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7-74,共8页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张炯1当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给予特别的重视,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泛义的文化涵盖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和思...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张炯1当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给予特别的重视,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泛义的文化涵盖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和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包括科学技术、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主流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思想 资本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民族特色 文化产品 图书馆 毛泽东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
作者 李侃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98-99,共2页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从一九八三年五月在长沙的规划会议上开始酝酿筹备,到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郑州召开,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从讨论会上提供的论文和与会者的发言看来,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进展颇快,基础虽然薄弱...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从一九八三年五月在长沙的规划会议上开始酝酿筹备,到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郑州召开,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从讨论会上提供的论文和与会者的发言看来,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进展颇快,基础虽然薄弱,但研究者的积极性很高。这门学科之所以引起许多同志的兴趣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近代文化 中国近代革命 中国古代文化 意识形态 古今文 光化电 中外文化 学术讨论会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三论
3
作者 崔文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2-96,共5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纲领性文件。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和深刻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论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马列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 文化事业 精神生产资料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问题——《全国孔子思想评价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讨论会》在湖北大学举行
4
作者 春凤 大平 清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126-126,共1页
为了深入地讨论关于孔子思想评价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问题,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贡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大学、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武汉... 为了深入地讨论关于孔子思想评价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问题,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贡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大学、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武汉市老龄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于1992年6月16日至21日在湖北大学举行了《孔子思想评价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所高等院校、科研、文博单位的专家、研究工作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顾委委员韩宁夫同志致开幕词,省社科联陈放副主席、湖北大学副校长赵敬钊教授致词,阐述了大会的宗旨。大会秘书长、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作了会议讨论综述。山东大学周来祥教授、武汉市社科联余育德副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大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孔子思想 民族优秀文化 讨论会 深入探讨 理论问题 武汉市 张国光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绚丽多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5
作者 陈先达 《人民论坛》 1997年第11期22-22,共1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社会科学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人文素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 经济与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6
作者 韩超 《学习论坛》 1998年第4期21-22,共2页
文化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民族性构成它的载体,时代性构成它的内核,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构成一个文化系统的整体。因此,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都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民族性与时代性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特征 思想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兼论文化研究的三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7
作者 刘小林 《新视野》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交流 全球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刍议
8
作者 于树贵 《湖湘论坛》 1998年第3期74-74,共1页
(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逐步摆脱了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的长期困扰,"批判继承"的观点巳... (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逐步摆脱了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的长期困扰,"批判继承"的观点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所说的"批判"就是对文化传统进行分析、鉴别,并剔除其中的糟粕,吸取其中的精华的辩证过程。在。批判"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所面对的文化传统;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文化传统中的精华。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批判继承 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 综合创新 建设问题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杨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3期21-24,共4页
1998年4月27日至29日,来自全国14个省市26个单位的50余名代表云集天津,参加了由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对中国现代文化哲学、... 1998年4月27日至29日,来自全国14个省市26个单位的50余名代表云集天津,参加了由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对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人生哲学的对象、任务、特点、规律及其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朱伯昆、杨瑞森、许全兴等特邀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十几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小组讨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大会交流文章见仁见智、异彩纷呈。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建设 文化哲学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现代化 人生哲学 学术研讨会 天津市 哲学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
作者 袁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7-19,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之一郑重地提了出来,并且以三个“必须”和三个“不允许”来规范其基本要求,这说明我国在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之一郑重地提了出来,并且以三个“必须”和三个“不允许”来规范其基本要求,这说明我国在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这些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合理继承,又是总结和吸收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的科学发展。例如,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的问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以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经济 有中国特色 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 协调发展 时代精神 基本要求 文化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1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0-10,共1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饶子(暨南大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了精辟的论述,这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饶子(暨南大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了精辟的论述,这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报告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全文增补中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12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13
作者 王炳晨 毛芳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88,共3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深蕴独特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独有资源。现阶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虽已初见成效,但运用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深蕴独特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独有资源。现阶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虽已初见成效,但运用的理念、途径和效果仍需进一步强化、拓展和增进。面向未来,应当致力于教育引导、实践转换、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帮助青年学生笃定文化自信立场、明晰文化自信作为、增强文化自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造 青年学生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14
作者 姜澄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发展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选择,确立于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是在摸索开拓中国研究生教育道路中牢固的“文化自立”,是在变革更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形成的“文化自建”,是在凝练总结中国研究生教育理论中追求的“文化自强”。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坚持回归人本和坚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稳步提升对其在意识和心理层面的信心和认同,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生教育 文化自信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蔡春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16
作者 余怒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155-155,共1页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统化研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贡献了中国智慧。蔡春教授新近领衔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系列专著)以深邃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性地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国家审计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国家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17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推荐序
18
作者 郭道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60-160,F0003,共2页
蔡春同志1988—1991年在天津财经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审计大师李宝震教授,是我国本土培养的最早毕业的审计方向博士之一。我有幸成为蔡春同志博士论文的评审人之一,见证了他从博士生到博士再到著名学者的嬗变。他的博士论文... 蔡春同志1988—1991年在天津财经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审计大师李宝震教授,是我国本土培养的最早毕业的审计方向博士之一。我有幸成为蔡春同志博士论文的评审人之一,见证了他从博士生到博士再到著名学者的嬗变。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1994年和2001年先后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重大深远,因此获得我国审计学术领域“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的赞誉。1988年至今30多年,蔡春同志一直持之以恒地坚守在持续推进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的学术探索中,成果丰硕卓著,堪称审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大胆追求者和卓越探索者。因其在审计理论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且重要贡献,蔡春同志2014年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2018年荣获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名家”证书。蔡春同志已经成长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会计审计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理论结构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
19
作者 单连春 许振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维度的伦理秩序重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时代的伦理规范,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探索创新
20
作者 刘威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2,213,214,共13页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思想根源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三位一体”工作。它强调从“问题补救”向“赋能...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思想根源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三位一体”工作。它强调从“问题补救”向“赋能增韧”的理念范式扩展,实现了从“单一纾困”向“动员枢纽”的角色定位跃升,从聚焦“老弱病残”等传统弱势群体,转向包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字边缘群体、新社会组织参与者在内的更广泛的社会成员,主动识别并回应那些隐匿在数字洪流中、游离于传统社会服务外,但同样面临生活和发展困境的“隐形群体”。与服务对象的拓展相适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场景也随之扩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在新的服务理念、角色定位、服务主体和对象、场景工具等一系列要素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工作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