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被引量:8
1
作者 稂艳玲 《船山学刊》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 ;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2、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印象重现 ;...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 ;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2、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印象重现 ;西方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3、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 ;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审美 西方国家 人文精神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汨罗屈子祠旅游审美客体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睿臻 任远 《云梦学刊》 2019年第5期33-39,共7页
旅游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有效指导旅游地资源审美潜力的开发,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审美客体。从旅游审美的生成、构成、过程及旅游的大众休闲归属来看,旅游审美客体的结构应该以感官特征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过渡,以精神蕴含为升... 旅游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有效指导旅游地资源审美潜力的开发,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审美客体。从旅游审美的生成、构成、过程及旅游的大众休闲归属来看,旅游审美客体的结构应该以感官特征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过渡,以精神蕴含为升华。以这种方式整合湖南汨罗现存的屈原文化资源,就形成了以探源屈原精神、乐享生态民俗为主题的屈子祠旅游审美金字塔结构。这个结构用自然景观、民俗活动、地方餐饮引发的感官和情感愉悦,调节屈原文化的悲感倾向与理性色彩,在确保传承屈原精神和祭屈民俗的同时,满足多数游客敬仰屈原却不愿承受过多凝重思绪的审美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汨罗 屈子祠 旅游审美 审美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审美让心灵减负
3
作者 罗波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旅游是心灵的自我放逐与精神的回归,自然风光,异域文化,乡村都市,民俗风情,都可能导致旅游者精神上的平衡和满足,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新元素、探索新世界或者寻求一种他者的认可和理解,使自身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平衡的过程。
关键词 旅游审美 旅游 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旅游审美文化
4
作者 王世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迫切要求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旅游者要有审美的态度、修养和能力,自觉地体会和感悟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得到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 旅游审美 文化景观 审美内涵 审美态度 审美活动 优游不迫 生活水平 天地之间 《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审美角度看上海城市建筑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谷一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77-78,共2页
城市建筑是旅游者体验旅游地美景的重要来源,因而如何欣赏城市建筑从而获取美的体验是旅游者在都市旅游中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上海作为东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建筑之美始终引领都市旅游的时尚步伐。本文以上海的城市建筑为... 城市建筑是旅游者体验旅游地美景的重要来源,因而如何欣赏城市建筑从而获取美的体验是旅游者在都市旅游中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上海作为东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建筑之美始终引领都市旅游的时尚步伐。本文以上海的城市建筑为例,从旅游审美角度重点探讨了几处典型的上海建筑群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审美 上海城市建筑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审美视角下的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6
作者 赵媛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59-60,共2页
纵观中国诗词创作历史,在所有描写黄鹤楼的古诗词中,诗人崔颢的诗作最为世人所知,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在这首具有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古诗中,寄托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思乡之情。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古诗词研究者和文学爱好... 纵观中国诗词创作历史,在所有描写黄鹤楼的古诗词中,诗人崔颢的诗作最为世人所知,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在这首具有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古诗中,寄托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思乡之情。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古诗词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均从不同角度对此部诗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讨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崔颢在《黄鹤楼》整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多元意象和丰富的典故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只有从不同角度对诗词进行全方面的讨论,才能帮助赏析者尽可能的掌握全诗的含义,本文将对旅游审美视角下的崔颢古诗《黄鹤楼》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审美 崔颢 黄鹤楼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审美与山水旅游文学泛言(上篇)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7-13,共7页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抱有特殊的情怀,或者说与大自然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合性”或“亲和力”(afinity)。究其本质,这首先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关。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抱有特殊的情怀,或者说与大自然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合性”或“亲和力”(afinity)。究其本质,这首先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关。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庇护所或养育者,而人是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旅游文学 旅游审美活动 山水诗歌 典型形象美 哲理内涵 山水诗人 黄鹤楼 诗意地栖居 自然山水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审美与山水旅游文学泛言(下篇)
8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7-53,共7页
旅游审美与山水游记在华夏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山水游记与山水诗歌作为相对独立的文体,其生成过程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般来说,山水游记的形成阶段可上溯魏晋南北朝,受早先汉赋①2与当时“纵意丘壑、优游山水”的隐逸之风影... 旅游审美与山水游记在华夏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山水游记与山水诗歌作为相对独立的文体,其生成过程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般来说,山水游记的形成阶段可上溯魏晋南北朝,受早先汉赋①2与当时“纵意丘壑、优游山水”的隐逸之风影响较大,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旅游文学 旅游审美 风物传说 山水游记 山水诗歌 名胜楹联 典型形象美 旅游 旅游观赏 哲理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工作者在引导审美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9
作者 罗晓黎 《农村科学实验》 2017年第11期119-119,共1页
旅游者旅游活动中追求的精神享受,我们称之为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和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者获得的审美感受是不同的。在引导旅游审美历程中,旅游工作者就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旅游业用美的规律来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求他们从个人... 旅游者旅游活动中追求的精神享受,我们称之为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和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者获得的审美感受是不同的。在引导旅游审美历程中,旅游工作者就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旅游业用美的规律来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求他们从个人形象到旅游服务都能让旅游者获得美的体验,另外旅游从业人员也要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才能更好把握旅游者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工作者 旅游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旅游景观审美》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苏彦 徐坚 《当代职业教育》 2011年第7期28-30,共3页
旅游景观审美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语言分析、图片讲解、多媒体播放等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常常作为被动的接收者。混合现实技术具有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实时的交互性和三维虚拟模型的被注册等特点,可以使旅游景观审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 旅游景观审美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语言分析、图片讲解、多媒体播放等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常常作为被动的接收者。混合现实技术具有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实时的交互性和三维虚拟模型的被注册等特点,可以使旅游景观审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在介绍混合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合现实技术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中应用的五种途径及其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旅游景观审美 三维虚拟 数字沙盘 交互式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旅游散文的主体审美意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乃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83-90,共8页
柳宗元旅游散文的主体审美意识冯乃康比起魏晋南北朝来,唐代旅游观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体审美意识大大增强,特别是旅游文学作家们,他们不再象六朝人那样对观赏景物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而是将自己观赏时的喜怒哀乐自然地融入被描写... 柳宗元旅游散文的主体审美意识冯乃康比起魏晋南北朝来,唐代旅游观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体审美意识大大增强,特别是旅游文学作家们,他们不再象六朝人那样对观赏景物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而是将自己观赏时的喜怒哀乐自然地融入被描写的对象中去,使得所塑的山水人文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旅游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旅游审美 旅游资源 审美意识 “永州八记” 景物 旅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游员的审美素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秀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3-26,共4页
导游员的审美素质徐秀敏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是一名称职的导游员的必备条件之一,旅游者通过游览线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之美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在休闲消遣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说,旅游是一项探寻美、感受美通过... 导游员的审美素质徐秀敏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是一名称职的导游员的必备条件之一,旅游者通过游览线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之美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在休闲消遣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说,旅游是一项探寻美、感受美通过审美来把握世界的活动。因此,导游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员 旅游 审美意识 旅游审美主体 审美素质 审美信息 人文景观 审美感受 旅游审美活动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民俗旅游资源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毅品 何永祥 连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706-4708,共3页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在旅游开发中将其显示出来,有助于渝东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的不同主体,分别从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角度,就渝东南民俗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民俗文化 旅游审美 美学特征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首次旅游美学研讨会在滇举行
14
作者 李健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3年第4期94-,59,共2页
【正】 1993年3月2日至3月6日,全国首次旅游美学研讨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召开。到会的有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专家教授及美学研究者,还有版纳州的领导同志和有关同志共约70人。这次研讨会是由云南省美学学会发起,并在云南省社科... 【正】 1993年3月2日至3月6日,全国首次旅游美学研讨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召开。到会的有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专家教授及美学研究者,还有版纳州的领导同志和有关同志共约70人。这次研讨会是由云南省美学学会发起,并在云南省社科联支持下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美学 研讨会 西双版纳州 云南省社科联 美学学科 全国性学术会议 旅游审美 专家教授 走出困境 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游讲解语言的美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松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导游讲解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工具,利用好这一工具是提升导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审美活动,导游讲解语言就是实现这一审美活动目标的重要手段。导游讲解语言与美学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导游讲解语言又在创造美和传播美。... 导游讲解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工具,利用好这一工具是提升导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审美活动,导游讲解语言就是实现这一审美活动目标的重要手段。导游讲解语言与美学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导游讲解语言又在创造美和传播美。系统分析了导游讲解语言的美学特征,指出了导游讲解语言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讲解语言 美学价值 旅游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园林美学理论方法初探
16
作者 汪奎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9期42-43,共2页
园林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旅游场所之一,秉承着中国的文化精髓。欣赏和把玩园林景观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美,更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和辉煌。本文从叠山、理水、植物、建筑四种园林的基本要素的审美特性和蕴含其中的意境进行分析... 园林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旅游场所之一,秉承着中国的文化精髓。欣赏和把玩园林景观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美,更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和辉煌。本文从叠山、理水、植物、建筑四种园林的基本要素的审美特性和蕴含其中的意境进行分析,意在为观光者游览园林风光、体会园林意境提供一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旅游审美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