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1
作者 王文雯 孙颖 +3 位作者 李哲 王爱丽 赛佳洋 董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79例,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进行... 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79例,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镇痛剂应用情况,不同时间NRS得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炎性因子、疼痛因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镇痛剂每日平均剂量低于A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A组;平均持续时间长于A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数字分级法(NRS)得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B组同期NRS得分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S100A9、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升高,且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相较于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镇痛剂使用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阻断负向循环,改善疼痛因子,并缓解癌性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癌性疼痛 硫酸吗啡缓释片 加味芍药甘草汤 炎性因子 疼痛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背景剂量氢吗啡酮PCIA治疗晚期直肠癌骨转移重度癌痛1例
2
作者 时小晗 刘欣 +7 位作者 杨波 徐亚楠 王庆 祁婧 徐金 吕琳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0,共2页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床案例MDT研讨和技能比拼,将评选出的对临床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难治性癌痛案例,邀请专家全面解析点评,刊登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合理用药栏目中,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临床案例 临床医师 氢吗啡酮 姑息治疗 重度癌痛 合理用药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化积汤对气虚血瘀型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张义荣 孙德宣 江家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3-686,共4页
目的考察八珍化积汤对气虚血瘀型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化积汤,疗程1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癌性疲劳与生活... 目的考察八珍化积汤对气虚血瘀型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化积汤,疗程1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癌性疲劳与生活健康状况指标(CFS评分、KPS评分)、内分泌激素(Cor、FT3、ACTH)、实体瘤疗效、生存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实体瘤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FS评分、ACTH降低(P<0.05),KPS评分、Cor、FT3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化积汤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气虚血瘀型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疲劳患者生活健康状况,降低中医证候评分,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化积汤 常规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 癌性疲劳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循证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蒲文吉 苏晓晔 +3 位作者 冯玲玲 陈文琦 徐志渊 金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2-479,共8页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5%患者为dMMR/高度微...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5%患者为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绝大多数为“免疫沙漠型”或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MSS),即对ICIs反应欠佳。因此免疫药物与新辅助放化疗的协同作用是近些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并且有较多Ⅱ/Ⅲ期免疫全新辅助治疗(immuno-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iTNT)相关临床试验涌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管理模式也开始进入非手术治疗时代。dMMR/MSI-H型LARC患者新辅助免疫疗法效果显著,有望让患者在后续治疗中豁免手术和放化疗从而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pMMR/MSS型LARC,目前初步认定ICIs从初始作为后线姑息方案前移到一线选择策略以及继续开展大型临床试验。但iTNT在LARC中应用最佳模式尚无定论,但短程放疗序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药物可能获得良好短期疗效。寻找其它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鉴定出部分对iTNT敏感的pMMR/MSS型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未来LARC治疗策略需结合患者临床复发危险度分层和器官保留意愿两方面考虑,实现分层精准治疗。本文将对LARC中iTNT的相关研究背景、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肠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循证医学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小琴 陈希 +4 位作者 范海华 季从飞 倪婷婷 于洋 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89-2394,共6页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对照组予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PD1抑制剂为信迪利单抗200 mg、替雷利珠200 mg或赛帕利单抗240 mg,呋喹替尼3~5 mg口服两周停一周,TAS-102 25 mg/m~2,第1-5、8-12天每日早、晚餐后口服,21 d 1个周期。整理数据分析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时间(2023年3月20日),对照组ORR为11.11%,DCR为33.33%,中位PFS为6.2个月,观察组ORR为25.00%,DCR为83.33%,中位PFS为8.6个月。两组ORR差异无显著性,而DCR和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肝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口腔溃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腹痛,减药后缓解,7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结论 与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相比,在此基础上再联合TAS-102,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延长,不良反应均能耐受,该方案可能会成为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呋喹替尼 TAS-102 晚期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晚期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建凤 陈书长 +3 位作者 白春梅 王毓洲 赵林 宁晓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3-6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大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利于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晚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化疗的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背景与目的:晚期大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利于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晚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化疗的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50ng/ml、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新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两种新药序贯化疗、单种新药化疗、不规范应用新药化疗及氟尿嘧啶类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24.0、21.0、9.0、14.0个月,前3组分别与后2组间生存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确诊晚期时单器官转移、ALP正常、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新一代化疗药物的规范应用及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是提示晚期大肠癌患者预后好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治疗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范永田 李德川 徐新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843-2844,共2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当归补血汤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化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当归补血汤配合化疗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方面,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尤其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观察组经治疗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活性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免疫指标CD3+经治疗后却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IgG和IgM含量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但两组血清Ig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联合使用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化疗 当归补血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消癥方”加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维平 连强 +3 位作者 张军 方震宇 夏英 张晓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 :无法手术根治或手术后多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目前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 5年多来收治的 85例无法手术根治或术后多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可比性对照临床研... 目的 :无法手术根治或手术后多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目前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 5年多来收治的 85例无法手术根治或术后多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可比性对照临床研究 ,考核其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客观疗效指标、免疫指标和血流变指标。结果 :静脉联合化疗加中药“消疒徵 方”治疗组 (中西医组 )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 (χ2 检验 ,P <0 0 5 ) ;生存时间也较长 ,客观疗效指标二组间尚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免疫指标 (CD3、CD4、CD8和NK)和血流变指标 ,中西医组的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单纯化疗组 (t检验P <0 0 5 )。结论 :静脉联合化疗加中药“消疒徵 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副作用轻 ,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消症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凌云 张乐 +9 位作者 邓燕明 王风华 冯芬 陈永昌 陈翠 王德深 李聪 安欣 徐瑞华 李宇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3,共5页
目的: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 目的: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3个中心所有接受过FOLFOX或XELOX方案化疗的34例晚期小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方案的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34例,其中28例接受了FOLFOX治疗,6例接受了XELOX方案治疗。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3%和6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3和14.2个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其中1~2级纳差(58.8%)、恶心(47.1%)、外周神经毒性(41.2%)是最常见的反应。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疗效,结果显示FOLFOX或XELOX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安全有效,该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 XELOX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晚期肠癌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调三号方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30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尤建良 龚时夏 周留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微调三号方(WD-3)治疗中晚期大肠癌近期客观疗效,对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WD-3+化疗组(即治疗组)和标准化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中... 目的观察中药微调三号方(WD-3)治疗中晚期大肠癌近期客观疗效,对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WD-3+化疗组(即治疗组)和标准化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微调三号方(WD-3),并联合OLF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OLF方案化疗。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等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微调三号方(WD-3)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患者能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灶提高疾病控制率,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及杀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中药微调三号方 中医药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联用氟脲嘧啶/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德荣 彭杰文 +1 位作者 陈岱佳 张惠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与醛氢叶酸(leucovorin,LV)、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组成的HLF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7例予HLF方案化疗,HCPT6~8mg/m2,第1~5天静滴;LV20mg/m2,第1~5天...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与醛氢叶酸(leucovorin,LV)、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组成的HLF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7例予HLF方案化疗,HCPT6~8mg/m2,第1~5天静滴;LV20mg/m2,第1~5天静注;5-FU425mg/m2,第1~5天静注。对照组35例予Mayo方案化疗,LV及5-FU用法同治疗组。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结果:HLF方案和Mayo方案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分别为29.6%vs22.9%(P=0.546)和29.0周vs22.0周(P=0.023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毒性,多为Ⅰ~Ⅱ度,患者耐受良好。结论:H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能有助于提高有效率、延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化学疗法 羟基喜树碱 醛氢叶酸 氟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防癌方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声 王笑民 +1 位作者 杨国旺 王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防癌方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FZFA,比较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 目的:观察扶正防癌方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FZFA,比较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2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比值;以及2组人血液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改变,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比值,以及外周血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防癌方联合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药物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均可改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扶正防癌方 临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达稳定患者中的价值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幸运 周礼鲲 +5 位作者 王霞 白明 刘锐 李鸿立 巴一 黄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姑息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患者的预后异质性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方法:研究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0月204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和(或)二线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析该人群临...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姑息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患者的预后异质性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方法:研究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0月204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和(或)二线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析该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筛选预后异质性分层因子,并评估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即单纯观察或维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化疗线数、基线CA724、CEA、CA19-9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一线化疗、基线CA19-9低水平、PLR低水平、姑息化疗后维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亚组分析显示PLR高水平患者中,维持治疗组与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43个月和10.63个月(P=0.003)。结论:基线CA19-9、PLR水平及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疾病稳定人群尤其是PLR高水平者宜接受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疾病稳定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联合D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贤明 王华庆 +4 位作者 崔秀珍 张万岭 梁彦 张会来 李兰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in,HCPT)、顺铂(Cisplatin,DDP)、醛氢叶酸(Leucovorin,LV)、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组成的HDLF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7例HDLF方案化疗,HCPT6~8mg/m2,第1~5天,...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in,HCPT)、顺铂(Cisplatin,DDP)、醛氢叶酸(Leucovorin,LV)、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组成的HDLF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7例HDLF方案化疗,HCPT6~8mg/m2,第1~5天,静滴;DDP30mg/m2,第1~3天,静滴;LV20mg/m2,第1~5天,静滴;5-FU500mg/m2,第1~5天,静滴。对照组18例DLF方案化疗,DDP、LV及5-FU,用法同治疗组。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结果:HDLF方案DLF方案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分别为29.6%、27.7%(P=0.546和29周,P=0.238和22周)。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血液毒性,多为Ⅰ~Ⅱ度,患者耐受良好。结论:HD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能有助于提高有效率、延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肠癌 化学疗法 联合治疗 羟基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杨冬阳 黎莹 +2 位作者 刘建化 江韦韦 马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5-1818,1830,共5页
目的: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73例晚期结直肠癌连续病例,均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化疗。肿... 目的: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73例晚期结直肠癌连续病例,均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化疗。肿瘤达到化疗最大缩小率后,其中42例给予单药卡培他滨1000 mg/m2 bid*14 d/3周的维持治疗至不能耐受或进展;另31例停止化疗随访观察。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疗效,χ2检验分析安全性。结果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42例中位PFS为11.6月(95%CI:10.22~11.78),联合化疗的有效率(RR):42.8%。31例停止化疗病例对照观察中位PFS为7.4月(95%CI:5.79~8.21),联合化疗的RR:38.7%。两组RR相似但PFS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得到较长的PFS,且耐受性好,保留了再次进展后接受强烈化疗的可能性,为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提供基础,同时提供了一种有效并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可行性和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一线治疗后再引入与雷替曲塞联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16
作者 赖林 侯恩存 +4 位作者 陆运鑫 陈柯帆 朱文良 莫苑君 谭智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8-193,共6页
目的:评估奥沙利铂一线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后与雷替曲塞联合再引入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一线应用奥沙利铂的情况分为两组:A组(一线使... 目的:评估奥沙利铂一线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后与雷替曲塞联合再引入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一线应用奥沙利铂的情况分为两组:A组(一线使用不含奥沙利铂方案)20例;B组(一线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28例。二线治疗方案: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d1;奥沙利铂100~13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1次。结果:48例均可评价疗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0.0%(6/20)、32.1%(9/2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16/20)、75.0%(21/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13个月;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4,0.514,0.713,0.78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转氨酶异常和胃肠道反应,以Ⅰ~Ⅱ级为主;两组感觉神经异常Ⅰ~Ⅱ级发生率相近。结论:奥沙利铂再引入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对曾使用过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患者仍然有效,无耐药性,安全可行,对不能接受伊立替康二线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是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雷替曲塞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后一线再引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永昌 安欣 +4 位作者 张乐 陈翠 徐瑞华 李宇红 王风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27-931,共5页
目的: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优先推荐含伊立替康的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因费用或禁忌症不能接受伊立替康的治疗。本回顾性研究探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后一线再引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结束... 目的: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优先推荐含伊立替康的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因费用或禁忌症不能接受伊立替康的治疗。本回顾性研究探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后一线再引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结束6个月后疾病进展一线治疗再引入的2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化疗方案包括mFOLFOX6和CapeOX。结果:27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7例,总有效率29.6%,疾病控制率55.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7.26个月(95%CI,6.34~13.43个月)和19.1个月(95%CI,19.3~33.1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Ⅲ度粒细胞下降2例、Ⅲ度贫血1例、Ⅲ度和V度血小板下降各1例、Ⅲ度呕吐1例、Ⅲ度口腔粘膜炎1例、Ⅲ度神经毒性2例。结论:对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后不能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再引入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 XELOX 奥沙利铂 晚期结直肠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建红 李桂生 +1 位作者 李高峰 黄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共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FOLFOX方案化疗失败后,予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治疗方案:伊力替康:250~300 mg/m2,静脉滴注1...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共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FOLFOX方案化疗失败后,予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治疗方案:伊力替康:250~300 mg/m2,静脉滴注1 h/d;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d;21 d/周期。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即停止化疗,每2~3个周期评价疗效1次,最多化疗6个周期。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及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15例,无完全缓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3.4个月。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疲倦/食欲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3%和70%。最常见的3、4度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0%和13%。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化疗中,有效率较高,毒副作用能够耐受,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雷替曲塞 晚期结直肠癌 二线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加减对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昭 张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9-102,221,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对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1...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对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1剂/d,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记录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ancer patients,QO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同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54%低于观察组9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QOL量表为(42.60±12.05)、(50.91±11.69),PSQI量表为(9.82±3.67)、(7.05±3.19),VAS量表为(2.10±1.03)、(1.24±0.57),血β-EP为(49.61±9.35)ng/L、(54.67±10.03)ng/L,血SP为(58.07±17.11)ng/L、(48.93±16.65)ng/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第1年、第2年生存率(81.54%、68.23%)与观察组(83.08%、72.3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3年生存率30.77%低于观察组4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对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和疼痛相关介质,延长生存期限,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晚期肠癌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治疗脾气虚型晚期大肠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祝利民 沈克平 +2 位作者 周浩 潘传芳 卢艳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5-1629,1633,共6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对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蟾素组(n=30)采用华蟾素注射液加基础治疗,艾迪组(n=30)采用艾迪注射液加基础治疗,每个疗程10 d,休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对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蟾素组(n=30)采用华蟾素注射液加基础治疗,艾迪组(n=30)采用艾迪注射液加基础治疗,每个疗程10 d,休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观察外周血NK和T细胞亚群分布及血清肿瘤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艾迪组患者治疗后在腹痛喜热喜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等症状上较治疗前以及华蟾素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组证候改善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和76.67%,均明显优于华蟾素组的23.33%和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免疫功能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 8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的改善上,华蟾素组均明显优于艾迪组(P<0.05)。结论针对晚期脾气虚的大肠癌患者,华蟾素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均有较好疗效,艾迪注射液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上有优势,华蟾素注射液则能有效改善肿瘤血清标志物CEA及CA199的表达,其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 晚期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