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国职业运动伤害保障制度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继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56,共7页
职业运动具有的对抗性或身体接触性,使职业运动员在身体健康等方面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运动员一旦受伤必将影响到本人及球队的经济利益,为此在职业运动较为发达的美国各球队和运动员往往通过建立事前预防规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
职业运动具有的对抗性或身体接触性,使职业运动员在身体健康等方面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运动员一旦受伤必将影响到本人及球队的经济利益,为此在职业运动较为发达的美国各球队和运动员往往通过建立事前预防规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社会保险、联盟自行建立的退休金保障制度、商业保险市场提供的运动员专属保险等保险制度使得运动员伤害失能给其球队和自身造成的损失能降到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法学
职业
运动
运动
伤害
伤害
保障制度
风险转移
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7
2
作者
许素睿
梁梵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220,共8页
为缓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无保可依、有保难依”问题,在“三新”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首先,从制度定位与参保对象界定、体系梳理2方面,分析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现状,在此基础上...
为缓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无保可依、有保难依”问题,在“三新”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首先,从制度定位与参保对象界定、体系梳理2方面,分析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层次、架构、立法、统筹4个方向上的发展及挑战;然后,凝炼国内外职业伤害保障经验,划分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地方试点发展的3个重要阶段;最后,提出基于“三新”经济业态下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定位,参保对象应覆盖不具备劳动关系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职业人群,以及呈现出新就业形态的传统行业职业人群,制度结构、参保范围、政策框架仍需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
伤害
保障制度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工伤保险
劳动关系
“三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
42
3
作者
胡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251,共9页
以外卖骑手、快递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因新型用工形式、新业态运营模式,存在职业伤害风险大、缺乏有效法律制度保障的困境。享受职业伤害保障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新业态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只有平衡分配国家...
以外卖骑手、快递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因新型用工形式、新业态运营模式,存在职业伤害风险大、缺乏有效法律制度保障的困境。享受职业伤害保障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新业态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只有平衡分配国家、新业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才是解决困境的出路。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解决保障制度缺失问题是国家义务;新业态企业承担代扣代缴、风险预防与管控等有限雇主义务;新业态从业人员承担缴费、有限风险预防与管控等有限雇员义务,并享有相应的职业伤害保障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从业人员
职业
伤害
保障制度
平衡配置权利义务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祺午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5-20,共6页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而持续、足额的财政经费投入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急需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型职...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而持续、足额的财政经费投入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急需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要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愿望和发展水平强化了新型职业农民财政投入的现实需求。基于这一背景,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条件水平,培育适应我国农业国际化的现代农业人才,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激励机制;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路径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多渠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筹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
职业
农民培育
财政投入
保障
机制
财政投入法律体系
公共财政
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法的挑战与应对
5
作者
王竹
帅仁策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172,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给我国劳动法带来了非典型用工关系、就业市场三重效应、新型职业伤害等三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用工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化”和“去劳动关系化”双重变化趋势,应采用“劳动—劳务—承揽”三分法,通过逆顺序推定逐步确...
人工智能技术给我国劳动法带来了非典型用工关系、就业市场三重效应、新型职业伤害等三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用工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化”和“去劳动关系化”双重变化趋势,应采用“劳动—劳务—承揽”三分法,通过逆顺序推定逐步确定非典型用工关系性质,并实现工伤保险认定和劳动关系解绑。人工智能技术的“替代效应”可能引发失业危机,“创造效应”可能扩大人才缺口,而“极化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差距。因此,应严格把握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解雇适用条件,采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失业的应对措施,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教育体系。对于智能设备协同办公引发的新型职业伤害挑战,应采用更新职业病目录、明确用人单位预防义务、设置劳动者离线权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劳动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法
非典型用工关系
就业市场三重效应
新型
职业
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被引量:
44
6
作者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平台用工法治建设的滞后,是平台用工劳动保护不足的两个重要原因。对平台用工应按照顺势而为、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从注重鼓励转向积极规范和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务之急是加强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的法治建设,建立行业劳动基准协商机制,规范平台权力,促进平台与从业人员之间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尽快构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平台用工尤其是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数字经济
劳动法
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
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职业运动伤害保障制度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继刚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5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A018)
文摘
职业运动具有的对抗性或身体接触性,使职业运动员在身体健康等方面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运动员一旦受伤必将影响到本人及球队的经济利益,为此在职业运动较为发达的美国各球队和运动员往往通过建立事前预防规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社会保险、联盟自行建立的退休金保障制度、商业保险市场提供的运动员专属保险等保险制度使得运动员伤害失能给其球队和自身造成的损失能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法学
职业
运动
运动
伤害
伤害
保障制度
风险转移
保险
Keywords
sports
sports law
professional sports
sports injury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risk transfer
insurance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7
2
作者
许素睿
梁梵洁
机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220,共8页
基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级一般项目(21XYJS017)。
文摘
为缓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无保可依、有保难依”问题,在“三新”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首先,从制度定位与参保对象界定、体系梳理2方面,分析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层次、架构、立法、统筹4个方向上的发展及挑战;然后,凝炼国内外职业伤害保障经验,划分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地方试点发展的3个重要阶段;最后,提出基于“三新”经济业态下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定位,参保对象应覆盖不具备劳动关系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职业人群,以及呈现出新就业形态的传统行业职业人群,制度结构、参保范围、政策框架仍需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完善。
关键词
职业
伤害
保障制度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工伤保险
劳动关系
“三新”经济
Keywords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system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workers
employment injury insurance
labor relations
"three new"economy
分类号
X915.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
42
3
作者
胡京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251,共9页
基金
胡京主持的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研究”(项目号2020WT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以外卖骑手、快递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因新型用工形式、新业态运营模式,存在职业伤害风险大、缺乏有效法律制度保障的困境。享受职业伤害保障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新业态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只有平衡分配国家、新业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才是解决困境的出路。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解决保障制度缺失问题是国家义务;新业态企业承担代扣代缴、风险预防与管控等有限雇主义务;新业态从业人员承担缴费、有限风险预防与管控等有限雇员义务,并享有相应的职业伤害保障基本权利。
关键词
新业态
从业人员
职业
伤害
保障制度
平衡配置权利义务
责任
分类号
D922.5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祺午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5-20,共6页
基金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18YJC880127),主持人:张祺午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背景下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科教产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JKH20230203SK),主持人:张祺午
202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规划委托课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全面振兴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ZJS2023YB66),主持人:张祺午
文摘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而持续、足额的财政经费投入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急需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要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愿望和发展水平强化了新型职业农民财政投入的现实需求。基于这一背景,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条件水平,培育适应我国农业国际化的现代农业人才,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激励机制;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路径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多渠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筹措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
职业
农民培育
财政投入
保障
机制
财政投入法律体系
公共财政
保障制度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financial invest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financial investment legal system
public financial guarantee system
分类号
G725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法的挑战与应对
5
作者
王竹
帅仁策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大学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172,共11页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网络智能综合治理体系研究”(23ZDA085)。
文摘
人工智能技术给我国劳动法带来了非典型用工关系、就业市场三重效应、新型职业伤害等三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用工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化”和“去劳动关系化”双重变化趋势,应采用“劳动—劳务—承揽”三分法,通过逆顺序推定逐步确定非典型用工关系性质,并实现工伤保险认定和劳动关系解绑。人工智能技术的“替代效应”可能引发失业危机,“创造效应”可能扩大人才缺口,而“极化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差距。因此,应严格把握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解雇适用条件,采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失业的应对措施,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教育体系。对于智能设备协同办公引发的新型职业伤害挑战,应采用更新职业病目录、明确用人单位预防义务、设置劳动者离线权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劳动安全保障。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法
非典型用工关系
就业市场三重效应
新型
职业
伤害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 Law
Atypical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Triple Effect in the Labor Market
New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被引量:
44
6
作者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
出处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文摘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平台用工法治建设的滞后,是平台用工劳动保护不足的两个重要原因。对平台用工应按照顺势而为、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从注重鼓励转向积极规范和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务之急是加强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的法治建设,建立行业劳动基准协商机制,规范平台权力,促进平台与从业人员之间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尽快构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平台用工尤其是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
平台用工
数字经济
劳动法
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
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Keywords
Platform Employment
Digital Economy
Labor Law
Labor Protection
Labor Relationship
New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System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国职业运动伤害保障制度
李继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许素睿
梁梵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及其解决
胡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的基本理路
张祺午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法的挑战与应对
王竹
帅仁策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