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邓慧平 李爱贞 +2 位作者 刘厚风 陈淑芬 张雪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 196 0~ 1993年气候波动对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分析 ,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对气候波动很敏感。当降水增加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可增加 2 2 % ;若降水减少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则减少 2 3%。在气候处于多雨时...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 196 0~ 1993年气候波动对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分析 ,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对气候波动很敏感。当降水增加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可增加 2 2 % ;若降水减少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则减少 2 3%。在气候处于多雨时期 ,极端雨涝频率远高于少雨时期 ;在气候处于少雨时期 ,极端干旱频率远高于多雨时期。同时还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波动 水资源影响 极端旱涝事件 菜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极端旱涝事件变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郝志新 葛全胜 郑景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 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刚 肖伟华 +1 位作者 路献品 刘少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及水资源系统影响的角度剖析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驱动机制,从气候变化对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经济社会需水量等方面的影响梳理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 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及水资源系统影响的角度剖析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驱动机制,从气候变化对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经济社会需水量等方面的影响梳理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持久性旱涝事件;气候变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地表覆被、土壤特性等下垫面条件加剧旱涝事件的风险;同时,气候变化还将影响经济社会需水量及过程,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事件 驱动机制 水循环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初夏旱涝事件初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尹红 郭品文 +2 位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Hans Linderholm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基于华山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的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 a来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对该地区初夏极端旱涝事件及其连续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干燥指数与Palmer指数在变化上极为相似,可用于反映该地区的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该... 基于华山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的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 a来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对该地区初夏极端旱涝事件及其连续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干燥指数与Palmer指数在变化上极为相似,可用于反映该地区的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近500 a来初夏共发生18次极端干旱事件和11次极端洪涝事件,除公元1521年与历史文献记录的旱涝事件相反,公元1513年、1574年、1675年和1945年未发现历史记录外,其余年份均能找到相应记录;近500 a来初夏存在9个显著的连续偏旱期和10个显著的连续偏涝期,并以16和19世纪发生的连续旱涝事件最为频繁,而17和18世纪发生的旱涝事件相对较少,20世纪发生的干旱事件明显多于洪涝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事件 干燥指数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旱涝事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2,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来年,全球变暖更加显著[1],随着全球变暖,观测到的各地发生旱涝的情况与未来预估的变化趋势,是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本文简述最新的研究进展[2]。1全球降水与旱涝在分析全球降水量时,最关注的是旱涝事件。主... 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来年,全球变暖更加显著[1],随着全球变暖,观测到的各地发生旱涝的情况与未来预估的变化趋势,是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本文简述最新的研究进展[2]。1全球降水与旱涝在分析全球降水量时,最关注的是旱涝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事件 全球变暖 全球降水 变化趋势 未来预估 降水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及旱涝事件应对研究——以XX省为例
6
作者 王瑶瑶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干旱和洪涝是2种极端自然灾害,均与降雨和径流变化有关,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少便会导致干旱,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多便会导致洪涝。分析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有利于有效应对旱涝事件。以XX省为例,从总体降雨变化特征、降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 干旱和洪涝是2种极端自然灾害,均与降雨和径流变化有关,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少便会导致干旱,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多便会导致洪涝。分析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有利于有效应对旱涝事件。以XX省为例,从总体降雨变化特征、降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分析了典型降雨变化特征,从径流量年际变化、径流量突然变化方面分析了典型径流变化特征,从数字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数据库、洪涝事件预警方面设计了旱涝事件应对预案,以期为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旱涝事件应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特征 径流变化特征 旱涝事件 应对预案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
7
作者 门宝辉 李国娇 +2 位作者 吕行 伍兴涛 庞金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51-536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旱涝急转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群及重要粮食产地,受旱涝急转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时空特征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事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文时空演变研究方法与灾害风险体系,结合... 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旱涝急转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群及重要粮食产地,受旱涝急转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时空特征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事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文时空演变研究方法与灾害风险体系,结合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基尼系数等方法,刻画了旱涝急转事件的特征,分析了演变趋势,评估了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在历史时期多时间尺度下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受旱涝急转事件威胁增加。(2)旱涝急转事件呈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内事件热点区域由西部向东部转移。(3)旱涝急转灾害风险在石家庄市和沧州市较高,在太行-燕山山脉一带较低,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旱转涝的灾害风险高于涝转旱的灾害风险。(4)旱涝急转灾害各要素及风险分布处于比较均衡-相对均衡状态,但均存在少数人口承受异常高值的现象。研究明晰了京津冀地区旱涝急转事件的发展规律,为旱涝急转灾害预防及风险规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转事件 京津冀 灾害风险评估 基尼系数 Mann-kedall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锦浩 苏布达 +4 位作者 王东方 黄金龙 王炳炜 戴然 姜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发,然后计算逐日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daily-SPEI),分流域对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频次、影响范围和趋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1961—2021年中国受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的范围以0.6%/10a的趋势增加,且平均每年有19.8%的范围发生旱涝急转事件。(2)空间分布上,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事件发生频次在30次以上地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3.1%、20.7%、15.0%、14.6%,事件频次最高达到53次。(3)中国旱涝急转事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夏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中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春季和秋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比均不足15%;冬季发生最少,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下。【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范围整体呈增加趋势,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是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繁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旱涝急转事件的监测与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事件 急转事件 逐日SPEI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的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冰 刘波 +4 位作者 王文鹏 邱鹏 黎春蕾 仵新燕 刘缘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以旱急转涝为主,旱急转涝事件占旱涝急转事件累计次数的85%,主要发生在4—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22.64站次,其中,中度、重度事件占所有旱急转涝事件的11.7%、2.9%;旱急转涝事件频发于重庆市西部、中部及东北部区域,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涝急转旱事件主要发生在7—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5.60站次,轻度、中度事件占所有涝急转旱事件的92.9%、7.1%;涝急转旱事件在重庆市东南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区域的西部地区(如开县)频发,频发地区的发生频次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保障重庆市及相关地区水安全、加强防旱抗涝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转事件 日尺度急转指数 方差校正的Sen趋势检验 时空演变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尼娜事件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荣艳淑 石丹丹 +1 位作者 吕星玥 吴福婷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4,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下长江中下游旱涝差异,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长江中下游划分为4个区(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基于MEI指数,提取了1961—2014年的拉尼娜事件,并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来评估旱涝等级。结果表明:不同... 为研究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下长江中下游旱涝差异,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长江中下游划分为4个区(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基于MEI指数,提取了1961—2014年的拉尼娜事件,并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来评估旱涝等级。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可对各分区的旱涝频率、强度和时空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强事件持续期,一区易发严重干旱,二到四区易发生严重洪涝;在强事件结束后,一区可出现轻度洪涝,二到四区可出现中等以上干旱。在中等事件持续期,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略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略大;在中等事件结束后,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弱事件对旱涝影响较小,且在南部和北部有反向变化特征,南旱北涝。旱涝频率、强度和分布差异与不同等级的拉尼娜事件影响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的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 旱涝事件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合成分析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一致性的黄土高原区旱涝复合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月娇 黄生志 +5 位作者 王韩叶 王志霞 郭雯雯 穆振侠 陈刚 黄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传统水文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破坏,在考虑非一致性的条件下探究相邻季节间旱涝复合事件的动态变化及主导因子,对区域的粮食安全与旱涝灾害防御意义重大。为探究非一致性条件下旱涝复合事件的动态演变...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传统水文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破坏,在考虑非一致性的条件下探究相邻季节间旱涝复合事件的动态变化及主导因子,对区域的粮食安全与旱涝灾害防御意义重大。为探究非一致性条件下旱涝复合事件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主导因子,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可加模型拟合单季节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边缘分布,构建二维Copula模型分析旱涝复合事件(中、重和极端情景下)的发生概率,并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探究复合事件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正常转旱、旱转正常、正常转涝和涝转正常事件分布广泛且发生频次较高(高于22次);(2)春-夏内蒙古持续干旱、夏-秋青海持续干旱、秋-冬宁夏持续干旱、冬-春山西持续干旱、夏-秋陕西持续洪涝、夏-秋甘肃持续洪涝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大;(3)春-夏由旱转涝、夏-秋持续洪涝、秋冬由涝转旱、秋-冬持续干旱和冬-春季持续干旱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上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将产生不利影响;(4)复合事件发生概率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北极涛动指数和太阳黑子指数。研究成果将为黄土高原地区旱涝复合事件的精准防御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复合事件 非一致性 动态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旱涝演变及急转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恒 严登明 +2 位作者 翁白莎 赵晓祥 王俊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皖北及其周边的16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每日降水数据,利用SSPI指数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皖北年降水量时空变化、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急转规律。结果表明,皖北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呈现出从西北向... 根据皖北及其周边的16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每日降水数据,利用SSPI指数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皖北年降水量时空变化、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急转规律。结果表明,皖北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皖北干旱与洪涝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从时间尺度看,秋季为旱涝高发时期;从空间尺度看,淮北、宿州、蚌埠为秋季干旱高发区,阜阳、宿州为春季洪涝高发区;旱涝急转事件均为旱转涝事件,在2000年之后旱涝急转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占53年中旱涝急转次数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旱涝事件 SSPI指数 夏季长周期急转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