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细胞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孔冬妮 邓永 +7 位作者 陈孟姣 薛麒 王嘉 杨飞 毛娅卿 刘丹 黄小洁 周明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2,共5页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后接种SPF鸭胚,鸭胚出现发育迟缓、死亡,胚体全身及多脏器出血等症状;用鸭胚尿囊液接种雏鸭后出现脾脏坏死的特异性病变。S1基因的同源性与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X2022株与公布的部分NDRV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7%~98.9%,而与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GX2010株、GX110058株、S1133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815株、ZJM2000M株同源性很低,在21.8%~28.4%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我国流行的NDRV处在同一个分支上,与MDRV和ARV的距离较远,说明分离到的毒株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毒株接种LMH、CEF、Vero细胞后均产生空泡和细胞崩解等细胞病变。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临床感染的致病特征研究,有助于新型鸭呼肠病毒病的防控及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ndrv) 分离鉴定 S1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序列分析
2
作者 李婷 张成成 +2 位作者 王秀玲 张小荣 吴艳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0-2524,共5页
旨在研究安徽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安徽一养殖场患有脾梗死的麻鸭中分离出1株NDRV,命名为AH812。通过RT-PCR、鸭胚分离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合σC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为NDRV,... 旨在研究安徽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安徽一养殖场患有脾梗死的麻鸭中分离出1株NDRV,命名为AH812。通过RT-PCR、鸭胚分离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合σC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为NDRV,纯净性试验显示,其他常见病原(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腺病毒与鸭圆环病毒)均为阴性;致病性试验通过腿部肌肉途径注射0.5ml分离病毒AH812(TCID50=10-4.25/0.1 mL),雏鸭出现脾肿大、出血等典型症状。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AH812与2020年山东分离株NDRV-N7(登录号:MW030529.1)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1株NDRV病毒AH812,对麻鸭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 鉴定 σC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艺彤 杨宵玥 +3 位作者 宋亚芬 张敏 张兵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8期52-61,共10页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最初是2005年在福建省被发现,并迅速传遍了我国主要的鸭生产地,其快速变异能力及跨物种传播特性,给NDRV诊断与防控带来了持续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NDRV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最初是2005年在福建省被发现,并迅速传遍了我国主要的鸭生产地,其快速变异能力及跨物种传播特性,给NDRV诊断与防控带来了持续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NDRV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就NDR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致病机制及疫苗研制现状进行综述,为NDRV的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诊断 疫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中部地区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4
作者 罗鹏 冯波 +3 位作者 顾丛丛 李冰 刁有祥 唐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为研究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流行分布与病原突变情况,试验在山东中部地区肉鸭养殖场收集疑似感染N-DRV的232份肉鸭内脏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样品总阳性率为47... 为研究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流行分布与病原突变情况,试验在山东中部地区肉鸭养殖场收集疑似感染N-DRV的232份肉鸭内脏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样品总阳性率为47.7%;共分离到26株N-DRV分离株,分离株间σC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7.8%~99.7%,氨基酸相似性为99.4%~100%;肉鸭多发病于1~2周龄,病程5~7 d,死亡率1%~5%;地面平养模式N-DRV检出率最高,达到58.9%;笼养密闭模式检出率最低,仅为20%;在夏秋季节,N-DRV感染率相对较高,占全年发病率的60.9%。研究提示: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肉鸭养殖场中普遍存在,感染率与养殖方式、季节、日龄等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呼肠孤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并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以降低呼肠孤病毒在肉鸭养殖中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σC基因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5
作者 李长乐 姚鑫炎 +2 位作者 王明月 肖毅 张雪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验室建立好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LMH细胞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进行分离,同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在第3代的LMH细胞上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检测确定为NDRV。全长扩增显示,所分离的2株NDRV全长均为23419 bp,可分为10个片段,分别为L1~L3、M1~M3和S1~S4。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国内的NDRV同源性最高,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ain revirus,ARV)同源性较低。遗传进化关系显示,所分离的2株毒株的10个片段均分布于NDRV大分支,由此表明,分离的2株毒株均为NDRV。该研究丰富了NDRV的序列信息,为广东地区NDRV的防控及特异性生物制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IFN-α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其抗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活性研究
6
作者 孔雨心 柳美玲 +4 位作者 于鲁娜 鹿益豪 张兆鹏 傅绩 李宁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鸭干扰素α(inteferon-α,IFN-α),并研究其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抗病毒活性,针对鸭IFN-α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IFN-α,转化DH10Bac细胞后提取重组杆粒B acmid-DuIFN-... 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鸭干扰素α(inteferon-α,IFN-α),并研究其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抗病毒活性,针对鸭IFN-α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IFN-α,转化DH10Bac细胞后提取重组杆粒B acmid-DuIFN-α,然后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并收集上清,盲传3代后收集病变细胞,经超声纯化获得重组鸭IFN-α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鸭IFN-α在细胞质中表达,大小约为23 kDa。经测定,重组鸭IFN-α蛋白效价为2.14×10^(5)U/mL,以其处理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后,可极显著刺激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抗黏病毒蛋白(myxovirus resistant,Mx)和寡腺苷酸合成酶(oligadenylate syntase,OAS)编码基因的表达(P<0.01)。进一步将鸭IFN-α蛋白接种5日龄樱桃谷鸭(2.14×10^(3) U/mL,0.2mL/只),2 d后再进行NDRV攻毒试验(1000 TCID_(50)/0.1 mL,0.2 mL/只),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仅NDRV攻毒组。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仅肌注NDRV的攻毒组雏鸭脾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崩解坏死,数量减少;而先肌注鸭IFN-α蛋白后攻毒NDRV的试验组雏鸭病变较轻,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坏死。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发现,试验组雏鸭的排毒量极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且其肝和脾中NDRV载量也极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同时试验组Mx和OAS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本研究通过昆虫杆状病毒系统成功表达出了重组鸭IFN-α蛋白,其具有较好的抗NDRV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鸭IFN-α对NDRV感染等鸭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新型呼肠病毒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遗传进化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7
作者 钟日成 林寅盛 张济培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新型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是可引起番鸭、北京鸭和鹅等多种水禽,发生肝脏、脾脏不规则出血和坏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广东地区水禽中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型呼肠孤病毒遗传进化特征,该试验从广东... 新型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是可引起番鸭、北京鸭和鹅等多种水禽,发生肝脏、脾脏不规则出血和坏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广东地区水禽中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型呼肠孤病毒遗传进化特征,该试验从广东佛山某鸭场发病番鸭中分离得到一株试验毒株,通过对该毒株σC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毒株与NDRV同处于一个分支,并且核苷酸相似性达95.1%-99.6%;而与典型MDRV和ARV遗传距离较远,且相似性均低于50%。与SH12和DH13毒株相比,该试验毒株出现了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为了解该试验毒株σC蛋白的抗原性,进一步构建了pET32a⁃σC质粒,并建立了重组σC蛋白在BL21(DE3)内稳定表达的方法,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能够与NDRV阳性血清和兔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了解NDRV在广东地区水禽中的遗传进化特征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σC蛋白 遗传进化分析 多克隆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广西株G-NDRV-GX-2022全基因组分子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守玉 魏园园 +10 位作者 熊陈勇 何梦薏 谢颖 郑敏 韦显凯 吕思明 赵子欣 苏文广 李军 黄张玲 熊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研究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及其广西流行株的进化特点,本研究采集广西地区3份发病鹅的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病料样品,采用多重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并以NDR... 为研究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及其广西流行株的进化特点,本研究采集广西地区3份发病鹅的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病料样品,采用多重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并以NDRV阳性样品的核酸为模板,采用RT-PCR分段扩增其全基因组并测序,采用BioEdit软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采用NetNGlyc 1.0软件预测NDRVσC蛋白N-糖基化位点;通过Mega 7.0软件绘制σ系列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及RDP5和SimPlot软件分析NDRV全基因组的重组事件。RT-q PCR结果显示,检出1份NDRV阳性样品,经测序及序列拼接,获得一条鹅源NDRV广西流行株G-NDRV-GX-2022全基因组序列,全长23353 bp,分为L1~L3、M1~M3及S1~S4共10个基因;BlAST分析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10个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1.2%~98.4%,对应的病毒株均源自中国广东、福建、山东、浙江及湖北等地的NDRV,宿主有野鸭、番鸭、绿头鸭等,表明G-NDRV-GX-2022株基因来源广泛且多样;σC蛋白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与NDRV参考株均为^(121)NLTS^(124);σ系列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σB、σNS进化树中NDRV参考株均为连续不间断的进化分支,而σA、σC进化树中NDRV参考株为不连续间断的进化分支,且均未呈现流行时间与地域关联的进化特点,表现出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特征;全基因组重组分析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的M3基因检测到重组信号,主要亲本为野鸭源NDRV SD-12株,二者相似性为95.4%,次要亲本为鹅呼肠孤病毒(GRV)GD2020株,二者相似性为94.3%,证实野鸟与水禽的呼肠孤病毒之间能够发生基因重组。本研究丰富了水禽呼肠孤病毒基因库信息,并为禽呼肠弧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新型呼肠病毒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序列分析
9
作者 胡晓苗 李薇 +7 位作者 李婷 许夏澎 薄宗义 郭梦娇 张小荣 吴艳涛 戴银 张成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811,共7页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检测及病毒纯净性鉴定;同时对NDRV分离株的全长σC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将测序所得的分离株σC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21株禽源呼肠孤病毒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分离株基于σC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σC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分析。将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特性,感染雏鸭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5份病料样品中检出3份NDRV阳性样品,将阳性病料样品接种鸡胚3 d内,鸡胚全部死亡,并伴有水肿、严重充血等现象;病毒纯净性试验结果显示,病料样品仅NDRV呈阳性,其他病原如鸭甲型肝炎病毒(DHV)、鸭坦布苏病毒(DTMUV)、禽呼肠孤病毒(AR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及禽腺病毒(FAdV)均为阴性。将3株分离株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同一株病毒,并将其命名为NDRV AH株。对NDRV AH株σC基因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NDRV AH株与其他NDRV参考株σC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9.5%~99.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5.3%~98.9%。σC基因的遗传演化结果显示,NDRV AH株属于基因2型。σC氨基酸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与灭活疫苗TH11株(KC493571.1)相比,NDRV AH株aa67、aa93、aa100、aa132、aa151、aa158、aa212、aa253和aa298均发生了突变。将该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形态圆缩、细胞核聚集等细胞病变。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雏鸭死亡率为40%,剖检发现雏鸭肾脏、肝脏出血,脾脏肿大,有轻微坏死灶或大面积坏死灶,有些脾脏质地较硬。可见大面积坏死灶。本研究揭示了NDRV在我国安徽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对NDRV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σC基因 进化分析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危害与防治
10
作者 刘良林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鸭呼肠孤病毒病是一种可引起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对鸭业养殖构成威胁。该类病毒传播性强、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变异性强,会加大该病的防控难度。面对该疾病,需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以及有效的饲养管理手段,最... 鸭呼肠孤病毒病是一种可引起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对鸭业养殖构成威胁。该类病毒传播性强、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变异性强,会加大该病的防控难度。面对该疾病,需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以及有效的饲养管理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对鸭业养殖的损害。基于此,文章对鸭呼肠孤病毒的危害与防治进行探究,可为相关疾病的防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慧 陈小丽 +2 位作者 朱小丽 王劭 林锋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17-21,共5页
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 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将NDRV尿囊液毒感染番鸭后3~10 d发病,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20%,剖检可见肝脏有出血斑及大量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坏死,与参考毒株NDRV-NP03相比,部分分离毒株毒力有所下降。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DRV分离毒株与省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省外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系统进化树上,8株NDRV分离毒株聚为同一分支,而福建省外毒株聚为另一分支,说明NDRV呈区域性流行特征;σC蛋白氨基酸序列与NP03株相比,存在12个差异位点,可能会导致NDRV感染能力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序列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王玮珠 王俊丽 +7 位作者 李丽杰 雷白时 孙茂源 张武超 赵卓 赵款 袁万哲 王林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抗体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σ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NDR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 为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抗体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σ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NDR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5μg/mL抗原4℃包被过夜,待检血清1∶400稀释37℃孵育60 min,显色时间为15 min,Cut off值为0.432。该方法对新城疫病毒(NDV)、鸭圆环病毒(DuCV)、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和鸭坦布苏病毒(DTMUV)阳性血清均不存在交叉反应,且检测阳性血清的敏感度为1∶6400,批间和批内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该检测方法与市售NDR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6.88%。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NDRV抗体检测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σB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建立
13
作者 徐晨晨 马旭杰 +1 位作者 宋素泉 闫丽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51-5662,共12页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能造成多品种雏鸭肝、脾的出血坏死,并造成免疫抑制,给我国的水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但市场上仍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蚀斑纯化从临床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纯净的新...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能造成多品种雏鸭肝、脾的出血坏死,并造成免疫抑制,给我国的水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但市场上仍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蚀斑纯化从临床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纯净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命名为E232株),并以原核表达的σC蛋白为包被原建立了能够检测NDR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E232株属于NDRV,且与其他NDRV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4%~98.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E232株发病率达到100%,发病雏鸭的脾出现严重肿胀、出血、坏死,泄殖腔排毒量和咽部排毒量均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建立的间接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鸭病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检测NDRV阳性血清最低检出效价为1∶6400,批内重复变异系数为1.53%~7.24%,批间重复变异系数为1.84%~8.30%,检测236份临床血清样品的阳性率为80.93%。综上,本研究E232株的成功分离,丰富了我国NDRV流行病学信息库;间接ELISA的成功建立,为临床NDRV防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σC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鸭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桂慧 赵艳 唐德宏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为了确诊山东济宁某养鸭场14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死亡发病原因,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和脑等组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细菌分离纯化并结合特异PCR鉴定等方法确诊病原。结果显示,从樱桃谷肉鸭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鸭呼肠孤病毒(D... 为了确诊山东济宁某养鸭场14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死亡发病原因,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和脑等组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细菌分离纯化并结合特异PCR鉴定等方法确诊病原。结果显示,从樱桃谷肉鸭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鸭呼肠孤病毒(DRV),命名为JNDRV19株;JNDRV19株Sigma C(σC)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9株参考毒株存在96%~99%同源,属于鸭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JNDRV19株可导致雏鸭减重,80%雏鸭出现典型剖检病变。本研究证实该批樱桃谷商品肉鸭的大量死亡是由NDRV感染与某种细菌混合感染导致,对樱桃谷肉鸭科学防控NDRV,保障肉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ndrv)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流行趋势及防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丽 胡晓楠 李波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期37-37,共1页
近年来我国鸭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随时而来的是我国鸭养殖业饲养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鸭群疾病尤其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发生,该病引起发病鸭脾脏坏死、肿胀、出血,肝脏出血、坏死等明显的病理特征,临床上引起鸭群生长迟缓,是一种典... 近年来我国鸭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随时而来的是我国鸭养殖业饲养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鸭群疾病尤其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发生,该病引起发病鸭脾脏坏死、肿胀、出血,肝脏出血、坏死等明显的病理特征,临床上引起鸭群生长迟缓,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类疾病。雏鸭感染呼肠孤病毒后,死亡率较高,由于该病是免疫抑制类疾病,对鸭群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鸭群感染该病毒后,不仅影响鸭群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鸭群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感染其他的细菌病和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管理水平 呼肠病毒 免疫抑制 细菌病 病理特征 流行趋势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诊断及防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丙桐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2期107-108,共2页
20世纪60年代初,从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中已成功分离出呼肠孤病毒。这种病毒能对人类、家畜、家禽、水生生物、昆虫和植物等造成伤害。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 20世纪60年代初,从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中已成功分离出呼肠孤病毒。这种病毒能对人类、家畜、家禽、水生生物、昆虫和植物等造成伤害。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其基因组分阶段,由10个双链RNA片段组成。禽呼肠孤病毒分为鸡源病毒和水禽源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新型呼肠病毒 呼肠病毒 呼肠病毒 双链RNA 基因组分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杨珊珊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11-15,共5页
探讨和分析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选择山西地区某规模化大型养鸭场150只患新型呼肠孤病毒病的雏鸭作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有50只病鸭。试验1组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雏鸭... 探讨和分析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选择山西地区某规模化大型养鸭场150只患新型呼肠孤病毒病的雏鸭作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有50只病鸭。试验1组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雏鸭皮下注射0.5 mL/只NDRV卵黄抗体治疗,试验3组雏鸭皮下注射0.5 mL/只NDRV卵黄抗体+口服1.0 g/mL芪芩汤,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治疗一周,观察、比较各组的治疗有效率、雏鸭血清中IFN-α、IFN-β、IFN-γ水平变化。试验3组在卵黄抗体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芪芩汤治疗一周后,其雏鸭痊愈数达到41只,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2组(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卵黄抗体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芪芩汤的试验3组雏鸭血清中IFN-α、IFN-β、IFN-γ水平显著高于仅给予卵黄抗体治疗的试验2组和作为对照的试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应用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为今后兽医临床上应用芪芩汤治疗和预防NDRV感染雏鸭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芩汤 新型呼肠病毒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仕龙 陈少莺 +6 位作者 程晓霞 林锋强 江斌 王劭 朱小丽 张世忠 李兆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Et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致病性 禽胚 禽类 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海琴 傅光华 +6 位作者 康昭风 韦启鹏 谭美芳 黄江南 季华员 黄瑜 杨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方法。【方法】根据NDRV、NGPV和DTMU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方法。【方法】根据NDRV、NGPV和DTMU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预期特异性扩增NDRV、NGPV和DTMUV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94、467、328 bp,建立可同时检测NDRV、NGPV和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验,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NDRV、NGPV、DTMUV的目的片段,且未扩增出其他鸭常见病原;敏感性结果显示NDRV、NGPV和DTMUV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80×10^(4)、4.03×10^(4)、2.15×10^(4)copies·μL^(−1);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6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检测结果与该3种病毒的常规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样品中存在以上3种病原感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病毒 新型鹅细小病毒 坦布苏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锋强 程晓霞 +3 位作者 陈仕龙 王劭 朱小丽 陈少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阐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采用J03C10株攻击1日龄雏鸭,对血液、心、肝、脾、肺、肾、胰腺、脑、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喉头和泄殖腔采用RT-PCR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DRV... 为阐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采用J03C10株攻击1日龄雏鸭,对血液、心、肝、脾、肺、肾、胰腺、脑、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喉头和泄殖腔采用RT-PCR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DRV在血液中分布时间为攻毒后(PI)12 h^21 d,在脾、胸腺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8 d,在肝、法氏囊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5 d,在胰脏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8 d,在心、肺、肾和盲肠扁桃体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5 d,在脑组织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2 d。攻毒后1 d,即可在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中检测到NDRV RNA,而在12 d后已不能检出NDRV RNA。结果表明:番鸭接种NDRV J03C10株后1 d开始向外界排毒,12 d后停止排毒,向外界排毒时间为PI 1 d^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新型呼肠病毒 分布 排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