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之比较研究: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乌云塔娜 李玉灵 +4 位作者 蒋高明 李彩虹 李勇 吴光磊 张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6,42,共8页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和1∶1.8;系统能值投入表现为:有机模式为常规模式的22.8%,化肥占常规模式能值投入的91.32%,成为其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机模式能值产出和系统产出率分别为常规模式的1.7倍和7.5倍。投入相同量的能值,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产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功能,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 “玉米-小麦”常规模式 能值 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模式下蔬菜栽培的土壤生态学研究
2
作者 谢学金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9期70-72,共3页
有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本项目以设施蔬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有机栽培模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生态效益,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有机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有机栽培... 有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本项目以设施蔬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有机栽培模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生态效益,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有机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有机栽培模式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为推广绿色农业提供理论基础。但是,有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最后,本文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促进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有机栽培模式蔬菜种植土壤生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能显著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同时,这一模式对推广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模式 土壤生态学 蔬菜栽培 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研究
3
作者 夏素素 韦小莲 +3 位作者 张锴滨 陈俊生 陈翠菊 张佳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4-107,114,共5页
以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为试材,研究在速溶性复合肥减施下配施海藻肥、黄腐酸钾肥2种有机肥模式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5)(营养生长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黄腐酸钾... 以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蝴蝶兰新品种汕农幸运女神为试材,研究在速溶性复合肥减施下配施海藻肥、黄腐酸钾肥2种有机肥模式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5)(营养生长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黄腐酸钾肥→花多多15-20-25循环施用,花芽萌发期黄腐酸钾肥→花多多10-30-20→黄腐酸钾肥→花多多20-20-20循环施用)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花朵总数最多,花朵较大,双梗率和侧分枝率均为最高,始抽梗期、始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均最短,生产中可选择该施肥模式;处理T_(3)(营养生长期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20-20-20→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15-20-25循环施用,花芽萌发期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10-30-20→海藻肥→海藻肥→花多多20-20-20循环施用)营养生长和开花性状表现较差。说明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蝴蝶兰生长和开花,但要注意合理平衡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以免影响蝴蝶兰的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偏小规格的汕农幸运女神可以选择处理T5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汕农幸运女神 配施有机模式 海藻肥 黄腐酸钾肥 开花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公害及常规生产模式番茄病害及防治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合法 范聚芳 +3 位作者 戈志奇 沈广成 吕润海 李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3-937,共5页
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消长动态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病害主要以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为主,危害严重;低温高湿使... 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消长动态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病害主要以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为主,危害严重;低温高湿使病害发生重,流行速度快,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灰霉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一年份有机模式番茄主要病害发病较轻。番茄早疫病有机生产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2.2%~57.1%,较常规模式提高36.4%~66.7%;番茄灰霉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16.4%~54.9%,较常规模式提高37.7%~73.9%;番茄晚疫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6.3%~44.3%,较常规模式提高47.5%~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生产模式 无公害生产模式 常规生产模式 病害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公害与常规蔬菜生产模式土壤及植株性状比较研究初报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畅 李季 杨合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和增产,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机、无公害生产模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生产模式高48.5%、25.4%、130.1%和5.1%、4.3%、81.6%;有机生产模式西红柿...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和增产,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机、无公害生产模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生产模式高48.5%、25.4%、130.1%和5.1%、4.3%、81.6%;有机生产模式西红柿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常规生产模式高11.9%、14.1%和3.9%,芹菜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较常规生产模式高11.2%、12.5%和43.8%。有机、无公害生产模式芹菜NO-3含量分别较常规模式低30.6%和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生产模式 无公害生产模式 常规生产模式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公害及常规生产模式黄瓜主要病害及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合法 范聚芳 +3 位作者 梁丽娜 孟艳玲 张书奎 李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240-245,共6页
通过几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瓜病害主要以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主,危害最重,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同一年份不同生产... 通过几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瓜病害主要以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主,危害最重,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同一年份不同生产模式黄瓜主要病害常规模式发病最重,无公害模式次之,有机模式发病最轻。几种病害危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在黄瓜结果盛期为害严重。有机模式对黄瓜主要病害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有机生产模式 无公害生产模式 常规生产模式 病害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新 耿增超 +1 位作者 张朝阳 赵二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于1999-2002年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秸秆堆肥处理和化肥+羊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38 500 kg/hm2和38 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30.5%。灌水条件下... 于1999-2002年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秸秆堆肥处理和化肥+羊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38 500 kg/hm2和38 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30.5%。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绿肥处理和化肥+鸡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44 825 kg/hm2和44 4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4.3%和23.3%;并综合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不同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生长状况、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北旱地果园不同水分条件下在化肥施用基础上"秸秆堆肥(羊粪)+鸡粪(菜籽饼肥、绿肥)"的有机肥施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园 有机肥施用模式 水分条件 渭北旱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被引量:24
8
作者 胡志华 李大明 +6 位作者 徐小林 余喜初 柳开楼 叶会财 周利军 胡惠文 黄庆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 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1);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2);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和猪粪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3);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施用猪粪15 t·hm-2和冬季稻草覆盖4 500 kg·hm-2(M4);长期施用化肥(NPK)等5个处理。每5年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测定每年的早晚季水稻产量与生物量,用于估算系统收益与碳收支(5年平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为30.88%~96.52%,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M4处理增产作用最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且有机肥用量增加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增强,M2、M3、M4处理土壤固碳量显著高于M1、NPK和CK处理;稻田植株固碳量也显著提高(P<0.05),M4和M3最高,双季稻植株固碳量为6.76~8.83 t(C)·hm^(-2)·a^(-1)。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稻田系统净碳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M1、M2、M3、M4、NPK)系统净碳汇增加1.43~3.93 t(C)·hm^(-2)·a^(-1),系统碳汇效应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施肥年限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变,系统净碳汇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系统固碳量上,其变化趋势与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投入,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P<0.05),并以M4处理最高,达25 683.7$·hm^(-2)·a^(-1)。综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经济效益(P<0.05),绿肥紫云英与猪粪和秸秆配施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单施绿肥紫云英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有机培肥模式 产量 固碳量 碳汇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有机结合模式下应用型院校微生物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梅 陈永强 +2 位作者 潘子强 李清春 王忠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342-1344,1358,共4页
针对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类人才需求现状和不同层次学生个人发展要求,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通过精选课内基础实验,增设应用型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校企融合,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针对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类人才需求现状和不同层次学生个人发展要求,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通过精选课内基础实验,增设应用型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校企融合,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多元有机结合模式,在课内和课外同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微生物学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有机结合模式 应用型本科学生 微生物学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3 位作者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5-28,41,共5页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8%,但总产值提高了36.61%~49.46%,净产值提高了65.67%~87.38%,纯收益提高了3.64~4.64倍,劳动净产率提高了1.01~1.27倍。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在西充县及类似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蚕豆-有机甘薯种植模式 效益 西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机构有机式组织结构模式探析——以AIST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伟 李顺才 潘祖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产业技术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为例,探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科研机构有机式组织构模式的特征:组织结构扁平化、运作团队化、内部分权化;组织外部关系网... 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产业技术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为例,探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科研机构有机式组织构模式的特征:组织结构扁平化、运作团队化、内部分权化;组织外部关系网络化、国际化;技术转移组织机制一体化。同时,也分析了其对我国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的演进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有机式组织结构模式 A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有机种植模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12
作者 韩智强 陈月舞 +4 位作者 李鹏飞 李忠环 孙兴权 侯战高 孔宁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羊粪、牛粪、鸡粪等不同肥源的腐熟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值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油枯+天然钾矿粉(JYK)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烟株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烟叶产量、产值等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羊粪、牛粪、鸡粪等不同肥源的腐熟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值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油枯+天然钾矿粉(JYK)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烟株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烟叶产量、产值等指标优于商品有机肥(S)、羊粪+油枯+天然钾矿粉(YYK)、鸡粪+天然钾矿粉(JK)3个处理,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有机种植条件下,牛粪+油枯+天然钾矿粉(NYK)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烟株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产量、产值等一系列指标显著低于(P<0.05)或底于S,YYK,JK,JYK处理。因此,JYK处理为有机种植最佳的培肥方式,NYK的培肥方式可能不适用于有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种植模式 生长 发育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利用下有机稻—蛙生产模式及其效应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聂军 周兴 王宇 曹卫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1-14,19,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有机稻—蛙生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较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尽管稻谷产量略有下降,但每年多收获了一季紫云英种子和有机青蛙;有机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略低于传统模式生产的稻米,但在营...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有机稻—蛙生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较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尽管稻谷产量略有下降,但每年多收获了一季紫云英种子和有机青蛙;有机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略低于传统模式生产的稻米,但在营养及蒸煮品质上均有显著提高;有机稻—蛙生产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产品产值和经济效益,其经济收益是传统水稻生产模式的10.3倍;同时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有机稻-蛙生产模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芳香植物有机栽培模式探讨
14
作者 黄奕怡 陈建才 +2 位作者 周明 姚雷 严秀琴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31-32,共2页
发展芳香植物生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收,具有巨大作用。笔者探讨了上海地区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发展芳香植物有机栽培的模式以及生产有机精油的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上海 芳香植物 有机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河盆地古近系梅河组下部含煤岩系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悦悦 刘招君 +4 位作者 孙平昌 柳蓉 胡晓峰 赵汉卿 徐银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58-464,共7页
揭示控制梅河盆地煤层分布和质量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煤层的聚集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梅河盆地的能源资料。梅河盆地为古近系富含煤层的断陷盆地,梅河组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在岩芯观察等相分析的基础上,下含煤段以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 揭示控制梅河盆地煤层分布和质量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煤层的聚集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梅河盆地的能源资料。梅河盆地为古近系富含煤层的断陷盆地,梅河组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在岩芯观察等相分析的基础上,下含煤段以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其中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为主要聚煤场所。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浅湖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湖泊生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陆源高等植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煤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含少量湖泊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煤层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中。湖沼成煤区域主要有3个,分布于盆地东南侧,厚度大且层数多,平原成煤区仅一个,位于盆地西南侧,厚度小且层数少。保存条件较好的浅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较差的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丰度最低,扇三角洲平原沼泽因保存条件不稳定而形成厚度较小的煤层;而在静水还原的湖沼环境中则沉积了稳定的工业可采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河盆地 古近系 有机质富集模式 煤层展布特征 成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模式下几种药剂对烤烟真菌性病害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毛春堂 韩智强 +3 位作者 李忠环 孔宁川 孙兴权 李鹏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为有效控制在有机种植模式下烟草真菌性病害,采用经有机产品认证的枯草芽胞杆菌800倍液、小苏打500倍液和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青蒿(Artemisia annua)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4种中草药提取液... 为有效控制在有机种植模式下烟草真菌性病害,采用经有机产品认证的枯草芽胞杆菌800倍液、小苏打500倍液和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青蒿(Artemisia annua)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烤烟白粉病和炭疽病进行田间防效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提取液和小苏打对烤烟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经过2次喷药后防效分别达到66.67%和57.68%,其余药剂防效在31%以下;2次喷药后枯草芽胞杆菌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57.34%,其余药剂防效均在25%以下。在有机烟叶规模生产中可使用小苏打与枯草芽胞杆菌对真菌性病害进行防治;鱼腥草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种植模式 白粉病 炭疽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奶牛有机饲养模式与传统饲养模式的差异及有机牛奶的生产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焦蓓蕾 杨春生 +4 位作者 郝瑞霞 郭钰 杨爱芳 王静 贺永强 《中国奶牛》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探讨有机牛奶的生产制作过程,有机牛奶的功能性优势,阐述了有机饲养模式、有机牛奶的营养价值与传统饲养模式、普通牛奶营养价值的差异,以期为有机牛奶的研发和消费人群的饮用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牛奶 生产 营养价值 有机饲养模式 传统饲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任宏飞 高伟 +4 位作者 黄绍文 张国刚 唐继伟 李明悦 栾好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3-1317,共15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1/4化肥氮+3/4猪粪氮(1/4CN+3/4MN);5)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6)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各处理为等氮磷钾设计。第16茬(土壤消毒后)和第18茬(土壤消毒1年后)蔬菜(春茬番茄)拉秧后,分别采集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线虫相关指标。【结果】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总数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增加16.8%、31.8%和11.2%;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1/4CN+3/4MN)和配施秸秆模式(2/4CN+1/4MN+1/4SN、2/4CN+2/4SN)各土层线虫总数相对较高,较单施化肥模式分别提高12.1%~26.4%、34.3%~42.8%、13.2%~18.3%。2)与单施化肥模式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提高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食真菌和捕食/杂食性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其中0—5 cm土层上述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平均分别增加13.0%、7.4%和26.7%,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5.5%、20.2%和56.5%。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数量虽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但其相对丰度均低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降低6.3%和13.1%。3)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MI值、WI值、EI值和SI值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0—5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9%、11.5%、6.2%和130.4%,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1.8%、19.1%、2.4%和138.7%。【结论】在N、P2O5和K2O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可促进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性线虫)生长繁殖,还可降低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对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来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土壤环境的受干扰程度,改善土壤的质量,使设施蔬菜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结合本试验9年产量数据(2/4CN+1/4MN+1/4SN模式产量最高)、土壤线虫群落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化肥与有机肥、秸秆配施模式(2/4CN+1/4MN+1/4SN)可实现设施蔬菜持续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7-1778,共12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共设置来源于化肥(CF)、有机肥(M)和玉米秸秆(S)不同比例的6个等氮磷钾处理,分别为:4/4CF、3/4CF+1/4M、2/4CF+2/4M、1/4CF+3/4M、2/4CF+1/4M+1/4S、2/4CF+2/4S。在第20茬设施蔬菜(春茬番茄盛果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1)含有机肥/秸秆处理土壤的PNR较4/4CF处理平均增加72.9%,其中仅配施有机肥3个处理平均增加了107.0%,而配施秸秆两个处理显著低于含有机肥的2/4CF+2/4M、1/4CF+3/4M处理。(2)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NirS、NorB、NosZ丰度平均分别增加了19.9%、20.4%、19.1%、2.3%,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irB丰度平均增加了25.9%,而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AmoB、AmoC、Hao,以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rfH丰度平均分别降低了37.9%、46.3%、33.8%、65.5%、8.8%。(3)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0~28天N_(2)O累计排放量平均增加了59.6%。(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NR与土壤有机碳(r=0.37)、铵态氮(r=0.47)、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r=0.56)以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78)、NirK(r=0.21)和NorB(r=0.5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4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r=0.90)、全氮(r=0.83)、硝态氮(r=0.83)、铵态氮(r=0.64)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67)、NirK(r=0.49)、NirS(r=0.36)和NorB(r=0.8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52)和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r=-0.62)、AmoB(r=-0.64)、AmoC(r=-0.71)和Hao(r=-0.77)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硝态氮(P=0.01)、铵态氮(P=0.03)和有机碳(P=0.05)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影响显著,分别解释其群落结构变异的34.0%,13.3%和11.3%。【结论】同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有机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尤其是配施1/4有机肥及1/4秸秆模式(2/4CF+1/4M+1/4S)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丰度,增加反硝化、硝酸盐异化功能基因丰度,促进番茄盛果期的氮素吸收,减少可能向下淋洗的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硝化势 功能基因 N_(2)O排放量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浅湖—深湖相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定量对比分析——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一段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丽娟 贾建亮 +4 位作者 柳波 付晓飞 李红霞 邢济麟 关建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73-3787,共15页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时期发育厚层湖相页岩,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页岩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因此厘定不同环境下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攻关重点。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不同环境页岩有...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时期发育厚层湖相页岩,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页岩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因此厘定不同环境下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攻关重点。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不同环境页岩有机质丰度、岩石热解参数、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等进行系统分析,定量分析滨浅湖—半深湖—深湖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最终建立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页岩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中低碎屑输入、存在盐度分层的半咸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滨浅湖为淡水、弱氧化—弱还原波动环境,该环境初级生产力高,滨浅湖有机质富集模式为“生产力模式”,较差的保存条件限制了有机质的富集;半深湖以还原环境为主,局部弱氧化,半咸水为主,有机质富集受保存条件(相关系数0.65)与营养元素(相关系数0.45)双重控制作用显著,有机质富集模式为“生产力-保存共控模式”;深湖环境整体以缺氧还原环境为主,进入盐度分层,半咸水—咸水环境,缺氧环境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原因,有机质富集模式为“保存模式”。局限环境导致盆地处于饥饿状态,较低的初级生产力限制了深湖环境有机质的富集(相关系数0.8)。论文通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不同环境下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的定量分析,揭示了半咸水还原环境和盐度分层对有机质富集的关键作用,并建立了不同湖相环境的有机质富集模式,具有指导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有机质富集模式 主控因素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