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孝道的变迁与转型期新孝道的建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北海 马艳茹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11,共11页
传统社会的孝道具有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和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两大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小农经济、不平等的专制体制、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利他的集体文化、神秘的鬼神信仰为传统孝道提供了合法化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工... 传统社会的孝道具有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和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两大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小农经济、不平等的专制体制、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利他的集体文化、神秘的鬼神信仰为传统孝道提供了合法化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民主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流动性增强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时空基础,个体化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世俗化淡化了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传统孝道变迁走向,学术界形成了传统孝道式微论、韧性论与转型论三种代表性观点。与其说传统孝道已然式微或传统孝道仍具韧性,不如说传统孝道实现了转型。在孝道转型背景下,新孝道的建构应致力于:摒弃薄养厚葬,崇尚厚养薄葬;现实空间行孝与虚拟空间行孝并重;以父母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行孝;摒弃权威性无条件性孝道,崇尚平等性互惠性孝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 孝道变迁孝道转型 新孝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风建设与新孝道文化波及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仪美 丁成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1期83-88,共6页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伦理的基础,几千年来展示了仁爱、孝敬、平等为核心的道德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孝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铜陵市义安区的水龙村和水浒村承载着孝道文化的正能量,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伦理的基础,几千年来展示了仁爱、孝敬、平等为核心的道德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孝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铜陵市义安区的水龙村和水浒村承载着孝道文化的正能量,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现实需求,着重在实践中弘扬新孝道文化,通过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开展丰富的孝道实践活动、健全法制体系来推动了新孝道文化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新孝道文化 家风与家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落”还是“未衰落”?孝道在当代社会的自适应变迁 被引量:26
3
作者 钟涨宝 李飞 冯华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7,共9页
农村养老危机和城市啃老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学界关于"孝道是否衰落"的争论。事实上,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与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与经济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挑战了传统的家长制,社会... 农村养老危机和城市啃老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学界关于"孝道是否衰落"的争论。事实上,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与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与经济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挑战了传统的家长制,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财富的积累与分配方式发生变化,社会分工日益发达与精细化促进了人口流动、职业分化与社会组织的发展,可见孝道产生与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发生变迁,孝道在当代社会也进行了自适应变迁,具体表现为孝道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孝道的客体局限为家庭、孝道的方式趋于理性化和多元化、孝道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核心内容没有变。它不仅有助于消解当前社会的养老问题,还有助于新型家庭代际关系的构建。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衰落"或"未衰落",而是应从"自适应变迁"的视角来理解当代社会的孝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 新孝道 自适应变迁 孝道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居民器官捐献的若干因素与器官捐献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恩昌 吉鹏程 +10 位作者 王军 韦林山 薛武军 吴斌 高晓雁 曾春燕 于小原 韩淑琴 董玉整 佟晓露 王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0-891,941,共3页
通过器官捐献伦理问卷调查表,调查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和对器官捐献有关伦理问题的了解程度。发现得分最高的,是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分析认为,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较一般人群而言,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器官捐献相关知识,... 通过器官捐献伦理问卷调查表,调查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和对器官捐献有关伦理问题的了解程度。发现得分最高的,是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分析认为,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较一般人群而言,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理解器官捐献的价值,所以捐献意向高。需要建立通俗易懂的器官捐献理论体系进行宣传,提高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推动器官捐献工作。认为脑死亡重要但要谨防被质疑。应建立新的生命观,新的孝道观等器官捐献的理论体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理论建设 脑死亡 生命观 新孝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5
作者 郑晨 《社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0-21,共2页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孝文化”享有极高的地位,所谓“孝为百行之本,百善之先”,“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甚至宣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于不孝”。在封建社会,“孝行”一度无限扩大,不仅包括子女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且还涵盖了...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孝文化”享有极高的地位,所谓“孝为百行之本,百善之先”,“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甚至宣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于不孝”。在封建社会,“孝行”一度无限扩大,不仅包括子女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且还涵盖了子女的全部行为,要求“光宗耀祖”,于是,“孝”成了子女们的沉重心理包袱,窒息了子女们的独立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无违’即孝”,“父为子纲”,“子不言父之过”,“子为父隐”,“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等“孝道”,无疑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潮流相背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创造性转化 老年人 中国大陆 人格的健康发展 传统中国文化 老龄社会 新孝道 当代中国 子为父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