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检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目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检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进行特点分析。结果该院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 8例患者,文献检索纳入22例患者,共计30例ADR,男性占比83.33%(25/30),60岁以上(21例,70.00%)占比最高,ADR多发生在1~2个用药周期内,以皮肤毒性(8例)、胃肠炎(6例)、肾损伤(4例)为主。经对症治疗后,29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该药使用期间应警惕皮肤、胃肠道和肾脏的ADR,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探索分析真实世界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与化疗单药治疗方案分别在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健康相关QoL(health-related QoL,HRQoL)数据。方法:利用“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实践提升项目”数据库,纳入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或化疗单药治疗的晚期经治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先指定的关键HRQoL分析是治疗后第2和第4个月较基线的平均变化值以及EORTC QLQ-C30量表中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恶化时间。结果:分析纳入了207例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组102例,化疗单药二线治疗组105例。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2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4.69,化疗单药组为-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30);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的整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14.58,化疗单药组为-8.97,两组之间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01)。并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TTD优于化疗单药组(χ^2=7.214,P=0.007)。结论: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方案中替雷利珠单抗较化疗单药可提高患者的HRQol。但因本次调研收集Qol量表所设计的时间节点少,收集到的案例数少,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所以仍需进一步增加观察例数和随访频率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分析4款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分析4款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4款PD-1抑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合格文献报道105篇,其中卡瑞利珠单抗42篇,共47例患者;信迪利单抗29篇,共30例患者;特瑞普利单抗21篇,共24例患者;替雷利珠单抗13篇,共15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65.5%),女性40例(34.5%),男女比例为1.9:1.0,年龄在29~84岁,发生时间主要在首次使用PD-1抑制剂后4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毒性反应41例(34.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25例(21.0%)、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2例(18.5%)。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接受4款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提示临床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适应证,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在整个免疫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以减少或避免irAEs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检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进行特点分析。结果该院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 8例患者,文献检索纳入22例患者,共计30例ADR,男性占比83.33%(25/30),60岁以上(21例,70.00%)占比最高,ADR多发生在1~2个用药周期内,以皮肤毒性(8例)、胃肠炎(6例)、肾损伤(4例)为主。经对症治疗后,29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该药使用期间应警惕皮肤、胃肠道和肾脏的ADR,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变化。
文摘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分析4款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4款PD-1抑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合格文献报道105篇,其中卡瑞利珠单抗42篇,共47例患者;信迪利单抗29篇,共30例患者;特瑞普利单抗21篇,共24例患者;替雷利珠单抗13篇,共15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65.5%),女性40例(34.5%),男女比例为1.9:1.0,年龄在29~84岁,发生时间主要在首次使用PD-1抑制剂后4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毒性反应41例(34.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25例(21.0%)、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2例(18.5%)。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接受4款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提示临床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适应证,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在整个免疫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以减少或避免irAEs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