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蚀有效植被的结构特征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晗生 刘国彬 王青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4-56,共3页
通过群落结构要素类比分析表明,植被盖度或郁闷度的大小并不一定就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充分条件,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还与覆盖层的高度密切相关,覆盖层高度大则不利于植被保持水土。贴地面覆盖层的发育程度(盖度或厚度)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基本... 通过群落结构要素类比分析表明,植被盖度或郁闷度的大小并不一定就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充分条件,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还与覆盖层的高度密切相关,覆盖层高度大则不利于植被保持水土。贴地面覆盖层的发育程度(盖度或厚度)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基本本质特征和充分必要条件,促进贴地面覆盖层的发育或关注贴地面覆盖层的变化是植被保持水土的关键。黄土高原除建造森林植被外,更应高度重视草灌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群落结构 有效植被 类比分析 覆盖层高度 贴地面覆盖层 防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林婷敏 陈楠 林偲蔚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参数。因此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确性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对于高精度的区域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30m×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直接计算太阳辐射,从而将其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研究2015-2020年江汉平原APAR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顾及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APAR的时空特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江汉平原APAR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2015-2020年APAR年总值在3.42×10^(13)MJ-3.73×10^(13)MJ之间,总体空间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相符;(2)农田月均APAR值在4月、7月高于其他月份,表现出“双峰”的特征;(3)在空间分布上,水田APAR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而旱地APAR正好相反,这可能源于种植结构重心转移;(4)通过借助地理探测器,着重考虑与植被生长相关的12个因子(包括≧10℃积温、年总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总降雨量、农田种植结构、年散射辐射、农田施肥、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砂土、粉砂土、黏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2个因素对APAR空间变异性都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对CASA的改进方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高空间精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CASA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研究中国地区植被大气反馈作用
3
作者 唐健 汤剑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4-1816,共13页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为负值,反映出植被生长旺盛,可以降低局地气温.春、秋两季气温与FPAR的同期相关系数较大.夏季降水超前FPAR一个月的正相关性反映出夏季降水对于植被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植被对于气温的反馈系数为一致正值,可达0.5℃(0.1FPAR)-1;在30°N以北区域显示出一致的负反馈,可达-0.42℃(0.1FPAR)-1.FPAR对降水全年反馈系数全国区域平均可达-2.12cmmonth-1(0.1FPAR)-1.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的植被反馈效应也存在差异.植被反馈系数可以用来验证动态植被模式计算的植被大气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相关性与去相关时间 反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地表抗风蚀性能的测试与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永来 陈智 +1 位作者 孙悦超 王荣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6,共5页
为了定量评价净风吹蚀下植被覆盖地表的抗风蚀性能,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土壤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减少,土壤防风蚀的植被盖度在30%以上较为显著;当风速为10m/s以上时,试验区... 为了定量评价净风吹蚀下植被覆盖地表的抗风蚀性能,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土壤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减少,土壤防风蚀的植被盖度在30%以上较为显著;当风速为10m/s以上时,试验区的有效防风蚀植被盖度须达到40%以上,当风速为14~18m/s时,其有效植被盖度须达到60%~8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测试 风蚀量 有效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33
5
作者 席建超 张红旗 张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遥感 针叶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其过程中主要乡土牧草的确定与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唐龙 梁宗锁 +1 位作者 杜峰 郝文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5-1175,共11页
用系统聚类、撂荒年限两种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6a,1年生杂草类群落→1年生杂草类+丛生禾草群落→1年生杂草类+根茎禾草群落或多年生草本群落→7~16a,多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小灌木群落... 用系统聚类、撂荒年限两种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6a,1年生杂草类群落→1年生杂草类+丛生禾草群落→1年生杂草类+根茎禾草群落或多年生草本群落→7~16a,多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小灌木群落→17~42a:根茎丛生型禾草+小灌木群落或小灌木+多年生草本群落→小灌木群落或多年生草本+丛生禾草群落,代表性群落依次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etkit)群落或猪毛蒿+长芒草(StipabungeanaTrin.)群落→猪毛蒿+铁杆蒿(ArtemisiasacrorumLeded.)群落或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群落→铁杆蒿群落→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var.dahurica(Laxm.)Schindl)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L.)Keng)+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或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群落或铁杆蒿+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Trin.etBge)群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将各物种在演替过程中重要值之和按大小排序,对前35位草种经适口性试验初步筛选后进行以粗蛋白、粗纤维等为指标的化学成分及以有效植被盖度为指标的生态效益的分析、评价,并依据两种评价结果对陕北黄土高原主要乡土牧草进行了综合评定,得出黄土高原23种乡土牧草具备较高的改良潜质,分为4类,主要归属于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并进一步探讨了黄土高原人工草场改良过程中不同荒地上草种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撂荒演替 乡土牧草 营养成分 有效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的草地载畜量概念 被引量:43
7
作者 黄富祥 高琼 赵世勇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8-57,共10页
从防止草地土壤侵蚀这个全新的视角出发 ,对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首先讨论了牲畜放牧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草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接着就风蚀和水蚀这两种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最重要最常见的土壤侵蚀方式 ,探讨了植... 从防止草地土壤侵蚀这个全新的视角出发 ,对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首先讨论了牲畜放牧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草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接着就风蚀和水蚀这两种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最重要最常见的土壤侵蚀方式 ,探讨了植被有效覆盖度的确定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牧草可采食率和载畜量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载畜量 植被有效覆盖度 牧草可采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森林覆盖率概念的补充与完善
8
作者 熊野威 鄂玉江 《技术经济》 1998年第1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 工程措施 综合覆盖指数 生态性能 土地面积 保持水土 洪涝灾害 有效植被 林分结构 森林覆盖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