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石他山:司马相如文学史地位再思考
1
作者 卢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3,208,共12页
因为“文质彬彬”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国内学界对司马相如其人其作的评价一直以来毁誉参半。然而,西方汉学家提出了与国内学界不同的观点:首先,中国学界关于司马相如的“文质之争”在实质上是“文儒之争”,因此,尽管司马相如赋作... 因为“文质彬彬”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国内学界对司马相如其人其作的评价一直以来毁誉参半。然而,西方汉学家提出了与国内学界不同的观点:首先,中国学界关于司马相如的“文质之争”在实质上是“文儒之争”,因此,尽管司马相如赋作中的内容和写作意图并不典型地体现儒家思想,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其文学审美价值、想象力和创造性,低估司马相如文学史地位的合理理由;其次,中国学界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对司马相如进行的伦理批评实际上陷入了“意图谬误”的陷阱。司马相如的文学史地位不应因其本人的道德瑕疵或者作品中的伦理问题受到影响。总的来说,在“世界文学”理念关照下,对司马相如文学史地位的认识需要以其在“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双轴的位置来确定他在“文学经典”这一坐标系中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文学史地位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纪实文学创作——兼谈林语堂的文学史地位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章罗生 刘鑫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开了以散文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路,而且也开了现代长篇纪实散文创作的先声。因此,单就纪实文学创作而言,林语堂就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如果联系小说等虚构文学创作,我们则更须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历史地位与文学成就。"林语堂现象"启示我们:在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除了要更新以虚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与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领域外,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的史识、史观与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传记文学 纪实散文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音”到“魏响”——试论建安七子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一般只被看作三曹创作的附庸.其实,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成 就.文章从“汉音”与“魏响”的精神实质和不同表现角度关照建安七子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其创作在艺术表 现和情感内容2个方面都体现了从... 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一般只被看作三曹创作的附庸.其实,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成 就.文章从“汉音”与“魏响”的精神实质和不同表现角度关照建安七子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其创作在艺术表 现和情感内容2个方面都体现了从“汉音”到“魏响”的历史传承.从大的方面看,是从两汉以上到魏晋以下的过 渡;从小的方面看,是从曹操到曹丕、曹植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汉音 魏响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炼狱与孙犁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焦亚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8,共4页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犁应有的评价,而孙犁晚年的创作则足以让其登上"文学大师"宝座的问题。为应和文坛与学术界的上述呼声,河北学刊杂志社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刊发提交研讨会的四篇论文,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可以说,对孙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重估,是将孙犁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地位 孙犁 文学批评家 炼狱 时间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价值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融对佛偈体的改造及其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史地位 王融 改造 七言诗 诗歌发展 文学发展 法门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曹的诗风看“建安风骨”的嬗变与发展——兼论曹植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力坚 《学术论坛》 1988年第2期77-79,共3页
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史界,凡论及建安文学的风格,无不推崇“建安风骨”;论及建安文学时期的代表诗人,无不推举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而论及其中“最杰出”者,又无一不推举曹植。然而,若把三曹各自的诗风,分别与“建安风骨”这一文学时... 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史界,凡论及建安文学的风格,无不推崇“建安风骨”;论及建安文学时期的代表诗人,无不推举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而论及其中“最杰出”者,又无一不推举曹植。然而,若把三曹各自的诗风,分别与“建安风骨”这一文学时代风格作比较,却又发现不少难以协调一致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结症就在于对“建安风骨”的认识与解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 文学史地位 嬗变与发展 曹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时代风格 三曹 悲凉慷慨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文学史地位浮沉的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建国以后十七年 ,是王维文学史地位的最低点 ,文学评价所依据的是社会历史、阶级立场和道德伦理的标准 ,致使文学史的写作偏离了文学的视界。可是 ,非常有意味的是 ,即便是竭力贬低王维的文学史 ,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与李、杜比较。... 建国以后十七年 ,是王维文学史地位的最低点 ,文学评价所依据的是社会历史、阶级立场和道德伦理的标准 ,致使文学史的写作偏离了文学的视界。可是 ,非常有意味的是 ,即便是竭力贬低王维的文学史 ,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与李、杜比较。其实 ,王维是不同于李、杜的一种文化模式和人格范型。王维能不能与李、杜并列 ,都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 ,是‘史’的意志。每一个时代对文学史的理解都是相对的。当下盛世太平的特点 ,在接受期待上也逐渐显示出与盛唐相一致的地方 ,时代使人们的观照视角发生变化而必然导致对文学史的认识发生变化。王维的文学史地位到了公正评判和客观重写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文学史地位 比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董湘琴《松游小唱》的文学史地位和文史价值
8
作者 张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羌族历史上的第一部长诗《松游小唱》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应邀入幕松潘时,对松茂茶马古道的山水风景、风俗人情所作的系统性的诗学描述。建国后虽由于种种原因湮没民间,但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的最后一首边塞诗和迄今为止唯一系... 羌族历史上的第一部长诗《松游小唱》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应邀入幕松潘时,对松茂茶马古道的山水风景、风俗人情所作的系统性的诗学描述。建国后虽由于种种原因湮没民间,但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的最后一首边塞诗和迄今为止唯一系统叙述松茂茶马古道历史的万言长诗,及其奇特的诗歌形式,亦应有其文学史的地位。《松游小唱》对于诗歌发展史和川西民族地区各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史料与文学的双重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学 董湘琴 入幕松潘 松游小唱 边塞诗 创新求变 文学史地位 文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诸葛亮散文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啸虎 《中州学刊》 1983年第2期102-107,144,共7页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也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很普遍的一个主题。但是,这种遇或不遇的遭遇,究竟是有幸或不幸,是喜剧或悲剧,又往往是矛盾交错,互有得失的。所谓“遇”,就是“得遇明主”,能够实现...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也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很普遍的一个主题。但是,这种遇或不遇的遭遇,究竟是有幸或不幸,是喜剧或悲剧,又往往是矛盾交错,互有得失的。所谓“遇”,就是“得遇明主”,能够实现抱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不过,其中也有不少人,政治上的才能得以发挥了,而他的文学才能,却被掩盖了。就这点来说,就是一种损失,甚至可说是不幸。尽管如此,他们的气质和修养,留传下来的少数作品,却仍然至今熠熠发光,在文学史上有其应有的地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属于这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文学史地位 散文 作品 曹操 梁父吟 刘禅 蜀志 陶渊明 曹氏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宋”并称及其之外--关于宋玉文学史地位的省思与再认 被引量:2
10
作者 阳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2,共13页
古代"屈宋"并称的话语传统,大致经历了南朝首肯、唐代批判、宋人重估、明清确认四个阶段。"屈宋"并称在客观展示批评家褒贬态度之际,也隐藏着某些不公平的对待。这种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宋玉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未能得... 古代"屈宋"并称的话语传统,大致经历了南朝首肯、唐代批判、宋人重估、明清确认四个阶段。"屈宋"并称在客观展示批评家褒贬态度之际,也隐藏着某些不公平的对待。这种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宋玉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判定。以古人比较两位作家是否齐名并价为例,可见"屈宋"并称让宋玉依附于屈原的光环而存在,以致容易被遮蔽而丧失其独特的文学意义。基于"屈宋"并称之外,关注单独评价宋玉的文论话语,得以窥见文体交叉视野中的宋玉、作为赋学祖师的宋玉以及引领文学风尚的宋玉,藉此证实宋玉作为战国文学大家的显著地位。我们应一改文学史中介绍宋玉轻描淡写的做法,认定宋玉的代表作应包括其他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宋”并称 宋玉批评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赵树理方向和文学史地位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永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28,共7页
赵树理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小... 赵树理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这一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在前几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重评者对赵树理和他的创作方向进行了否定,认为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改写。这种意见显然不够恰当,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方向 文学史地位 小说 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品 农民形象 评者 《李有才板话》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曲四大家杂剧的思想内容及文学史地位
12
作者 魏荣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8-51,共4页
关、郑、白、马元曲四大家的杂剧创作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水平 ,他们的创作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寄托了人性的正价值 ,给后人以丰富的借鉴。
关键词 文学史地位 寄托 元曲 元杂剧 创作 思想内容 人性 高水平 社会生活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孙犁的文学史价值进行整体性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庆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犁应有的评价,而孙犁晚年的创作则足以让其登上"文学大师"宝座的问题。为应和文坛与学术界的上述呼声,河北学刊杂志社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刊发提交研讨会的四篇论文,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可以说,对孙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重估,是将孙犁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文学价值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文体的文学史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定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5,326,共8页
《史记》文体影响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极深远。从文学史角度考察,《史记》纪传体广泛吸收前代各类文体之长,又对后世诸体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但先秦即已产生传记、小说等诸多文体,故认为诸多文体源于《史记》或主要受《史记》影响,或不尽符... 《史记》文体影响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极深远。从文学史角度考察,《史记》纪传体广泛吸收前代各类文体之长,又对后世诸体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但先秦即已产生传记、小说等诸多文体,故认为诸多文体源于《史记》或主要受《史记》影响,或不尽符合文学史实际。《史记》文体成就虽高,但并非臻于完美或成熟。正确认识《史记》文体的文学史地位,有助于客观评价《史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体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文学史遗忘的罗愿
15
作者 李成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86,共10页
罗愿为杨万里门人,与辛弃疾、朱熹为友,其古文在南宋颇受朱熹、楼钥、方回等人的推重,王士祯且评为"南渡后第一"。其文存世不多,然博雅精醇,皆有为之作。罗愿古文系学者之文,为文高其理,古其意,敦儒尚学,细密精严,且于文体尝... 罗愿为杨万里门人,与辛弃疾、朱熹为友,其古文在南宋颇受朱熹、楼钥、方回等人的推重,王士祯且评为"南渡后第一"。其文存世不多,然博雅精醇,皆有为之作。罗愿古文系学者之文,为文高其理,古其意,敦儒尚学,细密精严,且于文体尝试新变,同陆游等人的文士之文以及朱熹等人的道学之文鼎立而三,同为南宋古文家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应当有罗愿的专门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愿 古文 《鄂州小集》 风格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南朝山水记的文学转向及其地位和影响
16
作者 张帆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156,共7页
东晋南朝山水记从地记中脱胎而来,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州郡记-区域性山水记-单篇山水记三个阶段。山水记的发展过程中,其文本形态经历了从偏重征实性的地学散文到偏重艺术性的文学散文的转向。释慧远《游庐山记》开辟了山水记以游踪为主线... 东晋南朝山水记从地记中脱胎而来,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州郡记-区域性山水记-单篇山水记三个阶段。山水记的发展过程中,其文本形态经历了从偏重征实性的地学散文到偏重艺术性的文学散文的转向。释慧远《游庐山记》开辟了山水记以游踪为主线写山水的新模式;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记首开山水记中用"序"的先例;释慧远及其周围僧团创作的《庐山记》系列作品,又开山水游记"同题共作"的先河。东晋南朝山水记已经具备了游记文学的常见文体要素,并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晋南朝山水记可视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开端,是游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记 东晋南朝 文学性转向 新创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17
作者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 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品、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研究 独立地位 各体文学史 文献学 思潮史 作家 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与先锋文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发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6-179,共14页
先锋文学的文学史地位渐趋稳固,但是,先锋作家的写作却悄然地发生转变,先锋美学成为一种封存在记忆中的精神遗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者对“先锋文学”的定义有所区别。陈晓明说:“我们称之的‘先锋派’的那个创作群落(他们主... 先锋文学的文学史地位渐趋稳固,但是,先锋作家的写作却悄然地发生转变,先锋美学成为一种封存在记忆中的精神遗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者对“先锋文学”的定义有所区别。陈晓明说:“我们称之的‘先锋派’的那个创作群落(他们主要包括: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叶兆言、北村等),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步人文坛的,他们不仅面对着‘卡里斯玛’解体的文明情境,而且面对着‘新时期’危机的文学史前提——这就是他们无法拒绝的历史和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收获》 文学史地位 先锋作家 精神遗产 八十年代 研究者 先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为何、如何及可能——由王金胜《陈忠实论》想到的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共4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作家占据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杜鹏程、王汶石、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红柯等人是其中卓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他们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坚实的创作实绩,使陕西文学在获得崇高文学声誉的同时,也...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作家占据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杜鹏程、王汶石、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红柯等人是其中卓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他们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坚实的创作实绩,使陕西文学在获得崇高文学声誉的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思想、精神、文化、艺术构成的复杂性。相对于杜鹏程、王汶石、柳青等"十七年"作家和陈彦、红柯等新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文学力量,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则是新时期文学生长和发展的代表,在这三位作家的精神结构和心灵图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新时期文学 创作个性 陕西文学 红柯 路遥 创作实绩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媒研究开栏的话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发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7,共2页
传统的文学史研究高度重视文学的生产美学,把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为核心,而且研究主体认为文学的艺术标准具有一种客观性和稳定性。事实上,当代文学创作没有经历较长时段的历史检验,因此文学史家对作家... 传统的文学史研究高度重视文学的生产美学,把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为核心,而且研究主体认为文学的艺术标准具有一种客观性和稳定性。事实上,当代文学创作没有经历较长时段的历史检验,因此文学史家对作家和作品的文学史地位的确认,往往难以摆脱时代潮流的影响。“重写文学史”之所以有足够的学术空间,正因为现当代文学史的评判标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受到政治和社会标准的干扰,缺乏自身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传媒研究 现当代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 作品研究 文学史地位 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