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早熟基因来源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艾尼江 刘任重 +2 位作者 赵图强 秦江鸿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8-1561,共14页
棉花早熟性相关的性状多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基础研究比较困难。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方法,对目标性状进行基因定位,找出与性状相关联的位点,为解析复杂性状的基因来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 棉花早熟性相关的性状多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基础研究比较困难。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方法,对目标性状进行基因定位,找出与性状相关联的位点,为解析复杂性状的基因来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别以早熟亲本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0号为母本,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父本构建F2作图群体,利用在亲本间筛选出的多态性SSR引物,通过JoinMap 3.0软件构建了2张遗传图谱,以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F2:3中定位到控制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霜前铃数等早熟性相关性状的37个QTL。控制早熟性的有利等位基因多数来自早熟祖先611波和金字棉。多数性状在两类材料中由不同的基因控制,且以加性遗传为主。在由43个陆地棉品种材料构成的自然群体中通过关联分析检测到54个与这些早熟性相关性状极显著关联的位点。研究表明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本研究为早熟陆地棉聚合改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基因 QTL定位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M分析技术和SSR分子标记对家蚕伴性早熟基因Lm^e的精细定位
2
作者 余俊杰 刘晓晓 +3 位作者 张业顺 夏定国 张美蓉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5-999,共5页
化性是家蚕的重要生理特性,受第6染色体上的化性主基因V及Z染色体上的伴性成熟基因Lm的影响,伴性早熟基因Lme促进家蚕化性趋向多化性。采用多化性家蚕品种nistari和二化性家蚕品种p50配制BC1M群体[p50×(nistari×p50)],选择其... 化性是家蚕的重要生理特性,受第6染色体上的化性主基因V及Z染色体上的伴性成熟基因Lm的影响,伴性早熟基因Lme促进家蚕化性趋向多化性。采用多化性家蚕品种nistari和二化性家蚕品种p50配制BC1M群体[p50×(nistari×p50)],选择其中734头产非滞育卵的雌蛾个体作为定位群体,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SSR标记的PCR扩增,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进行各个标记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绘制出遗传总距离为12.91 c M的分子遗传连锁图,Lme基因位于标记s2734-299和s2734-525之间,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0.41 c M。s2734-299和s2734-525间的物理距离为226 kb,其间有18个预测基因,有2个属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基因,但尚不能判定这2个基因是否与Lme有明确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化性 伴性早熟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SSR分子标记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H14显性早熟性的遗传分析
3
作者 李秀兰 姜曰水 +1 位作者 王平荣 邓晓建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32-34,共3页
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以H14与明恢63、蜀恢881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早熟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合F1的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的杂交F2和B1F1抽穗期... 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以H14与明恢63、蜀恢881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早熟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合F1的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的杂交F2和B1F1抽穗期呈双峰分布,从峰谷处进行分组,早熟植株与迟熟植株分离比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H14的早熟性主要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熟 H14 显性早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抽穗期的遗传控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建革 孙宝启 黄友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春化反应、光周期反应和早熟性本身是影响小麦抽穗期的三种重要因素 ,它们的作用和互作可以调节生育期以应付不同的环境胁迫。小麦抽穗期的遗传控制非常复杂 。
关键词 春化反应 光周期反应 早熟性本身基因 小麦 抽穗期 遗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水稻产量大突破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继开 王素玲 +1 位作者 李珣 李琦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6期41-46,共6页
回顾了我国解放后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历程,学习和消化吸收矮化育种、籼粳杂交常规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到超级稻育种各时期、各阶段、各方法的成功经验,查找近年来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原因,提出未来水稻突破单产的必由之路和技术关键。
关键词 水稻单产 水稻群体育种 功能基因 增季早熟基因 加倍光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