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文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34-543,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成为学者的自觉意识。接受史研究是为了沟通古今审美经验,让古典走向现代。接受史作为与创作史前后衔接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新维度,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更紧邻文学史料学的学术研究史,在主体范围、对象性质、功能任务和研究态度等方面,均有实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史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新进境与新标杆——尚永亮教授《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读后
2
作者
张佳
《长江学术》
201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畛域,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尚永亮教授领衔完成...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畛域,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尚永亮教授领衔完成的逾百万字的大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以下简称《考察》)于2010年11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以其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洞幽烛微的细节探讨、深邃的理论总结和通达的线条描述打造了唐代文学外围研究的新进境,树立了古代文学传播接受研究的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史
诗歌传播
唐代
文学
文化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元和
中唐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
被引量:
1
3
作者
闵定庆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新途径,昭示着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浮现。王红霞博士著《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作为李白接受史研究的第一部断代史,真实复原了有宋一代李白接受史多姿多彩的样态,生动、深入地刻画了宋人诗歌创作、审美趣味与文化心态的嬗变史。这一学术成果的撰作,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感觉与深厚的学术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文学接受史
》
李白
宋代
文化象征
王红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术研究
品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王翼飞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较早的如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等。不仅诗歌是这样,对词的接受与传播研究也逐渐兴起,如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从词的创作和理论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与
接受
《中国古典
文学接受史
》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
接受
诗学》
中国古代
文学
唐宋词
诗歌
接受
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文忠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34-543,共10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成为学者的自觉意识。接受史研究是为了沟通古今审美经验,让古典走向现代。接受史作为与创作史前后衔接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新维度,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更紧邻文学史料学的学术研究史,在主体范围、对象性质、功能任务和研究态度等方面,均有实质区别。
关键词
文学接受史
范式
Keywords
history of literary reception
paradigm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新进境与新标杆——尚永亮教授《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读后
2
作者
张佳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1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文摘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畛域,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尚永亮教授领衔完成的逾百万字的大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以下简称《考察》)于2010年11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以其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洞幽烛微的细节探讨、深邃的理论总结和通达的线条描述打造了唐代文学外围研究的新进境,树立了古代文学传播接受研究的新标杆。
关键词
文学接受史
诗歌传播
唐代
文学
文化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元和
中唐
教授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
被引量:
1
3
作者
闵定庆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文摘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新途径,昭示着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浮现。王红霞博士著《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作为李白接受史研究的第一部断代史,真实复原了有宋一代李白接受史多姿多彩的样态,生动、深入地刻画了宋人诗歌创作、审美趣味与文化心态的嬗变史。这一学术成果的撰作,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感觉与深厚的学术功底。
关键词
《中国古典
文学接受史
》
李白
宋代
文化象征
王红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术研究
品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王翼飞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
文摘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较早的如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等。不仅诗歌是这样,对词的接受与传播研究也逐渐兴起,如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从词的创作和理论两大部分,
关键词
传播与
接受
《中国古典
文学接受史
》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
接受
诗学》
中国古代
文学
唐宋词
诗歌
接受
史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陈文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新进境与新标杆——尚永亮教授《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读后
张佳
《长江学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
闵定庆
《中国韵文学刊》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王翼飞
《长江学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