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无之辨:王弼易学的思维底色
1
作者 李延仓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 “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卦主”诸理论皆以“有无之辨”为思维底色。易言之,“有无之辨”是王弼易学诠释之纲要。即使从“扫象”之维度透视王弼易学,其“扫象”“取义”之思维亦以“有无之辨”为旨归或底色。“有无之辨”不仅创生和形塑了王弼易学,也使玄学义理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区别开来。尽管后世学者褒贬不一,但从对繁琐的汉易补偏救弊和开创魏晋易学新风而言,以“有无之辨”为底色的王弼易学实大有功,是易学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理论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辨 王弼易学 大衍义 言意之辨 卦时 卦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毛细水上升对衬砌渠道冻胀影响差异研究
2
作者 王羽岱 王斌 +1 位作者 苗福生 马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衬砌渠道周围渠基土水热分布条件不同,当渠基土在冻结过程中有无毛细水上升条件下冻胀差异明显。基于这种差异,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渠基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无毛细水上升冻胀率试验,研究土体冻胀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 衬砌渠道周围渠基土水热分布条件不同,当渠基土在冻结过程中有无毛细水上升条件下冻胀差异明显。基于这种差异,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渠基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无毛细水上升冻胀率试验,研究土体冻胀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冻结过程中有无毛细水上升渠基土冻胀下衬砌渠道冻胀影响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渠基土在有毛细水上升条件下,温度越高,所产生的冻胀率增量越多。温度越低,土体吸收水分越多。衬砌渠道在有无毛细水上升条件下冻胀变形及冻胀应力具有明显差异。当毛细水上升时,衬砌渠道因冻胀所产生的变形及应力均大于无毛细水上升时产生的变形及应力。-2℃、-4℃、-7℃下衬砌渠道有毛细水上升条件下最大冻胀变形与无毛细水上升条件下最大冻胀变形伴随温度越低,差异逐渐增大。-2℃、-4℃、-6℃下毛细水上升条件下最大冻胀应力与无毛细水上升条件下最大冻胀应力伴随温度越低,差异逐渐增大。有毛细水上升会加剧衬砌渠道在土体冻胀下裂缝的产生。研究可为有无毛细水上升时衬砌渠道冻胀影响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毛细水上升条件 渠基土 衬砌渠道 冻胀影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膜结构拓扑优化的有无复合体方法 被引量:28
3
作者 隋允康 于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7-364,共8页
将作者对桁架在应力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的有无复合体模型发展到平面膜结构在应力、位移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的建模与求解.同时提出了该模型的有效解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数值结果.本文工作表明独立连续拓扑变量的提出对于结构拓扑优化... 将作者对桁架在应力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的有无复合体模型发展到平面膜结构在应力、位移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的建模与求解.同时提出了该模型的有效解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数值结果.本文工作表明独立连续拓扑变量的提出对于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拓扑优化 平面膜结构 独立连续拓扑变量 光滑模型 有无复合体 应力约束 二次规划 对偶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出现概率、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林栋 宋馥璇 +1 位作者 张运红 于瑞峰 《工业工程》 2016年第6期83-88,122,共7页
生产生活中很多视觉搜索任务是在低目标出现概率、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本研究分析了目标出现概率、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对视觉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实验将目标出现概率作为组间变量,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作为组内变量,进行了完全2&#... 生产生活中很多视觉搜索任务是在低目标出现概率、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本研究分析了目标出现概率、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对视觉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实验将目标出现概率作为组间变量,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作为组内变量,进行了完全2×2×2因子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和低目标出现概率会显著降低搜索时间、凝视时间和凝视次数。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目标有无和目标出现概率对搜索时间的影响交互效应显著。时间压力和目标出现概率对搜索时间的影响交互效应不显著,但对凝视时间和凝视次数的影响交互效应显著。实验结果对于视觉搜索作业任务设计,尤其是如安检等有时间压力、低目标出现概率的作业任务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出现概率 目标有无 时间压力 视觉搜索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连续体多工况应力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的有无复合体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新 隋允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文在文 [4 ]的基础上 ,按“有无复合体”模型对应力约束下多工况平面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求解进行研究 ,提出了“工况影响系数”的概念 ,用于“病态荷载”问题的识别和解决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数值结果。
关键词 结构拓扑优化 连续体结构 独立连续拓扑变量 应力约束 多工况 有无得合体”模型 桁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相生”与跨文化文学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是"道"与"有"、"无"。所谓"有"可以看做是作为存在者呈现态的哲学概念;而"无"则可以看做是存在着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呈现...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是"道"与"有"、"无"。所谓"有"可以看做是作为存在者呈现态的哲学概念;而"无"则可以看做是存在着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统一于"道"之中。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可以给我们今天进行跨文化文学比较一种学理上的启迪,即我们在跨文化文学比较中必须既要承认异质文化的并存更要推崇异质文化的理解、交融与汇通,主张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强调文化的相互沟通与互相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相生 跨文化比较 异质文化 交融汇通 沟通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透明带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参数的优化及体外培养方式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子利 赵彦玲 +6 位作者 何若钢 卢晟盛 陆阳清 蓝海恩 潘天彪 黄敏瑞 卢克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541-14544,共4页
[目的]摸索无透明带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ZFOs)电激活的条件和无透明带孤雌激活胚胎(ZFEs)的体外培养方式,为手工克隆法生产广西巴马小型猪体细胞核移植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激活ZIOs、ZFOs,用不同培养方式(... [目的]摸索无透明带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ZFOs)电激活的条件和无透明带孤雌激活胚胎(ZFEs)的体外培养方式,为手工克隆法生产广西巴马小型猪体细胞核移植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激活ZIOs、ZFOs,用不同培养方式(微滴法和微穴法)培养ZIEs和ZFEs,检查第7天的囊胚率及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有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125 V/(mm.80μs),微滴法培养的囊胚发育率为(30.54±11.06)%;无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85V/(mm.80μs),微穴法培养,其囊胚发育率为(12.77±6.98)%;单次脉冲的激活效果好于多次脉冲。[结论]对有无透明带胚胎的培养方式,微穴法培养无透明带胚胎,微滴法培养有带胚胎较合适,一次脉冲可以有效激活卵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带卵母细胞 微穴法 无透明带培养 电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老子的“有无思想”看现代产品生态设计思维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耀引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从道之"有""无"推及对"天地""万物"的思考与把握,老子的"有无思想"体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其进行解读有助于建立宏观理性的现代生态设计整体... 从道之"有""无"推及对"天地""万物"的思考与把握,老子的"有无思想"体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其进行解读有助于建立宏观理性的现代生态设计整体观念及更系统的实践指导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有无 生态设计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项目对比法在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钶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37,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东区的三次采油技术进行相关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及探讨,提出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增量效益经济评价,并从投资估算、成本费用分析、财务经济评价以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孤岛油田三次采油技术... 针对孤岛油田东区的三次采油技术进行相关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及探讨,提出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增量效益经济评价,并从投资估算、成本费用分析、财务经济评价以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孤岛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本文将现金流量法应用到技术经济评价中,对孤岛油田东区Ng3-4单元正在开展的三次采油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经济评价 有无项目对比法 现金流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无辨证的确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克平 王化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12期1100-1103,共4页
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治未病方面凸显出诸多缺陷,已无法完全满足中医临床需求。为此文中提出有无辨证体系。该体系是以道家经典《老子》有无辩证观和《内经》治未病思想以及有无说为理论基础,将中医宏观诊断和现代微观检查技术相结合,在... 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治未病方面凸显出诸多缺陷,已无法完全满足中医临床需求。为此文中提出有无辨证体系。该体系是以道家经典《老子》有无辩证观和《内经》治未病思想以及有无说为理论基础,将中医宏观诊断和现代微观检查技术相结合,在八纲辨证辨已病的同时强调辨识人体的未病状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属已病之"有证"范畴;而健康、亚健康、潜病、前病、传变均归属于未病之"无证";有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十纲共为中医辨证的纲领,有无则为十纲辨证的总纲。既是对八纲辨证的补充,同时又涵盖了八纲辨证;这就填补了目前辨证论治方法的缺陷,又丰富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近年来中医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治未病 八纲辨证 有无辩证 《老子》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显隐”代“有无”——船山对濂溪《太极图》的新诠释及其宇宙论模型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焱 《船山学刊》 2014年第4期43-49,共7页
《太极图》的渊源及其义理阐释在道学历史中的争议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从表面上看,船山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平庸而折中的。但如果从船山的宇宙论观点来分析,他的这一立场其实正好展现了其对朱子与象山所代表的道学流派在相关层面上的... 《太极图》的渊源及其义理阐释在道学历史中的争议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从表面上看,船山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平庸而折中的。但如果从船山的宇宙论观点来分析,他的这一立场其实正好展现了其对朱子与象山所代表的道学流派在相关层面上的批评。上承于横渠的气学,船山这一批评的核心就在于将理学与心学所共有的"有无"之思考范式转换为"显隐"之思考范式,指出尽管朱子与象山在这个问题上意见相左,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是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太极图 有无 显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对比法在经济评价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凌婕 吕谦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有无对比法经济评价中无项目状态数据的选取存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无项目状态数据选取的几种方法,探讨了其合理性,分析了其对效益评价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经济评价 有无对比 有项目 无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果梗的冬枣不同部位呼吸强度变化研究
13
作者 晋彭辉 李红卫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不同成熟度的、有无果梗的冬枣为试材,将枣果分为3组,分别为用凡士林全涂(涂果梗和果面)、半涂(涂果皮)和不涂,采用红外CO2分析器测定冬枣不同部位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涂的、有无果梗的冬枣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呼吸强度呈缓慢增... 以不同成熟度的、有无果梗的冬枣为试材,将枣果分为3组,分别为用凡士林全涂(涂果梗和果面)、半涂(涂果皮)和不涂,采用红外CO2分析器测定冬枣不同部位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涂的、有无果梗的冬枣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呼吸强度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无果梗冬枣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P<0.05)有果梗的;半涂后有无果梗的果实呼吸强度均显著降低,无果梗冬枣的呼吸强度极显著高于(P<0.01)有果梗的.通过数据分析,有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量约占40%,果皮的呼吸量约占60%,推测果皮为有果梗冬枣的主要呼吸通道;无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量约占75%,果皮的呼吸量约占25%,果梗部为无果梗冬枣的主要呼吸通道;认为冬枣在果梗掉落后,呼吸通道由果皮转移到果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呼吸强度 有无果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视野下的王夫之有无之辩
14
作者 高新民 胡孝聪 《船山学刊》 2017年第4期24-30,共7页
王夫之不仅直面了有无之辩中广泛、深奥乃至只为现当代本体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作出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化解,建立了堪与今日西方有无之辩媲美的有无之辩。他强调以前区分开来的有与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有"与"无"的... 王夫之不仅直面了有无之辩中广泛、深奥乃至只为现当代本体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作出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化解,建立了堪与今日西方有无之辩媲美的有无之辩。他强调以前区分开来的有与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有"与"无"的概念是相对的。王夫之不仅从语言哲学角度揭露了先前用来区分有无的标准(见与不可见)的错误,而且从元哲学层面探讨了界定存在或"共有"的意义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引入"诚""实"等范畴,揭示了判断存在与非存在的标准。通过重新改造、赋义,"诚"这一道德范畴同时成了他的存在论的最高范畴,成为说明有无之根据的"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本体论 有无之辩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代有无之争的背后:历史观古今之变的考察
15
作者 陈立柱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5期21-32,共12页
梳理夏史问题研究的古今之变,发现古代学者无人质疑夏的历史性,晚清以降学人接受了西方历史观后就开始怀疑没有当时文献留下来的夏史之可信性,唯国内很少有人注意于此。比较发现,古代中国历史研究重在考信,即综合多种资料取其可信而信之... 梳理夏史问题研究的古今之变,发现古代学者无人质疑夏的历史性,晚清以降学人接受了西方历史观后就开始怀疑没有当时文献留下来的夏史之可信性,唯国内很少有人注意于此。比较发现,古代中国历史研究重在考信,即综合多种资料取其可信而信之,所谓信信疑疑、不知者阙如,若干年月后随着新材料或新史观的出现又会提出新认识;而西方史学关注“眼见为实”,用古希腊史家的话说即“目击者的证词”是达到历史真相的关键。近代西方又发展出“以物证真”的观念,即用考古与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真实性的证明,可谓是希腊史观的翻版。中国现代考古学从西方传来,天然传承西方史学精神,其强调见识出土夏文字才可以“确证”夏史的道理即在此。历史既已过去何以能够看到?亲眼见到的为什么要谓之“历史”?是以希腊的历史观被科林武德、刘家和等众多学者指为“反历史的”“没有历史性的”与“非历史的”,20世纪逐渐遭到批判与超越。不反思传入的历史观直接将其视为达到历史真相之法宝,并非史学真精神,只要认可考古学也是要说明历史问题就需要检视中外史学的基本观念,择其善者而从之。否则易陷入西方中心主义而不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 有无之争 考信 求真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姆莱特》空间、有无、身份和新旧的概念整合
16
作者 何辉斌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55-61,113,共8页
概念整合是福科尼耶和特纳提出来的重要认知理论,整合将不同空间的内容投射到一个空间中,通过压缩突出重大关系,创造出多层次的新意思。如果用整合理论来分析《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是角色、演员、观众的整合,每个要素都是真实和虚假的... 概念整合是福科尼耶和特纳提出来的重要认知理论,整合将不同空间的内容投射到一个空间中,通过压缩突出重大关系,创造出多层次的新意思。如果用整合理论来分析《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是角色、演员、观众的整合,每个要素都是真实和虚假的整合。在这一剧本中,莎士比亚通过有和无的整合,使无具备一些有的属性,从而变得可以认知,有的特性则在整合中得到彰显,甚至可以向无限延伸。剧作中的时空和事件都只是非常有限的在场,这些在场可以帮我们联想无穷的不在场,而不在场的要素又是在场的补充,使在场变得完整和可以理解。这部戏剧作品的内容充满新意,但新的内容都建立在旧的内容之上,新旧相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哈姆莱特》 时空整合 有无整合 身份整合 新旧整合 福科尼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有无(动静)之辩的辩证发展
17
作者 董祥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1-53,共3页
有无(动静)的论辩是天道观问题上的一次重大的论争,其大致经过了从王弼"贵无""主静"开始,经裴頠"崇有"和郭象"独化"的否定,最后由张载以"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 有无(动静)的论辩是天道观问题上的一次重大的论争,其大致经过了从王弼"贵无""主静"开始,经裴頠"崇有"和郭象"独化"的否定,最后由张载以"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无)之辩做了辩证的总结。这样的过程符合辨证发展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动静 魏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本然”与“物我同然”:魏晋文人“自然”的音乐教育观
18
作者 张业茂 应乐 《艺苑》 2023年第4期66-71,共6页
魏晋时期文人的音乐教育中蕴含了“自然”属性。文章从道家哲学角度出发,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涉及道家本体问题的“有无本然”以及人与音乐教育、与自然之间同一化的“物我同然”。二者之间以对... 魏晋时期文人的音乐教育中蕴含了“自然”属性。文章从道家哲学角度出发,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涉及道家本体问题的“有无本然”以及人与音乐教育、与自然之间同一化的“物我同然”。二者之间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体现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追求自然与人平衡统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主客体 自然 魏晋文人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老子“有无”思想视阈下的声乐作品二度创作
19
作者 林赛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声乐表演艺术是视觉与听觉联合审美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二度创作则是在演唱者充分展示声乐作品艺术风格的同时,将个人的独特演唱魅力散发到极致的一种表演创作形式。笔者结合老子的"有无"哲学思想,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声乐表演艺术是视觉与听觉联合审美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二度创作则是在演唱者充分展示声乐作品艺术风格的同时,将个人的独特演唱魅力散发到极致的一种表演创作形式。笔者结合老子的"有无"哲学思想,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通过本文探究,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理论研究提供创新性的思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有无思想” 声乐 二度创作:艺术个性:舞台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有无”之论和书法的黑白世界
20
作者 樊波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1期26-27,共2页
艺"有无相生"是老子提出的一个命题。后来庄子以及魏晋玄学都对这个命题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这个命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而且还对后来包括书法美学在内的整个中国美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老子是从宇宙生成论的... 艺"有无相生"是老子提出的一个命题。后来庄子以及魏晋玄学都对这个命题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这个命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而且还对后来包括书法美学在内的整个中国美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老子是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提出和阐发这一命题的。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在宇宙万物生成的作用上,"无"比"有"更属于一个本源的概念。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讲,在宇宙(天下)万物的生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宇宙生成论 有生于无 有无相生 中国美学 庄子哲学 魏晋玄学 哲学意义 中国书法 结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