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肝癌Ⅰ号方改善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牧婵 徐春军 +1 位作者 王玉涛 王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究抗肝癌Ⅰ号方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口服抗肝癌Ⅰ号方,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①生活... 目的探究抗肝癌Ⅰ号方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口服抗肝癌Ⅰ号方,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①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肝癌患者在口服抗肝癌Ⅰ号方治疗期间,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持续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P <0. 05)。肝癌患者胁痛、胸闷善太息、食少、脘闷、情绪抑郁、嗳气、腹胀、面色晦暗、大便干结、口黏不欲饮、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咽燥、溲赤、烦渴、耳鸣、膝软、失眠症状积分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P <0. 05)。结论初步观察到抗肝癌Ⅰ号方能够提高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且长期服药效果较短期服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生活质量 Ⅰ号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娄贤哲 苗同国 +2 位作者 张仕雅 马冬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据MHR值四分位数分为Q1(MHR<0.33,n=28)、Q2(0.33≤MHR<0.66,n=31)、Q3(0.66≤MHR<1.59,n=30)、Q4(MHR≥1.59,n=30)组。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等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NBNC-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绘制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评估入院时MHR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对NBNC-HCC患者3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NBNC-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NBNC-HCC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1~Q4组患者糖尿病、接受手术比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尿素(UREA)、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MHR、MONO、HDL-C预测NBNC-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HR(AUC=0.822,95%CI=0.742~0.903,P<0.0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优于MONO(AUC=0.723,95%CI=0.618~0.828)(Z=4.34,P<0.05)和HDL-C(AUC=0.216,95%CI=0.119~0.313)(Z=2.08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D期、CRP和MHR是NBNC-HCC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ALT、AST后,Q2(OR=1.926,95%CI=1.005~3.689,P=0.015)、Q3(OR=3.418,95%CI=1.774~6.586,P<0.05)、Q4组(OR=7.677,95%CI=3.773~15.621,P<0.0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CS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NBNC-HCC患者预后的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当入院时MHR>0.67时,HR>1,入院时MHR为NBNC-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影响NBNC-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BCLC分期(100.0%)、血管侵犯(76.3%)、肝外转移(40.6%)、MHR(39.3%)、CRP(38.7%)、ALBI评分(35.5%)、总胆红素(35.0%)、MONO(34.8%)、NEUT(29.8%)等。Q1~Q4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01)。结论 MHR是NBNC-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非病毒细胞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罗速 张逢春 +1 位作者 刘成柏 项小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5-627,共3页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肝癌组中TSGF与AFP联合阳性检出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AFP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血清TSGF 期诊断 确诊 检出率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起源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阁 索金友 +7 位作者 邓婧 杨进 郑继军 王红中 胡庆 李增鹏 肖华亮 王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94例肝细胞癌(HCC)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10例混合型肝癌的肝干细胞情况,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94例肝细胞癌(HCC)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10例混合型肝癌的肝干细胞情况,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在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干细胞免疫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可观察到肝干细胞向肝癌细胞的转化,以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干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肝癌组织中均存在不同分化状态和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可能由于肝干细胞(hepaticstemcell,HSC)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细胞 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检测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翁洋 王吉魁 +1 位作者 温艳惠 矫树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分别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1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MH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HC和MHC患者相比,血清AFP、CEA... 分别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1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MH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HC和MHC患者相比,血清AFP、CEA和CA19-9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CEA对于诊断PHC和MHC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肿瘤抗原125 原发细胞 转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CyclinE、CDK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郑美蓉 阮庆大 +3 位作者 程玲 胡志红 梁淑凡 吴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CDK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象分析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各20例)、正常肝组织(5例)中CyclinD1、CyclinE和CDK6m...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CDK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象分析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各20例)、正常肝组织(5例)中CyclinD1、CyclinE和CDK6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yclinD1、CyclinE和CDK6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75%和25%,正常肝组织呈阴性表达;肝细胞癌组织中CyclinD1和CyclinE的阳性表达与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yclinD1和CyclinE的过表达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细胞周期素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ascin-C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尹传昌 廖晓峰 +3 位作者 陈雯 郭跃清 易继林 李兴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研究Tenascin-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32例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中Tenascin-C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Tenascin-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32例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中Tenascin-C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enascin-C mRNA,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Tenascin-C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4、6和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Tenascin-C在HCC组织内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162.15±9.77)vs.(149.24±8.25),t=2.192,P<0.05]。HCC组织Tenascin-C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0.593±0.110)vs.(0.138±0.089),t=2.894,P<0.05]。有包膜浸润的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者(t=2.248,P<0.05),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中HCC属Ⅲ~Ⅳ级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Ⅰ~Ⅱ级者(t=2.698,P<0.05),HCC有转移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t=2.785,P<0.01)。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68,P<0.05)。获随访的46例(85.2%)HCC患者在随访期间(3~30个月,平均11.5个月),Tenascin-C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Tenascin-C阳性表达的患者[(22.01±6.95)月vs.(15.08±7.06)月,P<0.05,log-rank test]。结论 Tenascin-C对HCC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Tenascin-C和MVD可以作为预测HCC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ASCIN-C 原发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等级预测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桐桐 董怡 +8 位作者 韩红 戴猛 姚钊 郭威 张炜彬 曹佳颖 罗惠高 余锦华 王文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本文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用常规灰阶超声(GS-US)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指标和肿瘤分化等级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筛选和分类判别,分别建立对经... 目的:本文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用常规灰阶超声(GS-US)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指标和肿瘤分化等级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筛选和分类判别,分别建立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人的两个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回顾性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肝脏的二维图像和MVI以及分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留一法(LOOCV)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预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ROC)分别达到0.76(MVI)、0.89(肿瘤分化)。结论:灰阶超声图像蕴含和MVI以及肿瘤分化相关的相关信息,对HCC的灰阶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研究有助于患者的术前诊断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高通量特征 原发细胞 微血管侵犯 分化等级 灰阶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肝细胞癌伴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9
作者 俞花 朱珍 +5 位作者 陆新元 董辉 赵骞 冼志红 丛文铭 吴孟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暴露于对多器官均具有致癌作用的致癌因素.或先后接触不...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暴露于对多器官均具有致癌作用的致癌因素.或先后接触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可能导致MPM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云 程旸 李爱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索拉非尼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原发性肝细胞癌对其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药物对肝癌的疗效。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存在多种机制。肝癌细胞本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 索拉非尼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原发性肝细胞癌对其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药物对肝癌的疗效。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存在多种机制。肝癌细胞本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过表达,肝癌细胞的自噬能力增强及间充质转变均可能导致其对索拉非尼耐药。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耐药,肿瘤微环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上调等也可能影响肿瘤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该文就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索拉非尼 耐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自噬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变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节糖代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骆文龙 尹怡 +6 位作者 李姗 刘湘花 徐晨曦 梁帅 陈政伟 李文茜 王祥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0-1845,共6页
原发性肝癌(PL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大多数已为晚期,且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疗效一般,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研究发现糖代谢与PLC的形成、进展密切相关,在多种病因所致肝癌临... 原发性肝癌(PL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大多数已为晚期,且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疗效一般,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研究发现糖代谢与PLC的形成、进展密切相关,在多种病因所致肝癌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中均发现有糖代谢的参与,为PL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医药对PLC整体疗效十分确切,特别是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以及降低肿瘤复发风险等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糖代谢 中医药 细胞 内胆管细胞 研究进展 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燕浩 李家平 +3 位作者 谭国胜 殷云志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入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22)与对照组(n=34),试验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疗效与出现各种不良反...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入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22)与对照组(n=34),试验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疗效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肝区重度疼痛与呕吐症状病例数试验组少于对照组,而发热病例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与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三丙烯微球 碘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亚灵 方艳秋 +2 位作者 段秀梅 谭岩 陈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COX-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临床资... 目的:探讨COX-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COX-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包膜、AFP、镜下门静脉癌栓的有无均无关(P>0.05)结论:COX-2在HCC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其过表达是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对HC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HCC基因治疗的靶点,为肝癌的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原发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蛋白过度表达致p53功能失活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育林 程瑞雪 +2 位作者 冯德云 付春燕 沈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p5 3基因突变及p5 3,MDM2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5 9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p5 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银染技术对其中 2 1例HCC的p5 ... 目的 :研究p5 3基因突变及p5 3,MDM2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5 9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p5 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银染技术对其中 2 1例HCC的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p5 3和MDM2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1)。HCC中p5 3与MDM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新鲜HCC组织中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 42 .86 % (9/ 2 1) ,且均位于第 7外显子 ,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5 3基因突变。突变病例中 6 6 .6 7% (6 / 9)有p5 3蛋白高表达 ,11.11% (1/ 9)有p5 3及MDM2蛋白的过度表达 ,无突变病例中MDM2过度表达率为 2 5 % (3/ 12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及由MDM2过度表达导致的p5 3功能失活在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 3基因突变和其它机制引起的MDM2蛋白高表达可能在HCC中共同发挥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原发细胞 MDM2 基因突变 PCR-SSCP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过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军 余宏宇 +2 位作者 何金 刘惠敏 徐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原发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傅华群 杨爱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 2 0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 MVD进行了检测。在 40 0倍视野下选择 5个最密集区 ,计算 MVD数量 ,取其均数。 结果 :1MVD在 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P<0 .0 1) ;2在 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 ,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P<0 .0 5 ) ;3大肿瘤 (直径>5 cm )与小肿瘤 (直径≤ 5 cm ) M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 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 HCC生长、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5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颖 陈平 +1 位作者 朱瑾 段世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4-717,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32例(分为1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32例(分为1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CD105在边缘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8、2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边缘癌组织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04)。1年复发组边缘癌组织微血管密度IMVD-CD105(53·69±12·16)明显高于1年未复发组(37·80±16·62),差别有显著意义(t=3·37,P=0·002);而癌旁组织IMVD-CD105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99)。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1);中心处癌组织CD105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93,P>0·05);边缘癌组织IMVD、CD105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CD105-I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CD105 IMVD-CD105 CD105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p16基因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速 张逢春 +3 位作者 刘成柏 王潇 庄江兴 张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用甲基化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健康人各30例的血浆DNA甲基化的p16基因.结果显示,HCC病人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率为67%,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健康者未发生甲基化.
关键词 血浆 P16基因 原发细胞 诊断 甲基化特异-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艳蓉 董学员 +1 位作者 吴红彦 陈慰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了筛选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以了解HCC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选取了一例早期高分化肝癌标本作为材料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技术 ,进行了前向及... 为了筛选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以了解HCC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选取了一例早期高分化肝癌标本作为材料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技术 ,进行了前向及反向消减杂交 ,结合反向Northern印迹筛选 ,得到多个差异表达的基因 .对有意义的基因用半定量RT PCR检测了肝癌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 ,PON2、hSRP1alpha、H4 1在大部分肝癌中表达升高 ,IGFBP1、ITIH1在早期癌症中 ,大部分癌的表达升高 ,在晚期癌症中则表达下降 .EGR1在大部分肝癌中表达降低 .研究表明 ,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的肝癌 ,有共同的或不同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明确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谱 ,对于肝癌发生发展机理的阐明及肝癌的预防、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法 筛选 原发细胞 差异表达 基因 生物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MnDPDP增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登斌 周康荣 +3 位作者 陈克敏 陈憩 展颖 唐永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PGRT1WI。对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信噪比 (S/N)、对比度噪声比 (C/N)及病灶显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S/N无统计学差异。 (2 ) 5~ 2 5min图像肝与HCC之间C/N高于 3 0min以后图像 (P<0 0 5 )。 (3 )病灶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4h最高 (92 7% ) ,但各组图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nDPDP增强MRI的HCC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显示率 原发细胞 HCC 诊断价值 病灶 成像 图像 延迟 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