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GRU-Attention网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耿浩 孙佳华 +1 位作者 李艺 魏永长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0,共6页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准确预测能为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为此提出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预测模型。考虑到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时序特性和非线性,采用了一种BiGRU网络,...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准确预测能为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为此提出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预测模型。考虑到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时序特性和非线性,采用了一种BiGRU网络,以减小计算代价并充分利用前、后向数据信息;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信息过载问题,以提高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最后,通过英国和美国在2020年1月22日至2021年3月21日期间的每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预测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丽红 魏永越 +2 位作者 沈思鹏 朱畴文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6,共5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学者利用疫情公开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所用预测方式包括曲线拟合、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及人工智能算法三大类。传统的曲线拟合预测方式无法考虑传染病特征,预测结果并不可靠。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是本次疫...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学者利用疫情公开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所用预测方式包括曲线拟合、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及人工智能算法三大类。传统的曲线拟合预测方式无法考虑传染病特征,预测结果并不可靠。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是本次疫情预测应用最多的一类,能够考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传播模式及各种防控措施等因素,但由于考虑的参数不可能全面,且参数可能在疫情不同阶段发生动态变化,因此预测效果往往不佳,但对早期预警、防控决策支持及防控效果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人工智能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不同防控措施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考虑得当,预测效果将会有所提高。在综合利用动力学模型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仿真模型,将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模型 统计预测 动力学模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4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防治政策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荣锋 孙恺 +1 位作者 徐芳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帮助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巩固几年来的防疫成果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窗口,本文探析了全球疫情变化及各国主要防治政策的变化,总结归纳了我国疫情防治政策的发展变迁,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型精准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时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政策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IAQR动力学模型预测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势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中兴 宋文煜 +6 位作者 方欣玉 王凯 鲍倡俊 陈峰 沈洪兵 武鸣 彭志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0,334,共5页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使用实际数据拟合并预测武汉市疫情发展趋势。方法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规律及采取的隔离措施,构建SEIAQR动力学模型;研究使用2020年1月10日至1月31日武汉市累积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使用实际数据拟合并预测武汉市疫情发展趋势。方法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规律及采取的隔离措施,构建SEIAQR动力学模型;研究使用2020年1月10日至1月31日武汉市累积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并使用2月1日至2月10日的实时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研究通过模型拟合结果评价现有抗疫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武汉市发病人数在2月4日左右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2月14日至2月16日出现一个短暂的反弹期,直至5月疫情将基本结束流行。防控措施不变的情况下,疫情结束时预计50780人感染,2449人死亡,粗死亡率约为4.82%;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了75.08%的感染率和72.40%的因病死亡率;模型拟合偏差约为4.08%。结论 SEIAQ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疾病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疫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趋势的初步预测 被引量:44
8
作者 武文韬 柏如海 +3 位作者 李达宁 冯敖梓 徐安定 吕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和预测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数,研究广东省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其防控和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广东省卫健委截至2020年2月8日的官方数据,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计算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 目的:通过计算和预测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数,研究广东省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其防控和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广东省卫健委截至2020年2月8日的官方数据,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计算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并结合指数平滑法对未来基本再生数的变化加以预测.结果:疫情初期,广东省新冠肺炎基本再生数为2.48,并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疫情将在2月下旬迎来拐点,3月下旬疫情将走向消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广东省的传播致病能力逐渐降低,目前阶段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采用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加快疫情的扑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IR模型 基本再生数 流行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影响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雅伦 刘洋 吴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扩散,对我国民生、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通过与"非典"疫情期间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及其后行业发展走向进行对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现状、中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微观的体育产...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扩散,对我国民生、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通过与"非典"疫情期间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及其后行业发展走向进行对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现状、中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微观的体育产业经营实体调研情况,分析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体育产业的影响,判断疫情之后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短期来看,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会受到较大冲击,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着在第一季度、上半年营收预期同比较大幅度减少;疫情结束后则可能存在着体育需求和消费的集中爆发刺激体育服务业的行业短期回弹,疫情爆发的时长和政府的对冲政策力度会左右短期影响的程度。中长期看,体育产业在此次事件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整个行业优化、重组速度会加快,固有的体育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体育经营实体的转型、升级步伐会提升,经营、治理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会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服务、产品的创新会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非典”疫情 体育产业 体育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特性分析与疫情发展趋势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伟炜 杜蓉 +1 位作者 陈曙东 孙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5-1033,共9页
通过研究,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源和致病性有了一定了解,但其传播性质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进一步评估.使用SEIR(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动力学模型对COVID-19再生系数(R0)曲线进行拟合,并基于动态R0,... 通过研究,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源和致病性有了一定了解,但其传播性质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进一步评估.使用SEIR(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动力学模型对COVID-19再生系数(R0)曲线进行拟合,并基于动态R0,对我国湖北省及国外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疫情结果对照分析表明,在严格防疫措施下,我国湖北省的COVID-19疫情传播相较于国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同时,对COVID-19传播特性的分析,也能够为后续疫情防控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再生系数 SEIR动力学模型 疫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思远 谭瀚霖 李东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进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自动修正COVID-19基本再生数(R0),对中国湖北省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的湖北省COVID-19疫情顶点在2020年2月21日,现有确诊病例数约为50000例(2月19日),预计疫情将于3月4日回落至30000例以下,并在5月10日左右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确诊人数顶点为53371例。模型预测的韩国疫情峰值在3月7日,将于4月底结束。结论改进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在COVID-19疫情早期实现了较准确的数据预测,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中及时、有效的强力干预明显影响了疫情的发展进程,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的疫情在3月仍处于上升期,提示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 疫情数据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匡征凌 匡远凤 +1 位作者 郭凯文 方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0-415,共6页
目的对日韩两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中日韩三国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和计算日韩此次疫情单日新增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和病死率并绘制其折线图。通过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 目的对日韩两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中日韩三国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和计算日韩此次疫情单日新增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和病死率并绘制其折线图。通过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以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结果日本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近期可能还会呈上升趋势,韩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SEIR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日韩当前疫情发展的真实数据吻合较好,日韩两国疫情出现拐点的时间分别大致为2020年5月3日和3月12日,疫情有望得到基本控制的时间分别大致为2020年9月16日和6月11日。结论韩国已经到达了疫情的拐点,但未来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实现新增病例归零状态,而日本疫情尚处于传播阶段的早中期,确诊人数还可能会继续上升,两国政府要继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中日韩要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于当前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和输入病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韩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分析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中药组方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吉宇 高天奇 +5 位作者 李德众 司琦 臧凝子 王梅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7,I0005-I0009,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计算Degree值以确定关键靶点,而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发病机制与通路。关键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后于TCMSP数据库逆向收集中药成分,选用度值较高的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再由有效成分收集对应中药,构建关键靶点-有效成分-中药网络,确定度值较高中药并整理其性、味、归经。结果共获取142个COVID-19与PF的共有靶点,保留度值较高的50个关键靶点,其中有32个关键靶点能于TCMSP数据库中匹配到中药成分化合物信息,筛选后有18个关键靶点匹配到31种有意义的中药成分,以度值最高的4个靶点蛋白与度值≥3的7种中药成分进行28次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稳定且良好。GO富集分析主要得出炎症反应、血管系统发育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逆向收集到287种中药,其中度值≥3的73种中药以寒性药、苦味药居多,其次为温性药、辛味药,并且肝、肺经居多,度值≥6的中药分别为苦参、连翘、木蝴蝶、山豆根。结论运用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及分子对接技术对新冠感染后肺纤维化进行靶点、通路、成分和中药预测,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中药组方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纤维化 中药组方预测 逆向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鹏飞 刘钧 +5 位作者 邹紫阳 康喜龙 宋丽 焦新安 孟闯 潘志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7-813,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S-CoV-2 E蛋白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GST标签重组表位蛋白片段,以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表位蛋白与小鼠和人SARS-CoV-2 E蛋白阳性多抗血清的反应性,以初步鉴定SARS-CoV-2 E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表位预测结果显示,E蛋白含有线性B细胞表位Ser6-Val14和Tyr57-Pro71,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序列为Glu8-Val14、Leu39-Tyr59、Ser60-Leu65;表达并纯化含有预测表位的E蛋白片段E1(Ser6-Val14表位)、E3(Tyr57-Pro71)以及阴性对照片段E2(不含表位序列),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结果均显示抗E蛋白小鼠多抗和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只与E1、E3蛋白片段呈阳性反应而与E2蛋白片段均为阴性反应,显示E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正确。结论本研究成功预测并初步鉴定出SARS-CoV-2 E蛋白2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和免疫应答特性分析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B细胞表位 线性表位 预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冬莹 姚弥 +6 位作者 杨信 林恺 夏秋玲 刘明圆 郭发刚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07-4411,共5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疫情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在面对当下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疫情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在面对当下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把防疫工作常态化,及时补足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包括环境建设欠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基层医疗卫生应急能力不足等。建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场地环境、完善制度、提升基层应急能力,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以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久战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常态化 专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的流行差异 被引量:17
16
作者 叶莹 范威 +5 位作者 王文华 王海峰 潘静静 聂轶飞 尤爱国 黄学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汇总河南省含有无症状感染者的聚集性疫情,描述其流行特征,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的差异。结果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57起... 目的探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汇总河南省含有无症状感染者的聚集性疫情,描述其流行特征,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的差异。结果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57起,其中41起有无症状感染者,包含84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省无症状感染者的74.34%(84/113)。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分布在11个地市,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208例,平均每起波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07(2~19)例,16起(39.0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以聚集性疫情调查为主,确诊时间晚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河南省各地市无症状感染者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比率,以商丘市最高,为26.02%。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比较,性别分布流行病学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职业的分布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感染者≤40岁者占58.33%,学生、儿童占28.57%,确认者分别占21.77%、4.03%。结论无症状感染者在年龄和职业分布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存在差异。聚集性疫情调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隔离管理是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珏 梁万年 +7 位作者 刘民 杨维中 刘霞 吴敬 王亚东 单广良 韩辉 周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22-2126,共5页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聚集性疫情,均已得到控制。科学评估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好地应对疫情。然而目前尚缺乏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的工具。目...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聚集性疫情,均已得到控制。科学评估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好地应对疫情。然而目前尚缺乏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的工具。目的构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提供工具。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2月,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从应急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多轮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发现报告能力、精准防控能力、公众防护能力、医疗救治效果、疫情防控效果)、27个二级指标和10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系数为0.710~0.912,该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满分赋值100分,分数越高防控效果越好。结论本研究所构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评估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评价研究(主题)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IR模型分析相关干预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被引量:66
18
作者 耿辉 徐安定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勇 尹小妹 马茂 吕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干预措施下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显示,基于严格限制出行的隔离措施能够减缓COVID-19发病曲线发展的趋势,使潜伏和感染人群的峰值降低45.71%和29.90%,潜伏人群数量较快到达群峰;模拟发现,本次疫情的拐点将出现在3月初,但对比COVID-19疫情实际数据,疫情拐点或将提前出现.结论:COVID-19疫情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巩固成果,全力遏制COVID-19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PYTHON SEIR模型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68
19
作者 曹红梅 韩光曙 +7 位作者 顾海 张燕如 胡红岩 李佳 许青 范洁 姚远 何润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结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建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为全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文献,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目的结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建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为全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文献,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等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际做法,梳理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个阶段要求及管理重点。结果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识别阶段、应急处理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3个阶段的医院应急管理重点,并构建了组织指挥体系、专家救治体系、培训防控体系、综合管理体系、人员调度体系、物质保障体系、信息保障体系、关怀激励体系、科研攻关体系、宣教引导体系等10个方面的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结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系统性强的复杂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常态化运行,多方联动,持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看传染病流行期口腔门诊管理策略 被引量:45
20
作者 华成舸 刘治清 +3 位作者 王晴 杨征 徐庆鸿 张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对口腔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诊疗中的传染病防护提出了新课题。本文结合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参考部分省份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口腔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和本次新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对口腔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诊疗中的传染病防护提出了新课题。本文结合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参考部分省份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口腔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对口腔门、急诊在疫情控制期控制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疫情发生时口腔医疗机构的应对和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控制 口腔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