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揭示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1期148-148,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结果阐明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为甘蓝杂交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结果阐明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为甘蓝杂交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杂交制种 甘蓝类蔬菜 遗传调控 创新团队 遗传育种 调控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h)的AFLP标记 被引量:15
2
作者 袁进成 石云素 +5 位作者 胡洪凯 赵治海 宋燕春 石艳华 黎裕 王天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5-1299,共5页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过对4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不育基因紧密连...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过对4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AFLP标记(P17/M37224和P35/M52208),与不育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1 cM和1.4cM,而且位于不育基因的同一侧,标记间相距0.7 cM。这两个AFLP标记可有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显性雄性不育 AFL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EPT11_(900)辅助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转育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武 方智远 +3 位作者 孙培田 刘玉梅 杨丽梅 庄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4,共14页
利用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连锁的延长随机引物扩增DNA(ERPAD)标记EPT11900对33个甘蓝自交系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EPT11900主要分布在各种早熟甘蓝中,很少存在于鸡心类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中。... 利用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连锁的延长随机引物扩增DNA(ERPAD)标记EPT11900对33个甘蓝自交系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EPT11900主要分布在各种早熟甘蓝中,很少存在于鸡心类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中。该结果表明:它可用于辅助大多数鸡心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的Ms基因转育;EPT11900在辅助两个甘蓝自交系回交三代及两个青花菜自交系回交一代的Ms基因转育中,预测的准确性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ERPAI 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植物激素对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离体快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严慧玲 方智远 +3 位作者 刘玉梅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29-33,共5页
以甘蓝纯合显性不育材料(DGMS)03-01Z608-1、04Z521-12、04Z-01Z126-1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基因型对甘蓝纯合DGMS材料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04Z521-12、03Z-01Z608-1最适宜增殖的激素组成是:MS+6-BA 0.5 mg/L+NAA 0.1 ... 以甘蓝纯合显性不育材料(DGMS)03-01Z608-1、04Z521-12、04Z-01Z126-1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基因型对甘蓝纯合DGMS材料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04Z521-12、03Z-01Z608-1最适宜增殖的激素组成是:MS+6-BA 0.5 mg/L+NAA 0.1 mg/L,而04Z-01Z126-1最适宜增殖的培养基组成是:MS+KT 1.0mg/L+6-BA 0.5 mg/L;不同甘蓝DGMS材料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增殖系数有很大差别;圆球类型甘蓝DGMS材料04Z521-12增殖系数最高,尖球类型甘蓝DGMS材料03Z-01Z608-1增殖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繁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慧玲 方智远 +3 位作者 刘玉梅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甘蓝纯合显性不育材料(DGMS)03-01Z608-1、04Z521-12为试材,在18~20℃的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的封口材料和方式、接种茎段类型及蔗糖浓度对甘蓝纯合DGMS材料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芽茎段适合04Z521-12的保存,2~3芽茎段适合03Z-... 以甘蓝纯合显性不育材料(DGMS)03-01Z608-1、04Z521-12为试材,在18~20℃的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的封口材料和方式、接种茎段类型及蔗糖浓度对甘蓝纯合DGMS材料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芽茎段适合04Z521-12的保存,2~3芽茎段适合03Z-01Z608-1的保存;用封口膜+塑料膜封口可延长继代周期;7%和4%的蔗糖浓度分别可延缓04Z521-12和03Z-01Z608-1的生长;将保存后的材料转入新鲜的培养基中,98%以上的茎段均能恢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离体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展示会在京召开
6
作者 胡鸿 徐利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育种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展示会 甘蓝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 北京 新品种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大规模制种获得成功
7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2-32,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团队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甘蓝上首次发现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建立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甘蓝 规模制种 育种技术体系 雄性不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大规模制种获得成功
8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6-6,共1页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为国内外首创,是甘蓝育种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甘蓝 规模制种 育种技术 国内外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大规模制种获得成功
9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7期14-14,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培植出一批优良甘蓝新品种,并获得了一代杂种规模化大面积制种的成功。2012年5月9~10日,蔬菜所组织了什蓝显性雄...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培植出一批优良甘蓝新品种,并获得了一代杂种规模化大面积制种的成功。2012年5月9~10日,蔬菜所组织了什蓝显性雄性不育系大规模制种观摩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规模制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甘蓝 育种技术 大面积制种 一代杂种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类型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与显性不育系的利用 被引量:48
10
作者 方智远 孙培田 +3 位作者 刘玉梅 杨丽梅 王晓武 庄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隐性不育材料83121ms,不育株率仅50%。黑芥胞质不育材料CMSN78091不育花不能完全开放,蜜腺小。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1409等及其转育后代开花结实性状不良,且低温下叶色黄化,以上3类不育材料在甘蓝实际育种中应用困难。改良的萝卜... 隐性不育材料83121ms,不育株率仅50%。黑芥胞质不育材料CMSN78091不育花不能完全开放,蜜腺小。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1409等及其转育后代开花结实性状不良,且低温下叶色黄化,以上3类不育材料在甘蓝实际育种中应用困难。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29551等及其转育后代低温下叶色不黄化,在其转育后代中筛选出几份开花结实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但多代回交后不育系配制的F1杂种优势弱,应用有局限性。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系CMSR3625等,植株性状、开花结实特性及配合力均较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显性雄性不育系不育性及经济性状优良,已配制出中甘16号和中甘17号两个优良杂种一代,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雄性不育 显性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不良性 开花性状 结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红艳 吴坤 +2 位作者 杨敏敏 周新安 赵应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花蕾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诱发创造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1 位作者 夏英武 高明尉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4-278,共5页
早籼品种浙 92 48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 γ射线辐照后 ,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 ,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 92 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 89杂交 ,所得杂种M2 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 92 48回交 ,M3BC1 M6BC4群体... 早籼品种浙 92 48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 γ射线辐照后 ,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 ,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 92 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 89杂交 ,所得杂种M2 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 92 48回交 ,M3BC1 M6BC4群体中仍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 ,分离比为 1∶1。用早籼新品系浙辐 5 0 4、H41 6,中籼新品系长丝软占、玉占 ,三系杂交籼稻保持系辐南B、3 5 1B及恢复系IR3 6、2 0 964与BC2群体中的不育株杂交 ,所有杂交一代群体都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 ,比例接近 1∶1。此外 ,回交、杂交群体中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姐妹杂交 ,后代也按 1∶1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然而 ,所有可育株的后代 ,不管来自杂交、回交或是姐妹交 ,均未出现育性分离 ,表现正常可育。本实验所得的不育突变株及其衍生不育株的花药瘦小 ,花粉呈典败或圆败 ,自然结实率与套袋结实率很低。上述结果表明 ,诱发产生的不育系属显性雄性不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辐照 显性雄性不育 育性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秋甘蓝系列新品种(组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丽梅 方智远 +4 位作者 刘玉梅 庄木 王晓武 张扬勇 孙培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较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用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或胞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以优良自交系作父本配制的中甘 16、中甘 18、中甘 19、中甘 2 0等 9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秋甘蓝新品种、新组合 ,其中 4个新品种已通过审定并推广。
关键词 秋甘蓝 系列新品种 雄性不育 晚熟 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 母本 父本 系统 组合 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中甘21的选育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扬勇 方智远 +4 位作者 刘玉梅 杨丽梅 王晓武 庄木 孙培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8-29,共2页
中甘21是以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01-216为母本,自交亲和系87-534-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春季种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50~55 d(天),叶球圆球形,球高14.8 cm,宽14.5cm,中心柱长6.3 cm,单球质量1.0~1.5kg,球色绿,... 中甘21是以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01-216为母本,自交亲和系87-534-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春季种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50~55 d(天),叶球圆球形,球高14.8 cm,宽14.5cm,中心柱长6.3 cm,单球质量1.0~1.5kg,球色绿,不易裂球,品质优,外观美观.每667 m2产量3 800~4 000kg.适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作早熟春甘蓝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中甘21 一代杂种早熟 早熟春甘蓝 新品种 选育 雄性不育 一代杂种 核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政卿 《麦类文摘》 1996年第2期3-6,共4页
前言自1972年高忠丽在大田中发现1株天然突变体不育株后,70年代,仅对该不育株的外部形态、不育性及其利用途径作了初步探索。1979年。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研究与利用 不育株 轮回选择育种 小麦新品种 基因控制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利用途径 小麦育种 天然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群体改良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光远 张学昆 +5 位作者 李桂英 程勇 郑普英 瞿桢 付桂萍 邹崇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81,共7页
为了探究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群体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具有高产、双低、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为育种亲本,以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为桥梁,构建了一个随机交配轮回选择群体。针对群体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结... 为了探究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群体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具有高产、双低、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为育种亲本,以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为桥梁,构建了一个随机交配轮回选择群体。针对群体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结果表明经过6轮选择后,群体的主要性状得到改良,产量增加11.3%,每轮遗传增益为1.88%;芥酸和硫苷含量每轮遗传增益达到10.12%和6.37%,改良效果明显;但菌核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不明显。经过多轮选择后群体的遗传离散度仍然较高(0.338 3~0.377 7),表明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明显下降。从不同轮次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经系谱选择后育成了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10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广泛,表明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改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群体改良 轮回选择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育成甘蓝新品种
17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3-53,共1页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带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课题组进行的“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研究”最近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利用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出5份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同时通过显性...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带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课题组进行的“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研究”最近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利用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出5份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同时通过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甘蓝杂交种的制种新技术,配制出5个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市场推广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蔬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8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6期61-61,共1页
从北京召开的全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蔬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开发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分子标记技术。先后建立了ERPAR、多重PCR和共显性SCAR等简单PCR标记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成功地对甘蓝显... 从北京召开的全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蔬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开发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分子标记技术。先后建立了ERPAR、多重PCR和共显性SCAR等简单PCR标记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成功地对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番茄线虫、ToMV等多种抗病性基因.番茄红素相关基因等进行了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蔬菜作物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分子标记技术 技术研讨会 多重PCR 标记辅助选择 番茄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