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1
作者 汤三泉 王文博 +2 位作者 文王强 李国军 陈焕雄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算机导航组(n=27)和透视组(n=41),计算机导航组患者给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治疗,透视组患者给予C臂X线透视下OLIF治疗,两组术后均连续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和住院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置钉准确率)、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机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透视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透视组(P<0.05);术后1周和1、3个月计算机导航组VAS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透视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计算机导航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P<0.05);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计算机导航组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OLIF治疗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椎间隙高度损失;同时对提升患者置钉准确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透视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向爽 钱婧 +2 位作者 陆家勇 孙胜 王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34.82±20.37)min,平均出血量(164.38±50.38)ml。68例患者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28±1.37)分,ODI评分为(67.38±5.62)分,JOA评分为(11.28±1.74)分,椎间隙高度为(9.34±1.82)mm,椎间孔高度为(16.83±2.71)mm;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为(3.01±0.63)分,ODI评分为(32.18±5.49)分,JOA评分为(21.37±1.95)分,椎间隙高度为(11.63±2.13)mm,椎间孔高度为(19.63±2.38)mm。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9.60±5.47)分,一般状况评分为(77.63±4.54)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9.61±5.49)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0.64±5.34)分,精力评分为(78.51±5.49)分,情感功能评分为(77.51±5.8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75.53±5.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34±5.46)分;患者手术后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6.63±5.62)分,一般状况评分为(83.48±5.39)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4.36±5.62)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6.29±5.27)分,精力评分为(84.39±5.82)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4.46±5.4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5.74±5.4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36±5.29)分。手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精力、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55.85±5.84)分、SDS评分为(58.62±5.23)分;患者手术后的SAS评分为(42.63±5.31)分、SDS评分为(44.39±5.76)分。手术后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明确,能使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盘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志 秦世强 +1 位作者 马成利 倪文卓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均进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均进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75 min,平均(134.82±20.37)min;出血量为100~300 mL,平均(164.38±55.38)m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指数(OD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腰椎疗效评分标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心理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文辉 豆洋洋 +6 位作者 杨风光 何宗儒 杨玉平 范立真 程晴灏 刘杰 台会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15.0)岁;病程6~24(14.0±7.0)个月;L_(2)-L_(3)7例,L_(3)-L_(4)12例,L_(4)-L_(5)5例;结核感染19例,布氏杆菌感染5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13.0±6.0)个月。手术时间(132.5±21.4)min,术中出血量(227.3±43.1)ml。ESR、CRP分别由术前的(82.34±18.62)mmol·h^(-1)、(53.08±21.84)mg·L^(-1),降低至术后1个月的(33.52±17.31)mmol·h^(-1)、(15.48±8.36)mg·L^(-1)(P<0.05)。VAS由术前的(7.52±1.3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1.74±0.8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7.86±3.95)分提高至术后1个月的(24.72±3.19)分(P<0.05)。术前4例有神经症状,ASIA分级为D级,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为E级。术后1例出现腰大肌受损,3周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予胃肠减压、灌肠后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特别是病灶位于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特异性感染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融合术 腰椎感染 微创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外侧入路融合术 腰椎滑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5
7
作者 步秀兰 杨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6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2~1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7.4±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8±20.6)mL;术后平均住院日(5.8±1.1)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手术及手术护理配合相关并发症。6个月随访过程中,未见后方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或断裂,未出现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有良好效果,规范的手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默契的手术配合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外侧融合术 后路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胜东 成鹏 +2 位作者 杜少文 刘翔 叶凯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前凸角(FSL)、椎间孔高度(FH)、滑脱角(S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OLIF组均少于TLIF组(均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显著好转,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DH、F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L、FSL、S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LIF组有6例(18.2%)出现并发症,TLIF组5例(14.3%)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和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及康复时间快等优势,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外侧融合术 融合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盼可 朱广铎 +5 位作者 任志楠 于磊 朱剑 曹书严 宋鑫 镐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54例翻修手术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OLIF 25例,PLIF 29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术前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结果与PLIF组相比,OLIF组手术时间短[(111.8±42.4)min vs.(203.9±53.1)min,t=-6.695,P=0.000],术中出血少[(103.6±74.0)ml vs.(545.5±256.2)ml,t=-8.8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5±2.2)d vs.(13.8±5.1)d,t=-5.154,P=0.000]。2组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3.9)月vs.(18.1±3.8)月,t=1.352,P=0.182]。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OLIF组96.0%(24/25),PLIF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37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与PLIF组相比,OLIF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邻近节段退变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钱忠来 朱晓宇 陈康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治疗 外侧腰椎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彪 李世伟 +4 位作者 谢永波 张兵 郑科 徐阳 杨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OLIF组3种影像学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与TLIF组椎间融合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内镜辅助下,OLIF比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外侧融合术(OLIF) 腰椎融合术(TLIF)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国平 邓芳文 +3 位作者 孙德贵 胡建华 林敬明 尹新生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4期259-26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学杂志等相关杂志;全面收集PL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RCT或非RCT,用Rev 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总体临床疗效和术后骨性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OR=0.50,95%CI(0.28,0.88),P=0.02;OR=0.32,95%CI(0.18,0.57),P<0.000 1]。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背部疼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PLF组[MD=0.76,95%CI(0.48,1.04),P<0.00001;OR=2.41,95%CI(1.09,5.34),P=20.03;OR=6.06,95%CI(2.00,18.33),P=0.001]。术中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5.25,95%CI(-427.84,317.34),P=0.77;MD=-19.32,95%CI(-64.98,26.51),P=0.41]。结论:与PLF相比,PLF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减少背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者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晓勇 胡向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56-57,61,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腰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忠友 何登伟 +8 位作者 倪文飞 陈平泉 俞伟 宋永兴 吴宏飞 范时洋 宋国浩 王海峰 裴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6-764,共9页
目的:总结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再手术原因和策略,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失败后再次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44~81(61.89... 目的:总结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再手术原因和策略,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失败后再次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44~81(61.89±8.80)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腰椎退行性滑脱6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4例。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 OLIF 16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7例,2节段2例,3节段4例。均于初次术后3个月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再手术方法:予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予后路椎板间隙开窗并融合器调整神经根松解2例、内镜下关节突成形神经根松解1例、后路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松解1例、椎弓根螺钉调整1例、椎间孔内镜下探查减压术1例;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翻修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对比再次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过程中观察融合器沉降或再移位现象,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测量并对比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再次手术前、再次手术后3~5 d、再次手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1±7.3)个月。初次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未缓解病例其神经症状于3~6个月完全缓解或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融合器无进一步移位。椎间隙高度在初次术后均获得明显恢复,但出现早期的快速丢失,经再次手术后,椎间隙高度仍有部分丢失。腰痛VAS由再次术前的(6.20±1.69)分至末次随访时的(1.60±0.71)分(P<0.05);ODI由再次术前的(40.60±7.01)%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14±2.66)%(P<0.05)。结论:OLIF术后存在因失败而需再次手术风险,再手术原因包括患者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方式、术中的终板损伤、术中的神经损伤、术后融合器的明显沉降、术后融合器移位等。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OLIF术后再手术多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但仍需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侧融合 并发症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三标 梅盛前 +3 位作者 徐文斌 方向前 范顺武 黄力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20-427,共8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OLIF组和TLIF组,每组30例。其中OLIF组采用OLIF+后路肌间隙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2~74(62.6±8.3)岁;TLIF组采用左侧入路TLIF治疗,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1(61.7±10.4)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观察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分析实验室指标,包括术后第1、5天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评定临床疗效,根据术后不同时期腰腿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LIF组(P<0.01)。OLIF组术后DH恢复优于TLIF组(P<0.05)。OLIF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左侧腰大肌面积及高信号程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LIF组左多裂肌面积与左最长肌面积及左多裂肌与左最长肌Mean值低于TLIF组(P<0.05)。OLIF组术后第1、5天CK较TLIF组低(P<0.05)。术后第3天OLIF组腰背痛及下肢痛VAS低于TLIF组(P<0.05)。术后12个月ODI及术后3、6、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下肢皮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2例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考虑与腰大肌牵拉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0%(3/30)。TLIF组术后1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受限,考虑神经根牵拉有关;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导致硬膜囊撕裂;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考虑椎旁肌剥离损伤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3%(4/30)。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6个月时椎间全部融合,无融合器塌陷。结论:OLIF与TLIF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但OLIF手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较轻,DH恢复较TLIF有明显优势。同时从实验室指标CK变化及影像学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及T2像高信号比较,可以看出OLIF术式对肌肉损伤及干扰程度低于T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融合术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护理配合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慧敏 徐宏光 +2 位作者 许友 鲍志平 李淑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及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5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OLIF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VAS评分、ODI指数、脊柱生活量表...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及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5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OLIF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VAS评分、ODI指数、脊柱生活量表评分。结果:在VAS评分、ODI指数、脊柱生活量表评分方面,术前分别为(4.78±1.18)分、(30.81±8.40)分、(65.31±7.65)分,术后3天随访分别为(2.14±0.86)分、(20.88±7.27)分、(52.40±9.47)分,术后VAS评分、ODI、脊柱生活量表评分方面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15例并发症(25.9%),其中6例为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3%,腰椎节段动脉损伤2例(3.4%),处理后未发生大出血;终板损伤3例(5.2%),腹膜损伤1例(1.7%);9例为术中并发症(15.5%),左侧交感神经损伤3例(5.2%),左侧大腿前侧疼痛1例(1.7%),左侧股四头肌无力2例(3.4%),融合器下沉3例(5.2%)。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降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外侧融合术 护理配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旭栋 马维虎 +2 位作者 蒋伟宇 阮超越 陈云琳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3例,...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3例,其中腰椎不稳症8例,轻中度腰椎滑脱症5例;男5例,女8例;年龄56~73岁,平均62.1岁;均为单节段融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通过腰椎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及手术前后椎间孔面积变化。结果:1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8±5.2)min,平均失血量(82.5±22.6)ml。术后1例大腿内侧麻木,1例屈髋肌力下降,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31±0.75)分降低至(2.31±0.75)分(P<0.05),ODI由术前的(42.58±1.55)%降低至(12.55±0.84)%(P<0.05);影像学证实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完全融合,5例患者部分融合;椎间孔面积由术前的(94.86±2.44)mm^2提高至术后的(150.70±7.02)mm2(P<0.05)。结论 :极外侧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早期疗效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经皮固定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狭窄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俊安 洪晔 +1 位作者 陈志刚 吕书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97-100,145,共5页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LIF组(45例)和MIS-TLIF组(44例)。OLIF组采用OLIF治疗,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手术效果,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低于MIS-TLIF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IS-TLIF组,手术效果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OLIF组ODI低于MIS-TLIF组,JOA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O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与MIS-TLIF比较,OLIF治疗DLS合并LSS患者能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手术效果,增强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融合术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侧弯 腰椎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腰椎管狭窄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彦伟 卫星 +1 位作者 吕宏乐 刘全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2.87±2.10)、临床治疗效果(85.71%)、术后并发症(2.86%)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74±0.1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5.32±2.41)、临床治疗效果(79.41%)、术后并发症(11.7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3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疗效评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东明 刘恩志 严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51-53,共3页
目的对比性研究椎弓根钉辅助后路椎体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对7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组40例(A组),辅助后外侧融合组32例(B组)。A组JOA评分5.8分,B组6.5分。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后路椎板减压,短... 目的对比性研究椎弓根钉辅助后路椎体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对7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组40例(A组),辅助后外侧融合组32例(B组)。A组JOA评分5.8分,B组6.5分。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后路椎板减压,短节段经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固定。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218min,出血量平均750ml;B组手术时间150min出血量平均450ml。术后JOA评分:A组13.5分,B组12.8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植骨融合率A组98.5%,B组82.5%,术后A组矫正率高于B组。结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均是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前者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技术要求高,但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滑脱矫正率丢失少。后者也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术前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既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疾患 外侧融合术 融合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