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
作者 梁超 李浩 +7 位作者 韩大千 王嘉铖 许文泽 王满周 邝东林 任建庄 韩新巍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病进展、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研究者决定终止该药物。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oL)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5~12个月)。中位PFS为10.5个月(95%CI:7.8~13.2),未达到中位OS。3、6和12个月的ORR分别为63.3%(95%CI:43.9%~80.1%)、56.7%(95%CI:37.4%~74.5%)和30.4%(95%CI:13.2%~52.9%),DCR分别为80%(95%CI:61.4%~92.3%)、76.7%(95%CI:57.7%~90.1%)、47.8%(95%CI:26.8%~69.4%)。PD-L1表达≥50%(HR=0.29,P=0.039)、单一肿瘤供血动脉(HR=0.35,P=0.028)、完成超过10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R=0.42,P=0.064)是影响PFS的保护因素。未发生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常见的2级以下不良反应为恶心、发热和咳嗽。与基线相比,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包括整体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结论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晚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 替雷利珠单抗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朱玉斐 黄智昊 +4 位作者 蔡依辰 曾云云 黄惠怡 孙钧 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共116例,替雷利珠单抗... 目的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共116例,替雷利珠单抗组与帕博利珠单抗组各5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治疗失败时间(TTF),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TRAEs)。结果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9.7个月时,替雷利珠单抗组和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TTF分别为9.7个月和7.7个月(P<0.05)。替雷利珠单抗组的ORR显著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77.6%vs.60.3%,P<0.05),两组的DCR分别为93.1%和87.9%(P=0.342)。在安全性方面,两组TRAEs的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组的3级及以上TRAEs发生率为29.3%,任何级别TRAEs发生率为81.0%;而帕博利珠单抗组分别为32.8%和87.9%。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均为血液学毒性。结论在中国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表现出更高的疾病缓解率,同时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帕博利单抗 化疗 晚期肺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色汗 李三祥 +5 位作者 斯日古楞 苏泽农 卢超 净净 李皓静 杨宏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1-337,共7页
目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mUC)患者通常接受含铂化疗作为一线治疗。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在mUC治疗中展现出良好... 目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mUC)患者通常接受含铂化疗作为一线治疗。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在mUC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HER2阳性虽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可从抗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RC48-ADC)中获益。本研究旨在评估RC48-AD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在初治mU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mUC患者,其中30例接受RC48-AD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DT)组,40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C)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结果:DT组ORR(73.3%vs.47.5%)及DCR(86.7%vs.62.5%)均显著高于GC组(P<0.05)。DT组mPFS较GC组更长(10.98个月vs.7.67个月,P<0.005),OS亦有延长[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mOS):未达到vs.11.34个月],两组安全性相似(P>0.05)。最常见TRAEs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及肝胆系统损害、乏力、脱发和皮疹,未报告≥3级TRAEs或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RC48-AD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初治mUC患者中表现出优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支持其作为一线治疗的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迪西妥单抗 抗体偶联药物 替雷利珠单抗 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4
作者 罗仕云 付堂清 肖童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三六三医院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三六三医院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化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雷利珠单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肺功能指标。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提高,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比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能够改善NSCLC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5
作者 乔晓娟 常丽娟 +3 位作者 都兰 高萌 邢舴 呼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5-1572,共8页
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肺鳞癌患者109例,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 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肺鳞癌患者109例,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TRAE)的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2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RR明显高于化疗组(75.8%vs.51.2%)、中位PFS明显延长(17.3个月vs.9.3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但死亡风险较化疗组(19.3个月)显著降低(HR=0.38,95%CI:0.19~0.68,P=0.002)。两组任意级别和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发生率为28.8%,其中3级及以上irAE仅1例(1.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论:一线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高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且总体不良反应程度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 一线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例
6
作者 庞婕 郭玉竹 骆继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体质量70 kg。2022年10月19日因“烦渴5 d,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2 d”收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既往体健,20余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史,否认药物和食...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体质量70 kg。2022年10月19日因“烦渴5 d,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2 d”收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既往体健,20余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无外伤、输血史。患者2021年8月18日行腹部增强CT示右肾上极见巨大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横截面约107 mm×111 mm,腹膜后可见数枚增大淋巴结,较大者约23 mm×10 mm,2021年9月5日肾穿刺病理见透明细胞癌,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T2bN1M0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周坤 袁维 +2 位作者 伍静 夏章 张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21-4224,共4页
目的 考察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疗程3个月。检测中... 目的 考察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疗程3个月。检测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PIVKAⅡ、AFP)、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V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ALT、AST、V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降低(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TBIL、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癌痛,提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解毒方 贝伐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 晚期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皮肤不良反应
8
作者 石艾秀 曹双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报告1例替雷利珠单抗(PD-1抑制剂)靶向治疗后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男,63岁。使用PD-1抑制剂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斑丘疹及斑块半年,加重1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见泛发性暗紫红色斑块和斑片,表面呈蛎壳样外观,Auspitiz征(+);躯干... 报告1例替雷利珠单抗(PD-1抑制剂)靶向治疗后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男,63岁。使用PD-1抑制剂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斑丘疹及斑块半年,加重1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见泛发性暗紫红色斑块和斑片,表面呈蛎壳样外观,Auspitiz征(+);躯干部及双上肢散在分布红斑、丘疹及斑丘疹,部分中央溃疡及结痂;双侧手背见数片紫红斑块,表面见白色网状纹;右手掌心、左手大鱼际见胼胝样黄色斑块,呈衣领样外观。诊断:替雷利珠单抗致皮肤不良反应。治疗:PD-1继续治疗,对症处理后皮损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皮肤不良反应 银屑病样皮损 扁平苔藓样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剑 李哲 +2 位作者 徐烨 潘晨 崔向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检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 目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检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进行特点分析。结果该院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导致ADR 8例患者,文献检索纳入22例患者,共计30例ADR,男性占比83.33%(25/30),60岁以上(21例,70.00%)占比最高,ADR多发生在1~2个用药周期内,以皮肤毒性(8例)、胃肠炎(6例)、肾损伤(4例)为主。经对症治疗后,29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该药使用期间应警惕皮肤、胃肠道和肾脏的ADR,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春艳 张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6-1577,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身高173 cm,体质量72 kg,体表面积1.85 m^(2)。2022年5月15日因“反复咳嗽咯痰30年,气喘半个月,加重1 d”入院。患者30年来反复咳嗽咯痰,以黄脓痰多见,时有白黏痰,痰无异味,受凉感冒后好发,每年持续>3个月,...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身高173 cm,体质量72 kg,体表面积1.85 m^(2)。2022年5月15日因“反复咳嗽咯痰30年,气喘半个月,加重1 d”入院。患者30年来反复咳嗽咯痰,以黄脓痰多见,时有白黏痰,痰无异味,受凉感冒后好发,每年持续>3个月,自行口服止咳化痰药后好转,无发热,无活动性胸闷气喘,未曾到医院正规治疗。既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鳞癌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佳佳 王媛媛 +1 位作者 何桂林 毛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08,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体质量70 kg。2021年11月15日,因“活动后呼吸困难3天”入住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5月,患者发现肉眼血尿,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膀胱上皮癌。2021年8月,行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经... 1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体质量70 kg。2021年11月15日,因“活动后呼吸困难3天”入住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5月,患者发现肉眼血尿,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膀胱上皮癌。2021年8月,行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经尿道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镜检查,病理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心脏毒性 心肌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罗详冲 王周清 +7 位作者 李琼艳 毛贵兵 安乐 朱家宏 陶娥红 孙丽飞 王胜飞 李高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79-686,共8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越来越多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问世,彻底改变了恶性肿瘤的一线、二线和后线治疗选择。替雷利珠单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该药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越来越多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问世,彻底改变了恶性肿瘤的一线、二线和后线治疗选择。替雷利珠单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该药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胃癌/胃食管交界癌等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潜力和安全性。本文就替雷利珠单抗的结构与作用机制、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PD-1抑制剂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程明霞 陈叶珊 +1 位作者 赵迎超 李贵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83,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2021年1月因“右侧髂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右下肢水肿1月”于我院就诊,完善宫颈活检、PET-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宫颈鳞癌IVB期(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多发骨、髂腰肌转移),于2021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2021年1月因“右侧髂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右下肢水肿1月”于我院就诊,完善宫颈活检、PET-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宫颈鳞癌IVB期(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多发骨、髂腰肌转移),于2021年1月、2月分别行紫杉醇脂质体270 mg联合奈达铂110 mg(TP)方案化学治疗(化疗)2周期,耐受可,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2021年3月继续完成第3周期TP方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中毒性表皮坏死 宫颈癌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系统治疗方案的生命质量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对比二线化疗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卞晓洁 沈益君 +3 位作者 朱一平 马春光 顾成元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8-805,共8页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探索分析真实世界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与化疗单药治疗方案分别在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健康相关QoL(health-related QoL,HRQoL)数据。方法:利用“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实践提升项目”数据库,纳入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或化疗单药治疗的晚期经治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先指定的关键HRQoL分析是治疗后第2和第4个月较基线的平均变化值以及EORTC QLQ-C30量表中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恶化时间。结果:分析纳入了207例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组102例,化疗单药二线治疗组105例。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2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4.69,化疗单药组为-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30);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的整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14.58,化疗单药组为-8.97,两组之间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01)。并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TTD优于化疗单药组(χ^2=7.214,P=0.007)。结论: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方案中替雷利珠单抗较化疗单药可提高患者的HRQol。但因本次调研收集Qol量表所设计的时间节点少,收集到的案例数少,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所以仍需进一步增加观察例数和随访频率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尿路上皮癌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替雷利珠单抗 真实世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俊丽 徐乐臻 +2 位作者 赵静宇 高杨杰 顾菊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8-150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躯干、四肢红斑4 d”于2021年9月1日在我院就诊。2021年8月13日患者因肝内胆管细胞癌接受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注射液(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 mg、每3周1次静脉滴注治疗,8月28日躯干、四肢出现...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躯干、四肢红斑4 d”于2021年9月1日在我院就诊。2021年8月13日患者因肝内胆管细胞癌接受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注射液(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 mg、每3周1次静脉滴注治疗,8月28日躯干、四肢出现紫红色斑片,面积逐渐扩大,背部散在水疱,部分融合成大疱,无瘙痒、疼痛等不适,口腔等部位黏膜未受累。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年,2019年12月开始服用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替雷利珠单抗 重症多形红斑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吴园园 李晨露 +2 位作者 陈燕 曹梦妲 邵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仑伐替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2例以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及两者联...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仑伐替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2例以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及两者联合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6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安全性。结果:与替雷利珠单药或仑伐替尼单药组相比,两者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ORR和mPFS。与单一替雷利珠单抗或仑伐替尼给药相比,两者联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提示两者联用总体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可控。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HCC疗效更好,可显著延长PFS,总体耐受性良好,可能是晚期HCC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仑伐替尼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款国产PD-1抑制剂不良反应文献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枭 周琰 +1 位作者 李琴 程学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7-898,共12页
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分析4款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 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分析4款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4款PD-1抑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合格文献报道105篇,其中卡瑞利珠单抗42篇,共47例患者;信迪利单抗29篇,共30例患者;特瑞普利单抗21篇,共24例患者;替雷利珠单抗13篇,共15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65.5%),女性40例(34.5%),男女比例为1.9:1.0,年龄在29~84岁,发生时间主要在首次使用PD-1抑制剂后4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毒性反应41例(34.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25例(21.0%)、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2例(18.5%)。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接受4款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提示临床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适应证,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在整个免疫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以减少或避免irAEs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PD-1抑制剂 卡瑞利单抗 信迪利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 特瑞普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慧 杨柳依依 +1 位作者 王燕 左亚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2,共11页
目的总结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与文献报道的14例中国人群ICI诱发BP病例,并与非中国患者的国际研究数据对比,总结我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 目的总结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与文献报道的14例中国人群ICI诱发BP病例,并与非中国患者的国际研究数据对比,总结我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均为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诱发。与外国人群相比,中国人群ICI诱发BP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降低[(65.2±9.5)岁比(69.9±10.3)岁,P=0.020]。替雷利珠单抗诱发BP的比例显著升高(28.1%比0,P<0.001),而帕博利珠单抗(18.8%比39.4%,P=0.029)和纳武利尤单抗(3.1%比52.8%,P<0.001)诱发BP的比例则显著降低,原发肿瘤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亦显著降低(9.4%比43.3%,P<0.001)。中国人群皮肤瘙痒(96.9%比66.1%,P<0.001)及黏膜受累(59.4%比15.7%,P<0.001)比例均显著高于外国人群,使用雷公藤多甙(9.4%比0,P=0.008)、度普利尤单抗(18.8%比0.8%,P<0.001)和外用糖皮质激素(87.5%比53.5%,P<0.001)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外国人群。结论与外国人群相比,中国人群ICI诱发BP发病年龄较小,替雷利珠单抗诱发BP占比较高,原发肿瘤以肺癌为主,皮肤瘙痒更显著,黏膜受累较普遍。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ICI诱发BP的国际标准治疗,雷公藤多甙和度普利尤单抗为我国特色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 大疱性类天疱疮 替雷利珠单抗 度普利尤单抗 雷公藤多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重症肺炎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家骏 刘国康 朱玉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37,共6页
免疫治疗是目前抗肿瘤治疗中的热门领域之一,免疫治疗为传统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发挥治疗作用^([1])。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使用免疫检... 免疫治疗是目前抗肿瘤治疗中的热门领域之一,免疫治疗为传统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发挥治疗作用^([1])。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使用免疫检查点对应的抗体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 ICI),由于抗肿瘤免疫治疗解除了原有的免疫自稳状态,因此治疗后可能导致一些正常的组织细胞亦受到免疫系统攻击,从而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抗肿瘤免疫治疗 替雷利珠单抗 重症肺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虹霞 常慧玲 冯慧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CI治疗使肿瘤患者临床获益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晚期肺鳞癌男性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致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CI治疗使肿瘤患者临床获益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晚期肺鳞癌男性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致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主要表现躯干和四肢皮肤皮疹、红斑、瘙痒、脱皮等,经治疗后好转。通过复习替雷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一步分析了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皮肤毒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提高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