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效忠 郑吉利 +2 位作者 陈逸霖 吴晓飞 林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ESCV评分、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PGI 2、CGRP、EDHF、NPY、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PY降低(P<0.05),ESCV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GI 2、CGRP、EDHF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安全有效地调节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舒张血管因子、收缩血管因子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液循环,缓解眩晕,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位旋转扳法 眩晕 痰浊中阻 基底动脉血流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闭塞伴咳嗽性晕厥一例
2
作者 慈舜超 尹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1-833,840,共4页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对其颅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咳嗽晕厥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 双侧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猎人弓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隽 张欢 +4 位作者 王平平 王媛 杨亭 马青峰 吴隆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1-635,共5页
猎人弓综合征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后循环梗死的罕见病因。作者报道1例双侧猎人弓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的青年男性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患者转颈时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头部高分辨率MR血管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 猎人弓综合征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后循环梗死的罕见病因。作者报道1例双侧猎人弓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的青年男性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患者转颈时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头部高分辨率MR血管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左侧椎动脉V3段存在夹层,提示猎人弓综合征可因椎动脉反复挤压内膜受损继发血栓形成致动脉-动脉栓塞性梗死。作者报道了该患者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罕见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人弓综合征 动脉夹层 动脉-动脉栓塞梗死 醒后卒中 后循环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楚怀 卓大宏 +2 位作者 赖在文 毛玉蓉 陈颖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 旋转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8,52,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查示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后循环缺血反复发作。本次入院DSA示右侧椎动脉V1至V2段闭塞,甲状颈干分支通过肌支血管代偿V2段及以远椎动脉血供,左侧椎动脉末端纤细; MRI无创优化血管分析提示右侧椎动脉V3段及基底动脉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椎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术治疗后椎动脉再通,后循环血流改善。18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而言,复合手术结合了手术和介入的优势而能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闭塞 症状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岩 战永轩 +2 位作者 谢鹏 陈明辉 李永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颅内段非急闭塞 血管内开通治疗 神经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志龙 朱良付 +5 位作者 李天晓 吴立恒 李钊硕 管民 王丽娜 马振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及卒中复发事件。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与否(TICI≥2b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24例SNAIVAO患者,其中23例成功开通(TICI均为3级),术后半年22例患者病情改善,2例稳定,mRS评分由术前的中位评分4(2,5)分恢复至出院时的中位评分3(2,4)分,术后半年的mRS中位评分为2(1,3)分。术前与出院前(Z=-3.153,P=0.002)、术后6个月(Z=-4.069,P<0.05)的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术中,3例并发夹层,1例神经症状加重。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的17例患者中,再发狭窄6例,其中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再发卒中1例。结论SNAIVAO的闭塞段虽较长,但成功开通率高,安全性高,临床预后好,开通血管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内段 症状 非急 闭塞 血管内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振荡型血流频谱的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经颅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存鉴别一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SSSⅡ期)所致的椎动脉颅内段振荡型血流频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CD筛查出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呈振荡型血流频谱改变者42例,其中SSSⅡ期组25例、椎动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存鉴别一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SSSⅡ期)所致的椎动脉颅内段振荡型血流频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CD筛查出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呈振荡型血流频谱改变者42例,其中SSSⅡ期组25例、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17例,患者的病变均经DSA证实。另选2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25%~75%分位)表示。结果①SSSⅡ期组、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患侧椎动脉均为收缩期反向、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SSSⅡ期组逆转的收缩期时相较长;椎动脉闭塞组逆转的收缩期时相较短暂,频谱呈小尖波改变。SSSⅡ期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流速为[44(30~60)]cm/s,舒张期流速为[20(18~32)]cm/s;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为[(27(11~34)]cm/s、[18(14~2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SSSⅡ期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流速为[101(60~134)]cm/s,搏动指数(PI)为1.5(1.3~1.8);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分别为[53(45~79)]cm/s、1.0(0.9~1.1);健康对照组为[55(44~66)]cm/s、0.9(0.8~1.0)。SSSⅡ期组与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束臂试验或运动试验后,SSSⅡ期组收缩期逆转信号均增强,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逆转信号改变不明显。④TCD与DSA诊断SSSⅡ期的敏感性为100%(25/25),诊断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特异性为88.2%(15/17)。结论椎动脉颅内段振荡型血流频谱不仅见于SSSⅡ期,还可以见于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患者。TCD的椎动脉血流频谱、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动脉 动脉闭塞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三例的诊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维钦 李桂林 +1 位作者 张鸿祺 李静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效果等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最早1例首先使用弹簧圈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段,术后第3天突发破裂出血后紧急行患侧椎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后两例直接采用介入手段闭塞瘘口及患侧椎动脉,术后恢复。3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0、6、1年,症状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对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采用介入手段闭塞瘘口及患侧椎动脉异常节段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动静脉瘘 动脉破裂 动脉闭塞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段颈、椎动脉阻塞性脑血栓形成13例报告
10
作者 王文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4-66,共2页
对本院87~88年7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其中16例进行了颈动脉脑血管造影,确诊颅外段颈、椎动脉阻塞13例,占16.6%,且发现同一条血管阻塞患者其头颅CT及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 阻塞 脑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闭塞 彩色多普勒 临床表现 动脉 多普勒检测 腔隙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4
11
作者 翟宏伟 巩尊科(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8-67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型颈 发病机制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压迫综合征 动脉缺血综合征 临床常见 artery 综合症状 眩晕 视力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猎人弓综合征致后循环缺血一例
12
作者 吴珍琴 高岱佺 张运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1-1392,共2页
猎人弓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由于头部旋转或过伸时优势侧椎动脉受压引起的后循环缺血[1]。1978年,Sorensen首次报道因射箭动作导致急性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故命名BHS。由于病例罕见,目... 猎人弓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由于头部旋转或过伸时优势侧椎动脉受压引起的后循环缺血[1]。1978年,Sorensen首次报道因射箭动作导致急性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故命名BHS。由于病例罕见,目前还没有关于BHS诊断和管理的指南。我们报道BHS致后循环缺血1例,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猎人弓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卞立松 李静伟 +6 位作者 张鸿祺 李桂林 何川 李传捷 叶立双 柳江 王志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栓塞 治疗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锋 娄思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眩晕 动脉压迫综合征 小关节紊乱 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综合征 颈源眩晕 综合征 偏头痛 持续时间 因素 头颈部 神经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夹闭术(附1例报告)
15
作者 杨洪军 孙克华 +1 位作者 杭春华 孙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8-88,共1页
由于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发病率低,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其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我院成功治疗1例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酒后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于1997-06-29... 由于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发病率低,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其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我院成功治疗1例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酒后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于1997-06-29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基底动脉 夹闭术 术后并发症 体循环动脉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颅内动脉 控制降压 脑血管痉挛 应激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反复发作两周 被引量:4
16
作者 申卫东 王大勇 +3 位作者 张欣欣 吴子明 王秋菊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患者徐女士,63岁,汉族,山东日照人,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急诊入院。患者2周前生气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持续约半小时,静卧休息后缓解。第二天晨起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伴发呕吐,眩晕呈持续性,不伴耳鸣、耳闷... 患者徐女士,63岁,汉族,山东日照人,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急诊入院。患者2周前生气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持续约半小时,静卧休息后缓解。第二天晨起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伴发呕吐,眩晕呈持续性,不伴耳鸣、耳闷、听力下降,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左侧放射冠区缺血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眩晕 周围眩晕 晕厥 阿-斯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基底动脉系统TIA 心源晕厥 前庭神经元炎 梅尼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