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景德镇窑弧形片状工具研究
1
作者 杨洋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2,共9页
在瓷窑遗址中常会发现一类弧形片状工具,大多数存在于作坊区域内。该类工具为拉坯成型时所需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不同的形态造就了各类样式的盘碗。作坊工具作为窑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窑工所持有的重要生产工具,属于窑业生产资... 在瓷窑遗址中常会发现一类弧形片状工具,大多数存在于作坊区域内。该类工具为拉坯成型时所需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不同的形态造就了各类样式的盘碗。作坊工具作为窑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窑工所持有的重要生产工具,属于窑业生产资料中较为核心的部分。本文以此工具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窑业生产技术研究补充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窑 作坊具 刮板 制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多样化研究
2
作者 魏媛鹤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97,共6页
开光装饰是陶瓷装饰中的一种独特手法,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具有代表性,而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的兴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图像分析与对比的研究方法,探索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特征与成因。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 开光装饰是陶瓷装饰中的一种独特手法,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具有代表性,而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的兴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图像分析与对比的研究方法,探索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特征与成因。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材质、技法、轮廓线等具有多样化的表现,主要受到中东伊斯兰风格、外来陶瓷匠人、元代金银器装饰和元代“纳石失”等因素影响。元代景德镇窑陶瓷开光装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多样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窑 陶瓷开光装饰 元代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窑挂窑口高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和平 陆琳 冯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0,73,共4页
著名的景德镇窑,在世界的古典陶瓷窑炉中有着显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建立景德镇窑挂窑口处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运用FLUENT对景德镇窑挂窑口的不同高度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出来的流场和温度场信息进行结果分析,从而探讨挂窑口高度对烧成的... 著名的景德镇窑,在世界的古典陶瓷窑炉中有着显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建立景德镇窑挂窑口处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运用FLUENT对景德镇窑挂窑口的不同高度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出来的流场和温度场信息进行结果分析,从而探讨挂窑口高度对烧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唐代时期的景德镇窑
4
作者 李兵 刘永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景德镇发现了两座唐窑,出土了唐代特征的器物,填补了唐代制瓷史的空白。该窑口产品特征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青瓷是景德镇窑的大宗产品,具有如玉之美,迎合时人的审美喜好,市场广阔,远销海内外。
关键词 唐代 景德镇窑 青瓷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瓷胎原料选择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峰 汤辉 +3 位作者 袁文瓒 方涛 李伟信 江鹏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瓷胎原料的选用一直存在诸多疑问与争议。本文立足于对一批宋元时期景德镇窑标准纪年器物的XRF检测分析,可知这批纪年器物的瓷胎主要化学成分随着纪年的先后顺序存在一定规律性变化,而明显的转折点...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瓷胎原料的选用一直存在诸多疑问与争议。本文立足于对一批宋元时期景德镇窑标准纪年器物的XRF检测分析,可知这批纪年器物的瓷胎主要化学成分随着纪年的先后顺序存在一定规律性变化,而明显的转折点出现在1249年(南宋,己酉九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窑 瓷胎原料 化学组成 X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制瓷工艺对海洋出水瓷器保护修复的研究意义——以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涛 杨玉洁 金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可移动文物中瓷质文物通常被认为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海洋出水的瓷质文物因为埋藏环境复杂,常有盐析、附着物、侵蚀等病害。文保工作者在对其保护修复过程中,容易将部分病害与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缺陷混淆。为了在清理过程中尽可能保... 可移动文物中瓷质文物通常被认为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海洋出水的瓷质文物因为埋藏环境复杂,常有盐析、附着物、侵蚀等病害。文保工作者在对其保护修复过程中,容易将部分病害与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缺陷混淆。为了在清理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文物历史信息,系统梳理景德镇窑传统制瓷工艺,对易与病害混淆的典型制作缺陷进行研究与识别,探讨传统制瓷工艺和成分特征对清理方法、修复材料选择方面的指导。从可识别性和耐老化性两方面讨论博物馆展览的瓷器修复尺度,结合实际工作谈瓷质文物保护修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日后的实际工作与研究做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 景德镇窑 工艺 病害 保护修复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纹饰图像考——以景德镇窑青花瓷人物纹饰为对象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曜翀 朱明生 朱景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1,共7页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等三种身份,并采用了精密与抽象两种艺术风格加以表现。之所以出现这些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首先便是受到了当时文人绘画的影响,为画工提供了可兹参考的粉本。同时也由于当时官窑的衰落,民窑的兴起,使画工们能较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鉴了民间美术的元素,加上当时国产钴料提纯技术的进步,共同造成了此期景德镇青花瓷上人物纹饰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景德镇窑青花瓷 人物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青白瓷的工艺演进及其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中心探讨青白瓷起源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3,共7页
青白瓷的起源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过,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青白瓷的产生是模仿白瓷时原料中含铁量过高而偶然产生的。本文认为青白瓷的产生不能以原料的单一原因进行解释,而是与原料、制釉、烧成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中... 青白瓷的起源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过,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青白瓷的产生是模仿白瓷时原料中含铁量过高而偶然产生的。本文认为青白瓷的产生不能以原料的单一原因进行解释,而是与原料、制釉、烧成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中与景德镇窑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工艺 扩大生产 景德镇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窑与景德镇窑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新华 李长塔 +1 位作者 冯青 陆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4,共8页
葫芦窑和景德镇窑都是中国古代陶瓷窑炉的杰出代表,因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及优良的烧成工艺,在中国陶瓷窑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景德镇窑又是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本文将从葫芦窑窑体结构出发,开展葫芦窑向景德镇窑... 葫芦窑和景德镇窑都是中国古代陶瓷窑炉的杰出代表,因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及优良的烧成工艺,在中国陶瓷窑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景德镇窑又是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本文将从葫芦窑窑体结构出发,开展葫芦窑向景德镇窑窑体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通过构建三种葫芦窑窑体结构演变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16.0,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热工理论知识出发,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探讨葫芦窑与景德镇窑窑体结构发展演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景德镇窑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勐 孔铮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4-27,共4页
景德镇官窑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官窑的生产形式和产品形态,来总结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从而帮助研究者理清官窑与民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景德镇 瓷器 设计 艺术特色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景德镇市乐平南窑窑场装烧工艺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琴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唐代景德镇市乐平南窑出土的典型窑具,对其采用的叠装裸烧、对口套烧、匣钵装烧等三种装烧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唐代 景德镇窑 装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陶瓷雕塑技法及其运用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0,共2页
通过研究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陶瓷雕塑的技法,总结这些雕塑技法的运用规律,从而找到湖田窑陶瓷雕塑获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湖田 陶瓷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藏文化融合看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的定制——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杰妤 吕子青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6,共5页
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研究对象,从汉藏文化交流角度,看融合汉藏文化元素的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精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藏瓷的造型、装饰、色彩的设计艺术特色,感悟藏瓷所赋予藏传佛教的思想。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 以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品为研究对象,从汉藏文化交流角度,看融合汉藏文化元素的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精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藏瓷的造型、装饰、色彩的设计艺术特色,感悟藏瓷所赋予藏传佛教的思想。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及对照所拍摄实物图片的方法,研究得出,"梵式和汉式相结合"^([1])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藏瓷的主要特点,体现出浓厚宗教色彩和神化的艺术审美特征,形成藏瓷特有的梵式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文化 景德镇 藏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窑对其他瓷窑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良有 《文博》 1995年第6期105-107,91,共4页
青瓷在中国陶瓷中具有最悠久的烧造历史,而早期瓷窑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浙江的越窑。其釉色均匀滋润,造型优美雅致,颇受唐代诗人的青睐,大加诗诵吟咏,可见越窑在唐代之闻名天下。
关键词 造型与装饰 景德镇窑 耀州 龙泉青瓷 博物馆藏品 北宋中期 龙泉 青白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祈《陶记》中窑税的探讨
15
作者 李志远 吴军明 +2 位作者 郑乃章 莫云杰 徐晨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69,共6页
以计量学和陶瓷材料学交叉的方式,探讨了宋代景德镇窑业中窑户与坯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时装烧工艺的演变。指出:《陶记》中的"[相瓦]",是窑户与坯户间制定的满足二者需要且符合官府赋税制度和统一的计量基准,和窑炉中开始... 以计量学和陶瓷材料学交叉的方式,探讨了宋代景德镇窑业中窑户与坯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时装烧工艺的演变。指出:《陶记》中的"[相瓦]",是窑户与坯户间制定的满足二者需要且符合官府赋税制度和统一的计量基准,和窑炉中开始计税的区域--"[相瓦]里"。这种计量方法满足当时社会生产的需要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并一直影响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窑业赋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记》 景德镇窑 宋代 税制度 计量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青白瓷仕女枕研究
16
作者 王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5,共6页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其他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证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烧造年代并非元代或南宋中晚期,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此外,根据新安沉船组织关系及14世纪初期中日文化交流方式,尤其是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待宋元文化态度差异,我们推断新安沉船打捞出水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很可能是入元日僧替武士阶层收集的“唐物”珍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沉船 景德镇窑 青白瓷 仕女枕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杭州的茶具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国琴 《农业考古》 2016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藏的元代茶具为线索,结合元代杭州的饮茶盛况及饮茶方式,简单梳理了元代杭州的茶具概貌,并对当时全国几大重要的窑口及其产品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元代 杭州 茶具 饮茶方式 景德镇窑 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时期杭州的茶具
18
作者 沈国琴 《茶叶》 2016年第1期46-47,共2页
本文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藏的元代茶具为线索,结合元代时期杭州的饮茶盛况及饮茶方式,简单梳理了元代杭州的茶具概貌。
关键词 元代 杭州 出土 饮茶方式 景德镇窑 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待修瓷器的检测分析——以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珺 陈超 +1 位作者 秦颍 龚德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844,共7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热膨胀仪等对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两件待修复的残破瓷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刻莲瓣白釉盏瓷胎内含有大量棱角状石英颗粒和暗色的含铁矿物,其刻花的填料主要成分是含铁矿...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热膨胀仪等对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两件待修复的残破瓷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刻莲瓣白釉盏瓷胎内含有大量棱角状石英颗粒和暗色的含铁矿物,其刻花的填料主要成分是含铁矿物,而青白釉瓷碗胎体中发现了较多的磨碎熟料颗粒,两件瓷器可能各来自于萧窑和景德镇窑,器表污染物分别为土锈和铁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瓷器 柳孜运河遗址 景德镇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与宋瓷之美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典范。在国际博物苑和艺术市场上,也是声价最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但宋瓷研究长期停留在考古实证和古董鉴赏的层次上。本文另辟蹊径,将“雅”的概念引入宋瓷研究中,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宋瓷进行审视,进而认为:... 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典范。在国际博物苑和艺术市场上,也是声价最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但宋瓷研究长期停留在考古实证和古董鉴赏的层次上。本文另辟蹊径,将“雅”的概念引入宋瓷研究中,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宋瓷进行审视,进而认为:宋瓷之美是中国古代理性文化最高趣味的体现,是优良民族工艺传统的积累和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瓷 古代陶瓷 中国古代艺术 理性文化 景德镇青白瓷 工艺传统 五大名 耀州 中国陶瓷史 景德镇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