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雷达辐射源时域相参识别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利荣 何明浩 +1 位作者 郁春来 王冰切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雷达辐射源时域相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判断鉴相脉冲幅度的变化来识别信号的相参性。对时域识别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时域识别法的数学推导和具体的识别步骤,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此外,讨论了信噪比对时... 提出了一种雷达辐射源时域相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判断鉴相脉冲幅度的变化来识别信号的相参性。对时域识别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时域识别法的数学推导和具体的识别步骤,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此外,讨论了信噪比对时域识别法的影响,并给出时域识别法的适用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可以实现对信号相参性的识别,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参信号 时域识别法 鉴相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应变的时域模态参与因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伟钢 刘志明 +1 位作者 王曦 林浩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1,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结构表面应变测点实现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的时域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激励频率接近或高于结构基频的复杂结构振动响应测试问题,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选择合适的应变测点数,利用D优化设计理论在适宜测试候选区内优化最...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结构表面应变测点实现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的时域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激励频率接近或高于结构基频的复杂结构振动响应测试问题,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选择合适的应变测点数,利用D优化设计理论在适宜测试候选区内优化最佳测点位置和方向,结合优化测点组的模态应变矩阵,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由模态叠加基本原理,得到结构整体应变响应。通过悬臂梁试件激振扫频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对高速列车某型齿轮箱箱体加15%幅值误差的仿真动态应变进行模态参与因子估计,模态参与量总和为98.9%的三阶模态参与因子估计的RMS误差最大为3.66%,箱体的模态参与因子识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与因子 D优化设计 时域识别法 齿轮箱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动力—传动—旋翼扭振系统的模态参数计算与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南 沈允文 孟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应用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直升机的动力—传动—旋翼系统的动力学扭振方程,以此获得系统的理论动态特性参数。根据该参数确定试验方案,对系统进行静、转动态试验,获得试验响应数据。结合具体的结构特性及载荷特性选择ITD时域分析法... 应用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直升机的动力—传动—旋翼系统的动力学扭振方程,以此获得系统的理论动态特性参数。根据该参数确定试验方案,对系统进行静、转动态试验,获得试验响应数据。结合具体的结构特性及载荷特性选择ITD时域分析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获得系统的扭振模态参数(静、转动态),所得的结果与利用频域分析法获得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进而从理论和试验上证明了动频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试验 时域分析 时域识别法 动频 直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扰动经验模型参数的识别与改进
4
作者 朱敏 张永合 尹增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5-861,共7页
对飞轮扰动模型参数的精确识别是研究光学卫星高稳定度、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目前,飞轮的扰动模型识别主要有两种:经验模型和分析模型.经验模型需要识别的参数是谐波级数和幅值系数,而当前存在的参数识别算法忽略了时域截断的影响,导致... 对飞轮扰动模型参数的精确识别是研究光学卫星高稳定度、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目前,飞轮的扰动模型识别主要有两种:经验模型和分析模型.经验模型需要识别的参数是谐波级数和幅值系数,而当前存在的参数识别算法忽略了时域截断的影响,导致幅值系数识别存在较大偏差,这会引起扰动响应分析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窗函数法和与其相关的频域恢复技术,有效弥补了时域截断的影响.通过实验仿真结果可见,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幅值系数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扰动 参数识别 时域截断 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