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过程及耐用度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明 袁哲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79,共3页
超精密切削时,因所用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具有各向异性,故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过程、刀具的切削性能和耐用度有很大影响.本文从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系数、刀具磨损及微观强度几个方面研究了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过程及刀具使用... 超精密切削时,因所用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具有各向异性,故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过程、刀具的切削性能和耐用度有很大影响.本文从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系数、刀具磨损及微观强度几个方面研究了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过程及刀具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和工件间的摩擦系数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沿不同晶面、不同晶向上的摩擦系数相差很大.由于刀具的不同晶面、不同晶向的摩擦系数的差别.造成切削变形和刀具耐用度的明显差别.从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切削表面质量的角度出发,应优选(100)晶面作为刀具的前、后刀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刀具 晶面选择 摩擦系数 耐用度 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孪晶结构形成机理的电镜原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阳 朱柳 +3 位作者 李红利 毕开琦 陈斌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521,共7页
本文针对钴镍合金纳米颗粒的生长及其内部孪晶结构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电镜原位实时观测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相互独立的合金纳米颗粒能够以(101)和(111)晶面族以一定夹角相互吞噬融合。同时,CoNi合金催化剂颗粒中孪... 本文针对钴镍合金纳米颗粒的生长及其内部孪晶结构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电镜原位实时观测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相互独立的合金纳米颗粒能够以(101)和(111)晶面族以一定夹角相互吞噬融合。同时,CoNi合金催化剂颗粒中孪晶结构的形成需要借助不同晶体取向的中间过渡区域来进行旋转调整,并且该过程同样需要遵循晶面选择性。而对于合金催化剂颗粒生长过程以及孪晶结构形成机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温度的精确控制来实现对催化剂颗粒的定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子显微学 过渡金属 孪晶结构 晶面选择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佳霖 刘英坤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6-353,共8页
从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角度着重介绍了其降低界面态密度、提升沟道电子迁移率及改善SiC MOSFET性能稳定性的机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有关SiC材料、SiC晶面、氧化层制备工艺和氧化后退火(POA)条件对SiO_(2)/SiC界面的影响,总结了近... 从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角度着重介绍了其降低界面态密度、提升沟道电子迁移率及改善SiC MOSFET性能稳定性的机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有关SiC材料、SiC晶面、氧化层制备工艺和氧化后退火(POA)条件对SiO_(2)/SiC界面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提升SiO_(2)/SiC界面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多种降低界面态密度的工艺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未来通过结合这些工艺方法进一步改善界面质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界面态密度 沟道电子迁移率 晶面选择 氧化层制备工艺 氧化后退火(P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