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冬作物栽培对百色黑鲤稻鱼复合种养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何兴农 梁凤梅 +2 位作者 廖东发 黄钰叶 蒙兰丽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9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索秋冬作物+百色黑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这种稻鱼复合种养轮作技术模式的可行性,以推进农业高效健康发展。[方法]开展不同冬田开发利用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Ⅰ组和Ⅱ组均为秋冬作物+稻鱼种养,对照Ⅲ组(冬田养鱼+稻鱼)和... [目的]探索秋冬作物+百色黑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这种稻鱼复合种养轮作技术模式的可行性,以推进农业高效健康发展。[方法]开展不同冬田开发利用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Ⅰ组和Ⅱ组均为秋冬作物+稻鱼种养,对照Ⅲ组(冬田养鱼+稻鱼)和对照Ⅳ组(冬田闲置+稻鱼),对比不同试验组百色黑鲤的产量、单位纯收益、产出比等指标;通过调查统计评价2021—2024年不同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实际种养面积以及鱼病防治效果。[结果]不同的冬田开发方式对百色黑鲤稻鱼复合种养效益有不同影响,2023年试验Ⅰ组、对照Ⅲ组和对照Ⅳ组各组的单位产量、单位纯收益、产出比依次为:919.5、754.2、850.5 kg/hm^(2),6.5万、5.22万、5.98万元/hm^(2),8.55、7.44、8.29;试验Ⅰ组产出比最佳。近4年稻鱼轮作模式(秋冬作物+稻鱼、冬田闲置+稻鱼)的养殖面积持续扩大,且鱼病致死率(2024年分别为1.8%、1.5%)远低于传统稻鱼连作种养模式(2024年8.6%)。[结论]利用秋冬作物栽培田开展稻鱼复合种养可以有效提高稻鱼种养效益,轮作的稻鱼种养模式对养殖病害防治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 百色黑鲤 稻鱼种养 旱水轮作 鱼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小坤 鲁剑巍 +4 位作者 吴礼树 陈防 丛日环 廖志文 姜存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8-514,共7页
采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轮作前季(油菜季)前期,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首先出现相对亏缺。随着油菜生长和吸钾强度的增大,非根区内、中、外... 采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轮作前季(油菜季)前期,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首先出现相对亏缺。随着油菜生长和吸钾强度的增大,非根区内、中、外区土壤水溶性钾向根区迁移,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转化,含量均逐渐降低,且距根区越近,降低幅度越大。轮作后季(水稻季)前期,淹水促进了非根区水溶性钾向根区的扩散,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的转化。随着水稻生长和吸钾强度增大,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水稻季末期作物吸钾强度减小,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减少,而非根区水溶性钾继续向根区扩散。整个轮作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与不种作物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可见,作物首先吸收利用根区土壤钾,非根区钾逐渐向根区迁移,距根区越近,对作物吸钾量的贡献越大。在一个轮作期内,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是红壤性水稻土主要供钾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非交换性钾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水轮作 根箱 根区 非根区 土壤钾 钾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