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性抗肿瘤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存琳 陈虹 +2 位作者 马晓骊 王欣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8,797-79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的转运和代谢特点,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引起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可在细胞内累积,向细胞核周围聚集,并与细胞早期内体和晚期溶酶体共定位;融合蛋白能快速触发细胞内ERK发生磷酸化,磷酸化水平在10 min时最强,之后逐渐回落至刺激前水平,活化ERK的能力较表皮生长因子弱。结论融合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发生缓慢降解;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融合蛋白的作用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融合蛋白对二者抑瘤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 内体-溶酶体途径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和白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祖姆热提·阿布都克依木 马燕玲 +2 位作者 朱凯瑞 刘芳 李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16-3021,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常作为诊断CHD的有效手段,但在基层受多种条件限制导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率较低,需要研究更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为基层医生诊治CHD提供依据。课题组在前期...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常作为诊断CHD的有效手段,但在基层受多种条件限制导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率较低,需要研究更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为基层医生诊治CHD提供依据。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Egr3)基因可能是CHD发病异质性的易感因素,目前关于CHD与Egr3基因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鲜有报道。目的探讨Egr3、白介素6(IL-6)与CHD的相关性及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基层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6—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D患者110例,参与者均因CHD症状就诊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确诊为CHD的患者依据Gensini评分的中位数(52分)分为轻度狭窄组(A组≤52分,n=50)、中重度狭窄组(B组>52分,n=30),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ELISA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清Egr3水平及IL-6水平。结果B组IL-6水平高于A组与C组(P<0.05),A组、B组Egr3水平高于C组(P<0.05);Egr3水平诊断CH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8,灵敏度为35.0%,特异度为93.3%。CHD患者IL-6与Egr3呈正相关(r=0.231,P<0.01);Egr3、IL-6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s=0.390、0.317,P<0.01)。结论Egr3对CHD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度,Egr3水平与IL-6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早期生长因子3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白细胞介素6 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狭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组织Egr-1、Survivin蛋白表达及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程鹤云 滕军放 郭利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Survivin、Egr-1表达和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Survivin、Egr-1表达和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术后2h后自腹部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单次注射7.5mL,连续用药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实验后7、14和21d处死8只。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r-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D31+细胞的标记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实验后7、14和21d,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Egr-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983、497.289、122.182、162.468、322.983和126.100,P<0.001)。实验后14d,2种蛋白的表达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实验后14d,治疗组Egr-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实验后14d微血管计数达到高峰,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rhG-CSF可能通过上调Egr-1和Survivin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再生 早期生长因子1 Survivin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GM-CSF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杜楠 裴雪涛 +4 位作者 周进明 孙君重 赵晖 付艳 郝怡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17-421,共5页
本研究探讨阿霉素(ADM)诱导早期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化疗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将构建的携带有Egr-1启动子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cDNA双顺反子真核表达... 本研究探讨阿霉素(ADM)诱导早期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化疗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将构建的携带有Egr-1启动子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cDNA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HFCL后,输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实验小鼠随机分4组:①ADM诱导的HFCL/EG组(HFCL/EG+ADM组),②ADM诱导的HFCL组(HFCL+ADM组),③单纯输注HFCL/EG组(HFCL/EG组)和④单纯输注HFCL组(HFCL组),每组6只动物。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人基质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M-CS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化疗组与未化疗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而且下降幅度较低,恢复加快;各组间CFU-GM数无显著性差异;肿瘤抑制率与化疗相关,而与外源基因表达不相关;ADM处理后实验组小鼠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GM-CSF mRNA和GM-CSF蛋白表达增强。结论:ADM诱导的Egr-1启动子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具有化疗后促进造血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因子 启动子 GM-CSF 基因疗法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在心脏重塑及其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任满意 张小娟 钟敬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脏重塑,它能造成心肌细胞增殖、肥大、坏死、凋亡、自噬、间质纤维化、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不全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通过与它的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脏重塑,它能造成心肌细胞增殖、肥大、坏死、凋亡、自噬、间质纤维化、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不全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通过与它的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结合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 心脏重塑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2 maintains neuropathic pain by promoting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6
作者 XI Caiyun ZHANG Jianxi +6 位作者 HUANG Zhifeng HE Liqiong ZOU Kailu XU Xiaoping GUO Qulian SUN Bei HUANG Changshe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601,共16页
Objective:Neuropathic pain(NP)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rms of chronic pain,yet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 in effectivenes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ctivates spinal microglia,altering their inflammatory r... Objective:Neuropathic pain(NP)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rms of chronic pain,yet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 in effectivenes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ctivates spinal microglia,altering their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hagocytic function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ion of NP.Most current research on NP focuses on microglial inflammation,with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ir phagocytic function.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2(EGR2)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microglial phagocytosis,but its specific role in NP remains unclear.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EGR2 modulates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and its involvement in NP,with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Methods:Adult male Sprague-Dawley(SD)ra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model of the sciatic nerve.Pain behaviors were assessed on days 1,3,7,10,and 14 post-surgery to confirm successful model induction.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EGR2 in the spinal cord was examined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Adeno-associated virus(AAV)was used to overexpress EGR2 in the spinal cord,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GR2 modulation of NP.CCI and lipopolysaccharide(LPS)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animals and microglial cell lines,respectively,and changes in phagocytic activity were measured using RT-qPCR and fluorescent latex bead uptake assays.After confirming the involvement of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in NP,AAV was used to overexpress EGR2 in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models,and phagocytic activity was further evaluated.Finally,eukaryotic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s,followed by Gene Ontology(GO)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analyses to identify potential downstream effectors of EGR2.Results:The CCI model successfully induced NP.Following CCI,EGR2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was upregulated in parallel with NP development.Overexpression of EGR2 via spinal AAV injection enhanced microglial phagocy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d pain hypersensitivity in rats.Both animal and cellular models showed that CCI or LPS stimulation enhanced microglial phagocytosis,which was further amplified by EGR2 overexpression.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spinal cord tissues from CCI rats overexpressing EGR2 revealed upregulation of numerous genes associated with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and pain regulation.Among them,Lag3 emerged as a potential downstream target of EGR2.Conclusion:EGR2 contributes to the maintenance of NP by enhancing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pathic pain spinal dorsal horn 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2 MICROGLIA PHAGOCY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及其受体对肝星状细胞迁徙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敏 张玮 +2 位作者 朱成凯 张峰 诸葛宇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对肝星状细胞迁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源性肝星状细胞株LX-2分别予细胞因子TWEAK处理、特异性下调Fn14(Fn14 siRNA)后加入TWEAK处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对肝星状细胞迁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源性肝星状细胞株LX-2分别予细胞因子TWEAK处理、特异性下调Fn14(Fn14 siRNA)后加入TWEAK处理,Transwell小室检测肝星状细胞迁徙;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TWEAK处理组较正常LX-2细胞迁徙能力增强[(105±8)个vs(164±17)个,t=5.287,P<0.01];下调Fn14后加入TWEAK处理的LX-2细胞迁徙数目较阴性对照组减少[(122±9)个vs(58±7)个,t=9.836,P<0.01];TWEAK处理LX-2细胞后,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增加(P值均<0.05),且存在时间依赖性;下调Fn14并加入TWEAK后LX-2细胞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减少,与单纯TWEAK处理的LX-2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8,P<0.01)。结论 TWEAK可通过其受体Fn14上调MMP9促进肝星状细胞迁徙,阻断该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GM-CSF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造血损伤的作用
8
作者 杜楠 孙君重 +4 位作者 赵晖 付艳 李晓松 周进明 王希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22-8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激活Egr-1启动子高度保守序列CArG,Egr-EG为构建的上游含Egr-1调控序列CArG元件,启动TNF或GM-CSF的pcIneo表达载体,该机制可用于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通常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DN... 背景与目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激活Egr-1启动子高度保守序列CArG,Egr-EG为构建的上游含Egr-1调控序列CArG元件,启动TNF或GM-CSF的pcIneo表达载体,该机制可用于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通常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DNA损伤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我们假设化疗药物可以产生活性氧,因此,化疗可以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下游造血因子基因表达,这种化疗诱导基因疗法针对化疗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恰当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携带有早期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的GM-CSF 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cDNA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HFCL后,输入荷瘤(黑色素瘤)小鼠体内,对其实施5-FU化疗,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人基质细胞植入检测、外源基因eGFP、GM-CSFmRNA、蛋白表达以及对CFU-GM的增殖作用的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而各组间CFU-GM差异无显著性,肿瘤抑制率与化疗相关,而与外源基因表达无关:5-FU处理后72 h实验组小鼠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GH-CSF mRNA和G-CSF蛋白表达增强。结论:5-FU诱导的Egr-1启动子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对化疗后造血损伤具有促进造血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因子 启动子 GM—CSF 基因疗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乔圆 廖雁 +2 位作者 南方 梁月琴 范彦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Egr-1)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将野生型(WT)和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及组胺处理的HDC-KO小鼠取脑,并提取皮层组织总RNA。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 目的:探讨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Egr-1)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将野生型(WT)和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及组胺处理的HDC-KO小鼠取脑,并提取皮层组织总RNA。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组胺(10^(-8)、10^(-7)、10^(-6)、10^(-5)或10^(-4)mol/L)处理15、30、60、120或240 min。组胺H_1、H_2受体拮抗剂分别于组胺给药前15 min加入。组胺处理完毕后,提取细胞总RNA或蛋白。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Egr-1的表达。结果:与WT小鼠相比,HDC-KO小鼠大脑皮层Egr-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外源性给予组胺则能促进其Egr-1的mRNA表达。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上,组胺可促进Egr-1的mRNA表达,其中10-5mol/L的组胺作用最强,而组胺(10^(-5)mol/L)处理30 min时Egr-1的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相应的Egr-1蛋白表达于60 min时显著增高,该作用可被组胺H_1受体拮抗剂而非H_2受体拮抗剂显著抑制。结论:组胺对大脑皮层组织及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该作用与激动组胺H_1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WEAK及其受体Fn14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红 罗雅玲 +2 位作者 赖文岩 王蔚盈 宫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及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早期反应蛋白14(Fn14)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经典哮喘模型。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及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早期反应蛋白14(Fn14)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经典哮喘模型。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2只。HE染色评估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TWEAK、Fn14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TWEAK、Fn1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WEAK、Fn14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组TWEAK、Fn14 mRNA水平低于哮喘组(P<0.01)。TWEAK、Fn14蛋白的表达水平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组表达量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WEAK及Fn14表达,从而减少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早期反应蛋白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