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酵母RY-2001最适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涂俊铭 邱昌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6-57,共2页
通过比较碳源、氮源以及装液量对红酵母RY 2 0 0 1摇瓶培养的生物量影响 ,得出最适合其生长的碳源、氮源、装液量 ;同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它们的最适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 :NaNO3 2 % ,蔗糖6 % ,MgSO40 .6 % ,酵母膏 1.5 % ,2 ... 通过比较碳源、氮源以及装液量对红酵母RY 2 0 0 1摇瓶培养的生物量影响 ,得出最适合其生长的碳源、氮源、装液量 ;同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它们的最适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 :NaNO3 2 % ,蔗糖6 % ,MgSO40 .6 % ,酵母膏 1.5 % ,2 5 0mL锥形瓶装培养基 5 0mL ,最适培养温度 2 8℃ ,15 0r/min ,振荡培养 36h左右达到最高生物量 2 1.6 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酵母 生物量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吉淖尔盐碱湖一株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菌的分离及其bop基因核心序列及最适生长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倩 韩瑞 宝力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15,共5页
从内蒙古额吉淖尔湖分离得到一株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菌,初步鉴定为属于Natrinema属,并扩增出了其bop基因,该bop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编号为KF863690,分析了其核心序列。结果表明bo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03 bp,编码101个氨基酸。b... 从内蒙古额吉淖尔湖分离得到一株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菌,初步鉴定为属于Natrinema属,并扩增出了其bop基因,该bop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编号为KF863690,分析了其核心序列。结果表明bo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03 bp,编码101个氨基酸。blastp结果表明该蛋白属于Bac-rhodopsin蛋白家族,具有典型的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域。利用BLAST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bop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AAS87571.1、WP-007110705和AFB77278.1的视紫红质蛋白相似性达到98%以上。此结果表明视紫红质蛋白在细菌及古菌中结构上具有很高的保守性,与其质子泵功能紧密相关。。最后分析了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该菌株在分离培养基中适宜生长的NaCl浓度范围为1.0~3.0 mol/L,适宜生长pH为6.5~8.5,适宜生长镁离子浓度为0.4~0.8 mol/L。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该嗜盐古生菌株生长最适NaCl盐浓度为1.5 mol/L,最适pH为7.5,最适镁离子浓度为0.4 mol/L。该实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生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嗜盐古菌 bop基因 细菌视紫红质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启彪 毛莹 +5 位作者 钱璐 季晓红 何贞英 欧阳建萍 陈晔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小笠原须腹菌 硬皮地星 彩色豆马勃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生长最适条件和最佳菌种的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桂亮 王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酵母菌 食品工业废水 生长最适条件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叶兜兰高产IAA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书娴 李宗艳 +4 位作者 胡梦露 冯尧 杨建伟 胡家雪 伍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3,共12页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YD-16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分离出的33株真菌经鉴定为8属12种,所有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分泌IAA的能力,其中YD-16(Nemania cyclobalanopsina)在所有菌株中分泌量最高,该菌株在添加和不添加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IAA的产量分别为(59.29±0.46)μg/mL和(17.36±0.09)μg/mL;YD-16菌株在中性培养基25℃恒温黑暗条件下培养,且氮源为蛋白胨、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时菌丝生长最好。【结论】分离鉴定的内生真菌有8属12种,优势种为炭垫菌属真菌。其中,双座炭壳菌属、间座壳属、炭团菌属、黑孢属和炭角菌属是首次从硬叶兜兰中分离的真菌。YD-16菌株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其氮源偏好为蛋白胨,碳源偏好为蔗糖和淀粉,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硬叶兜兰养分生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内生真菌 分泌IAA能力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好氧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春 杨琦 +2 位作者 杨素银 蒋小伟 尚海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驯化筛选出6个萘降解菌株,这些菌株都能快速降解水杨酸。以萘为唯一碳源,采用瓦勃氏微量呼仪的实验表明,菌株可以不同程度的降解萘。在pH为7.2,萘含量为20mg/L的条件下,菌株生长最好,2d后的萘降解率高达96.5%。
关键词 菌株筛选 生物降解性能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玲 张荣意 +1 位作者 刘盛科 谭志琼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抑制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拮抗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条件及防病效果。采用梯度稀释法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及筛选,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分子鉴定等多方面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生防菌种属,并... 从土壤中筛选出抑制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拮抗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条件及防病效果。采用梯度稀释法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及筛选,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分子鉴定等多方面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生防菌种属,并测定其最适生长条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作用,并分别采用针刺接种法、叶面喷施法对生防菌的离体叶片和盆栽防病试验进行测定。本研究从土样中共分离出196株细菌,经对峙筛选发现有20株细菌具有抑菌效果,其中编号为131、791的两株细菌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平板拮抗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3±0.13)mm,(17.55±0.29)mm。经鉴定菌株131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菌株79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菌株131的最适生长条件为NB培养基,培养18 h,温度37℃,pH 7,接种量为2%。菌株791的最适生长条件为KB培养基,培养18 h,温度37℃,pH 6,接种量为1%。菌株131和791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离体叶片防效分别为83.33%和87.53%,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69.86%和77.99%,同时也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菌株131和791均为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芽孢杆菌(Bacillus),对瓜类作物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补充,奠定了果斑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拮抗 鉴定 盆栽防效 抑菌作用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石门磺厂矿区尾矿库抗砷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管思琪 罗蕾 +3 位作者 邢辉 陆现彩 陆建军 王睿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在湖南石门磺厂采集含砷尾砂样品和水样,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和分离,获得13株对砷有抗性的菌株,这些菌株属于Pseudomonas otitidi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lgginosa),均能在较高浓度的砷培养液中生存,主要通过还原... 在湖南石门磺厂采集含砷尾砂样品和水样,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和分离,获得13株对砷有抗性的菌株,这些菌株属于Pseudomonas otitidi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lgginosa),均能在较高浓度的砷培养液中生存,主要通过还原砷达到对砷的高抗性作用。其中,菌株SM—T1对As(Ⅲ)和As(Ⅴ)的抗性分别达到了60mmol/L和100mmol/L,该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7.0~8.0,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砷浓度未达到致死浓度时,砷浓度对SM—T1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对其最终的生长状况影响较小。这为进一步利用砷抗性菌开展含砷环境的生物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石门 砷矿区 砷抗性菌 氧化还原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玲 郭时金 周春凤 《今日畜牧兽医》 2010年第1期31-31,共1页
1霉菌的种类及生存条件 目前我国饲料污染常见的霉菌有黄曲霉菌、杂色霉菌、变异曲霉及玉米赤霉烯酮,据调查报告显示.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饲料中以曲霉菌素属为主,又分为黄、自、黑等曲霉菌群,其中又以黄曲... 1霉菌的种类及生存条件 目前我国饲料污染常见的霉菌有黄曲霉菌、杂色霉菌、变异曲霉及玉米赤霉烯酮,据调查报告显示.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饲料中以曲霉菌素属为主,又分为黄、自、黑等曲霉菌群,其中又以黄曲霉菌的毒性最强。霉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是高温高湿。危害谷物的霉菌孢子在条件达到7℃时就可以发芽生长,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超过13%时,霉菌生长速度加快.毒素的产生也相应增加。霉菌的代谢和生长繁殖以消耗营养物质来维持,因而可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污染 黄曲霉菌 应用 玉米赤霉烯酮 最适生长条件 霉菌毒素 生存条件 全价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蒙牛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事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铮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1,共1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3年前震惊国内乳业界的"三聚氰胺风波"刚平,近日又在蒙牛牛奶中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又一次将农副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黄曲霉毒素的形...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3年前震惊国内乳业界的"三聚氰胺风波"刚平,近日又在蒙牛牛奶中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又一次将农副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黄曲霉毒素的形成真菌毒素是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不同,产生毒素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及集峰曲霉(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牛奶 次级代谢产物 真菌毒素 事件 最适生长条件 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培养方法的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少杰 张金朝 +1 位作者 王宇 王晓茹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3期15-15,共1页
随着饲用微生态制剂无毒害、绿色、成本低、无耐药性等优点的突显,现如今已成为养殖业的新星与研究热点。混合微生物制剂是将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复配在一起而使得混合微生物制剂功效得以提高,混合微生物制剂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畜牧养... 随着饲用微生态制剂无毒害、绿色、成本低、无耐药性等优点的突显,现如今已成为养殖业的新星与研究热点。混合微生物制剂是将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复配在一起而使得混合微生物制剂功效得以提高,混合微生物制剂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畜牧养业殖中。为让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培养时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本试验先用同一培养基对两株菌同时优化,以便为后续两株菌种的共培养提供条件基础。再分别对乳酸菌和酵母菌在培养时间、转速、初始p H值、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适生长条件,最后在共培养阶段对接种量进行探索,以期为乳酸菌和酵母菌复配的混合微生物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微生物制剂 最适生长条件 酵母菌 培养温度 共培养 益生菌 生长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防除措施
12
作者 孙国伟 《北方牧业》 2007年第20期25-25,27,共2页
〈正〉1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1.1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80%~90%是黄曲霉最适生长条件。一般南方地区黄曲霉发生率要高于北方。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防除措施 饲料 环境温度 最适生长条件 湿度条件 生长繁殖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