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研究——以西北五省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秀平 贾云婷 +1 位作者 李亚兵 翁钢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2-66,共5页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对科学管理旅游环境系统、诊断旅游环境系统演化历程中出现的波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界定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构建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ensim软件构建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对科学管理旅游环境系统、诊断旅游环境系统演化历程中出现的波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界定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构建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ensim软件构建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时空演化分析;并以西北五省为例探讨"现状延续型、经济优先型、生态保护型"三种情景下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的旅游环境系统价值在现状延续型、经济优先型和生态保护型情景下均逐步增加,除甘肃以外,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在经济优先型和生态保护型情景下均比现状延续型情景下高,但从长远来看,生态保护型情景下的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增速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 系统动力学模型 多情景模拟 时空演化 西北五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共创下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2
作者 张路 张晴 宋明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7,共17页
目的 以提升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实现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共享为目标,探索价值共创嵌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与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价值共创内涵,梳理乡村旅游价值共创过程,得出环城市乡村旅游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运... 目的 以提升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实现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共享为目标,探索价值共创嵌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与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价值共创内涵,梳理乡村旅游价值共创过程,得出环城市乡村旅游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运用实地观察法调研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统计游客基本信息、行为特征,以及利用IPA法得出影响游客体验的服务要素,并结合用户访谈法了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旅游诉求,得出设计机会点和设计原则。通过利益相关者地图、服务蓝图、服务系统图构建设计方案。结果 基于调研内容梳理设计机会点,提出宜居宜游空间共享原则、休闲体验活动共创原则、乡村发展全面共建原则、多元主体协同共生原则四项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设计原则,并输出服务平台、体验活动流程等设计方案。结论 价值共创介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能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相应价值,构建多方利益最大化的主客共享空间,为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环城市乡村旅游 服务系统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谋 左兰 +1 位作者 刘海军 马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10-5722,共13页
沙漠旅游景区与一般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历史人文景区不同,呈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双脆弱”特征。在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战略叠加作用下,文“化”沙漠成为沙漠生态治理需解决的新问题。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 沙漠旅游景区与一般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历史人文景区不同,呈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双脆弱”特征。在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战略叠加作用下,文“化”沙漠成为沙漠生态治理需解决的新问题。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网络问卷、旅游及自媒体平台评论多源数据,基于游客感知构建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以ArcGIS10.8为研究工具,采用自然断点法制作景区文化服务价值热力图;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分析文化服务价值空间集聚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文化服务价值空间集聚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存在3方面问题:(1)空间布局不均衡、价值链不完整;(2)空间关联性弱;(3)环境影响机制不合理。研究构建了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和方法,可为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开发与游客非物质福祉改善提供参考,提高沙漠生态系统对重大文化战略的时空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沙漠旅游 文化服务兴趣位点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经龙 朱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141,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为前因变量,以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是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变量;(2)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分别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 地方依恋 游客满意度 旅游环境责任行为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9,共17页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自身的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VAR模型 耦合协调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苏明明 董航宇 +7 位作者 宝林佳 徐峰 张永波 王梦晗 王亚楠 张梦真 刘海庆 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12-8825,共14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供需视角出发,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测度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价值认知、旅游参与意愿及需求,并基于此提出遗产地生态价值的旅游实现策略。研究发现:(1)供需双方对遗产地的生态价值总体认知较低;(2)游客对品尝当地美食、生态小米品尝和销售、博物馆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对农家乐、品尝当地美食、休闲度假及研学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支付意愿;(3)社区居民对传统食宿为主的旅游方式参与意愿较高,但个人生计资产及能力,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缺乏是制约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拓展生态价值解说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旅游产品以推动供需匹配和建立合作社带动的社区旅游参与模式这三条促进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建议。研究基于供需关系拓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敖汉及其他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动态保护及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安阳市为例 被引量:65
7
作者 吴克宁 赵珂 +4 位作者 赵举水 曹志宏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生态旅游区土地利用碎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冬杰 杨利 +2 位作者 余俞寒 罗文斌 王兆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782-4792,共11页
都市生态旅游区是都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焦其土地利用碎片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有助于促进都市生态旅游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都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结合RS、GIS技术量化评估2000-2015年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土... 都市生态旅游区是都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焦其土地利用碎片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有助于促进都市生态旅游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都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结合RS、GIS技术量化评估2000-2015年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测定土地利用碎片化程度,进而理清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趋势,最后剖析土地利用碎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主要地类向建设用地转换量较大;土地景观明显碎片化趋势,斑块密度由1.67升至1.96,景观多样性指数则由1.59增至1.71。(2)15年间,土地生态系统整体及各项服务价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价值减少6248.81万元,水域占总体服务价值的80%左右。(3)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与部分调节性和供给性功能的价值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水域的面积变化对部分支持性和文化性功能的价值和总体价值的下降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区域景观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林地、水域的破碎度指数变化与部分支持性和文化性功能的价值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水域的碎片化成为东湖观光游憩等文化性功能的价值及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态旅游 土地利用碎片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3 位作者 刘会玉 陈洪松 章春华 岳跃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9-197,共9页
揭示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气象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1985~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 揭示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气象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1985~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2005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3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有机质生产和土壤形成价值较高,其总贡献率分别为72.69%、70.18%和72.10%;而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林地和灌木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两者的总贡献率在3个年份分别是71.22%、73.66%和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常低,3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仅有0.62%、0.52%和0.76%。CCA排序图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存在紧密关系,坡度、海拔等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且其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由西向东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1985~2005年期间,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增加,而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减少。表明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桂西北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娟 崔保山 卢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9-554,共6页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对河北省易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0年期间,易县的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角度,表明此规划基本合理。但生态价值...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对河北省易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0年期间,易县的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角度,表明此规划基本合理。但生态价值的增长速率小于其GDP的增长速率,显示该土地利用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对该规划做一些修改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规划 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滋民 王立华 +1 位作者 郝亮 吴丽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29-3933,共5页
在分析潍坊市城市绿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碳税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费用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计算了2001~2009年潍坊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1~2009年潍坊市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由0.710... 在分析潍坊市城市绿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碳税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费用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计算了2001~2009年潍坊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1~2009年潍坊市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由0.710×108元增至1.683×108元,增加了0.973×10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39%。在潍坊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环境净化服务总价值构成中,其固碳释氧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51%,而其净化空气、滞尘、减弱噪声服务的价值占总价值的49%。城市绿地的固碳释氧服务具有地域空间的可转移性,可以由城市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补偿,而其净化空气、滞尘与减弱噪声服务则不具有地域空间的可转移性,这些生态系统服务更加重要。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是改善潍坊市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 环境净化服务 价值评估 潍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濮阳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建龙 师学义 祝宇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55-258,共4页
为对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科学评价以及为濮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此次研究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对濮阳市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进行了分类,而后建立了濮阳市各类生态系统单... 为对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科学评价以及为濮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此次研究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对濮阳市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进行了分类,而后建立了濮阳市各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表,最后基于上述结果进行了濮阳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对濮阳市的土地利用提出了意见及建议。结果表明,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实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均未降低,除食物生产之外的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均有提高,因此总体而言,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实施对促进濮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濮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固原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亚娟 刘小鹏 赵大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6,共5页
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等方面评价固原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耕地、园地和林地在规划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呈增长趋势... 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等方面评价固原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耕地、园地和林地在规划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呈增长趋势,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却减少2131万元,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固原市市辖区是宁夏南部山区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建设用地的增长成为必然。在规划地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布局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固原市市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基于上海“五五购物节”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苏涛永 王柯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7,共16页
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生态系统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为实现从微观主体到宏观系统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选择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主体—互... 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生态系统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为实现从微观主体到宏观系统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选择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主体—互动—资源)—价值共创结果"的理论框架,探索了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贯穿价值共创过程并发挥关键作用,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连接多元主体以复杂的异质互动实现资源协同;在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跨越组织边界,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在微观层面,数字技术发挥主体间的触达作用,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重构。制度和市场是影响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在"由下至上"的数字顾客导向、数字消费升级和数字需求态势的市场拉动下,制度"自上而下"地发挥合法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作用。在数字技术、制度和市场的共同跨层次作用下,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了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系统价值的融合。本文为探讨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为疫情后恢复经济、拉动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服务生态系统 数字化环境 五五购物节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产品服务系统研究:企业—顾客—环境价值共创视角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经莲 简兆权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3,共7页
互联网使社会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产品和服务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促进产品系统转变为产品服务系统。本文构建了企业-顾客-环境价值共创型产品服务系统模型,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顾客和环境在服务生态系统中通过价值互动共同创造价... 互联网使社会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产品和服务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促进产品系统转变为产品服务系统。本文构建了企业-顾客-环境价值共创型产品服务系统模型,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顾客和环境在服务生态系统中通过价值互动共同创造价值,以小米公司为例分析产品服务系统的价值共创过程,最后提出对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价值共创 企业-顾客-环境互动 共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方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艳峰 雷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5-310,共6页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的大庆市各种土地利用...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的大庆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大庆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大庆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河南省南太行山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万同 周苗苗 +1 位作者 兰嘉琦 史轩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纳入ES后,全区TEE均值增加了0.053,约4/5的县区TEE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约2/3的县区TEE位次出现改变,修武县尤为突出;(2)2001—2020年全区TEE处于较高水平,时空演变上表现为由“单峰”向“双峰”再向“单峰”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2008年。TEE高值区由两端向中部聚集,再向北部转移,再随机分布;(3)旅游能源消耗和城镇化率对该区TEE呈显著负向作用,森林覆盖率及公路网密度对TEE呈现正向作用,其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河南省南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桂林阳朔县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主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缩减了约42915 hm2;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耕地有小幅缩减,未利用土地缩减幅度最大,而林地、水域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整个研究期内,阳朔坚持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缩减并转化为林地、水域用地等以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67.37&#215;106元,2005年小幅上升,到2010年已达到1487.29&#215;106元,而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002.88&#215;106元,由此可见,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逐年增加且增幅也在加快。阳朔县以生态旅游、山水休闲旅游和农业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发展策略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典型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桂林阳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以湘乡市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艳超 邓楚雄 +1 位作者 曹秋平 彭志刚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37-39,74,共4页
在应用Costanza、谢高地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确定湘乡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湘乡市规划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湘乡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 在应用Costanza、谢高地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确定湘乡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湘乡市规划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湘乡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引入弹性系数对生态价值的敏感性指数进行计算。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对制定正确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 环境影响评价 湘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 被引量:50
20
作者 张绪良 徐宗军 +2 位作者 张朝晖 谷东起 王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76-2584,共9页
在分析青岛市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及面积动态变化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生产成本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计算了1999—2009年各年度青岛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9—2009年青岛市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由1.5... 在分析青岛市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及面积动态变化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生产成本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计算了1999—2009年各年度青岛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9—2009年青岛市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由1.587×108元增至3.491×108元,人均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由68.42元增至126.73元。11 a间青岛市城市绿地的环境净化服务价值增加了1.904×108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0.91%。在青岛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环境净化服务总价值构成中,其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49.81%—51.72%,而吸收有害气体和滞尘服务价值、减弱噪声服务价值占48.28%—50.19%。城市绿地的气体调节服务具有地域空间的可转移性,可以由城市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补偿;而其吸收有害气体和滞尘服务与减弱噪声服务则不具有地域空间的可转移性。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是改善青岛市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 环境净化服务 价值评估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