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1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萌萌 袁宇鹏 +2 位作者 张珊珊 孙兰兰 顾雪松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9,共1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基于LDHs修饰电极材料的种类以及相关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最后,对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葡萄糖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鑫 高嫣亭 王风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易于修改、可再生和毒性小等优点,逐渐被用于纳米(nm)级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资源合成NPs的方法、机理和实例研究,讨论了生物合成的金属NPs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金属纳米颗粒 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复合材料构建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4
作者 李世宣 蒙化 +6 位作者 尹学虎 易锦飞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9,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rGO/AuNPs/Ti_(3)C_(2)/GCE)作为EBFCs阴极,在其表面进一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EBFCs生物阳极,进而通过组装EBFCs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了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SPGB).当阳极室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Fe(CN)_(6)^(3-)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构建的EBFCs-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0.3~1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mol/L(S/N=3),可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定向固定化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
5
作者 王兴保 马耀宏 +7 位作者 薛云龙 黄晓珍 邵越 于毅 王丙莲 刘庆艾 张立鹤 公维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交联等)容易引起酶活力下降、固定化稳定性低等问题,而利用氨基酸残基突变、亲和肽融合以及核苷酸特异结合等优化酶分子空间取向,为解决随机固定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定点突变引入带有官能团的特定氨基酸(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非天然氨基酸)、通过基因工程融合亲和肽(金结合肽、碳材料结合肽、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及利用核苷酸与目标酶(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等策略来实现酶分子传感元件定向固定化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多种传感界面固定化酶表征技术的应用领域、各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性能酶传感元件创制及酶电极传感器的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电极 生物传感器 分子空间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提取皮肤间质液的水凝胶微针及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用于体外葡萄糖检测
6
作者 王星皓 王子峰 +3 位作者 肖民 程书怡 李崭虹 朱志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注。制备了一种基于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掺杂渗透质的微针贴片,1 min内可从离体猪皮中提取约10.2μL的ISF。进一步制备了基于印刷电极的PB/CS/MWCNT-COOH/GOx葡萄糖传感器,与微针结合,实现了在3 min内检测离体猪皮中0.5 mmol/L~10 mol/L的葡萄糖浓度。因此,所制备的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以用作皮肤ISF中葡萄糖的提取和传感。微针贴片与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提取-恢复-检测过程的结合使用方式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微针 葡萄糖传感器 水凝胶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综述
7
作者 汪颖 高丽茵 孙莹莹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糖水平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用于体表葡萄糖监测的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现状和前景,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传感器有效监测糖尿病的原理;其次讨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机制以及针对不同生物液体的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发展演变;最后关注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商业化,并讨论了个性化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芮祥云 石吴倩 +4 位作者 唐浩 周松 李运涛 吕超田 李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108-113,共6页
为探究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特点和结构,研究基于金顶侧耳基因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对PGM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三级结构等。结果表明,金顶侧耳PGM基因序列全长... 为探究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特点和结构,研究基于金顶侧耳基因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对PGM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三级结构等。结果表明,金顶侧耳PGM基因序列全长为1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35 kDa;该蛋白等电点为5.98,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278,不稳定指数为29.54,是一种酸性、亲水性、稳定蛋白;其无信号肽,无剪切位点,跨膜螺旋数为0,属于非分泌、非跨膜蛋白;其在氨基酸序列区域间存在保守结构域,属于PTZ00150基因家族,共有81个磷酸化位点,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二级结构主要包含α-螺旋(43.14%),无规则卷曲(35.79%),延伸链(14.72%)和β-折叠(6.35%);三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结构较为稳定。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cPGM与平菇、秀珍菇、真姬菇和玉蕈离褶伞的相似性分别为78.04%、79.70%、71.33%和67.50%,且与平菇和秀珍菇的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侧耳科。与PcPGM蛋白可能存在互作关系的蛋白质有6个,包括己糖激酶1(HXK1),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C),α-葡聚糖磷酸化酶1(αGP1),αGP2,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1(UGP1)和UGP2,均为糖代谢相关酶类。本研究为深入探究金顶侧耳PG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磷酸葡萄糖变位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易静 吴绒 +3 位作者 南俊民 刘玉英 叶翠 胡建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与UCNTs、Pd/UCNTs和Pt/UCNTs修饰电极相比,Pt-Pd/UCNTs复合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如催化响应快和催化电流大),对葡萄糖检测有更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钯/裂解碳纳米管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Ag颗粒对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增强效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唐芳琼 沈继锋 +1 位作者 张金芳 张改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1],且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灵敏度好和便于现场测定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氧化酶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特别是介体型,由于其响...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1],且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灵敏度好和便于现场测定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氧化酶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特别是介体型,由于其响应快,灵敏而倍受重视.现已报道的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电极 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增强型毛细管酶柱用于葡萄糖液滴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锋 王柯敏 +5 位作者 谌其亭 向秋芬 陈泽忠 黄红梅 黄杉生 霍希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7-1259,共3页
An effective and fast method for assay of micro-amounts of glucose was set up.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ation of enzyme columns based on enzyme immobilization by sol-gel was investigated. Glucose oxidase(GOD) and hor... An effective and fast method for assay of micro-amounts of glucose was set up.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ation of enzyme columns based on enzyme immobilization by sol-gel was investigated. Glucose oxidase(GOD)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mixed with SiO 2 nanoparticles and polyvinyl butyral(PVB) medium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capillary tube,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anoparticl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enzyme. Based on GOD column and HRP column, a liquid droplet sensor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solution. The effect of separated columns and mixed columns on the response of glucose sensor was investigated. The sensor showed a linear response in a range of 2-400 n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3 ng/mL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 including effect of flow-rate,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增强型毛细管 葡萄糖 液滴生物传感器 聚乙烯醇缩丁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 NPs-Ce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莉萍 左显维 +3 位作者 王艳凤 李云霞 张彪 韩根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Au NPs-CeO2@PANI材料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2×10-6mol/L~2.8×10-3mol/L,响应时间为5 s,检测下限为1.0×10-6mol/L;相同条件下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也显示出了比单一或二者复合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广生 高学金 +3 位作者 贾之阳 程丽 耿凌霄 薛吉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97,101,共4页
葡萄糖是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主要碳源。为了稳定产物产量与质量,必须控制葡萄糖在发酵液中的浓度。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化酶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难以用于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了"酶液式"葡... 葡萄糖是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主要碳源。为了稳定产物产量与质量,必须控制葡萄糖在发酵液中的浓度。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化酶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难以用于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了"酶液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制了适用于发酵过程的、在线使用的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线性范围为0~100mg/dL,且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0,传感器灵敏度为2.59nA/(mg/dL),传感器检测限为0.07mg/dL;传感器重复性较好,对50mg/dL葡萄糖浓度,变异系数(CV)为2.02%。所研制传感器基本满足了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发酵过程 葡萄糖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鑫华 吕丰 +3 位作者 李冬光 许岳剑 韩明川 陈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33-36,共4页
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讨论了温度、pH值、离子强度以及自组装膜层数对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制备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范围为0.5mmol/L~16mmol/L,电流... 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讨论了温度、pH值、离子强度以及自组装膜层数对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制备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范围为0.5mmol/L~16mmol/L,电流响应时间仅为5.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壳聚糖接枝聚苯胺 葡萄糖氧化 生物传感器 静电自组装法 反应机理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无纺布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路 邓橙 +4 位作者 陈平 游秀东 宿红波 苑英海 朱孟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8,共7页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合成的碳纳米管无纺布作为电极材料,采用简单的包埋法,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生物传感器。利用SEM、TEM和BET表征碳纳米管无纺布的内部形貌及孔径分布;利用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和...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合成的碳纳米管无纺布作为电极材料,采用简单的包埋法,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生物传感器。利用SEM、TEM和BET表征碳纳米管无纺布的内部形貌及孔径分布;利用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和万用表测定碳纳米管无纺布的导电性能;利用拉伸仪测试碳纳米管无纺布的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流响应信号。结果显示传感器的响应电流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线性范围为2.5 mmol/L^30 mmol/L,检出限为2.5 mmol/L,响应时间约10 s,经硝酸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基于碳纳米管无纺布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葡萄糖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无纺布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柔性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O4-PGA@Au构建无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葡萄糖 被引量:5
16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5 位作者 宋岩 刘博 韩博林 杨帆 崔琳琳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3O4-PGA@Au的理化性质。优化葡萄糖传感检测体系的反应温度、pH值、扫描速率和反应时间等检测参数。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无酶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Fe3O4-PGA@Au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1~5.0μmol/L和10~250μmol/L范围内时,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峰电流密度与其葡萄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4μmol/L(RSN=3);此无酶型生物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模拟 金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聚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酶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丞 熊兆贤 +2 位作者 薛昊 陈淑娴 邱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8,共3页
采用电聚合过氧化聚吡咯(Ox-PPy)于铅笔芯电极(PGE),并将酞菁钴(CoPc)对其修饰,制作了一种新型无酶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的灵敏度为6.42μA/(mmol/L),线性范围0~10 mmol/L,线性相关度R=0.992 9,... 采用电聚合过氧化聚吡咯(Ox-PPy)于铅笔芯电极(PGE),并将酞菁钴(CoPc)对其修饰,制作了一种新型无酶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的灵敏度为6.42μA/(mmol/L),线性范围0~10 mmol/L,线性相关度R=0.992 9,响应时间小于10 s,最低检测限为70.1μmol/L.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无酶 电流型 葡萄糖 酞菁钴 过氧化聚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阵列孔径调控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饶超 董依慧 +4 位作者 庄伟 邬新兵 洪启亮 刘畅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24-4333,共10页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不同孔径(21、62、83、102 nm)的Ti O_2纳米管阵列(TNA),研究了孔径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在不同孔径大小的TNA上的GOx在葡萄糖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不同孔径(21、62、83、102 nm)的Ti O_2纳米管阵列(TNA),研究了孔径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在不同孔径大小的TNA上的GOx在葡萄糖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计时电流法和交流阻抗法测试发现,当孔径是83 nm时,灵敏度达到最大值27.2μA·(mmol·L-1)-1·cm-2。调控TNA的孔径可改变固定化GOx的活性及溶液扩散阻抗,从而显著提高生物传感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 TIO2纳米管阵列 孔径 扩散阻抗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制备 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在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卫华 刘瑾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3,共9页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高催化活性的天然AGI的重要来源,利用微生物强大的代谢网络和丰富的酶系提高降糖植物中AGI活性物质含量及生物活性、经过生物转化获得新型AGI已成为研究热点。探究了微生物发酵对降糖植物AGI活性物质的转化作用,并对微生物发酵在提高降糖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发高效安全的天然AGI药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α-葡萄糖抑制剂(AGI) 生物发酵 降糖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固定葡萄糖脱氢酶的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琼 习玲玲 施清照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63-65,共3页
本文报导了以甲苯胺兰(TB)键合修饰浸蜡石墨电极为基体电极,用再生丝素将葡萄糖脱氢酶(G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固定在基体电极表面,构成葡萄糖脱氢酶传感器.在pH=7.6的NaOHKH2PO4介质中,... 本文报导了以甲苯胺兰(TB)键合修饰浸蜡石墨电极为基体电极,用再生丝素将葡萄糖脱氢酶(G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固定在基体电极表面,构成葡萄糖脱氢酶传感器.在pH=7.6的NaOHKH2PO4介质中,该传感器与葡萄糖浓度在2.0×10-5~5.4×10-4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为20s.本文讨论了影响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各种因素和测定葡萄糖的最佳条件.用此传感器测定了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与酶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 固定化 葡萄糖脱氢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