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融文风论——兼论孔融能领建安文风之先的原因 |
熊礼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9 |
2
|
|
|
2
|
《文心雕龙》文风论 |
仇幼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
3
|
前期儒家文风论略 |
刘周堂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8 |
0 |
|
|
4
|
清代科举教科书:《钦定四书文》的编选与文风宗尚 |
宋豪飞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作为方法的士风与文风——论《故都的秋》的民族审美心理 |
郑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6
|
太学学官“作新斯文”职责与北宋太学文风变革 |
王朋飞
马自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作为话语的新闻文风 |
黄晓军
杨思文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8
|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
张新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9
|
《帝京景物略》与竟陵文风 |
吴承学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8
|
|
|
10
|
关于《数学教育学报》文风的建议 |
张奠宙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2 |
10
|
|
|
11
|
论宋代公文文风的嬗变 |
冒志祥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2
|
经世致用文 为时为事著——当前考场浮华文风探源 |
管然荣
任海霞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13
|
开清初散文风气之先的王猷定 |
罗宗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
14
|
地域文化与魏晋文风的演进 |
宋展云
柳宏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5
|
如何看待中西译论研究的差距——兼谈学术争鸣的学风和文风 |
谢天振
|
《学术界》
|
2002 |
8
|
|
|
16
|
论17世纪早期英国文风变迁的文化动因 |
蒙雪琴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17
|
新闻文风:话语的重建与社会行动 |
黄晓军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8 |
4
|
|
|
18
|
唐宋派与明中期科举文风 |
余来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9
|
清代敕修文章选本及其对文风建设的意义 |
孟伟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3
|
|
|
20
|
论刘诜的平易文风 |
李超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