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古典文献中的三种“斯基泰人”概念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雪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34-43,共10页
在角田文卫所归纳的"匈奴"概念启发下,本文检视西方古典文献中相关"斯基泰人"之用例,指出西方古典作家笔下有三种斯基泰人概念。一是将之视为游牧民族,涵括整个上古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这是绝大多数西方古典作家的... 在角田文卫所归纳的"匈奴"概念启发下,本文检视西方古典文献中相关"斯基泰人"之用例,指出西方古典作家笔下有三种斯基泰人概念。一是将之视为游牧民族,涵括整个上古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这是绝大多数西方古典作家的看法。而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我们发现斯基泰人有另外两种概念,既可以指王族斯基泰人这个血缘部落,又可以指以王族斯基泰人为首构成的政治体。这三种概念互有联系,但因内涵不同,在各自语境中的所指具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基泰人 欧亚草原 王族斯基泰人 基提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时期“斯基泰人”概念的历史衍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三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0-16,共7页
学界对于斯基泰人历史的研究多以希罗多德的记载为出发点,但在基本概念上多存分歧。翻阅古典作家的相关著述可知,随着欧亚草原在古代世界的历史演进,"斯基泰人"这一概念在具体含义上也发生了明显的东延趋势。从古典时代到希... 学界对于斯基泰人历史的研究多以希罗多德的记载为出发点,但在基本概念上多存分歧。翻阅古典作家的相关著述可知,随着欧亚草原在古代世界的历史演进,"斯基泰人"这一概念在具体含义上也发生了明显的东延趋势。从古典时代到希腊化时期再到罗马时期,"斯基泰人"所指从最初的黑海以北的游牧民衍化至后来对于东与印度接壤的整个游牧民的一种泛称,这无疑反映着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进程的特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基泰人 西方古典作家 游牧民族 欧亚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鬼方、斯基泰人、塞人与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龙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7,共9页
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与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密不可分。早在汉代之前,草原丝路的不同路段已由不同地区的游牧人群所贯通,并在阿尔泰地区实现对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鬼方的迁移促成了草原丝路东段的贯通,斯基泰人的西迁贯通了草原丝路西段,... 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与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密不可分。早在汉代之前,草原丝路的不同路段已由不同地区的游牧人群所贯通,并在阿尔泰地区实现对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鬼方的迁移促成了草原丝路东段的贯通,斯基泰人的西迁贯通了草原丝路西段,塞人的迁移则贯通了草原丝路中亚段。草原丝路全线贯通后,一条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的交通线正式形成,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路 鬼方 独目人 斯基泰人 塞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弓箭分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中原 仪德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复合弓与埃及图坦卡蒙复合弓年代相近,表明墓地所属人群在公元前1千纪已经掌握复合弓制作技术。洋海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早期复合弓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复合弓,在制作技术上具有明显承接关系...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复合弓与埃及图坦卡蒙复合弓年代相近,表明墓地所属人群在公元前1千纪已经掌握复合弓制作技术。洋海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早期复合弓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复合弓,在制作技术上具有明显承接关系。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元年,洋海地区与外界的弓箭制作技术互动更加活跃,出现了尼雅类型复合弓技术。本文从形制、材料、工艺等方面对洋海墓地出土的弓箭进行科学分析,梳理洋海弓箭技术发展全貌,完善了弓箭技术史研究所需的部分基础资料;通过与同时期欧亚大陆其他弓箭类型的对比分析,可追溯洋海非对称∑弓形起源于东亚的可能,并了解游牧经济、金属箭头、战争等因素对复合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可发现洋海弓箭对斯基泰弓箭起源的重要影响,进而探索∑弓形的早期传播路径和弓箭技术交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复合弓 筋角弓 基泰 ∑弓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出土刺绣所见多元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邝杨华 刘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80,共6页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出土的许多刺绣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山普拉、诺因乌拉、莫高窟、阿斯塔那和都兰等地出土的刺绣为例,通过与邻近地区出土的相同或相近时期的文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与邻近地区密切的文化联系...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出土的许多刺绣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山普拉、诺因乌拉、莫高窟、阿斯塔那和都兰等地出土的刺绣为例,通过与邻近地区出土的相同或相近时期的文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与邻近地区密切的文化联系——山普拉出土的卷草纹绣是中国楚汉文化西渐的结果,诺因乌拉出土的草原风格动物纹绣反映了欧亚草原斯基泰文化对匈奴的影响,莫高窟出土的刺绣佛像和菩萨像是印度佛教文化东传的表现,阿斯塔那和都兰等地出土的联珠纹和新月纹绣则代表了自西而来的波斯和伊斯兰文化。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碰撞与融合从丝路出土的刺绣可见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 丝绸之路 多元文化 冏形图案 基泰 联珠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欧草原野兽风格若干纹样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沈爱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1,共8页
亚欧大草原诸民族艺术表现以"野兽风格纹样"而著称,这种草原艺术的造型极为丰富,既体现了种种古老文明对草原的影响,也体现了草原民族的创造力量。本文就"野兽风格纹样"的造型特点和部分纹样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概要... 亚欧大草原诸民族艺术表现以"野兽风格纹样"而著称,这种草原艺术的造型极为丰富,既体现了种种古老文明对草原的影响,也体现了草原民族的创造力量。本文就"野兽风格纹样"的造型特点和部分纹样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概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泰三要素 野兽风格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中鹿图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89-99,共11页
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岩画点,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鹿图像在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数量仅次于牦牛图像。通过对鹿图像的综合考察,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A型风格距今约3 200年~2 500年、B型风格距今约2 700年... 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岩画点,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鹿图像在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数量仅次于牦牛图像。通过对鹿图像的综合考察,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A型风格距今约3 200年~2 500年、B型风格距今约2 700年~2 300年、C型风格距今约2 300年~1 100年,从A型风格向C型风格的演变反映出了鹿图像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B型风格的鹿图像不仅受到了北方草原斯基泰风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西藏岩画中鹿图像风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岩画 通天河流域 鹿图像 基泰风格 西藏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草原的古代骑马民族
8
作者 林俊雄 张志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2-72,共11页
在欧亚大草原上,由于骑马游牧民没有过定居生活,因而没有建造物遗迹保存下来.但是,从古墓的建造形式及其出土文物中,我们却能够了解斯基泰、萨迦、匈奴等骑马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邻近地区或民族的影响.
关键词 欧亚草原 斯基泰人 定居生活 匈奴人 希罗多德 考古调查 石人墓 古墓群 巴泽雷克 石堆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比·鲜卑·西伯利亚——从《楚辞·二招》描写的带钩谈到古代文化交流 被引量:6
9
作者 萧兵 《人文杂志》 1981年第1期15-22,60,共9页
(一)“坐客满堂,视钩各异” 《楚辞·招魂》在极力铺写“六博”赌戏热烈紧张之时,为什么突然插进这么一句:“晋制犀比,费白日些”。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汉〕王逸《章句》(简称王注)说:“言晋国工作簿棋箸,比集犀角以为雕饰,投之... (一)“坐客满堂,视钩各异” 《楚辞·招魂》在极力铺写“六博”赌戏热烈紧张之时,为什么突然插进这么一句:“晋制犀比,费白日些”。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汉〕王逸《章句》(简称王注)说:“言晋国工作簿棋箸,比集犀角以为雕饰,投之(白高)然如日光也”。这个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解释甚至控制和影响了现代的一些注解:“晋国所制作之博箸之器,以犀比刻之,(日费)然有光如白日也”。“犀比,可能是犀角制成的另一种赌具。这两句是说,除了六簿而外,还有这种玩意,大家玩起来,费了整天的时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 带钩 《楚辞》 基泰 西伯利亚 古代文化 犀角 匈奴 《大招》 赌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欧亚草原翼兽造型探源——以格里芬为主要线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龙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8-98,共11页
翼兽造型是斯基泰艺术动物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斯基泰艺术中的出现和发展与外来格里芬造型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斯基泰艺术中翼兽造型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近东型、希腊型、波斯型和融合不同文化后自身创造的斯基泰型。... 翼兽造型是斯基泰艺术动物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斯基泰艺术中的出现和发展与外来格里芬造型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斯基泰艺术中翼兽造型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近东型、希腊型、波斯型和融合不同文化后自身创造的斯基泰型。在大致同一时期,中国境内也突然出现了带有异域风格的翼兽造型。考古发现表明,翼兽造型由希腊、西亚传入欧亚草原,后继续东传到达中国。这条传播路径就是日后所称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 基泰艺术 格里芬 翼兽 草原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伊关系的开端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5-47,共3页
中伊关系的开端似乎已成定论,即人们常把张骞通西域作为中国和伊朗相互往来的开端。但本文认为中伊关系的开端上限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基泰贸易 穆天子西行 张骞通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金牌饰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前学 《文博》 1997年第4期65-66,共2页
透雕双驼纹金牌饰(图1):呈长方形,长7.6,宽4厘米,重82.5克,1974年西安北郊龙首村出。牌饰四周有一圈凸起的边框,中央有一株树冠繁茂,枝条下垂的阔叶树,树干两侧各有一只骆驼相对昂首而立。骆驼口衔枝叶,尾卷曲,四肢强健,形象威武,刻画... 透雕双驼纹金牌饰(图1):呈长方形,长7.6,宽4厘米,重82.5克,1974年西安北郊龙首村出。牌饰四周有一圈凸起的边框,中央有一株树冠繁茂,枝条下垂的阔叶树,树干两侧各有一只骆驼相对昂首而立。骆驼口衔枝叶,尾卷曲,四肢强健,形象威武,刻画生动逼真,具有极强的立体感。牌饰背面有两半圆钮。铸造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鄂尔多 匈奴族 匈奴人 青铜器 我国北方 基泰 铸造成型 战国至秦汉 动物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克的涵义、起源与分布
13
作者 尹伟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53-60,共8页
“塞克”,古波斯大流士碑铭中称sakā,希腊史家著作中称Saca或Saga,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称Saka,中国古文献中称之为“塞”、“塞种”。众多迹象表明,塞克人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以前就早已为世人所知,并对欧亚内陆历史... “塞克”,古波斯大流士碑铭中称sakā,希腊史家著作中称Saca或Saga,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称Saka,中国古文献中称之为“塞”、“塞种”。众多迹象表明,塞克人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以前就早已为世人所知,并对欧亚内陆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了。对于塞克历史的研究,国外不仅起步早,而且成果也多,但国内由于种种条件所限,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上,近些年,虽有几位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塞克历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笔者发现,他们对西方的研究成果注重有余,而对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则重视不够。本来,远古塞克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在今苏联中亚及南俄草原地带,所以,苏联学者对塞克的研究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应用苏联的研究成果,那么对塞克的研究就会大有裨益。本文就是朝此方向做的一次努力,乖舛之处,定然不少,悉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泰 大流士 希罗多德 特拉波 研究成果 中亚地区 苏联 公元前 塞种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骞通西域与西南夷
14
作者 斯维至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83-87,共5页
张骞通西域,“凿空”了我国由新疆通向中亚、西南亚以至欧洲的道路,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通西域以前,由我国的“西南夷”通向东亚的另一条道路,使东亚北方的游牧部落一部分人,即斯基泰人、突厥人与我国... 张骞通西域,“凿空”了我国由新疆通向中亚、西南亚以至欧洲的道路,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通西域以前,由我国的“西南夷”通向东亚的另一条道路,使东亚北方的游牧部落一部分人,即斯基泰人、突厥人与我国的羌人、西南夷人混合起来,从而发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兹将这一被人忽略的问题重新提出来,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张骞通西域 基泰 镂花 乌孙 大月氏 饰物 游牧部落 石寨山 君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罗多德与米底
15
作者 王兴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希罗多德与米底王兴运研究米底的历史主要是依据希罗多德的《历史》的记述。希罗多德是一位谨慎的历史学者。在营救当时已被普遍遗忘的以往事件的限度内,他的记述是可靠的。近现代以来,由于考古学和亚述学的发展,历史学者根据亚述、... 希罗多德与米底王兴运研究米底的历史主要是依据希罗多德的《历史》的记述。希罗多德是一位谨慎的历史学者。在营救当时已被普遍遗忘的以往事件的限度内,他的记述是可靠的。近现代以来,由于考古学和亚述学的发展,历史学者根据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史料有了对希罗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公元前 基泰 亚述 伊朗语 《历史》 乌拉尔 雅利安人 统治时期 巴比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草原动物纹饰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孝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8年第1期32-38,共7页
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无沦是从陵墓形制规模上.还是从出上的数量众多的玉器、印章和金带扣上来说,均在考古发现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墓除出土有200多种精心雕刻的和阗玉玉器外,还出土具有... 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无沦是从陵墓形制规模上.还是从出上的数量众多的玉器、印章和金带扣上来说,均在考古发现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墓除出土有200多种精心雕刻的和阗玉玉器外,还出土具有中亚地区装饰风格的金带扣、银盆及大批铁兵器等.其中金带扣图案艺术尤为令人注目.她不但璀璨精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图像风格迥异的背后,还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拟就此点分析汉代与中亚、西亚的文化交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饰 徐州狮子山 基泰 欧亚草原 楚王陵 北方游牧民族 鄂尔多青铜器 带扣 艺术形式 公元前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