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滞估计的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爽 万阿英 徐晴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133,共8页
为避免复杂大型系统中由于工艺设备众多、过程报警配置增加而导致关联报警泛滥的问题,针对现有因果分析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及不确定性因素、缺乏对变量间时滞关系的有效性检验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时滞分析的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基于... 为避免复杂大型系统中由于工艺设备众多、过程报警配置增加而导致关联报警泛滥的问题,针对现有因果分析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及不确定性因素、缺乏对变量间时滞关系的有效性检验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时滞分析的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基于K近邻替补法(KNNI)进行变量间时滞估计,确定过程风险传播方向,并通过计算Sorgenfrei相似性系数,确定2变量间的报警关联程度,建立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图;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校内集中供暖系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辨识出该过程中的2条关联报警传播路径,即X_(1)(102号热交换器出口温度)→X_(2)(校内热水供给温度)→X_(3)(Tercero区域3号楼热水供给温度)和X_(1)→X_(2)→X_(4)(Tercero区域食堂热水供给温度),所得时滞估计结果符合过程实际情况。依据所建模型,由于X_(2)→X_(3)的时滞(5 min)远小于X_(2)→X_(4)的时滞(24 min),但报警关联程度相近,基于二者间时滞大小的差异,若X_(1)发生高报警,可提示操作人员优先采取措施(如减少热水流量),防止X_(3)在短时间内发生超高报警,达到预防报警、保障过程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估计 报警传播路径 分析方法 报警泛滥 关联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信息的碳价时滞组合预测
2
作者 邹艳 王淑平 +1 位作者 李欣岷 龚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0-360,共11页
碳价是碳市场的核心要素,碳价波动受到众多因素及其时滞效应的影响。为精准预测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hinese emission allowances,CEA)价格,从关联碳市场、经济发展、国外能源、国内能源和人民币汇率五个维度选取结构化影响因素,从经... 碳价是碳市场的核心要素,碳价波动受到众多因素及其时滞效应的影响。为精准预测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hinese emission allowances,CEA)价格,从关联碳市场、经济发展、国外能源、国内能源和人民币汇率五个维度选取结构化影响因素,从经济政策、环境影响和用户意愿三个维度爬取来自百度搜索引擎的非结构化影响因素,然后引入MIV-BP模型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碳价以及多源影响因素进行时滞估计。在此基础上,构建融合多源信息的碳价时滞组合预测模型MIC-LSTM-BP,并和基准模型LSTM、BP、LSTM-BP以及时滞基准模型MIC-LSTM、MIC-BP、MIC-LSTM-GBDT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时滞信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相较于基准模型和时滞基准模型,MICLSTM-BP模型预测CEA价格精度最高,价格波动追随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多源信息 影响因素筛选 时滞估计 组合预测 MIC-LSTM-B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时滞实时在线估计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贞 吴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31,共7页
在实时子结构试验中,液压伺服加载系统的时滞可能导致试验因丧失稳定而失败,因而时滞估计和补偿是该类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另外两种实时子结构试验时滞估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泰勒级数建立了命令位移、响应位移和系统时滞之... 在实时子结构试验中,液压伺服加载系统的时滞可能导致试验因丧失稳定而失败,因而时滞估计和补偿是该类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另外两种实时子结构试验时滞估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泰勒级数建立了命令位移、响应位移和系统时滞之间的近似关系,提出了采用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实时在线估计系统时滞的方法。时滞估计算例表明,即使考虑了随机测量误差和幅值误差,该方法也具有较好的反应速度和精度,能较好地跟踪系统时滞的变化。实时子结构试验时滞补偿算例表明,所提出的估计方法的精度、反应速度和时滞补偿效果都比较理想。与另外两种实时子结构试验时滞估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试验 在线估计 最小二乘法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时滞系统稳定性时滞界限的估计
4
作者 何灿芝 陈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7-22,共6页
利用V(x)函数,采用分步逼近反证法,对高维变系数线性时滞系统给出了一致稳定和一致渐近稳定的时滞界限的一种估计.
关键词 线性系统 稳定性 界限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相关系数的时滞联合估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军 夏静 +2 位作者 史恒惠 刘长良 王梓齐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144,共5页
针对工业过程的软测量建模,为对输入与输出变量间的时滞关系进行准确、快速地估计,提出一种基于复相关系数的时滞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以模型输入和输出数据间的复相关系数为指标,将时滞联合估计问题转化为多维优化问题,进而对各输入变... 针对工业过程的软测量建模,为对输入与输出变量间的时滞关系进行准确、快速地估计,提出一种基于复相关系数的时滞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以模型输入和输出数据间的复相关系数为指标,将时滞联合估计问题转化为多维优化问题,进而对各输入变量的时滞时间进行寻优。针对火电厂脱硝系统的NO_x排放软测量,基于实际的运行数据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时滞估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复相关系数的时滞估计方法计算速度较快,时滞估计结果较准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测量模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关系数 联合估计 NO_X排放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时滞项的非线性对流扩散系统的反应控制与估计理论
6
作者 江成顺 李正朝 廉玉忠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5-98,共4页
研究一类的非线性对流扩散过程中的反应控制系统的数值分析与估计理论 .作者不仅提出了此类控制系统的两种组合迭代格式 。
关键词 非线性对流扩散过程 反应控制系统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时滞未知随机系统参数辨识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春平 杨志远 袁亚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74,共6页
针对时滞未知随机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可同时估计系统时滞和参数的递推辨识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有色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利用该算法仍能够很快地辨识系统时滞和参数。
关键词 随机系统 时滞估计 参数估计 收敛性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时滞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姬相超 赵希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1-1238,共8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易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将时滞控制(TDC)与自适应控制(AC)相结合的自适应时滞控制(ATDC)方案。首先,建立了含有不确定性因素的PMLSM伺服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利用...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易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将时滞控制(TDC)与自适应控制(AC)相结合的自适应时滞控制(ATDC)方案。首先,建立了含有不确定性因素的PMLSM伺服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利用TDC估计系统不确定性因素的值,使系统的动态模型更精确,进而得出时滞控制率;但是,由于TDC过程中增益固定,存在较大的时滞估计误差,因此,采用AC在线调整控制增益来补偿时滞估计误差;最后,通过系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是有效可行的,与TDC相比,基于ATDC的伺服系统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明显减小了跟踪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自适应控制 时滞估计误差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输入变量时滞的NO_x生成量动态建模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梓齐 刘长良 李海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的控制品质与经济性,需要建立精确的SCR脱硝反应器入口NO_x生成量动态模型。本文基于模糊树模型建立了SCR反应器入口NO_x生成量动态模型,提出采用复相关系数的时滞联合估计方法,对影响NO_x生成量的模... 为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的控制品质与经济性,需要建立精确的SCR脱硝反应器入口NO_x生成量动态模型。本文基于模糊树模型建立了SCR反应器入口NO_x生成量动态模型,提出采用复相关系数的时滞联合估计方法,对影响NO_x生成量的模型输入变量进行时滞估计。将该方法应用于某600 MW燃煤机组的运行数据,并对输入变量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复相关系数法进行时滞估计对比。结果表明:模糊树模型的建模精度较高、泛化能力强;在模型输入变量进行时滞估计时,相较于相关系数法,采用复相关系数法对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提升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估计 SCR脱硝 NOx生成量 输入变量 模糊树模型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和滤波联合辨识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10
作者 俞星星 张大力 阎平凡 《信号处理》 CSCD 1997年第4期349-356,共8页
时滞和滤波联合辨识问题既是经典时滞估计问题的推广,又是自适应系统建模和时灌估计两方面的交叉。本文针对先滤波后时滞的系统模型,从方法上改进BOUDREAU&KABAL提出的基于快速横向滤波器的递谁最小二乘滤波算法,使其时间复杂度由O... 时滞和滤波联合辨识问题既是经典时滞估计问题的推广,又是自适应系统建模和时灌估计两方面的交叉。本文针对先滤波后时滞的系统模型,从方法上改进BOUDREAU&KABAL提出的基于快速横向滤波器的递谁最小二乘滤波算法,使其时间复杂度由O[19ρ]下降为0[7ρ],便于实时在线应用。我们以低通滤波器与线性时滞串联系统的辨识为例,表现该算法对变化时滞的跟踪能力及联合辨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估计 最小二乘算法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阻抗选取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
11
作者 杨丽红 汪泽锴 +2 位作者 孙太任 胡玥 杨建涛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阻抗选择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策略,以提高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性能.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阻抗复合学习估计方法,保证阻抗参数估计值约束在预定的集合内,通过初始激励保证了估计误差的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阻抗选择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策略,以提高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性能.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阻抗复合学习估计方法,保证阻抗参数估计值约束在预定的集合内,通过初始激励保证了估计误差的指数收敛性;2)基于估计的环境阻抗,设计机器人期望的最优刚度和阻尼,实现交互力和轨迹跟踪误差的最优协调;3)设计了一种基于时滞估计的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器,使机器人能够以规定的性能跟踪导纳轨迹.在自适应鲁棒控制器中,采用饱和函数来代替传统的滑模控制,极大地缓解了可能出现的抖振问题.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本文环境阻抗估计方法和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控制 导纳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优阻抗 时滞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角回归的稀疏辨识与优化PID控制
12
作者 刘艳君 武禹辰 +1 位作者 陈晶 丁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06-2714,共9页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稀疏模型,然后将最小角回归算法用于稀疏系统辨识,并提出绝对角度停止准则,使算法经过少量的迭代即可获得模型的稀疏参数估计,并同时获得有效的时滞和阶次估计。结合辨识得到的受控自回归模型,引入一种基于指定相位点频率和增益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数值仿真和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控制仿真表明,该稀疏辨识算法在低数据量下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角回归 稀疏系统辨识 阶次联合估计 停止准则 优化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最小角回归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辨识
13
作者 刘艳君 范晋翔 陈晶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4-1652,共9页
针对一类未知时滞和阶次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绝对角度停止准则最小角回归(AS-LAR)的稀疏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辨识出Hammerstein模型的时滞、阶次和参数.首先,通过引入最大非线性阶次和输入回归长度,将系... 针对一类未知时滞和阶次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绝对角度停止准则最小角回归(AS-LAR)的稀疏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辨识出Hammerstein模型的时滞、阶次和参数.首先,通过引入最大非线性阶次和输入回归长度,将系统表示成具有稀疏参数向量的高维辨识模型;然后,提出一种绝对角度停止准则,对最小角回归算法进行改进,并基于改进的AS-LAR算法获得稀疏参数向量的估计;最后,基于参数向量稀疏结构,估计出系统的时滞和阶次,并从估计的参数向量中提取和分离出系统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值.数值仿真和水箱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辨识方法有效,且与其它辨识方法相比,具有估计精度高、计算量小、速度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MERSTEIN模型 稀疏系统辨识 最小角回归算法 模型选择准则 时滞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滤波参数在线辨识的鲁棒自适应滤波器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德玺 梁彦 周东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0-566,共7页
针对一类未建模动态和扰动下的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参数在线辨识的鲁棒自适应滤波器.该算法通过极小化状态估计误差的方差同时正交化相邻时刻的滤波残差,在线辨识状态预报误差和滤波残差的协方差,实现了对... 针对一类未建模动态和扰动下的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参数在线辨识的鲁棒自适应滤波器.该算法通过极小化状态估计误差的方差同时正交化相邻时刻的滤波残差,在线辨识状态预报误差和滤波残差的协方差,实现了对未建模动态和扰动的自适应动态补偿,因此对未建模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仿真中研究了一个非线性随机时滞系统,其参数存在缓变和突变,时滞会多次跳变,量测噪声发生了均值漂移和方差突变.算法对时滞和参数的联合估计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滤波 自适应滤波 时滞估计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点配置的真空热试验温度轨迹自适应补偿控制
15
作者 张春莹 郭赣 谢吉慧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3期41-44,62,共5页
为了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对试件温度按指定轨迹精确控制,通过变量代换对真空冷背景环境下的对象模型进行稳态线性化近似处理;通过系统辨识技术对广义对象的时滞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联合辨识;依据对象估计模型,按照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自适... 为了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对试件温度按指定轨迹精确控制,通过变量代换对真空冷背景环境下的对象模型进行稳态线性化近似处理;通过系统辨识技术对广义对象的时滞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联合辨识;依据对象估计模型,按照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律,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闭环稳定性;根据估计模型的延迟和闭环期望特性设计了自适应补偿器,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对给定输入的跟踪性能.运用该方法在模拟太阳翼的温度轨迹跟踪试验中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试验 时滞估计 系统辨识 极点配置 轨迹控制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动态调节系统的正交匹配追踪迭代辨识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艳君 陶太洋 丁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4,共6页
针对含有未知时滞的多输入单输出动态调节系统,基于过参数化后系统参数向量的稀疏特性,在有限测量数据下,将压缩感知理论和递阶迭代思想相结合,提出一种正交匹配追踪迭代辨识算法。该算法可以辨识多输入动态调节系统的未知时滞、参数和... 针对含有未知时滞的多输入单输出动态调节系统,基于过参数化后系统参数向量的稀疏特性,在有限测量数据下,将压缩感知理论和递阶迭代思想相结合,提出一种正交匹配追踪迭代辨识算法。该算法可以辨识多输入动态调节系统的未知时滞、参数和部分阶次。研究结果表明:与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相比,该算法不需要大量的采样数据,可以节约采样成本,提高辨识效率。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估计这类系统的参数与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与参数估计 压缩感知 正交匹配追踪 有限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discrete-time output-error model with time delay 被引量:3
17
作者 CHEN Feng-wei LIU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47-654,共8页
The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was investigated.An iterative and separab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at is,the rational transfer function mod... The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was investigated.An iterative and separab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at is,the rational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parameters and time delay are alternately fixed to estimate each other.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guarantee consistent estimation against measurement noise.A noteworthy meri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at it can handle fractional time delay estimation,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s commonly assuming that the time delay is an integer multiple of the sampling interval.The identifiability analysis for time delay is addressed and correspondingly,some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identification output-error model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ime 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decoupling Smith control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time delays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灿 桂卫华 +1 位作者 阳春华 谢永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73-478,共6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decoupling control problem of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time delays,a new decoupling Smith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time delays was proposed. Firstly,the decoupler based on th... In order to solve the decoupling control problem of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time delays,a new decoupling Smith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time delays was proposed. Firstly,the decoupler based on the adjoint matrix of the multivariable system model with time delays was introduced,and the decoupled models were reduced to first-order plus time delay models by analyzing the amplitude-frequency and phas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closed-loop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of Smith predictor structure,proportion integration (PI) controllers were designe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pole assignment for Butterworth filter. Finally,using small-gain theorem and Nyquist stability criterion,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robust stability were analyzed with multiplicative uncertainties,which could be encountered frequently in practi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has superiority for response speed and loa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ble process time delay Smith predictor DECOUPLING robust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