良好的过渡段轨下刚度线形设计可显著改善线路过渡效果,建议采用线性过渡方案;若过渡段采用分段式过渡,过渡段分段数不得少于5段;过渡段的长度宜结合车速设置为20~30 m;(3)合理的轨下刚度设置方式可有效降低高速、重载线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病害问题,并可为其他过渡段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无砟轨道 过渡段 动不平顺 轨道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砟胶应用于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关键控制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永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3-136,共4页
通过对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过渡段最主要的病害为接合部地段薄弱和后期道床沉降差异大;采用道砟胶将散粒体道砟粘结起来可以解决这2个问题。针对目前国内采用道砟胶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施工道砟胶的关键控制技术;提... 通过对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过渡段最主要的病害为接合部地段薄弱和后期道床沉降差异大;采用道砟胶将散粒体道砟粘结起来可以解决这2个问题。针对目前国内采用道砟胶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施工道砟胶的关键控制技术;提出应从设置位置、道砟质量、施工过程及材料质量、施工初期质量和施工后期质量5个方面来控制道砟胶的施工质量,并从根本上解决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病害造成的频繁维修问题,达到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无砟轨道 过渡段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学特性
3
作者 张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1,共4页
重载铁路不同形式的轨道连接处过渡段因刚度突变,易导致线路病害。建立重载铁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过渡段位置、过渡段刚度分级以及支承层延伸长度对重载铁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 重载铁路不同形式的轨道连接处过渡段因刚度突变,易导致线路病害。建立重载铁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过渡段位置、过渡段刚度分级以及支承层延伸长度对重载铁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减小重载铁路过渡段荷载冲击效应对下部基础的影响,宜将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设置在路基上;从减小过渡段轮轨冲击、延长轨道结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过渡段病害产生的角度分析,过渡段应设置轨道结构分级过渡,同时设置支承层,支承层延伸至有砟轨道长度应在10 m左右,超过10 m后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 有限元分析 轨道钢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货共线铁路路桥过渡段有砟-无砟过渡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浩 林红松 +2 位作者 梁双双 杨文茂 杨荣山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46,77,共6页
研究目的:为指导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设计,本文基于线下基础刚度过渡的方式,提出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轨道整体刚度分析与评价,验证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方案... 研究目的:为指导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设计,本文基于线下基础刚度过渡的方式,提出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轨道整体刚度分析与评价,验证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提出了桥上采用无砟轨道,桥台和路基上采用有砟轨道,且桥台设计长度10 m、台后路基加强段长度5 m和路基刚度变化段15 m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方案;(2)轨道整体刚度从桥上无砟轨道到路基上有砟轨道分为三级逐级减小,桥上无砟轨道整体刚度为94.45 kN/mm,桥台上有砟轨道整体刚度为85.98 kN/mm,路基加强段上有砟轨道整体刚度为76.82 kN/mm,普通路基地段有砟轨道整体刚度为72.31 kN/mm;(3)该过渡方案下,钢轨挠度变化率、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满足相关限值要求,能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4)客货共线铁路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采用桥上无砟轨道、桥台和路基上有砟轨道设计的方案可行;(5)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客货共线铁路路桥过渡处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共线铁路 路桥过渡 有砟-无砟轨道过渡 轨道整体刚度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砟胶分段固化道床动力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亓伟 刘玉涛 李成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4-770,共7页
为解决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病害较严重的问题,在部分线路上采用道砟胶分段固化道床技术控制道床的沉降。道床固化后,对过渡段固化道床进行动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道砟胶分段固化后的线路满足安全性指标;分段固化后的道床动态刚度逐段增... 为解决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病害较严重的问题,在部分线路上采用道砟胶分段固化道床技术控制道床的沉降。道床固化后,对过渡段固化道床进行动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道砟胶分段固化后的线路满足安全性指标;分段固化后的道床动态刚度逐段增大,道床局部黏结断面、部分黏结断面、全黏结断面分别达到91,126和273k N/mm,较有砟道床断面分别提高1.28倍、1.75倍和3.78倍;轮轨力、减载率、钢轨垂向加速度自有砟轨道至道床全固化断面逐渐增大;钢轨垂向位移、轨枕垂向位移、轨枕垂向加速度自有砟轨道至道床全固化断面逐渐减小,实现了从无砟轨道到有砟轨道的过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无砟轨道 过渡段 胶固化道床技术 动态测试 轨道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的胶粘道砟过渡段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涵文 肖宏 安博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了研究胶粘道砟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基于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将无砟轨道、胶粘道砟、有砟轨道三种不同轨道结构连接起来的完整过渡区段,组成车辆-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对胶粘道砟过渡段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探... 为了研究胶粘道砟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基于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将无砟轨道、胶粘道砟、有砟轨道三种不同轨道结构连接起来的完整过渡区段,组成车辆-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对胶粘道砟过渡段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粘道砟过渡段能够使轨道刚度平顺过渡,但列车从无砟轨道运行到胶粘道砟过渡段时加速度仍会剧烈变化,所以建议在靠近胶粘道砟过渡段的无砟轨道采用具有一定减振作用的扣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道过渡段 联合仿真分析模型 无砟轨道-胶粘道-有砟轨道 列车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