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转颈试验阳性9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贾砚秋 霍甜甜 +3 位作者 范鸣玥 何莎莎 靳玮 吕佩源 《临床荟萃》 202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转颈试验阳性的血流频谱特点,旨在提高TCD操作医师对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3年8月-2024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头晕患者9例...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转颈试验阳性的血流频谱特点,旨在提高TCD操作医师对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3年8月-2024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头晕患者9例,主诉中均提及与头颈部活动相关的头晕症状。分析其临床资料及TCD转颈试验表现。结果9例患者中,双侧椎动脉受累2例,单侧椎动脉受累7例。共涉及11条椎动脉,左侧受累7条,右侧受累4条,其中3条椎动脉在转颈后血流速度显著增快,其余受累椎动脉在转颈后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甚至降至基线。其中3例在左侧椎动脉受累的同时,均合并右侧椎动脉纤细或未汇入基底动脉等情况。结论主诉头颈部活动相关的头晕患者,可利用TCD转颈试验进行筛查,能实时观察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头晕病因的诊断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旋转动脉闭塞 经颅多普勒超声 猎人弓综合征 转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苹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6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低颅压综合征 SIH 误诊 防范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头痛 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
3
作者 李京晓 张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31-31,共1页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59岁,因头晕、视物晃动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查体:BP130/85mmHg,神志清醒,眼震(-)。颈软,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TCD检查示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59岁,因头晕、视物晃动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查体:BP130/85mmHg,神志清醒,眼震(-)。颈软,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TCD检查示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口服氟桂利嗪、培他啶及静滴倍他斯汀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述口干、眼干10余年,进食需频频用水送下,已多年无眼泪。此外牙齿逐渐变黑,呈斑片状脱落,现为全口义齿。眼、口干燥缓慢加重,每日频繁饮水后症状可暂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干燥综合征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血流速度 神经系统检查 症状缓解 TCD检查 血管杂音 心肺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误诊分析
4
作者 石波 李志娟 +2 位作者 张雪原 李天天 庄百溪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为腘动脉硬化闭塞合并血栓形成。1例因腘窝搏动性包块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误诊为腘动脉瘤。经详细体格检查,完善MRI及下肢动脉造影后4例均确诊为PAES。4例皆行异位肌腱离断松解及腘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24个月血管通畅。结论PAES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提高接诊医生对PAES解剖结构异常、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陷迫综合征 误诊 血栓闭塞脉管炎 动脉硬化 动脉 血栓形成 踝-肱指数 间歇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与彩色多普勒结合诊断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69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令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160-160,共1页
自2004年以来,我科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相结合诊断椎动脉颅内、外段及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69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2.15岁。反复发作头昏... 自2004年以来,我科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相结合诊断椎动脉颅内、外段及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69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2.15岁。反复发作头昏、眩晕、恶心39例。发作性晕厥,左上肢无脉脉3例。糖尿病6例,2例伴高血压。高血压47例,21例伴高脂血症,19例伴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 闭塞 诊断 平均年龄 发作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贺玮 武淑桂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改善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以及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重昏蒙、颈痛目眩、舌苔白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CA、BA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提高疗效,加快脑部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 针刺 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猎人弓综合征致后循环缺血一例
7
作者 吴珍琴 高岱佺 张运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1-1392,共2页
猎人弓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由于头部旋转或过伸时优势侧椎动脉受压引起的后循环缺血[1]。1978年,Sorensen首次报道因射箭动作导致急性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故命名BHS。由于病例罕见,目... 猎人弓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由于头部旋转或过伸时优势侧椎动脉受压引起的后循环缺血[1]。1978年,Sorensen首次报道因射箭动作导致急性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故命名BHS。由于病例罕见,目前还没有关于BHS诊断和管理的指南。我们报道BHS致后循环缺血1例,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猎人弓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京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4期125-126,共2页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的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关键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 临床分析 小脑后下动脉 临床综合征 动脉闭塞 2009年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彩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9期70-71,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为"颈性眩晕症"、"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是由于颈部的原发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
关键词 动脉型颈 牵引治疗 动脉缺血综合征 护理 中频 动脉系统血流 眩晕症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治疗内脏缺血综合征
10
作者 杨元德 《求医问药》 2008年第5期13-13,共1页
内脏缺血综合征又叫缺血性腹痛。该病是由于人的腹腔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或出现了多发性动脉炎,导致内脏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多半是40-65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中老年... 内脏缺血综合征又叫缺血性腹痛。该病是由于人的腹腔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或出现了多发性动脉炎,导致内脏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多半是40-65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在该病的初期患者可出现饭后腹痛的症状。而且吃的东西越多或进食了富含高脂肪的食物,其腹痛的症状就会越重。这是因为,过量的食物或高脂肪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参与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缺血综合征 高脂肪食物 血管闭塞脉管炎 多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腹痛 治疗 结节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lenberg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为民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X期32-33,共2页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由Adolf Wallenberg于1895年首先报道,是由供应延髓背外侧区血流的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
关键词 延髓外侧综合征 临床分析 小脑后下动脉 动脉闭塞 延髓支 水平眼球震颤 基底动脉 血管闭塞 顽固呃逆 冠心病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雪融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1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型颈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手法治疗 动脉缺血综合征 间盘突出 生理曲度改变 颈源眩晕 急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厥综合征(附30例报告)
13
作者 贾礼明 隋邦森 《临床荟萃》 CAS 1987年第5期212-213,共2页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以反射性晕厥最多为22例,心源性晕厥9例,脑源性晕厥2例。例“女性,34岁,平时血压100~90/70~60mmHg,并有几次遇见鲜血即昏倒在地的病史。当看到其父抽血化验时,即刻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神志丧失,跌倒在地。...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以反射性晕厥最多为22例,心源性晕厥9例,脑源性晕厥2例。例“女性,34岁,平时血压100~90/70~60mmHg,并有几次遇见鲜血即昏倒在地的病史。当看到其父抽血化验时,即刻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神志丧失,跌倒在地。当时血压75/45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脑电图正常,内科与神经系无异常。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综合病症 一时 神志丧失 迷走反射 基底动脉 窦房结 心脏传导系统 反射晕厥 心率 心慌 心源晕厥 脑电图 电诊断图 血压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5例
14
作者 刘赴蒲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HORNER征 小脑共济失调 小脑后下动脉 吞咽困难 动脉闭塞 临床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海强 苏丹 杨扬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6期17-18,共2页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变或外伤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其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本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变或外伤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其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本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选取2013年6~12月华西医院针灸门诊就诊52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患者 手法治疗 理筋整脊 动脉缺血综合征 退行 临床综合征 平衡失调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康复指导
16
作者 王楚怀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期25-25,共1页
基础介绍 疾病描述 又称为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源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颈性眩晕的诊断应有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眩晕源于颈部疾患而非其他病变,通常是建立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基... 基础介绍 疾病描述 又称为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源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颈性眩晕的诊断应有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眩晕源于颈部疾患而非其他病变,通常是建立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之上,应注意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康复指导 动脉缺血综合征 颈源眩晕 疾病描述 主要表现 致病因素 颈部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腹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琦 林超岱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2期96-97,共2页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 冯爱春等^([1])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 魏德芝等^([2])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 冯爱春等^([1])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 魏德芝等^([2])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临床研究 腹针治疗 动脉受压 发病机制 眩晕综合征 血流障碍 颈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夹闭术(附1例报告)
18
作者 杨洪军 孙克华 +1 位作者 杭春华 孙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8-88,共1页
由于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发病率低,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其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我院成功治疗1例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酒后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于1997-06-29... 由于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发病率低,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其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我院成功治疗1例基底动脉干中段动脉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酒后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于1997-06-29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基底动脉 夹闭术 术后并发症 体循环动脉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颅内动脉 控制降压 脑血管痉挛 应激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发作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思游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2期1286-1286,共1页
关键词 盐酸倍他司汀 疗效观察 眩晕症 发作 治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平衡感觉障碍 定向感觉障碍 临床综合征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支气管癌三例报告
20
作者 李子锋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非呼吸系统症状 原发支气管癌 重症肌无力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动脉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