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来风急”应无误 被引量:1
1
作者 喻镇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35-35,共1页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传世佳句。但在有的版本中,并不是“晚来风急,而是“晓来风急”。如当代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和清朱彝尊的《词综》等都把“晚”字换成了“晓”字。于其化...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传世佳句。但在有的版本中,并不是“晚来风急,而是“晓来风急”。如当代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和清朱彝尊的《词综》等都把“晚”字换成了“晓”字。于其化同志也认为:上片既已说是“晚来”(晚来风急,笔者注),下片又说:“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岂不是在时间上自相矛盾?若换为“晓来”,写从早到晚清冷寂寞,则一气贯注,比较自然。这种意见,或许还代表了唐圭璋、朱彝尊等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晚来 唐宋词选 词综 三杯两盏 上片 女词人 和清 《声声慢》 来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来风急”辨正
2
作者 李金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来风急”考论
3
作者 陈家愉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晚来风急” 语境 造语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评介
4
作者 陈星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由刘晨教授历时六年编纂而成。晚清民国时期,期刊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由刘晨教授历时六年编纂而成。晚清民国时期,期刊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原貌。而从史料学角度,期刊文献因其时间性和现场感而成为第一手资料,相比著作,虽然可能粗糙但也未曾斧削,更为生动活泼、坦率自然,更具时代感,从中可见出当时的风尚和时代感。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特点,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试图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还原美育发展的历史语境,呈现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动态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知识信息传播 清民国 大众传播媒介 期刊文献 动态演变 史料学 现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温度对马尾松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黄鹤 李珠 +1 位作者 蒋佳荔 李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36,共9页
在不同温度水平下开展饱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同一生长轮内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对比研究,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饱水木材的拉伸蠕变特性,并运用Burger模型对饱水早材与晚材的拉伸蠕变特性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任一温度水平下... 在不同温度水平下开展饱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同一生长轮内早材与晚材拉伸蠕变行为的对比研究,在生长轮尺度上揭示饱水木材的拉伸蠕变特性,并运用Burger模型对饱水早材与晚材的拉伸蠕变特性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任一温度水平下,无论沿轴向还是弦向拉伸时,饱水早材比晚材更易发生瞬时弹性变形与黏弹变形;在30~80℃温度范围内,饱水早材与晚材的瞬时弹性变形受温度影响不显著,黏弹变形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晚材的黏弹变形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拉伸蠕变初始阶段所需时间较短。Burger模型可以模拟饱水早材与晚材沿轴向与弦向的拉伸蠕变过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材 早材 温度 瞬时弹性变形 黏弹变形 Burg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服饰礼制与僭越精神研究
6
作者 黄海宁 肖文陵 《服装设计师》 2025年第3期60-64,共5页
从西方怪诞美学视角出发,对中国晚明时期在服装上的僭越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晚明越制服饰现象背后的怪诞美学逻辑,通过怪诞二元性,解析越制行为具有打破常规的创新意义,与官方范式对照共生。以此研究中国传统服饰发展规律。
关键词 明服饰 怪诞 越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成花差异气候成因分析
7
作者 张柳红 张羽 +2 位作者 柳晔 向渟 陈达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5-107,共13页
【目的】荔枝成花与否是决定荔枝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2024年广东省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出现花质差、少花甚至无花的现象,导致荔枝产量出现超级小年。探明气候条件对中晚熟荔枝成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为荔枝生产有效规避风险提供科学依... 【目的】荔枝成花与否是决定荔枝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2024年广东省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出现花质差、少花甚至无花的现象,导致荔枝产量出现超级小年。探明气候条件对中晚熟荔枝成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为荔枝生产有效规避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荔枝产业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广东省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荔枝成花率数据,从气温、光照、水分3个方面分析广东省粤西廉江和高州、珠三角增城和东莞、粤东惠来和饶平共6个典型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花芽分化期气候条件,对比分析其成花率差别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在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成花关键期,典型荔枝产区出现气温偏高且变率大、低温迟且间隔长、热积累量过高、日照偏少且寡照突出、成花后期降水不足等情况,导致荔枝无花少花。6个典型荔枝产区水分条件总体差别不大,但温度和光照条件差异明显,表明温光条件对2024年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无花少花的制约大于水分条件。饶平‘桂味’‘糯米糍’等传统优质中晚熟荔枝成花率超7成,其余区域不足2成,与其气候条件较好有关。具体指标为日平均气温低于19.0℃的天数最多、达92 d,日平均气温低于14.0℃的天数次多、为30 d,日最高气温高于25.0℃的天数最少、仅29 d,极端低温3.0~4.0℃且持续不超过3 d,日最低气温高于22.0℃的热积累量最少、仅22.2℃,日照时数较近5年同期偏多、占2成以上,且寡照天气最少、仅13 d,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降水量少于15 mm、2月上旬和中旬降水量超过15 mm。未来在开展荔枝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荔枝果园生产管理等工作时可考虑上述因素。同等气候条件下,东莞、惠来等地‘桂味’‘糯米糍’等需冷量高的品种成花率不足2成,而‘观音绿’‘岭丰糯’等需冷量较低品种可达5成以上。【结论】温光条件是制约广东省中晚熟荔枝花芽分化的主导气候因子,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暖冬、持续阴雨寡照等灾害不容忽视,建议荔农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助力荔枝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花芽分化 气温 光照 水分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世清音--晚明人文艺术所见矛盾与交融
8
作者 蒋方亭 《美术大观》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艺术系与上海博物馆合办的大型展览“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将于2025年3月22日至7月2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该展览筹备多年,旨在透过360余件来自海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的珍贵收藏,从物质、思... 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艺术系与上海博物馆合办的大型展览“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将于2025年3月22日至7月2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该展览筹备多年,旨在透过360余件来自海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的珍贵收藏,从物质、思想、艺术三个层面,全面地展现“晚明”这个独特时代的艺文风貌。本文分两部分:“人文环境”基本对应展览的第二单元,将以活跃于明代万历前后的思想家、剧作家、商贾、出版家以及天启、崇祯年间的闺秀、名妓、士子等代表性人物为线索,展示晚明的人文思想和社会背景。“艺术选择”则大体对应展览的第三、四单元,为晚明艺术新风的综合呈现,以书画为主导、版画为辅助,旁涉篆刻、拓本、音乐以及文人书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思想 艺术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进他人的河流”——读三三小说集《晚春》
9
作者 罗小培 《艺术广角》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三三小说集《晚春》自出版以来备受文学界关注,然而,从心理角度对其整体气质进行观照的文章却暂付阙如。事实上,《晚春》中人物所呈现出的心理特质、人格障碍等精神状态极具剖析价值:在三三笔下,人物身上纠集的问题人格,往往是其命运沉... 三三小说集《晚春》自出版以来备受文学界关注,然而,从心理角度对其整体气质进行观照的文章却暂付阙如。事实上,《晚春》中人物所呈现出的心理特质、人格障碍等精神状态极具剖析价值:在三三笔下,人物身上纠集的问题人格,往往是其命运沉降的关键肇因,而他们所罹患的精神病症则直接指向了现代人的精神荒原。此外,小说集中的部分文本还通过形式创新展现出了对人性幽微的体察和对个体精神成长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 个体精神世界 心理问题 人格障碍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造物思想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戴伟 刘洋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晚明造物有着特殊的时代气息,在传统造物文化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晚明造物思想的传承价值毋庸置疑。晚明时期的造物有文人参与其中,文人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使得造物思想获得空前的繁荣发展。现代产品设计尽管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晚明造物有着特殊的时代气息,在传统造物文化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晚明造物思想的传承价值毋庸置疑。晚明时期的造物有文人参与其中,文人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使得造物思想获得空前的繁荣发展。现代产品设计尽管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但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若要脱颖而出,产品设计除了要体现实用性外,还应确保其文化性、审美性,否则很难对当代民众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为保障现代产品设计内涵更为丰富,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可尝试在设计中应用晚明造物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造物思想 传统文化 造物活动 现代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Qt和Pecube模型重建山西吕梁山中段晚中生代以来剥露历史
11
作者 毕文军 原嘉予 +4 位作者 杜一波 谢晋强 卫卓君 白阳 马坤元 《矿产勘查》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吕梁山脉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冷却过程,了解其冷却过程有助于理解华北板块现今地貌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收集吕梁山中段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包括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U-Th)/He数据,并利用二维(QTQt)和三维(Pecube)数值模拟对... 吕梁山脉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冷却过程,了解其冷却过程有助于理解华北板块现今地貌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收集吕梁山中段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包括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U-Th)/He数据,并利用二维(QTQt)和三维(Pecube)数值模拟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处理,明确该区域的隆升剥露过程。低温热年代数据结合新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揭示吕梁山中段经历了晚白垩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以来的3期快速剥露。在晚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导致华北地区处于弱挤压背景,靠近离石断裂带的西部地区快速剥露,而中部和东部缓慢剥露;在始新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缓慢,华北地区构造体制由弱挤压环境转变为伸展背景,发育大规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导致紧邻清徐—交城断层的吕梁山东部发生快速剥露;在中新世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的远程效应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导致南北向正断层再次活化,致使吕梁山东部进一步剥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中段 中生代以来 剥露历史 QTQt数值模拟 Pecube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晚里的非遗美学
12
作者 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汇聚京剧、粤剧声腔、确山铁花、蜀绣、潮绣、炭花舞、川剧变脸、潮汕英歌等300余项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广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登上春晚舞台,让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晚...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汇聚京剧、粤剧声腔、确山铁花、蜀绣、潮绣、炭花舞、川剧变脸、潮汕英歌等300余项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广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登上春晚舞台,让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晚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释放魅力。其实,往届春晚也经常会看到非遗的身影,比如2024年的重庆铜梁龙舞、2021年的京剧、2011年的琵琶等,多集中在戏曲、传统舞蹈、古典乐器方面,但是相较2025年春晚展现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更多门类的非遗项目就逊色许多,可以说2025年的春晚是最富有“非遗味”的春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 川剧变脸 传统舞蹈 炭花舞 潮绣 蜀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新模式: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肖庆辉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致使阿拉善地块北部珠斯楞—杭乌拉带由泥盆纪相对稳定的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并形成一套前弧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晚石炭世乌力吉—宗乃山—沙拉扎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诺尔公—红古玉林带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由此构成阿拉善地块岩石圈部分垮塌,使中南部广泛区域沉降,形成一套后弧环境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岩石组合,并伴随同时期的辉长岩等基性岩体侵入;二叠纪造山带岩石圈完全垮塌,大规模软流圈上涌物质和热,使俯冲的洋壳物质、加厚下地壳混合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衍生新生物质等被加热熔融,形成高(超)钾岩浆储库。早二叠世,因侧向强迫重力翻转或受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触发,导致高(超)钾质岩浆沿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陆壳中的岩石圈不连续挤出,以气球膨胀式短时、快速侵位,形成以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为代表的二叠纪巨量花岗岩带,该时期也应该是阿拉善地块最重要的大规模成矿时期。阿拉善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至今在其南部依然保留着大于200 km厚的岩石圈。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汇聚,伴随古亚洲洋、祁连洋的形成、演化与消亡及与华北地块相互作用,使阿拉善地块被“破坏”;晚古生代时期伸展,伴随造山带岩石圈垮塌被“肢解”,总体上属于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范畴,显生宙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是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造山带岩石圈垮塌 构造演化新模式 阿拉善地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14
作者 郭丽 谢晨昕 +3 位作者 林智 岳文杰 张悦 郭雅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2,共8页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比早青茶少28.3%,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占比均处优势,尤其是异植醇和反-橙花叔醇。挥发性成分在鲜叶与乌龙茶中的组成特征差异较大,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占比相近,但在乌龙茶中二者差异较大;早青与晚青包含56种共有挥发性成分,比其乌龙茶的共有成分多4种,但在鲜叶与乌龙茶共有42种成分中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反-橙花叔醇、异植醇等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可见晚青与早青中挥发性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异,晚青茶优于早青茶且清香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香气品质 早青 早青茶 青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涝害条件下晚播对超强筋小麦济麦44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陈雪燕 张荣亭 +6 位作者 程敦公 刘秀坤 单宝雪 蒲艳艳 刘国霞 刘建军 高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5日播种)的最高,为8359.05 kg/hm^(2);穗粒数随播期推迟整体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整体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W_(1)、W_(2)处理(11月5日播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_(3)处理(11月15日播种)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整体较好;产量最高时(W_(1)),籽粒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最低;籽粒品质较好时(W_(3)),各矿质元素含量相对也较高,尤其是K、Na、Zn、Se、Cu的含量均最高。综上得出,如遇极端天气,鲁中地区超强筋小麦济麦44的播期控制在11月15日之前时,晚播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优质高产,并且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44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
16
作者 陈玉宝 叶政钦 +3 位作者 杨海龙 张创 周雪 铁连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31,共11页
为研究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岩芯、测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间接测定技术与核磁共振、微米CT等直接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 为研究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岩芯、测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间接测定技术与核磁共振、微米CT等直接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微裂隙,其中常见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多伴随粒内溶孔发育,填隙物溶孔为少量浊沸石溶蚀形成的孔隙,微裂缝溶孔发育较少;普通压汞确定了志丹甘泉地区储层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的最小值,计算了进汞饱和度值以及退汞效率;恒速压汞试验总结了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喉道分布特征,认为喉道是决定渗流率的主要因素;核磁共振T2谱的弛豫时间与储层的孔隙度呈正相关;微米CT技术构建了储层的孔隙网络模型,认为储层孔隙连通性较差。研究结果对志丹-甘泉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世 孔隙结构特征 成岩演化序列 志丹-甘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
17
作者 姚莉 唐彪 +11 位作者 陈章全 卢昌艾 赵玉国 邓春秀 张奇 代天飞 王宏 欧阳平 黄耀蓉 武娟 李源洪 林超文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5-1172,共8页
晚熟柑橘是眉山市东坡区最知名的土特农产品之一,为科学指导当地优质晚熟柑橘的生产和优化布局,本文基于东坡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372个宜园地土壤样点数据开展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将土壤、地形和气候数据转换为模糊隶属度数据,... 晚熟柑橘是眉山市东坡区最知名的土特农产品之一,为科学指导当地优质晚熟柑橘的生产和优化布局,本文基于东坡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372个宜园地土壤样点数据开展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将土壤、地形和气候数据转换为模糊隶属度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包含土壤理化性状(pH、有机质、容重、有效磷、速效钾、剖面质地构型)、地形(地下水位、地形部位、坡度)和气候条件(≥10℃有效积温、全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极端低温(≥-2℃)、极端低温出现频率)共14项评价指标的晚熟柑橘产地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东坡区非常适宜优质晚熟柑橘的生产,全区3.47万hm^(2)的宜园土地中,优势区和适宜区分别占16.00%和79.97%,但不同区域的限制因素不同,需采取不同的组合措施以提升适宜性,确保优质柑橘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土特产 适宜性评价 模糊数学 熟柑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晚熟/晚熟荔枝种质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18
作者 董晨 郑雪文 +3 位作者 黄俏莹 王弋 全振炫 李伟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份特晚熟/晚熟荔枝种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特晚熟/晚熟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果糖含量占总糖的比例为35.84%,葡萄糖含量占比为30.27%,蔗糖含量占比为33.8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份特晚熟/晚熟荔枝种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特晚熟/晚熟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果糖含量占总糖的比例为35.84%,葡萄糖含量占比为30.27%,蔗糖含量占比为33.89%。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在各种质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2%、8.07%、13.45%。根据还原糖与蔗糖的比例,特晚熟/晚熟荔枝种质均为还原糖积累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内各糖组分均与总糖呈正相关;果糖与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与总糖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熟荔枝 种质资源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热区晚熟荔枝引种初报及发展前景
19
作者 王荔 张雪 +3 位作者 徐特 王恩权 刘颖 彭志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为加大贵州荔枝的推广力度,2014年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大丁香”“紫娘喜”“无核荔”3个晚熟荔枝品种在北盘江流域的镇宁县良田镇乐丰村基地试种。结果发现:3个品种萌芽期在2月上旬,开花期在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在7月初,3个品种... 为加大贵州荔枝的推广力度,2014年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大丁香”“紫娘喜”“无核荔”3个晚熟荔枝品种在北盘江流域的镇宁县良田镇乐丰村基地试种。结果发现:3个品种萌芽期在2月上旬,开花期在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在7月初,3个品种物候期差异3~5天。经过9年田间观察,3个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开花结果稳定,果实品质优良,且该区荔枝成熟期处于华南主产区和四川主产区之间,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缺,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荔枝 引种 贵州热区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的扩张与自觉:“晚明小品”的概念史考察
20
作者 汤志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9,共10页
明清时期“小品”作为集部的书名,可以指诗集、文集、诗文集并称乃至选本、别本;用作文学批评术语,则指游戏之作,或是变格、变体的代称;作为丛书则可以囊括经史子集四部。自魏晋至明清,小品的文体逐步扩张,可以包括诗、词、曲、文、小... 明清时期“小品”作为集部的书名,可以指诗集、文集、诗文集并称乃至选本、别本;用作文学批评术语,则指游戏之作,或是变格、变体的代称;作为丛书则可以囊括经史子集四部。自魏晋至明清,小品的文体逐步扩张,可以包括诗、词、曲、文、小说等多种,但罕用“小品文”一词,而是用“小品文字”替代。民国间流行的“小品文”概念,起始文体并不明晰,与“散文诗”界限模糊。作为英语essay或sketch等词的译文,同时受到日本汉字直接移入的影响,翻译语境中的“小品文”与“小品”混用,显示出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体自觉。周作人等建构的“晚明小品”概念,将小品文的代表作者指向公安、竟陵派,取代了《四库全书总目》中以陈继儒为代表的“明季小品”,在其影响下出现的散文创作热潮及众多晚明小品选本出版,进一步固化了小品的文体特征与时代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文 文体 四库提要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