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富营养化源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平 吴晓芙 +1 位作者 李科林 胡曰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43,共5页
初试条件下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南水塘藻型富营养化源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容器中按V(EM)∶V(源水)为1∶10000的比例投加EM菌液并辅以低速间歇式曝气处理8~9d,藻类生物量得到明显控制,水样叶绿素a,TN,TP及CODCr去除率分别... 初试条件下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南水塘藻型富营养化源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容器中按V(EM)∶V(源水)为1∶10000的比例投加EM菌液并辅以低速间歇式曝气处理8~9d,藻类生物量得到明显控制,水样叶绿素a,TN,TP及CODCr去除率分别达90 49%,45 25%,55 48%及82 37%,出水水质接近国家地表Ⅳ类水质标准。处理过程中,水样pH与电导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应属2个独立的因子体系;EM微生物可改变源水氮磷营养盐水平及藻类生物量与氮 磷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成为影响或抑制藻类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富营养化源水 藻类生物 去除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EM)抑藻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平 吴晓芙 +1 位作者 李科林 胡曰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8,59,共6页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培养温度、培养时间、EM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对EM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EM发挥良好抑藻作用(绿藻)的适宜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5d,EM投加量(V(EM)∶V(源水))为1∶1000~1∶10000,培养基pH为6 0~8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藻类 抑藻作用 降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EM)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肖玉冰 冯骞 +3 位作者 江峰 卢莹莹 李军 王萧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09,共6页
为探讨有效微生物( EM)对蟹塘水质和螃蟹成活率的改善作用,在南京市高淳区螃蟹文化园开展了EM应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投加EM,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提高螃蟹成活率,但EM投加质量浓度不宜过... 为探讨有效微生物( EM)对蟹塘水质和螃蟹成活率的改善作用,在南京市高淳区螃蟹文化园开展了EM应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投加EM,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提高螃蟹成活率,但EM投加质量浓度不宜过大。当籽( EM)=1.5 mg/L时,蟹塘水体中NH+4-N、NO-2-N、COD和TP的质量浓度比不投加EM的对照塘降低12.7%-29.2%,螃蟹成活率提高2.4%;籽( EM)=6.0 mg/L时,NH+4-N、COD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降低1.1%、14.4%、0.03%,而NO-2-N 升高15.6%,螃蟹成活率升高1.0%。由此可见,当 EM 投加质量浓度过高(6.0 mg/L)时,水质指标及成活率改善效果不如EM投加质量浓度较低时(1.5 mg/L),且会引起NO-2-N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em) 中华绒螯蟹养殖 水质 螃蟹成活率 南京市高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EM)对绿磺隆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亚光 郑旭含 胡亚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6-360,共5页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土壤和水中绿磺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浓度的绿磺隆降解曲线在第10天以前都表现出较大的斜率,说明降解速度较快;土壤中添加EM的降解作用随着绿磺隆初始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绿磺隆...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土壤和水中绿磺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浓度的绿磺隆降解曲线在第10天以前都表现出较大的斜率,说明降解速度较快;土壤中添加EM的降解作用随着绿磺隆初始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绿磺隆初始浓度由低到高的不同处理,其第35天的残留浓度依次比对照低0.017,0.808,3.769μg·kg^(-1);在绿磺隆初始浓度相同的处理中,加大EM的剂量,也会使绿磺隆的降解率有所提高。此外,EM对水中绿磺隆的降解规律与土壤中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绿磺隆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EM)中抑藻酵母及其活性物质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叶秋雯 王志平 +2 位作者 于晓娟 丁丛 蔡伟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33-2038,共6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有效微生物群(EM)中富集出酵母菌,通过向对数增长期的混合藻液中加入酵母菌、葡萄糖、酵母菌+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除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分别考察了其对水华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混合酵母菌自身对于水华藻没有抑制作...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有效微生物群(EM)中富集出酵母菌,通过向对数增长期的混合藻液中加入酵母菌、葡萄糖、酵母菌+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除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分别考察了其对水华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混合酵母菌自身对于水华藻没有抑制作用,单独添加葡萄糖的水华藻甚至出现快速增殖;而在添加葡萄糖+酵母菌或酵母菌发酵液的实验中水华藻近似被完全抑制,最大抑制率达97%。据此可知,抑制水华藻增殖的并非酵母菌自身,而是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胞外分泌物。HPLC-SEC与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酵母菌发酵液中含有明显的芳环类羧酸及蛋白质物质,但由于其在高温灭菌后仍有良好的抑藻活性,因而进一步确定其抑藻活性物质为含苯环的有机酸。此外,依据对实验中水华藻细胞形态的显微镜观察,该酸性胞外物可能是通过破坏藻细胞的叶绿体结构来达到抑藻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酵母菌 胞外分泌物 水华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在核桃楸育苗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亚丽 张羽 +3 位作者 杨远彪 杨立学 沈海龙 范少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采用不同浓度有效微生物群 (EM)对塑料大棚内核桃楸播种苗的生长和苗床土壤状况进行研究 ,调查了苗木的高和径生长 ,测量了苗木鲜重、干重、地上与地下部分干重比、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分析了苗床土壤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等养分含量 ... 采用不同浓度有效微生物群 (EM)对塑料大棚内核桃楸播种苗的生长和苗床土壤状况进行研究 ,调查了苗木的高和径生长 ,测量了苗木鲜重、干重、地上与地下部分干重比、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分析了苗床土壤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等养分含量 ,容重、pH值等土壤理化性状 ,并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呼吸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EM可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的养分含量 ,减小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并可提高土壤呼吸强度 ,但是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核桃楸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复壮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小京 曹晓婷 李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07-110,共4页
对有效微生物(EM)菌剂原液进行复壮,可提高菌群降解活性和生物量.研究了以糖蜜为营养液时不同EM投配率下的EM菌剂复壮情况,而后分别采用自配高浓度污水,中药废水,自配啤酒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复壮,考察不同营养液对复壮过程的影响,最后... 对有效微生物(EM)菌剂原液进行复壮,可提高菌群降解活性和生物量.研究了以糖蜜为营养液时不同EM投配率下的EM菌剂复壮情况,而后分别采用自配高浓度污水,中药废水,自配啤酒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复壮,考察不同营养液对复壮过程的影响,最后研究了EM菌剂在复壮过程中的增殖及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复壮最为经济有效的投配率是3%EM+3%糖蜜;高浓度污水可代替糖蜜进行EM菌剂复壮;菌悬液浓度(OD)值同pH值一样可以作为EM菌剂复壮成功与否的指标,OD值增至接近最大值时,EM菌剂复壮成功;复壮4天的EM菌剂采用0.1%以下的投配率,好氧条件下处理含氨氮30 mg/L原水时,氨氮去除率可达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em) 复壮 营养液 氨氮 糖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菌群对养虾水体细菌生态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永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养虾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池中添加EM,对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异养细菌数量比传统对照池减少40.... 研究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养虾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池中添加EM,对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光合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异养细菌数量比传统对照池减少40.0%,弧菌数量减少7.8%,光合细菌数量增加98.2%,放线菌数量增加99.2%。EM能改良水质条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溶解氧提高11.0%,COD降低8.0%,氨氮含量降低20.7%,亚硝酸氮含量降低10.0%。另外,实验组对虾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3.08%,饵料系数下降9.4%,利润提高了1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菌群(em) 斑节对虾 对虾养殖 水质改良 细菌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对舒玛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婷婷 苏友谊 +1 位作者 陈丽 李淑娴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489-3491,3505,共4页
为探究有效微生物群(EM)对一年生舒玛栎(Quercus shumardii Buckl.)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EM及复合肥对其进行施肥处理,测量了苗高、地径、高径比、苗木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分析了各处理对舒玛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探究有效微生物群(EM)对一年生舒玛栎(Quercus shumardii Buckl.)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EM及复合肥对其进行施肥处理,测量了苗高、地径、高径比、苗木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分析了各处理对舒玛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处理对舒玛栎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复合肥、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随着EM浓度的增加,舒玛栎幼苗地上部分(茎、叶)的鲜重、干重均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处理对其地下部分(根)重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浓度的EM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舒玛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为EM促进舒玛栎幼苗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其在林业生产中更广泛地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玛栎(Quercus shumardii Buckl.) 幼苗 有效微生物群(em)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保水剂施用对烤烟的影响及其施用制度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侯毛毛 邵孝侯 +3 位作者 陈竞楠 翟亚明 赵廷超 王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8-636,共9页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我国是烟草种植面积和烟叶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烤烟生产对我国西南诸省(如云、贵、川)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烟区出现的阶段性干旱经常影响烤烟的产量及其正常的成熟。因此,加强烤烟...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我国是烟草种植面积和烟叶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烤烟生产对我国西南诸省(如云、贵、川)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烟区出现的阶段性干旱经常影响烤烟的产量及其正常的成熟。因此,加强烤烟节水抗旱技术研究,合理调控烟田水分供应,是确保干旱地区烟叶优质适产的关键。本文分别以MP3005KM保水剂、秸秆、EM活性钙和EM复壮液为主要材料制作EM保水剂,研究了不同EM保水剂处理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引入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优选综合效益最优的EM保水剂施用制度。结果表明:不同EM保水剂处理均增加了烤烟单株叶面积,秸秆为主要材料的EM保水剂(T1和T2)对烤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的增长促进作用更明显;表征烤烟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的作物生长模型显示,T2(40 g×株1EM活性钙+300 g×株-1秸秆)和T6(40 g×株^(-1) EM活性钙+6 g×株^(-1)MP3005KM)处理烤烟LAI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EM保水剂明显提高了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Pn),同时降低了蒸腾速率(Tr),调节了烤烟叶片的光合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与不施保水剂相比,EM保水剂的施用显著提高了烤烟的"综合品质",秸秆为主要材料的EM保水剂的"提质"效益最优,T1和T2烤烟品质综合主成分值分别达3.25和2.76。综合考虑"高产"、"优质"、"节水"和"节肥"等因素,本研究推荐40 g×株-1EM活性钙结合4 500 kg×hm-2秸秆段作为EM保水剂的施用制度,在该制度下,烤烟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 433.5 kg×hm-2、0.608 kg×m-3和27.04 k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em) 保水剂 作物秸秆 烤烟 施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 Ⅰ反应器启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平 吴晓芙 +1 位作者 李科林 胡曰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3-17,共5页
 通过污泥自接种和污泥引种两种方式成功地进行了EM污泥培养与EM-SBR反应器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投菌下启动污泥自接种EM-SBR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5.89%,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为9.20%,且对进水COD浓度变化的适应稳定性明显增强...  通过污泥自接种和污泥引种两种方式成功地进行了EM污泥培养与EM-SBR反应器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投菌下启动污泥自接种EM-SBR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5.89%,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为9.20%,且对进水COD浓度变化的适应稳定性明显增强;复合式投菌下启动污泥引种EM-SBR反应器,前阶段一次性投菌,反应器处理效果呈波浪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后阶段连续投菌,反应器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COD平均去除率达81.10%,增幅12.47%,反应器稳定性明显改善;与自然污泥相比,EM污泥SV30、MLSS、SVI及其沉降速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污泥颗粒的凝聚、沉降性能及降解污水有机质活性均有明显改善和增强,但连续投菌是获得高效EM污泥的必需途径,与污泥培养方式无关.研究结果为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有效微生物群(em) 生活污水 SBR反应器 污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与物理溶胞耦合对SBR系统污泥减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伟 吴蓓蕾 黄种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2,共3页
实验通过有效微生物群(EM菌)投加与物理溶胞耦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系统实现污泥减量化。实验表明,在投加EM菌与物理溶胞耦合下,系统出水水质提高,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表观产率有明显的下降。投加0.005%EM菌剂与物理溶胞耦合工况... 实验通过有效微生物群(EM菌)投加与物理溶胞耦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系统实现污泥减量化。实验表明,在投加EM菌与物理溶胞耦合下,系统出水水质提高,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表观产率有明显的下降。投加0.005%EM菌剂与物理溶胞耦合工况下,COD去除率达到95%,污泥体积指数上升至100 m L/g,污泥表观产率下降60%,在提高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同时具有显著的污泥减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菌) 物理溶胞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污泥减量 污泥表观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对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
13
作者 孟范平 李桂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6页
生物强化技术对于改善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以生活污水中添加有效微生物群(EM)和单以生活污水两种方式培养活性污泥,然 后分别将其引入SBR反应器,以考察EM对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正... 生物强化技术对于改善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以生活污水中添加有效微生物群(EM)和单以生活污水两种方式培养活性污泥,然 后分别将其引入SBR反应器,以考察EM对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正 常生活污水浓度和最优工艺条件(污水pH6~8,曝气2h,静置沉淀0.5h)下,EM-SBR反应器对 污水CODcr、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普通SBR工艺高19.08%和23.17%;且具有较好 的稳定性。此外,EM强化的SBR工艺还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cr为2738mg.L-1时,处理3h后,出水CODcr即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去除率高于96 %,而普通SBR工艺即使处理6h也不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技术 生活污水 有效微生物群(em) 序批式活性污 泥法(SBR) 化学需氧量(CODcr) 氨氮(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淘米水培养EM活性液的方法以及应用技术
14
作者 崔春兰 郑虎哲 +1 位作者 魏丽红 奇永川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6期98-98,77,共2页
重点介绍了有效微生物(EM)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应用技术以及利用淘米水培养有效微生物活性液的方法,对我国家庭中生产有效微生物活性液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em) 活性液 淘米水 培养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液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里晋 丁学锋 +1 位作者 林可聪 杨肖娥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62-6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M菌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COD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的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连续曝气、T>25℃;以脱氮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其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M菌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COD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的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连续曝气、T>25℃;以脱氮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其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以除磷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考虑到整体性、经济性和实用性,EM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最佳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接种量 PH值 曝气时间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