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重构与内生机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于李娜 史宝龙 宁靓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5,共10页
当前,全球价值链进入深度重构期,RCEP地区作为全球价值链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已经成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引擎。基于OECD世界投入产出表,借助WWZ分解法,构建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演变趋势,再... 当前,全球价值链进入深度重构期,RCEP地区作为全球价值链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已经成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引擎。基于OECD世界投入产出表,借助WWZ分解法,构建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演变趋势,再使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对影响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重构的内生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区域内各国的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2)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重构趋势由分散向集中、多核向单核演变,核心-次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愈发明显,网络逐渐呈现“一超多强”新格局。(3)RCEP区域价值链网络重构受到互惠效应、多重连通效应、偏好依附效应等内生机制影响,并表现出时间依赖上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网络重构 内生机制 RCEP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RGM方法的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娟 马红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征;中国的“桥梁”中介作用日益突出,控制力和影响力逐渐加强;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组团特征,形成以美国、英国和中国为核心的3大稳定社团。旅游服务贸易联系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网络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特征,亚太地区发展迅速。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存在互惠效应、等级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地区)界相邻、语言邻近和自由贸易协定关系能显著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形成,且相对于高贸易规模国家(地区)而言,低贸易规模的国家(地区)之间倾向于开展旅游服务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贸易网络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述忠 杜特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3,284,共16页
数字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但日益高筑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成为严峻挑战。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球85个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等估计方法,探讨了数字... 数字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但日益高筑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成为严峻挑战。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球85个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等估计方法,探讨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提高显著抑制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出口和进口联系的形成和维系,且国家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差异越大,抑制效应越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新关系的形成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对旧关系维系的负向影响则较弱,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具有“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连通性和电子交易领域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对贸易网络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IT服务、金融服务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进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优化数字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网络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明亮 马富伟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区域TBT协定网络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合作关系存在互惠性和传递闭合性;第二,区域TBT协定中设置有关减少贸易扭曲、以WTO/TBT协定作为参考等条款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第三,多边协议国家和位于同一洲内联系紧密的国家间签订的区域TBT协定网络更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区域TBT协定网络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多目标制裁网络会严重冲击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通过内生时间效应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路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已有的合作关系倾向于延续至未来的合作网络中。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TBT协定合作、提高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水平和韧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 网络演化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5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
6
作者 资树荣 庹朝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核心国家。内生机制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的作用很显著,外生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其影响随着内生机制的加入而削弱。相比较而言,内生机制对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作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国际贸易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动态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6,共13页
本文基于贸易网络和增加值双重视角的贸易依赖关系新测度,利用1995—2020年全球64个经济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运用网络理论和动态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该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内外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 本文基于贸易网络和增加值双重视角的贸易依赖关系新测度,利用1995—2020年全球64个经济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运用网络理论和动态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该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内外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小世界”宏观拓扑结构特征和“富人俱乐部”现象,且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第三大社团的崛起,网络社团结构出现由双子星向三角形转化的动态变迁特征;经济体发展水平、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存在发送效应和接收效应,治理水平仅存在发送效应,且数字贸易关系协定正向促进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双向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偏好依附效应明显,具备等级结构路径和连通性并存双重特征,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正向促进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互惠贸易关系的形成存在明显的动态延迟。本文研究能够丰富和拓展国际贸易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边界,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加快培育国际经贸竞争合作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 动力机制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投资协定网络的演化机制——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群勇 苗培 李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7,共14页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网络的历史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BITs网络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迅猛发展和结构调整三个阶段,呈现出一个较完整的S型增长,网络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实现了由“金字塔”向“橄榄...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网络的历史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BITs网络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迅猛发展和结构调整三个阶段,呈现出一个较完整的S型增长,网络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实现了由“金字塔”向“橄榄球”的转变。以多维邻近性为视角,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对BITs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维邻近性是驱动BITs网络形成的重要力量,经济和制度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负向影响,贸易水平、地理和社会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正向影响。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BITs网络的结构特征,金融危机后BITs网络呈现分散化、多边化发展趋势,某些邻近性变量影响不再显著,社会环境类因素成为影响BITs网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社会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多维邻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专利申请驱动了国际贸易网络吗?
9
作者 王叶 曲如晓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81,共15页
跨国专利申请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加速了国际技术创新的扩散和转移,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形成和维系。文章基于1998—2020年贸易数据以及跨国专利申请数据,在网络研究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 跨国专利申请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加速了国际技术创新的扩散和转移,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形成和维系。文章基于1998—2020年贸易数据以及跨国专利申请数据,在网络研究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估计跨国专利申请对贸易网络结构演进的影响。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分析发现,全球创新网络与贸易网络结构有一定相似性,但国际贸易网络更加紧密,有着更高的集聚性。在专利申请关系密切的国家(地区)之间有着更紧密的贸易联系。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地区)在贸易网络中也更具重要性和影响力,反之则不然。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创新网络显著驱动了国际贸易网络的演进,而贸易网络的内生自组织过程强化了创新网络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网络 跨国专利申请 全球创新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粮食贸易网络多核集聚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林青 闫小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9,179,180,共15页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的动态变化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构建1995-2018年全球125个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探索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国际粮食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和集...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的动态变化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构建1995-2018年全球125个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探索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国际粮食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和集聚程度增加,表现出越来越“小”的小世界特性;网络格局以美国独大、离散少核的不均衡格局演化为以俄罗斯、美国、泰国等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为多个中心的集聚多核的均衡格局。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实证结果得出,自组织机制中的扩张性、三元组闭合性、稳定性和关系嵌入机制中的互补性关系均促进了粮食贸易关系的形成,没有证据显示竞争性关系对粮食贸易关系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国际粮食贸易的正和博弈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粮食贸易网络 多核集聚格局 形成机制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