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源阻尼控制的区域电网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鹏 黄云辉 +3 位作者 王栋 唐金锐 周克亮 肖厦颖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115,共7页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不断接入电网,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产生次同步振荡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有源阻尼的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有源阻尼控制器附加于新能源并网装置的有功功率环上,通过采集电网频率,实...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不断接入电网,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产生次同步振荡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有源阻尼的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有源阻尼控制器附加于新能源并网装置的有功功率环上,通过采集电网频率,实现对振荡频段内的输出信号进行幅值和相位校正,改善系统的次同步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有源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特征根分析法和Prony算法进行验证。最后,以某市区域电网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当该电网出现次同步振荡后,在新能源基地上附加有源阻尼控制,可以快速抑制次同步振荡,提升系统阻尼,验证了有源阻尼控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有源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通滤波器的LCL型滤波器有源阻尼控制 被引量:34
2
作者 尹靖元 金新民 +1 位作者 吴学智 童亦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76-2382,共7页
三相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交流侧采用LCL滤波器可有效地减小滤波器体积和容量,但易引起滤波器谐振问题。采用有源阻尼控制方法可以避免滤波器的谐振问题,在不额外增加传感器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带通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分析了带通... 三相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交流侧采用LCL滤波器可有效地减小滤波器体积和容量,但易引起滤波器谐振问题。采用有源阻尼控制方法可以避免滤波器的谐振问题,在不额外增加传感器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带通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分析了带通滤波器环节分别采用调制波带通滤波控制、反馈电流带通滤波控制和比例积分谐振(proportionintegration resonant,PIR)调节器控制的3种控制方法,并对3种有源阻尼方案进行性能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3种有源阻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且采用PIR调节器的方法更适应于谐振频率多变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滤波器 PWM整流器 有源阻尼控制 带通滤波器 PI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萍 蔡蒙蒙 王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116,共9页
LCL滤波器因具有良好的高频衰减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弱电网情况下,并网模型中电网感抗值不可忽略,电网感抗的存在会影响LCL谐振频率的大小,对传统有源阻尼控制方法提出挑战。在分析基于带阻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 LCL滤波器因具有良好的高频衰减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弱电网情况下,并网模型中电网感抗值不可忽略,电网感抗的存在会影响LCL谐振频率的大小,对传统有源阻尼控制方法提出挑战。在分析基于带阻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案基础上,引入自适应陷波滤波器,提出了一种能够跟随系统参数变化自适应调整陷波滤波器负谐振点位置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以光伏逆变系统为载体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弱电网情况下的有效性和自适应性:系统谐振频率发生偏移时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其的准确跟踪,并且显著降低谐振频率点及附近频率段的谐波含量;电网电压发生±5%以内电压突变时,该方法的动态响应特性仍能满足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逆变器 有源阻尼控制 自适应控制 陷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储能系统有源阻尼控制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勤进 刘强 +2 位作者 刘彦呈 庄绪州 张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8-1540,1562,共4页
为解决直流微电网储能系统中LC输入滤波器与恒功率负载级联所带来的系统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建立了电流控制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根据Middlebrook阻抗比判据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阐明其谐振产生机理。将... 为解决直流微电网储能系统中LC输入滤波器与恒功率负载级联所带来的系统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建立了电流控制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根据Middlebrook阻抗比判据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阐明其谐振产生机理。将传统的低通滤波器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谐振滤波器,并在电流环上引入由谐振滤波器和比例控制器组成的电压前馈环节,通过对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进行补偿,使得级联系统的阻抗比满足Middlebrook阻抗比判据。通过奈奎斯特图对补偿后的系统稳定性进行论证,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输入滤波器 恒功率负载 有源阻尼控制 谐振滤波器 Middlebrook阻抗比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谐波畸变下LCL型并网变流器的有源阻尼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晨曦 李永刚 +1 位作者 王金浩 李建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1,共7页
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LCL型并网变流器的模型,并分析了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削弱LCL型并网变流器内部谐振尖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PIR调节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电网背景谐波电压畸变对LCL型并网变流器并网电... 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LCL型并网变流器的模型,并分析了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削弱LCL型并网变流器内部谐振尖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PIR调节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电网背景谐波电压畸变对LCL型并网变流器并网电流的影响,具体为由PI调节器和6k倍频谐振控制器组成的PIR调节器可以起到抑制电网基波电压和6k±1次背景谐波电压的作用。最后采用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对PIR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有源阻尼控制 PIR电流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环路反馈的三相逆变器有源阻尼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李劲松 亓玉帅 +4 位作者 李国锋 吕敬 华浩 杨庆新 李永建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9,184,共15页
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接口,并网逆变器用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并馈入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CL滤波器由于其出色的高频谐波抑制能力而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输出端,但因其开环传递函数缺... 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接口,并网逆变器用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并馈入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CL滤波器由于其出色的高频谐波抑制能力而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输出端,但因其开环传递函数缺乏阻尼项而存在谐振尖峰,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鉴于此,提出利用逆变器侧电流进行有源阻尼控制,相比传统电容电流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在面对电网阻抗变化时,基频增益T fo与截至频率f c仍能保持不变。且从阻尼角度分析,具有更好的稳定裕度和响应速度。为进一步降低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同时引入电网电流反馈,构建双环路以增大输出阻抗。以逆变器电流环消除谐振尖峰,以电网电流环降低谐波分量,最后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侧电流 有源阻尼控制 双环路反馈 输出阻抗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
7
作者 冯永芳 白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逆变器工作在高频运行和控制载波比低的情况下,存在谐振尖峰抑制,提出了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技术。在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构建逆变器数学模型。输出电流到电容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将逆变器... 逆变器工作在高频运行和控制载波比低的情况下,存在谐振尖峰抑制,提出了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的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技术。在高速低载频比传感信号下,构建逆变器数学模型。输出电流到电容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将逆变器的有源阻尼等效成一个控制电压环。调整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回路的参数,制定逆变器有源阻尼自适应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技术的稳定裕度由2.46 dB下降至1.18 dB,可以保证逆变器的稳定运行;在不同采样频率下,可以控制逆变器输出与电网电压相同相位和频率的并网电流,其中在采样频率为5.9f时,输出并网电流和电压均表现为正弦状态,波动范围分别为[35 A,58 A]和[185 V,225 V],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信号 高速低载频比 有源阻尼控制 数学模型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振荡有源和无源协调抑制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云丰 孔明 +4 位作者 曹一家 朱介北 文涛 陈长胜 钱学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4-1890,I0022,共18页
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虚拟串联阻抗有源阻尼控制策略无法彻底将交流阻抗在中高频段全部重塑为正阻尼特性,高频振荡风险依旧存在。针对有源阻尼控制策略解决高频振荡全工况适应性难问题,首先基于换流器简化模型,以数学解析形式分析电压前... 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虚拟串联阻抗有源阻尼控制策略无法彻底将交流阻抗在中高频段全部重塑为正阻尼特性,高频振荡风险依旧存在。针对有源阻尼控制策略解决高频振荡全工况适应性难问题,首先基于换流器简化模型,以数学解析形式分析电压前馈环节如何影响换流器第一个高频段负阻尼频率区间及其电导最小值的规律;其次,为彻底解决高频振荡问题,提出有源和无源协调抑制方案与原则,其中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并不用于抑制高频振荡,而是用于改善换流器第一个负阻尼区间的电导特性,以至于降低无源阻尼滤波器的参数;再次,以电压直接前馈特征和协调抑制原则为基准,分析传统二阶高通滤波器作为阻尼控制器改善换流器电导特性时的不适应性,提出采用四阶低通滤波器作为有源阻尼控制器的主导形式;最后,以换流站高频段电导正阻尼为准则,对有源阻尼控制器和无源阻尼滤波器的参数进行解析计算与优化设计,并开展电磁暂态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高频振荡 有源阻尼控制 无源阻尼滤波器 协调抑制 参数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与电流环解耦的并网变换器稳定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星琪 邹志翔 +3 位作者 姚屹洋 汤建 王政 陈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9-119,共11页
在弱电网中,并网变换器的锁相环会与电流环产生动态交互进而引发小信号(或谐波)失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并网变换器等效阻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变换器阻抗模型与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相结合,利用极点变化轨... 在弱电网中,并网变换器的锁相环会与电流环产生动态交互进而引发小信号(或谐波)失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并网变换器等效阻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变换器阻抗模型与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相结合,利用极点变化轨迹以及Bode图分析了弱电网工况下并网变换器的失稳机理。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考虑多环耦合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3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分别被用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稳定裕度。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实现锁相环与电流环的之间的解耦,有效抑制多环耦合。同时,给出了控制策略具体的实现方案、参数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控制策略对多环耦合部分的影响。另外,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电网强度、锁相环带宽和电流环带宽下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的系统稳定裕度,并将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变换器 有源阻尼控制 解耦控制 锁相环 电流环 阻抗建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稳定性分析及抑制策略(二):阻尼控制抑制策略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云丰 贺之渊 +3 位作者 孔明 阳岳希 季柯 黄伟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601-6615,共15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振荡容易在交流系统阻抗呈现电容效应的频率范围内发生。首先,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详细模型存在阶数很高的问题,在忽略外环、环流抑制控制器(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on controller,CCSC)、电容电压等较小影...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振荡容易在交流系统阻抗呈现电容效应的频率范围内发生。首先,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详细模型存在阶数很高的问题,在忽略外环、环流抑制控制器(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on controller,CCSC)、电容电压等较小影响环节的基础上,建立换流站的简化模型,分析简化模型与详细模型阻抗特性的误差及其适应频率范围;其次,为抑制系统的高频振荡,从控制系统电压前馈和虚拟串联阻抗有源阻尼控制2个方面开展换流站高频阻尼特性提升方案研究,提出采用取整函数的非线性电压前馈策略;再次,以抑制高频振荡和不引起额外频段振荡为约束条件,基于换流站简化模型,解析有源控制器关键参数选择表达式,研究关键参数对换流站阻抗的影响;最后,采用电磁暂态仿真,从高频振荡抑制、电压前馈环节、暂态穿越特性等方面验证所提高频性能提升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频振荡 电压前馈 有源阻尼控制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不平衡下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文浪 李勇 盘宏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9-1738,共10页
为降低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IAMC)在输入不平衡下网侧有功功率波动,以及抑制网侧LC滤波器的谐振,提出一种基于有源阻尼的无差拍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网侧电流及其延迟分量来计算IAMC输入侧... 为降低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IAMC)在输入不平衡下网侧有功功率波动,以及抑制网侧LC滤波器的谐振,提出一种基于有源阻尼的无差拍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网侧电流及其延迟分量来计算IAMC输入侧滤波器电容电压,省去了传统有源阻尼控制的高精度电压传感器,降低了硬件成本损耗,且无需进行旋转坐标变换以及锁相环,运算量较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输入电压不平衡工况下可有效抑制网侧电流谐波,降低系统无功功率直流分量,稳定系统输出的有功功率,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不平衡 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 有源阻尼控制 无差拍直接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电容电机驱动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宏民 宋文祥 赵凌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997-6005,共9页
对电机驱动系统中采用小电容的直流母线稳定性进行研究。由于在控制过程中驱动电机对直流母线呈现负阻抗的恒功率特性,系统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问题,采用阻抗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直流母线侧LC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和电压型逆变器... 对电机驱动系统中采用小电容的直流母线稳定性进行研究。由于在控制过程中驱动电机对直流母线呈现负阻抗的恒功率特性,系统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问题,采用阻抗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直流母线侧LC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和电压型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的输入阻抗,构造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得出相应的系统稳定工作条件,同时探讨阻抗参数对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阻抗特性的分析,提出一种在不增加实际电阻的情况下,使直流母线阻尼虚拟增加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案。该方法可在直流母线电容较小、常规系统稳定性条件不满足时仍能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并将所提方法与无源阻尼控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稳定性 阻抗特性 小电容 有源阻尼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重塑的虚拟同步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兴武 鲍一鸣 +3 位作者 孟致丞 徐常天 王雅妮 薛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538-5547,I0008,共11页
虚拟同步机通过模拟转子运动方程从而使电力电子装置具有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特性。然而,虚拟同步机与串联电容补偿电网连接时易发生次同步振荡。针对该问题,该文首先建立虚拟同步机与串联电容补偿电网的序阻抗模型,其次,采用伯德图... 虚拟同步机通过模拟转子运动方程从而使电力电子装置具有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特性。然而,虚拟同步机与串联电容补偿电网连接时易发生次同步振荡。针对该问题,该文首先建立虚拟同步机与串联电容补偿电网的序阻抗模型,其次,采用伯德图分析次同步振荡发生的机理,研究传统有源阻尼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阻抗重塑的虚拟同步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在虚拟同步机阻尼系数的反馈回路中增加阻抗重塑控制器,进而利用伯德图分析改进系统的阻抗特性。该阻抗重塑方法可以减小虚拟同步机与串联电容补偿电网在低频段的阻抗相位差,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发生。相较于传统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可以较好的适应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并且不会引起虚拟同步机工作点偏移。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串联电容补偿电网 次同步振荡 有源阻尼控制 阻抗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电容电流反馈的含非线性负载光伏并网系统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渝红 程杨帆 +1 位作者 廖建权 王馨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22,共13页
在含非线性负载的光伏并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单元、非线性负载、电网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振荡,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capacitor current feedback active damping, CCFAD)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谐波线性... 在含非线性负载的光伏并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单元、非线性负载、电网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振荡,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capacitor current feedback active damping, CCFAD)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含非线性负载的光伏并网系统序阻抗模型,并基于阻抗模型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揭示含非线性负载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特性。随后,基于负电阻理论定义阻抗相对灵敏度指标,评价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程度,获取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基于不同参数的阻抗相对灵敏度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CCFAD方法。该方法拓展了传统CCFAD的正阻尼区域,有效地改善了系统输出阻抗的相位裕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非线性负载 阻抗相对灵敏度 改进电容电流反馈 有源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