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毕钊 刘静静 +5 位作者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_0至pN_(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_(1a)至pN_(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_(2a)至pN_(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_(3a)至pN_(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