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上唇外形及鼻部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航 朱李军 +2 位作者 陈仲伟 王启朋 江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及鼻畸形的情况。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旋转推进法组和三角瓣组术后唇红部畸形、上唇疤痕及唇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瓣组术后有22.7%(25人)出现人中破坏,与旋转推进法组有统计学差异。运用旋转推进法鼻翼根部畸形能够得到较明显改善。三角瓣法对患侧鼻翼根部远中错位几乎无改善。结论旋转推进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较严重的单侧唇裂患者,三角瓣法适用鼻畸形程度较轻的单侧唇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外科学 旋转推进法 角瓣 LS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彩云 石萍 +3 位作者 李娜 张丽丽 陈贵 庞杰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腔内高压(IAH)病人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2例确诊SAP并IAH病人根据腹腔压力值分成4组,A组(IAP 12~15 mmHg,n=19)、B组(IAP 16~20 mmHg,n=20)、C组(IAP 21~24 mm Hg,n=22)、D组(IA...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腔内高压(IAH)病人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2例确诊SAP并IAH病人根据腹腔压力值分成4组,A组(IAP 12~15 mmHg,n=19)、B组(IAP 16~20 mmHg,n=20)、C组(IAP 21~24 mm Hg,n=22)、D组(IAP>25 mmHg,n=21)。各组病人分别应用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不同腹腔压力下鼻肠管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结果:四组病人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置管时间逐渐延迟;四组病人置管成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置管成功率逐渐下降;四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病人发生鼻粘膜出血,各组病人置管均无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病人腹腔压力大小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的置管时间及成功率有明显影响,腹腔压力不断增高,置管的时间显著延长,置管成功率明显下降,SAP病人入院后及早留置鼻肠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旋转推进置管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置管成功率高、置管耗时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推进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高压 鼻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和下三角瓣法设计的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比较个体化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在设计原理上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 :对 3种术式在健患侧唇上所做的切口设计、定点方法进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分析 ,并对 3种术式针对不同畸形特点的唇裂病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目的 :比较个体化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在设计原理上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 :对 3种术式在健患侧唇上所做的切口设计、定点方法进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分析 ,并对 3种术式针对不同畸形特点的唇裂病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 :个体化唇裂修复法较旋转推进法和下三角瓣法的设计具有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强的应变功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个体化修复术式 旋转推进法 下三角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lard修复单侧唇裂的延伸旋转推进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慧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5-306,共2页
旋转推进法(rotation-advancement)的创始人 Millard 在设计和应用该法数年后,发现对于过宽的单侧唇裂修复,存在患侧上唇下降不足和患侧鼻小柱、鼻翼基底的畸形尚未得到矫正,为此改良了旋转推进法,称延伸的旋转推进法(extension of rota... 旋转推进法(rotation-advancement)的创始人 Millard 在设计和应用该法数年后,发现对于过宽的单侧唇裂修复,存在患侧上唇下降不足和患侧鼻小柱、鼻翼基底的畸形尚未得到矫正,为此改良了旋转推进法,称延伸的旋转推进法(extension of rotation-advancement,E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术 旋转推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琳 王宇 +2 位作者 冯晓伟 刘文静 李向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健、患侧鼻翼基部点(sba)、鼻翼点(al)、唇峰点(cph)、口角点(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健、患侧cph、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sba、cph、ch的对称率及鼻小柱中点回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单侧唇裂整复,两种方法对唇部整复效果均较好,但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比传统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鼻部对称性的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推进法结合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Ⅲ~0唇裂
6
作者 温焱 刘中寅 蒋子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唇裂 修复术 旋转推进法 对偶三角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的体会
7
作者 孙吉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0,共2页
应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的体会解放军254医院口腔科孙吉烨近年来笔者应用旋转推进方法修复双侧唇裂13例,在操作方法上做某些改进,经6个月至5年观察,其唇部e然形态和生理功能均甚满意,现仅就手术中的几点体会讨论如下。... 应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的体会解放军254医院口腔科孙吉烨近年来笔者应用旋转推进方法修复双侧唇裂13例,在操作方法上做某些改进,经6个月至5年观察,其唇部e然形态和生理功能均甚满意,现仅就手术中的几点体会讨论如下。1关于设计定点定点以前唇的唇缘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术 旋转推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几何投影原理确定Millard法中“5”点位置的探讨
8
作者 叶炳飞 胡黎萍 +2 位作者 徐明耀 文建民 陆开伯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 :如何确定Millard法中“5”点的正确位置 ,至关重要。作者试图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以达到确定“5”点的目的。方法 :在健侧鼻底找出“5”点 ,在鼻小柱点定中P点 ,并通过该点作一条鼻小柱投影中轴线 ,该线与“3”—“5’”点联线相交 ... 目的 :如何确定Millard法中“5”点的正确位置 ,至关重要。作者试图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以达到确定“5”点的目的。方法 :在健侧鼻底找出“5”点 ,在鼻小柱点定中P点 ,并通过该点作一条鼻小柱投影中轴线 ,该线与“3”—“5’”点联线相交 ,其相交点即为定点“5”点。结果临床共整复 86例 ,全部采用几何投影原理确定“5”点 ,随访 1- 3年 ,在75例获随访病例中 ,有 6 6例其中鼻小柱居中、鼻孔等大、鼻翼不塌陷和上唇高度相等方面获满意 ,成功率达 88%。结论 :要重视“5”点的正确定位 ,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代替传统的定“5”点理论和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单侧唇裂整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旋转推进法 几何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继芬 张书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MILLARD 单侧唇裂 修复不良 改良式 旋转推进法 下三角瓣 小三角瓣 近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宽唇裂旋转推进手术的改变
10
作者 刘方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1975年第5期232-233,共2页
虽然在不完全和窄的单侧唇裂,Millard旋转推进法可能得到近乎理想的效果,应用到宽唇裂就有问题。在宽唇裂为了获得患侧唇垂直高度,常需将患侧切口过多地沿红唇皮肤交界线向患侧口角方向延伸,因而使患侧红唇显得太短而厚。作者将旋转推... 虽然在不完全和窄的单侧唇裂,Millard旋转推进法可能得到近乎理想的效果,应用到宽唇裂就有问题。在宽唇裂为了获得患侧唇垂直高度,常需将患侧切口过多地沿红唇皮肤交界线向患侧口角方向延伸,因而使患侧红唇显得太短而厚。作者将旋转推进法加以改变,可以用在所有单侧唇裂。改变后的旋转推进法能使患侧唇获得足够的垂直高度,而不牺牲患侧红唇的水平长度。作者采用此法共作548例唇裂修补,效果满意,建议将此法用在单侧宽唇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侧唇 垂直高度 红唇 旋转推进法 单侧唇裂上三角瓣修复 矩形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吴纪楠 庾尧炜 陈觉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70-771,共2页
目的 :比较Tennison法 (三角瓣法 )、Millard法 (旋转推进瓣法 )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 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 ,随访 1年。结果 :用Tenn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 ... 目的 :比较Tennison法 (三角瓣法 )、Millard法 (旋转推进瓣法 )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 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 ,随访 1年。结果 :用Tenn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 ,不但唇红、唇弓、人中恢复较理想、鼻翼恢复较好 ,而且在动态时唇的形态较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手术 三角瓣 旋转推进 口轮匝肌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