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旱稻品种对土壤中汞的吸收转运及积累特征研究
1
作者 屈亚萍 钟顺清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78-84,共7页
汞矿区稻米汞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寻找低汞累积水稻品种迫在眉睫。汞污染稻田种植可尝试突破常规杂交稻品种筛选,选择旱稻作为目标品种。基于此,选择籼稻旱优73与粳稻郑旱10号2个旱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旱稻品种对土壤... 汞矿区稻米汞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寻找低汞累积水稻品种迫在眉睫。汞污染稻田种植可尝试突破常规杂交稻品种筛选,选择旱稻作为目标品种。基于此,选择籼稻旱优73与粳稻郑旱10号2个旱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旱稻品种对土壤中汞的吸收积累与转运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籼稻而言,与CK相比,随着汞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是产量呈现降低趋势。2)对于粳稻而言,不同浓度的汞处理对茎与产量无影响,2.5mg·kg^(-1)处理下显著增加了根的生物量,而5mg·kg^(-1)处理下显著降低了叶的生物量。3)汞胁迫下,旱稻各器官的汞含量均增加,在相同汞浓度处理的粳稻各器官的汞含量均大于籼稻,但两者糙米差异性并不显著,其中在5mg·kg^(-1)时,糙米中汞含量为14.63~16.23µg·kg^(-1),含量明显低于我国稻米中汞含量限值(20µg·kg^(-1))。4)汞积累量与汞转移系数籼稻大于粳稻,两品种对汞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说明汞在旱稻体内不易于转运与迁移。5)粳稻耐汞性较强,籼稻糙米汞含量与汞转移能力较低,这说明在低汞污染土地上种植旱稻,生产的稻米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吸收转运 积累 旱优73 郑旱10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矿泥、赤泥土壤化处置的影响
2
作者 杜诚豪 成官文 +3 位作者 王云龙 曾玉辉 张正林 黄振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28,共9页
针对矿泥、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脱水矿泥、赤泥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化处置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入手,探究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纯矿泥基质及矿泥+赤泥混合基质土壤化效果的影响。... 针对矿泥、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脱水矿泥、赤泥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化处置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入手,探究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纯矿泥基质及矿泥+赤泥混合基质土壤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化处置时间的延长,两种基质的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土壤化过程中始终满足《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要求;在土壤化处置115 d后,两种基质的pH值均在8.5以下,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技术规范》(HJ 651—2013)的要求;矿泥、赤泥混合土壤化处置基质和纯矿泥土壤化处置基质中全氮含量均达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中的一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2级和4级水平,有效磷含量均为4级水平以上,有机质含量均达到4级水平;在土壤化处置过程中基质粒径增大,容重下降,有利于作物种植;经过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丰富度提高,物种种群分布更加均匀,生态系统更加健康。本研究结果可为矿泥、赤泥土壤化处置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泥 赤泥 土壤化 肥料 黄豆/旱稻间作 协同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游县旱稻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3
作者 朱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67-71,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仙游县种植的旱稻新品种,2023年引进5个旱稻新品种,以旱优73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在2个不同地点进行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详细观察和记载。结果表明,旱优3015的产量为7677.45 kg/hm... 为筛选出适宜仙游县种植的旱稻新品种,2023年引进5个旱稻新品种,以旱优73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在2个不同地点进行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详细观察和记载。结果表明,旱优3015的产量为7677.45 kg/hm^(2),比对照旱优73增产10.28%,分蘖能力较强,穗粒数多,谷粒饱满,田间种植表现好,可作旱稻进一步在仙游县推广示范种植;旱优78、旱优786产量分别为7295.31 kg/hm^(2)、7100.77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79%、2.00%,综合表现较好,可进行多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新品种 对比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旱稻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
4
作者 作艳梅 毕伟 +1 位作者 王文菊 马存良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杂交旱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有机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15%杂交旱稻增产效果极显著,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有效... 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杂交旱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有机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15%杂交旱稻增产效果极显著,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比常规施肥处理高,因此施用有机猪粪肥氮替代化肥氮15%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环境效益,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猪粪肥氮 替代比例 旱稻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2号”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立国 陈富忠 +2 位作者 曹启章 李恒蓉 王秀凤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1-22,共2页
丹旱稻2号是丹东农科院以矮秆的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丰γ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出丹粳5号,由丹粳5号选出优良变异株,1999~2003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适于辽宁、河北省等旱稻区种植.
关键词 旱稻 旱稻2号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1号”的选育及应用
6
作者 李恒蓉 白钢 +2 位作者 张晓伟 陈富忠 丁立国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7,共2页
丹旱稻 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IR2 4 /早丰γ//中系 8834”为母本 ,“蜂光 /胜利糯”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晚熟类型 ,需积温 2 75 0℃左右 ,1995~ 2 0 0 0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 ... 丹旱稻 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IR2 4 /早丰γ//中系 8834”为母本 ,“蜂光 /胜利糯”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晚熟类型 ,需积温 2 75 0℃左右 ,1995~ 2 0 0 0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 ,适宜在辽宁东部、南部及河北省等地种植。 2 0 0 1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旱稻1号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7
作者 陈富忠 白世枝 +3 位作者 曹启章 李恒蓉 丁立国 王秀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旱稻 旱稻2号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旱稻277”及其栽培技术
8
作者 罗家传 缑国华 刘俊峰 《农技服务》 2000年第4期18-18,共1页
我国水资源贫乏,旱涝灾害频繁,水稻耗水量大,其面积扩大已近极限,单产增长趋缓。到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需求增大,推广优质旱稻品种具有很好的前景。 旱稻是适于旱地直播旱管的品种,种植管理方式同小麦相似,全生育期... 我国水资源贫乏,旱涝灾害频繁,水稻耗水量大,其面积扩大已近极限,单产增长趋缓。到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需求增大,推广优质旱稻品种具有很好的前景。 旱稻是适于旱地直播旱管的品种,种植管理方式同小麦相似,全生育期无需水层管理,全靠自然降水或在此基础上仅辅以少量灌溉,潜水量仅是水稻的1/4~1/10。1999年夏,我所从中国农业大学引种优质“旱稻277”获得成功,大面积获400公斤以上的产量水平。为便于该品种的推广利用,现将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旱稻277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旱稻苗期抗旱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育红 姚宇卿 +4 位作者 张灿军 吕军杰 张洁 王聪慧 李俊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37,164,共5页
选取旱稻苗期10个抗旱指标: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株高、叶片萎蔫度、叶片抗衰度及根部性状等,采用抗旱总级别法,确定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次序为N422s/R8272>郑旱6号>旱稻110>巴西陆稻>旱稻277>旱稻8号>郑旱7号>辽优30... 选取旱稻苗期10个抗旱指标: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株高、叶片萎蔫度、叶片抗衰度及根部性状等,采用抗旱总级别法,确定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次序为N422s/R8272>郑旱6号>旱稻110>巴西陆稻>旱稻277>旱稻8号>郑旱7号>辽优3072>郑州早粳,这与生产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用抗旱总级别法对旱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是科学的。分析了各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性,筛选出旱稻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有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叶片萎蔫度、根长、根干重、根冠比、根基粗等,参考指标有生物量和干旱后新生根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反复干旱 抗旱性 抗旱总级别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生长、Cd吸收累积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罗方舟 向垒 +6 位作者 李慧 张丽君 冯乃宪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莫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不同Cd添加水平(0、2、10 mg·kg-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旱稻(Oryza Sativa L.)生长、Cd吸收累积和根际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菌可有效侵染旱稻根系...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不同Cd添加水平(0、2、10 mg·kg-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旱稻(Oryza Sativa L.)生长、Cd吸收累积和根际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菌可有效侵染旱稻根系,其侵染率为37%~72%,随Cd污染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接种GM菌使旱稻根际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9.6%~44.5%,从而促进根际土壤碳素和氮素循环,并显著提高旱稻根系、地上部和籽粒的生物量,提高幅度为10.4%~57.1%;接种GM菌同时可降低旱稻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从而显著降低其各部分尤其是籽粒中的Cd含量,降幅为26.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旱稻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育红 吕军杰 +6 位作者 张洁 李俊红 王聪慧 丁志强 张灿军 姚宇卿 李志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9-133,共5页
用干旱棚法,对11个旱稻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株高、穗长、穗下节、抽穗期、成产三因素、结实率、叶片失水率、叶片萎蔫度等性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及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 用干旱棚法,对11个旱稻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株高、穗长、穗下节、抽穗期、成产三因素、结实率、叶片失水率、叶片萎蔫度等性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及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科学的、准确的,并用其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定性分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其它生育指标与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相对株高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对结实率、叶片萎蔫度(抽穗期)和相对穗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相关性,抽穗期和相对穗下节长与抗旱系数相关性密切,其它性状与旱稻抗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抗旱性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秋平 杨晓光 +4 位作者 杨婕 王化琪 王璞 王志敏 Bouman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2,共6页
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实验站定点定位测定了充分灌溉、前期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前期充灌后期胁迫、全生育期胁迫4种灌溉处理下旱稻品种HD 297不同生育期内光合蒸腾等农田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旱稻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在旱稻生长前期... 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实验站定点定位测定了充分灌溉、前期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前期充灌后期胁迫、全生育期胁迫4种灌溉处理下旱稻品种HD 297不同生育期内光合蒸腾等农田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旱稻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在旱稻生长前期,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趋势,在作物生长后期,曲线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旱稻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则在全生育期内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与温度日变化规律一致;旱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L”型,6∶00最高,随后急剧下降,到18∶00达到最低值。不同的灌溉处理只影响作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值的大小,不改变其变化趋势。在4个灌溉处理中,前期胁迫后期充分灌水的处理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灌溉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旱稻土壤及植株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全志 高桐梅 +2 位作者 殷春渊 宁慧峰 吕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矿质元素的释放及旱稻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N、P、K含量及植株养分吸收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氨态氮含量显著上... 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矿质元素的释放及旱稻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N、P、K含量及植株养分吸收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磷素在低水分处理下先升高后基本保持较高水平,而在高水分处理下有一个升降升的变化过程;钾素在65%、100%水分处理下在分蘖中后期显著大于其它水分处理,而在分蘖前期各水分处理都有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上,100%水分处理下植株体内的全氮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65%、75%处理下磷素变化呈“U”型,其余各处理下植株体内的N、P、K含量都呈W型变化。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旱稻植株对N、P、K的吸收总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旱稻 主要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艳敏 刘小京 +1 位作者 孙宏勇 李伟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加快 ,叶片光合速率提高 ,对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地膜栽培的旱稻产量提高6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地膜覆盖 生态学效应 高温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磷效应及水分生产率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亚龙 崔远来 +3 位作者 吕国安 梁志宸 李远华 冯跃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共5页
研究了4种灌溉水平的旱稻磷素效应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并未降低旱稻根系含磷量,而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所增加,但根系磷素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30 kPa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低于-10 kPa处理,中后期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在... 研究了4种灌溉水平的旱稻磷素效应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并未降低旱稻根系含磷量,而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所增加,但根系磷素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30 kPa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低于-10 kPa处理,中后期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在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旱稻茎含磷量和磷素累积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分蘖期-10 kPa处理叶片含磷量最高,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10 kPa处理叶片磷素累积量最大。穗含磷量以-10 kPa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0 kPa处理产量虽然稍低,但可以提高水分生产率和磷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旱稻 含磷量 磷素累积量 磷效率 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淮麦茬稻区适宜旱稻品种及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利征 李俊周 +4 位作者 杜彦修 张静 孙红正 韩迎春 赵全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65,共5页
为筛选适合河南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优良旱稻品种,建立适宜的旱稻鉴定评价体系,利用河南地区主要推广的23个水、旱稻为材料,于旱棚内旱直播种植,在孕穗期和成熟期对植株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 为筛选适合河南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优良旱稻品种,建立适宜的旱稻鉴定评价体系,利用河南地区主要推广的23个水、旱稻为材料,于旱棚内旱直播种植,在孕穗期和成熟期对植株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高产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分别是低产品种的2.46、1.78、1.17、1.57和1.18倍,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与旱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旱田产量和分蘖数可以作为河南黄淮麦茬旱稻的评价指标,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初步筛选洛稻998、徐旱702、原旱稻3号和郑旱2号为适宜推广的高产抗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旱稻 鉴定指标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旱稻品种灌浆期抗旱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磊 陈展宇 +1 位作者 张治安 凌凤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166,共4页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4个旱稻品种,对其灌浆期旗叶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4个旱稻品种,对其灌浆期旗叶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大小表现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低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可用来说明旱稻品种之间的抗旱生理适应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保护酶活性 脯氨酸含量 丙二醛含量 细胞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孵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贺沛成 洪宏 +1 位作者 伍敏敏 丁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为了解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特性,从水稻根系及根系附近土壤分离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液、水稻根汁等因子对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温度下2龄幼虫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适... 为了解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特性,从水稻根系及根系附近土壤分离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液、水稻根汁等因子对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温度下2龄幼虫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32℃,且在该温度范围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高、存活时间相对较长,35℃下孵化率及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均明显下降,40℃下无线虫孵化,20℃下孢囊线虫孵化率仅为0.9%,4℃下可延长2龄幼虫的存活时间。水稻分泌物、水稻土壤浸液和水稻20倍根汁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具有刺激作用,5倍根汁和4mmol/L氯化锌溶液对线虫的孵化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可为制定旱稻孢囊线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孢囊线虫 孵化 存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贤岩 徐瑞琳 +3 位作者 胡宏云 叶正和 刘小林 王振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49-2650,共2页
初步研究了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旱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抗病性及产量有显著差异;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与播期的组合间,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发生及产... 初步研究了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旱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抗病性及产量有显著差异;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与播期的组合间,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发生及产量差异显著;中旱303和中旱221产量较高,不同播期试验中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均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稻曲病 纹枯病 稻纵卷叶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俊芳 杨晓光 +2 位作者 王志敏 王化琪 B.A.M.Bouman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稻 50 2”、“津稻 3 0 5”拔节期和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一致 ,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中间高、两头低变化趋势 ,水分利用效率均呈“L...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稻 50 2”、“津稻 3 0 5”拔节期和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一致 ,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中间高、两头低变化趋势 ,水分利用效率均呈“L”型趋势。充分灌溉和水分胁迫处理“旱稻 50 2”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津稻 3 0 5”。“旱稻50 2”和“津稻 3 0 5”农业用水 (灌溉 +降水 )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 ,2品种水分胁迫处理下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充分灌溉处理 ,“津稻 3 0 5”农业用水和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旱稻 5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旱稻 水分利用效率 田间试验 拔节期 开花期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