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在植物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智奕 宁维 +3 位作者 陈利平 李瑜 韩亚伟 史媛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其特点是高通量、低成本,成为更多研究人员进行转录组分析的重要手段。新一代测序技术主要有454测序平台、Solexa测序平台和SOLID测序平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就目前正在发展的3种高通量测序...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其特点是高通量、低成本,成为更多研究人员进行转录组分析的重要手段。新一代测序技术主要有454测序平台、Solexa测序平台和SOLID测序平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就目前正在发展的3种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比较其优缺点,探讨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植物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测序技术 转录组 SNP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测定大室别藻苔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2
作者 申欣 田美 +2 位作者 朱长保 刘会莲 赵方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线粒体基因组的获得传统上通常是采取长PCR结合鸟枪法或步移法测序。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蓬勃发展,以454,Solexa和SOLiD测序平台为代表。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并结合巢式PCR扩增,完成了大室别藻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 线粒体基因组的获得传统上通常是采取长PCR结合鸟枪法或步移法测序。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蓬勃发展,以454,Solexa和SOLiD测序平台为代表。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并结合巢式PCR扩增,完成了大室别藻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大室别藻苔虫线粒体基因组是目前国际上获得的第一条苔藓动物软壁亚目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组全长为15 861bp,比已完成的4种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略大。大室别藻苔虫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0个转运RNA基因。通过与已测得的苔藓动物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已完成的5个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显著不同。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的比较,今后可能会成为探讨该类群系统演化关系的重要信息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室别藻苔虫 线粒体基因组 新一代测序技术 巢式PCR 基因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microRNA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汤海明 陈红 +2 位作者 张静 任景怡 许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4-792,共9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22nt),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s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发育、器官形成、调亡、细胞增殖、肿瘤发生等。近年...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22nt),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s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发育、器官形成、调亡、细胞增殖、肿瘤发生等。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在miRNA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新一代测序技术3大平台的基本步骤和原理,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在miRNA方向的主要应用。相比于传统的miRNA检测方法,新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通量高、对遗传物质检测完全且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探索新miRNA、miRNA互补链、miRNA编辑、miRNA异构体检测以及miRNA靶基因检测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成本不断降低,在未来几年,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使用率或将大大增加。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于miRNA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miRNAs)检 新一代测序技术 miRNA检 miRNA靶基因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抗癌药物精准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永孜 杨丽雯 +9 位作者 李强 陈骏 王冬园 陈秋月 王卓智 李居怡 邓艾平 韩勇 吕永宁 张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个性化医学提供前所未有的潜力,生物医学和癌症基因组学在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革。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的不断提高,高通量测序在多组学生物数据的获取和挖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个性化医学提供前所未有的潜力,生物医学和癌症基因组学在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革。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的不断提高,高通量测序在多组学生物数据的获取和挖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抗癌药物精准治疗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将针对不同测序方法在抗癌药物精准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其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抗癌药物 新一代测序技术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全基因组范围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新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梁芳 徐柯 +5 位作者 龚朝建 李俏 马健 熊炜 曾朝阳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6-227,共12页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提供了一种相对于ChIP-chip高分辨率、低噪音、高覆盖率的研究方法.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ChIP-seq逐步成为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机制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就该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ChIP-seq数据分析过程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seq 新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一代测序数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算法
6
作者 李杰 李苗 袁细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82-289,共8页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交叉感染疾病甚至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检测病原微生物对于感染或传染疾病的有效防御和精准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检测方法往往是采用培养手段进行观察和鉴别,但由于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交叉感染疾病甚至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检测病原微生物对于感染或传染疾病的有效防御和精准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检测方法往往是采用培养手段进行观察和鉴别,但由于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有限,难以满足现代精准医疗中对病原微生物的准确且完备的检测要求。基于DNA分子水平上的病原微生物新型检测手段在当前得到发展和密切关注,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被检样本的DNA测序数据,运用统计计算或机器学习方法判别样本中含有哪些病原微生物。以新一代测序数据为背景,以16S rDNA序列为分析对象,建立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病原微生物精准检测算法,其核心思想在于:将16S rDNA序列的测序读段与病原微生物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依据比对状态提取三种特征,以此构建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模型,判别病原微生物库中每种微生物在被检样本中是否存在,从而达到病原微生物的精准检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国际同行算法做了比较,表明该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测序技术 病原微生物检 特征提取 朴素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6,共1页
数十年间,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均是“一刀切”,而忽视了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变异。1990年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加速了癌症基因组学的发展。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于2005年提出,标志着癌症基因组测序... 数十年间,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均是“一刀切”,而忽视了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变异。1990年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加速了癌症基因组学的发展。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于2005年提出,标志着癌症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开始。预计到2030年,进行基因组测序的肿瘤患者数量可达到上亿。在肿瘤领域,临床中的基因组测序目前是利用外显子组进行测序,但外显子仅占人类基因组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测序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 肿瘤治疗 基因组 基因变异 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患者 外显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研究新技术:RNA-Seq及其应用 被引量:215
8
作者 祁云霞 刘永斌 荣威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202,共12页
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转录组研究能够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基因结构,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RNA-Seq作为一种新的高效、快捷的转录组研究手段... 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转录组研究能够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基因结构,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RNA-Seq作为一种新的高效、快捷的转录组研究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对转录组的认识。RNA-Seq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组织或细胞中所有RNA反转录而成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通过统计相关读段(reads)数计算出不同RNA的表达量,发现新的转录本;如果有基因组参考序列,可以把转录本映射回基因组,确定转录本位置、剪切情况等更为全面的遗传信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文章主要介绍了RNA-Seq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并就RNA-Seq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转录组 新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与RNA-Seq技术 被引量:63
9
作者 张春兰 秦孜娟 +2 位作者 王桂芝 纪志宾 王建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6,共6页
转录组是特定细胞或组织在特定时间或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通过对转录组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的基因表达、研究结构变异及发现新基因等。转录组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平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内容也在... 转录组是特定细胞或组织在特定时间或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通过对转录组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的基因表达、研究结构变异及发现新基因等。转录组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平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内容也在逐渐完善。RNA-Seq作为一种新的转录组研究手段,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能够更为快速、准确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物体转录信息。主要比较近年来转录组研究的几种方法和几种RNA-Seq的研究平台,并着重介绍RNA-Seq的原理、用途、步骤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内容,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RNA-SEQ 新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儿游离DNA的无创产前筛查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宣佑 徐晨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由于规避了有创操作的潜在流产风险,且检测准确性高,一经出现就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刻改变了当前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新一代测序技术、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 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由于规避了有创操作的潜在流产风险,且检测准确性高,一经出现就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刻改变了当前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新一代测序技术、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富集扩增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生物信息算法的诞生进一步提高了NIPT的性能,NIPT的检测范围从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扩展到全基因组范围的染色体非整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染色体非整倍体 新一代测序技术 无创产前检 产前诊断 临床实践 扩增技术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辉 张庆芳 +3 位作者 迟乃玉 曹海龙 赵勇 杜昱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2-35,共4页
宏基因组学作为研究微生物种群生态分布、群体遗传特征和基因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海洋等极端环境中分离与鉴定新型工业酶制剂的有效工具。综述海洋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宏基... 宏基因组学作为研究微生物种群生态分布、群体遗传特征和基因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海洋等极端环境中分离与鉴定新型工业酶制剂的有效工具。综述海洋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宏基因组学领域中如新一代测序技术等,以期为从海洋环境中开发具有工业潜力和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文库筛选 新一代测序技术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CODE计划和功能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楠 渠鸿竹 方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阐释基因组信息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自2003年开始,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投资近3亿美元启动"DNA元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N...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阐释基因组信息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自2003年开始,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投资近3亿美元启动"DNA元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计划,集结了来自美国、中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和新加坡等国家的32个实验室的440余名科学家,共同鉴定并分析人类基因组中所有的功能调控元件。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实验手段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ENCODE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定了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修饰区域及其对染色质结构的作用,进而确定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确定了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的信息,并构建了转录因子调控网络;进一步修订更新了假基因和非编码RNA数据库;并确定了调控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与疾病相关联。这些发现一方面有助于系统解析基因和基因组信息、调控元件的调控作用以及非编码区转录调控等分子机制;同时也将为转化医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文章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实验手段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对ENCODE计划的贡献、表观遗传学研究与ENCODE计划的关联性、ENCODE计划的主要科学成果等,同时展望了ENCODE计划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ODE 表观遗传学 新一代测序技术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微生物菌群基因组的研究方法
13
作者 孙笑非 潘宝海 孙冬岩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1,共3页
动物体内定植大量的微生物菌群,有细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菌群结构。由于许多微生物在体外很难得到纯培养物,所以将菌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由于可以不依赖培养方法复制出DNA序列进行测序方法的出现,使得进行更复... 动物体内定植大量的微生物菌群,有细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菌群结构。由于许多微生物在体外很难得到纯培养物,所以将菌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由于可以不依赖培养方法复制出DNA序列进行测序方法的出现,使得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和复杂系统中系统抽样成为可能。这些方法揭示不同位点、不同个体以及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群落结构的差异。就微生物菌群基因组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不可培养微生物 新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南标准共识》专栏
14
作者 王秋菊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415,共2页
《中华耳科学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历经了17个春秋的淬炼和发展,于2017年在2008种核心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8年,在2000余种医学及相关期刊中,仅13本期刊入选“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历经了17个春秋的淬炼和发展,于2017年在2008种核心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8年,在2000余种医学及相关期刊中,仅13本期刊入选“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中华耳科学杂志》以排名第二的成绩登榜。2019年《中华耳科学杂志》又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随着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微创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遗传咨询等前沿领域的拓展和发展,《中华耳科学杂志》也时刻进行着自我的改进和创新。由此,与临床耳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指南标准共识》专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期刊 耳科学 新一代测序技术 手术机器人 遗传咨询 医疗大数据 人工智能 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机制及致瘤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喻正源 宋亚莉 +5 位作者 龚朝建 曾朝阳 卢建红 李小玲 熊炜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31,共8页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瘤性DNA病毒 整合 肿瘤 基因组 新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临床防控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芳洲 杨华威 +1 位作者 严育林 赵祖凯 《猪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31-34,共4页
1猪流行性腹泻临床流行特点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很多,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等。造成临床猪只腹泻的病原性因素较多,近年来伴随着常规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广... 1猪流行性腹泻临床流行特点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很多,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等。造成临床猪只腹泻的病原性因素较多,近年来伴随着常规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有很多腹泻相关病毒的检出,且广泛存在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 混合感染 病原性 规模化猪场 新一代测序技术 临床防控 猪丁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伪狂犬病毒变异与流行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燕歌 《中国畜牧业》 2023年第20期99-100,共2页
伪狂犬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几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猪是伪狂犬病毒的天然宿主,感染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母猪流产、新生仔猪致死性脑炎(死亡率达100%)、猪呼吸窘迫和生长障碍。多年来,伪狂犬病毒感染给全... 伪狂犬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几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猪是伪狂犬病毒的天然宿主,感染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母猪流产、新生仔猪致死性脑炎(死亡率达100%)、猪呼吸窘迫和生长障碍。多年来,伪狂犬病毒感染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伪狂犬病毒感染可引起人眼内炎症和脑炎,有研究人员利用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确定了伪狂犬病毒在患者组织中的特定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养猪业 新一代测序技术 生仔猪 生长障碍 母猪流产 流行现状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推荐
18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68,共2页
Nature Genetics|新一代测序技术助力小麦基因组测序和抗病基因的克隆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作物,不但基因组庞大、重复序列多,且不同种质间普遍存在大量染色体的结构重组和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渗入等现象。因此,在小麦中直接进行重要性状基因... Nature Genetics|新一代测序技术助力小麦基因组测序和抗病基因的克隆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作物,不但基因组庞大、重复序列多,且不同种质间普遍存在大量染色体的结构重组和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渗入等现象。因此,在小麦中直接进行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的难度较大。条锈病(Strip/Yellow rust)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虽然在小麦及其近缘种基因库中已定位了83个条锈抗病基因,但只有9个被成功克隆。近日,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Simon与CenGen有限公司Renée两个研究组合作,通过HiFi测序技术对南非普通小麦品种Kariega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组装,并成功克隆了小麦条锈抗病基因Yr27(2022年3月14日发表,doi:10.1038/s41588-022-010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品种 异源六倍体 条锈病 抗病基因 新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组 基因克隆 结构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