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对比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罗容 侍海存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目的 初步探索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轻型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联合... 目的 初步探索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轻型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组(双泵组)和替罗非班组。发病7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或肢体功能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病3个月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 共纳入轻型BAD患者83例,其中双泵组31例,替罗非班组52例,两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泵组发生END的比例低于替罗非班组[6.5%(2/31)vs.26.9%(14/52),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泵组预后良好比例高于替罗非班组[96.8%(30/31)vs.76.9%(40/52),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泵组有1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渗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是BAD患者不发生END和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较替罗非班治疗能够降低轻型BAD患者END的发生率,增加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颖俊 任腾竹 +1 位作者 魏峰 刘新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65-2671,共7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植组给予外源性线粒体提取液,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7 d后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内皮功能、血流变学、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上升,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且联合组高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采用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干预后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变学得到调节,脑损伤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线粒体移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7
3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继发血栓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霜 楼文胜 +9 位作者 顾建平 苏浩波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施万印 宋进华 汪涛 赵伯翔 黄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阿替普酶置管溶栓治疗。结果对6例HIT患者行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综合介入治疗均有效,4例下肢肿胀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DVT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DVT接受肝素治疗后高度怀疑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等替代抗凝药物,对于血栓范围扩大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介入治疗 阿加 阿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邱峰 曹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抗凝联合抗栓治疗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双抗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抗凝联合抗栓治疗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双抗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每组各5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及颅脑影像学、卒中评分和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在治疗第7、14天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等明显出血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两组在前循环梗死治疗中疗效相似,而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升高BI指数。结论: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司匹林抗栓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加 阿司匹林 抗凝 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建忠 黄开梅 +1 位作者 王锋 沈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治疗)、双抗组(阿司匹林+...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治疗)、双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7天后均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分别于入院时(起病48小时内)、治疗1周及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评估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检测三组患者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入院时三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单抗组和双抗组(P=0.014,P=0.039),BI评分高于单抗组(P=0.020),与双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单抗组(P=0.010,P<0.001),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双抗组(P=0.031);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显著高于单抗组(P=0.025,P=0.017),观察组患者BI评分高于双抗组(P=0.046)。治疗1周内,单抗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事件;双抗组和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但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P=0.999)。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PLT、APTT及I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1.416,P=0.248)。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来自中国学者提供的高级别临床循证依据
7
作者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495-496,共2页
卒中是全球人口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1]。静脉溶栓是目前指南推荐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2],但只有30%左右的患者通过静脉溶栓可实现完全再通,且初次溶栓后仍有14%~34%的患者发生再闭塞... 卒中是全球人口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1]。静脉溶栓是目前指南推荐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2],但只有30%左右的患者通过静脉溶栓可实现完全再通,且初次溶栓后仍有14%~34%的患者发生再闭塞,因此,亟需简单有效的手段以改善血管再通效果及患者预后[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 阿替普酶 ARAI S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姝瑾 孙志东 +2 位作者 吴邦理 张维法 徐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消栓肠溶胶囊、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两组...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消栓肠溶胶囊、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12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检测治疗前、中、后及12周随访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含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较前下降,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均较前下降,中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黏度值、HCT均较前下降,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FIB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FIB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PCs在72 h、14 d前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治疗组上升尤为明显;治疗后均有所回落,较治疗前仍存在差异,并且治疗组EPCs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随访,治疗较前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组NO、e NOS治疗后上升,12周随访下降,对照组NO治疗后较前无明显差异,随访较前下降明显,两组治疗方法对NO、e NOS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显著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及微循环,消栓肠溶胶囊可能通过促进EPCs增殖,提高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分泌量治疗A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 阿加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抗凝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志权 磨红 +5 位作者 蒙洁英 何联义 赵奇胜 徐瑾 宁燕虹 唐喜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行CBP治疗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CBP治疗中监...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行CBP治疗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CBP治疗中监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观察管路、滤器凝血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组织器官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4h及8h静脉端APTT明显增高,动脉端APTT也增高,但不如静脉端明显,而且治疗后恢复接近治疗前水平。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2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或器官出血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已观察到阿加曲班的体外抗凝效果有优于低分子肝素的趋势,而很少并发出血,可应用于伴有出血倾向的MODS患者行CBP治疗时的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阿加 低分子肝素钙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芳芳 张海涛 +1 位作者 冯雪 焦若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评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阿加曲班”、“透析”、“肾功能”、“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为关键词,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Highwire、MED-LINE、CBM、CNKI、CSJ... 目的评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阿加曲班”、“透析”、“肾功能”、“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为关键词,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Highwire、MED-LINE、CBM、CNKI、CSJD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关于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死亡率[RR=0.97,95%CI(0.48—1.97),P=0.93]和出血发生率[RR=O.71,95%CI(0.37~1.34),P=0.29]方面,阿加曲班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中,阿加曲班可明显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RR=0.40,95%CI(0.21—0.75),P=0.004];阿加曲班治疗组的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06,95%CI(0.01—0.23),P〈0.0001]。结论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阿加曲班可明显减低血栓及管路凝血发生,不增加死亡率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肾脏替代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以翠 常焕显 孔令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6,共7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2例AC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检测内皮功能及炎症...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2例AC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检测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14、28 d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28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NO、ET-1、FMD)及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及28 d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及MBI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28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阿加曲班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NIHSS及MBI,除抗凝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抗炎可能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预防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士兵 何先弟 +2 位作者 吴强 汪华学 郭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危重症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预期住ICU时间>7 d且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阿加曲班组(n=32),每日给予阿加曲班注射剂20 mg,静脉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危重症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预期住ICU时间>7 d且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阿加曲班组(n=32),每日给予阿加曲班注射剂20 mg,静脉滴注,2次/d,共7 d;依诺肝素组(n=30),每日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剂4 000 IU(0.4 m L),皮下注射,1次/d,共7 d。两组其余药物及脏器支持治疗相同。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4和72 h以及第7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彩色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观察患者有无DVT形成的临床症状、全身出血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 PT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处于较低的正常水平,阿加曲班组在24 h可达到抗凝治疗目标,依诺肝素组在72 h才达到抗凝治疗要求,但在7 d后均能达到治疗目标,组间比较在24和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有1例DVT形成、1例出血事件、无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发生;依诺肝素组有6例DVT形成、4例出血事件、1例过敏反应和1例肝功能损伤。与依诺肝素组比较,阿加曲班组机械通气时间(h)、ICU住院时间(d)明显缩短(160.50±30.36对183.60±29.85,11.41±3.51对15.83±4.95,均P<0.05),但28 d病死率不下降(15.6%对13.3%,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够快速达到抗凝治疗目标,对预防DVT形成有很好的作用,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但不改变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抗凝治疗 阿加 依诺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静 张微微 李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 mg/d,48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 mg/d,48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 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后次日晨、48 h、第7、14天的血小板聚集率(PA),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变化。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48 h、第7天的P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的P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后次日晨、第7、14天P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天PA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天P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功能试验 凝血酶时间 阿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抗凝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莲 李晓英 +1 位作者 庄智伟 赵富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的最佳给药剂量。方法以2例患者行CRRT期间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为例,分析高出血风险及高凝状态或可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行CRRT期间选用不同剂量的阿加曲班抗凝...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的最佳给药剂量。方法以2例患者行CRRT期间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为例,分析高出血风险及高凝状态或可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行CRRT期间选用不同剂量的阿加曲班抗凝的文献研究及相关指南证据,并综合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以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血小板和患者血栓和出血情况个体化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高出血风险患者行CRRT期间选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的给药剂量以0.1~0.6μg·kg^(-1)·min^(-1)为宜,而高凝状态或可疑HIT患者行CRRT期间推荐给予阿加曲班首剂250μg·kg^(-1),1μg·kg^(-1)·min^(-1)维持,并根据凝血功能指标调整剂量。将其最佳证据应用到这2例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无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血小板和凝血指标改善。结论高出血风险及高凝状态或HIT患者行CRRT期间阿加曲班抗凝的最佳给药剂量不同,宜个体化评估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高出血风险 高凝状态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术后阿加曲班与肝素动静脉冲洗的抗凝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芳芳 张海涛 +3 位作者 张永辉 周宏艳 杜雨 王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比较术后阿加曲班与肝素两种方法实施动静脉冲洗抗凝的效果,观察其是否能有效预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比较术后阿加曲班与肝素两种方法实施动静脉冲洗抗凝的效果,观察其是否能有效预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凝的不同分为肝素动静脉抗凝组(肝素组,n=350,给予含10mg肝素的生理盐水250ml),阿加曲班动静脉抗凝组(阿加曲班组,n=396,给予含2.5mg阿加曲班的生理盐水250ml),监测两组血小板数量、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发生的出血或血栓事件,两组HIT相关4Ts评分及HIT抗体阳性患者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当天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第5天后肝素组血小板明显低于阿加曲班组[(137.7±44.8)×10~9/L vs.(144.9±49.9)×10~9/L,P=0.039;(122.8±50.0)×10~9/L vs.(135.7±57.7)×10~9/L,P=0.030)。根据4Ts评分法诊断,肝素组有13例患者4Ts为中高分,其中7例患者HIT抗体阳性(2.0%),抗体阳性患者启动标准的阿加曲班抗凝治疗。阿加曲班组有5例4Ts中高分,2例HIT抗体阳性(0.5%),启动标准的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未发生出血事件。肝素组总体血栓事件较阿加曲班组多。术后两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常规使用阿加曲班行动静脉冲洗抗凝对血小板数量影响小,可减少HIT的发生,同时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肝素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桂云 王庆广 +4 位作者 赵辉 陆军 葛巍 张作慧 沈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达,伊文思蓝(EB)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结果在脑出血后24h,同侧基底核MMP-2的表达至高峰,脑出血组、等渗盐水组和阿加曲班干预组的MMP-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8±0.9、3.2±0.4和14.9±1.0;EB含量分别为(20.8±0.9)、(4.6±0.7)和(15.4±0.9)ng/mg;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4.3±1.1)、(78.7±1.5)和(81.2±1.6)%。脑出血组与等渗盐水组及阿加曲班干预组同侧基底核的MMP-2表达、E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诱导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阿加曲班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阿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凝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付洪伟 李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神...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神经功能缺损、日常行为能力评分变化,并对患者血小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4周后MES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MES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MES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高山 丁洁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1 2只)、脑出血组(12只)和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36只)。治疗组又按注射阿加曲班1.0、1.5、2.0 mg/kg剂量分为治疗1组...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1 2只)、脑出血组(12只)和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36只)。治疗组又按注射阿加曲班1.0、1.5、2.0 mg/kg剂量分为治疗1组(12只)、治疗2组(12只)和治疗3组(12只)。观察应用阿加曲班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阿加曲班干预前后大鼠大脑血肿周围组织中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以及N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GFA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SE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GFAP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脑出血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S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GFA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加曲班可以有效拮抗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NSE的丢失,其机制可能与阿加曲班降低神经元活性氧含量以及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元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阿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全柯桦 马琳 +4 位作者 潘岳松 杨晓萌 陈玮琪 王伊龙 陈会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69-873,共5页
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源性等优点,能够有效阻止血栓进展,防止继发微血栓形成。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且对... 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源性等优点,能够有效阻止血栓进展,防止继发微血栓形成。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且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卒中均有治疗作用,此外,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肝素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治疗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就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不同抗凝强度在高出血风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中明 郑海军 +5 位作者 曾辉 晋辉 刘静 韩风杰 邱翠婷 张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57-3061,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不同抗凝强度在高出血风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出血风险STEMI并行PCI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2例。在PCI中三组应...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不同抗凝强度在高出血风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出血风险STEMI并行PCI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2例。在PCI中三组应用不同剂量的阿加曲班抗凝,分别维持不同活化凝血时间(ACT)至术毕。PCI术前及术毕即刻监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cTFC);记录PCI术后7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随访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PCI术毕即刻B组患者的心肌灌注指标(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c TFC帧数)均优于A组(P=0.012、0.006、0.005);PCI术后7 d内,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0.022);PCI术后6个月内,B组MACE发生率低于A组(P=0.038)。结论在高出血风险STEMI患者行PCI中,B组的心肌灌注水平优于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MACE发生率低于A组,B组维持ACT(250-300)s为较优抗凝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 急性心肌梗死 高出血风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剂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