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晚清民国时期中外旅行家笔下的哈密社会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志佩
管守新
-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
基金
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资助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旅行家笔下的哈密社会"(XJU-SYLLF12016)
-
文摘
晚清民国时期中外旅行家对哈密有着较为丰富的记载,通过这些中外旅行家视域下的哈密居民、建筑、饮食风俗、教育等的记述,从一个侧面勾勒晚清民国时期哈密的社会生活风貌。
-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哈密
旅行家
-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mi, Traveler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旅行家行程GIS数据集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程军
张萍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3期51-6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31)。
-
文摘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旅行家为数甚多,其中有约15位的行程可供复原,复原工作对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的走向和不同时期路线的选择意义较大。本文收集整理了文献记载的旅行家途经地点,再依据现代研究成果、古今地图、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等绘制往来路线。15位旅行家、使节从最早的耶律楚材(1218年启程)到最晚的马黎诺里(1353年归程),时间跨度超过了一个世纪。本文按照每位旅行家的出行时间及往来情况,将673处地点分类构成20组行程点数据,将64段行程路线分类构成20组路线数据,从而形成了本数据集。
-
关键词
蒙元时期
旅行家
丝绸之路
行程点
行程路线
GIS
-
Keywords
Mongol-Yuan dynasty
tourist
Silk Road
travel point
travel route
GIS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阐释与意义空间的扩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南帆
-
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
文摘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论文,迄今已经40多年。40多年的时间遭遇了许多事情,可是,我从未考虑调换工种,而是乐此不疲。如何为自己的固执兴趣找到一个有些分量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不愿意从事另一些职业,例如充当一个与各种文件打交道的公务员,或者充当一个云游四方的旅行家?
-
关键词
意义空间
20世纪80年代初
阐释
发表论文
公务员
旅行家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西方人视野中的喀什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耿昇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
文摘
新疆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要塞,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有关喀什的汉文和当地民族文字资料不胜枚举。自近代以来,西方的外交家、旅行家与商人都对喀什作过详细记述。他们以他者的目光,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所作记述完全可与汉文和当地民族文字记述相对照、补充和印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们对于该地区的研究。
-
关键词
喀什
西方旅行家
中外交流
-
Keywords
Kashi
western tourists
exchanges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
-
题名美哉,塞罕坝
- 5
-
-
作者
孙阁
-
机构
<中国绿色时报>河北记者站
-
出处
《广西林业》
2011年第6期46-48,共3页
-
文摘
"我最想去塞罕坝。从国内任何一家中文网站搜索‘塞罕坝’三个字,无论是新闻还是图片,有上万条之多。摄影家拍塞罕坝,诗人、作家写塞罕坝,旅行家推荐塞罕坝。这个地方究竟有何等魅力竟然受到了这么多人的推崇,
-
关键词
塞罕坝
网站搜索
摄影家
旅行家
-
分类号
S759.8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徐霞客奇才成因初探
- 6
-
-
作者
陈弼
-
机构
<常州日报>社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2,共5页
-
-
关键词
徐霞客
成因
地理学家
文化名人
旅行家
文学家
“奇”
明代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析徐霞客出游的原由及贡献
- 7
-
-
作者
富丹江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旅游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24,共2页
-
-
关键词
徐霞客
原由
出游
杰出人物
地理学史
地理学家
明末清初
调查研究
旅行家
李时珍
古代
生活
实学
直隶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B824.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绿满八桂”:崇左在行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蒋卫民
屈艳
吴坚宝
-
机构
本刊记者
-
出处
《广西林业》
2010年第12期10-13,共4页
-
文摘
"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一派玲珑通透,别出一番鲜巧","阳朔画山,竟逊一筹"。走过中国无数名山大川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探访左江后赞美道。神奇秀丽的左江发源于中越边境,蜿蜒穿行流经在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崇左。
-
关键词
地理学家
中越边境
徐霞客
旅行家
阳朔
左江
-
分类号
K825.8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红岩碑文的破译
- 9
-
-
作者
董洪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37-39,共3页
-
文摘
红岩碑文的破译董洪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贵州安顺,有一座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岩碑,它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南10公里的晒甲山上,其实是一面绯红的石崖,长约百米,高30余米,远远望去,很象一副巨大的红黄横幅悬挂在晒甲山顶上;之所以称为碑...
-
关键词
碑文
破译
日本学者
布依族
古文字
徐霞客
旅行家
神秘性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圣城门户——吉达
- 10
-
-
作者
晏如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3期56-58,共3页
-
文摘
谈到吉达,一定要从历史的黎明期谈起。据说这座美丽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她的名字取自人类之祖母夏娃,阿语中祖母一词的音译便是“吉达”。至今吉达城仍有一座陵墓,墓碑上刻着“我们的母亲——夏娃”,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吉达城名来源的有力证明。吉达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先知穆罕默德受命传播伊斯兰教时起,吉达成了圣城麦加的门户和港口,世界的朝觐者大都从这里前往麦加。伊斯兰教前,朝觐活动仅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吉达的重要性尚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生活的发展及商业活动的活跃,吉达作为港口的重要地位已大大提高。 公元前10世纪初叶,渔民在吉达海滩由东向西流的小河旁搭起临时住房,作为捕鱼回来后的栖身之所。以后,临时住房渐渐增多,发展成了小渔村。史学家们说,约2300年前一个名叫盖达阿的部落来到吉达海滩,在小渔村住了下来。该部落将渔村扩展,成了重要商站。部分史学家还认为吉达一词取自该部落一人名,此人就是吉达·本·吉尔穆·本·鲁巴尼·本·哈勒旺·本·阿姆兰·本·伊斯哈格·本·盖达阿,这是吉达城名来历的另一说法。吉达曾受到波斯文明的影响,也受到赛勒吉亚文明的影响。
-
关键词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圣城
史学家
古建筑
旅行家
重要地位
港口
时间的推移
商业中心
-
分类号
B96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沙特首都——利雅得
- 11
-
-
作者
徐良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半个世纪前,沙特首都利雅得还只是个不足3万人的小城镇,经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人口超过150万。 利雅得位于沙特中部,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偏东地方,确切地说,坐落在哈尼法、艾桑与拜萨汉3大干河之间的高原上,海拔600米。每当雨季来临,大雨滂沱,汇成洪流,在地表上冲出道道深沟,形成块块绿洲,阿拉伯人将这种绿洲称作“利雅得”,利雅得便由此得名。 利雅得地区的地质结构为沉积带。
-
关键词
阿卜杜拉
石头城
沙特王国
半个世纪前
阿拉伯半岛
小城镇
哈尼法
地质结构
欧洲旅行家
阿拉伯人
-
分类号
K93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访问伊本·白图泰的故乡
- 12
-
-
作者
朱威烈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3期6-9,共4页
-
文摘
4月中旬,我应摩洛哥王国文化事务部的邀请,从远东的上海飞往远西(摩洛哥史称“西马格里布”,直译即为“远西”)的卡萨布兰卡作学术访问.摩洛哥,对上海人来说,并不陌生,上海医疗队多年来以勤奋出色的工作,长期为摩人民送医送药,在中摩两国都享有很好的声誉;上海与卡萨布兰卡结为友好城市,已逾10年;去年底,摩洛哥首相访华。
-
关键词
伊本·白图泰
摩洛哥
阿拉伯世界
《游记》
卡萨布兰卡
马格里布
犹太人
阿尔及利亚
诗歌
旅行家
-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徐霞客与凤庆茶
- 13
-
-
作者
许文舟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3年第5期42-42,共1页
-
文摘
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初六,大旅行家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今凤庆),在龙泉寺食宿二日,有住持以茶招待。住持给徐霞客冲泡的是当时有名的太平寺茶,泡茶用水取白龙泉。徐霞客喝得荡气回肠时,住持又进屋很神秘地从一个红木箱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到徐霞客面前,对徐霞客说:
-
关键词
泡茶用水
徐霞客
旅行家
冲泡
-
分类号
K248.3
[历史地理—中国史]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销售之道究竟是什么道
- 14
-
-
-
出处
《北方牧业》
2016年第24期33-33,共1页
-
文摘
有个海南人,把沙子卖给了最不缺沙子的阿拉伯人。虽然阿拉伯人住在沙漠里,但由于沙子太粗,作为家里花园里的布置总会割伤脚。这一现象被他偶然发现后,他就尝试将海南细腻的沙子运到沙特阿拉伯,绵软的沙子让阿拉伯人交口称赞。美国旅行家沃特森决定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时,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万万没想到,冰箱到了北极大受欢迎。
-
关键词
销售
阿拉伯人
沙特阿拉伯
爱斯基摩人
沙子
旅行家
海南
冰箱
-
分类号
TQ171.729
[化学工程—玻璃工业]
-
-
题名比利时秘境花园之旅
- 15
-
-
作者
蔡丸子
-
出处
《园林》
2017年第12期80-83,共4页
-
文摘
提到比利时,你都想到什么了呢?布鲁塞尔、布鲁日、根特?教堂、广场、撒尿小童?还是巧克力、啤酒和薯条?作为一名花园旅行家,我想到了比利时的花园。
-
关键词
比利时
花园
布鲁塞尔
巧克力
旅行家
教堂
广场
-
分类号
TU986.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好游名山的李白
- 16
-
-
作者
红萼
-
出处
《林业与生态》
1999年第6期24-24,共1页
-
-
关键词
李白
热爱大自然
徐霞客
旅行家
赤子之心
黄鹤楼
传统文化
浪漫精神
诗坛盟主
山水诗
-
分类号
I2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记忆中的岱海(四)
- 17
-
-
作者
樊宏
-
机构
乌兰察布市林业局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1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四十年前山村里的孩子渴望去看海,如今人们为旅游走遍大江南北,古代旅行家和探险家齐名,如今旅游成为一种产业,其亘古不变的原因胆,它能够满足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必须有一个叫做景点或景观的载体,它来自大自然的造化或人类的创造,它能使人们感到神奇和愉悦。其中包括地理的、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岱海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神奇、渊博、浑厚、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它在不知不觉中给儿女们带来了荣耀和财富,人们开始意识到,开办旅游业利用资源,可以不伤母亲湖的元气。
-
关键词
岱海
记忆
旅游业
大自然
探险家
旅行家
吸引力
景观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427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
-
题名行走的风景 深呼吸的慢城
- 18
-
-
作者
尹维纳
朱建红
张乐
王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绿色中国》
2018年第24期70-73,共4页
-
文摘
古老的浙西大地,一座若隐于世的慢城,依伏在苍山之下,被灵韵的青山绿水一起润养了千年,有旅行家称它是“浙西的日本京都”,这便是秋日里的小众目的地--常山。
-
关键词
呼吸
景深
旅行家
目的地
浙西
-
分类号
TS25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凤庆县全力打造“核桃名片”
- 19
-
-
作者
庄文勤
-
出处
《云南林业》
2011年第3期48-48,共1页
-
文摘
凤庆是中国核桃之乡,早在明朝末期,凤庆县的核桃栽培、生产、加工就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大旅行家徐霞客就形象地描述了途经顺宁(凤庆)时的见闻:"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
-
关键词
核桃油
凤庆县
名片
徐霞客
旅行家
-
分类号
TS225.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最美“枫”情天桥沟
- 20
-
-
作者
刘海容
-
出处
《绿色中国》
2014年第19期68-69,共2页
-
文摘
枫叶是秋天最美的装束,它以绚丽夺目的色彩,将山川渲染成为美丽绝伦的艺术品。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这个曾被《中国旅行家》杂志评选为"中国枫叶最红最艳的地方",就能够欣赏到"层林尽染,五彩花山"的醉人景致。走进天桥沟森林公园深处,秋风染色、满地尽带金黄叶,湖上枫林秋,处处都是令人陶醉的金秋美景。
-
关键词
天桥
宽甸满族自治县
森林公园
艺术品
丹东市
辽宁省
旅行家
枫叶
-
分类号
S759.9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