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颈性眩晕的腹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 冯爱春等^([1])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 魏德芝等^([2])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
作者
陆琦
林超岱
机构地区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2期96-97,共2页
China's Naturopathy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临床研究
腹针治疗
椎动脉受压
发病机制
眩晕综合征
血流障碍
颈部病变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0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22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0
1
冯爱春,殷建权,褚春华.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7):517-518.
被引量:40
2
魏德芝,霍清萍.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501-2503.
被引量:26
3
宋坤锋,高延征,高坤,余正红.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4-77.
被引量:46
4
李永超,彭宝淦.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50-253.
被引量:145
5
谢辉,马善治,郭剑华.
颈性眩晕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2):1184-1186.
被引量:12
6
求晓恩,周红波.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30例[J]
.中医杂志,2007,48(8):716-716.
被引量:5
7
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63-2565.
被引量:6
8
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作用[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5):289-290.
被引量:3
9
莫晓枫,方剑乔,宣丽华,张舒雁,龚秀杭.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20-1222.
被引量:8
10
李梅英,姜蔓萍,李朝阳.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3,45(9):124-125.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90
1
鲁华斌.
舒颈饮治疗颈性眩晕50例[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8):173-173.
被引量:1
2
罗连红.
丹参酮域ⅡA磺酸钠治疗颈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30-31.
被引量:1
3
崔海,张海峰.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03-604.
被引量:5
4
代成甫,段贤斌,杨大志,钱立.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7):415-417.
被引量:13
5
魏佳军,章军建,肖劲松.
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的临床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1):38-39.
被引量:41
6
张清,张淳,孙树椿,付宝驰.
旋转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去甲肾上腺素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骨伤,2004,17(12):763-763.
被引量:12
7
魏佳军,章军建,姜健.
经颅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4-65.
被引量:9
8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被引量:2442
9
张中银,庄闪花,谭琦,郑英.
青年人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51-952.
被引量:13
10
刘成,卡索.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断及治疗[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5):433-435.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322
1
阎登富,何仲春,董海,刘磊,李曦.
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3):324-327.
被引量:11
2
李江,刘德容,岳思阳,庄志奇,任继晗.
基于“骨脉筋肉”理论的四联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2,40(3):138-142.
被引量:5
3
徐马丽,罗建.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6):55-57.
被引量:7
4
白春宏,孙明林,王锋,金晋浙.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性眩晕的长期疗效[J]
.武警医学,2021(2):140-144.
被引量:2
5
卢永智,冯伟.
刺络拔罐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hs-CRP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20(6):6-8.
被引量:6
6
陈佳.
近三年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2):56-58.
被引量:8
7
金坚,赵玲丹.
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03-2404.
被引量:44
8
孙竹娟,陈关富,赖志刚.
中医药与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概况[J]
.科学之友,2007(04B):97-98.
被引量:1
9
吴鲁辉.
腹针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62-63.
被引量:7
10
汪艳.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J]
.河北中医,2008,30(3):320-32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1
1
楚福明,刘亮.
中医疗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94例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13,25(6):873-875.
被引量:6
2
魏治中.
动力灸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5,31(3):31-31.
被引量:4
3
李昕.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4(35):159-160.
被引量:2
4
魏秀花,王波,樊新磊.
中药热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颈性眩晕3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83-84.
被引量:10
5
闫红卫,陈珊珊.
推拿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9):97-98.
被引量:10
6
崔立金,赵志超.
颈性眩晕的研究综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148-150.
被引量:6
7
候转转,许世兵,邬伟刚,俞惠达,缪世中,陈华德.
“通督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6,36(9):901-905.
被引量:42
8
曾金强.
定点短杠杆微调整复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183-2184.
被引量:4
9
张家宁,李文涛.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20-1122.
被引量:22
10
吴良慈.
腹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24例[J]
.光明中医,2016,31(21):3150-31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田惠,宋闯修,卢岩.
颈性眩晕案[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32-33.
2
韦业,苏晗,刘宏业,黄芳琴,陈广辉.
近5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3):195-196.
被引量:4
3
周慧,程利梅,何晓玲.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治疗颈性眩晕疗效[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8):1252-125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冠,冷向阳.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4-556.
被引量:26
2
李丹丹.
针刺结合原始点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13):2217-2219.
被引量:1
3
刘佳,田江波,宋永伟,鲍铁周.
鲍铁周教授运用“升阳益气通督法”论治老年型颈性眩晕的经验总结[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1):46-48.
被引量:2
4
邱思强,韩建龙,左金良,朱新炜,常刚,栾方海.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2022,35(10):1386-1391.
被引量:6
5
马少颜.
综合康复护理在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2):128-130.
6
向凡,王辉,王芳芳.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4):474-477.
被引量:1
7
张琦.
针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2023,13(8):12311-12314.
1
张京兰,王非.
头针及项针治疗颈性眩晕选穴规律的研究[J]
.光明中医,2014,29(4):874-876.
被引量:5
2
孙丹,张延广.
针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21-22.
被引量:1
3
宋丰军,方君辉,叶必宏,刘海飞,徐一雄,毛桂东.
卧位牵伸侧扳整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42-44.
被引量:1
4
谢蕴卓,臧力学.
天舒胶囊治疗颈性眩晕30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09,25(6):50-51.
被引量:2
5
李万婷.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1):2572-2573.
被引量:4
6
余百权,章振永.
项三针为主治疗颈性眩晕52例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39-40.
被引量:4
7
刘彦卿,于怀全,高竹林.
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31-432.
被引量:14
8
左江涛,卫玉英.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150例[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24-824.
被引量:1
9
皮后炎.
颈性眩晕治验3则[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82-83.
10
黄刚,孔畅,林强.
加味温胆汤配合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4):548-549.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