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2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及非裔流散研究全球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周英莉 李倩 杜颖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5期110-112,共3页
2021年7月25-28日,"非洲及非裔流散研究全球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涉及非洲及非洲流散研究视角下的文学、思想史、教学、历史、社区、女性和音乐等方面。中外学者... 2021年7月25-28日,"非洲及非裔流散研究全球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涉及非洲及非洲流散研究视角下的文学、思想史、教学、历史、社区、女性和音乐等方面。中外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在运用全球化学术视角和跨学科方法开展非洲及非洲流散研究的学术趋势,也体现出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立场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国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及非裔流散研究 文学、艺术、历史、文化 全球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艺术性和人文性研究——评《英美文学与作品赏析研究》
2
作者 杜小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全球化时代,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也有助于揭示英美文学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重意义,凸显文学在传达普遍人类经验、情感和社会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也有助于揭示英美文学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重意义,凸显文学在传达普遍人类经验、情感和社会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殷丽莎的《英美文学与作品赏析研究》一书于2022年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它基于跨文化视角对英美文学艺术性和人文性进行重新审视,力求在全球化语境中深化对英美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学艺术 文化视角 丽莎 文学作品 多重意义 作品赏析 全球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介入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认知设计策略研究
3
作者 刘菲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7期83-85,共3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城一面的改造使其失去独特性,相匹配的公共艺术设计品对街区营造“地方感”和在地性链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供新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分析以及现场调研等方法,...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城一面的改造使其失去独特性,相匹配的公共艺术设计品对街区营造“地方感”和在地性链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供新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分析以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得出沈阳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价值,并寻找公共艺术的美学机制与“在地性”对介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进行评估,最终总结出公共艺术介入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表现在场域感知和日常生活感知,并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激发公共艺术回归生活化,积极参与公众生活,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求,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进一步探索公共艺术在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公共艺术 空间认知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中的艺术品象征与跨文化翻译
4
作者 龚敬凯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12期7-10,共4页
艺术品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是作者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外国文学作品中艺术品象征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表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艺术品的象征意义在不同语境中往往容易... 艺术品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是作者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外国文学作品中艺术品象征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表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艺术品的象征意义在不同语境中往往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部分内涵会有所流失。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本文探讨了艺术品象征意义的多维度解读方法,提出了意象重构、文化对等等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艺术品象征意义的准确传达,促进中外文学艺术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象征 文化翻译 文学翻译 文化对等 意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展的形式设计和艺术表达效果研究——以“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为例
5
作者 刘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历史文化展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类型之一,是博物馆展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览而言,形式设计是艺术表达的关键构成,深刻影响着观众对展览的美学感知。在展览实践中,理论化的设计观念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能够提升展览在空间、平面和... 历史文化展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类型之一,是博物馆展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览而言,形式设计是艺术表达的关键构成,深刻影响着观众对展览的美学感知。在展览实践中,理论化的设计观念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能够提升展览在空间、平面和色彩总体性方面的展示水平,以及展览在辅助性层面的美学效果。历史文化展通过形式设计能有效解决展览美观不足、文献零散、内容抽象等方面问题,实现展览在内容与设计、艺术形式与艺术情感、观众鉴赏与情感认同等层面的多维统一,有助于凸显展览的情感属性和文化价值,建立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形式设计 艺术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审美重构——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
6
作者 刘凡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正经历从“文化理解”向“文明互鉴”的范式转型。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一书,正是对这一转型的重要探索。该书以“历史脉络—审美策略—文化阐释”三维框架重构文学...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正经历从“文化理解”向“文明互鉴”的范式转型。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一书,正是对这一转型的重要探索。该书以“历史脉络—审美策略—文化阐释”三维框架重构文学教育范式,在保持本土教育特色的同时,推动从文本细读到文化自觉的认知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域 全球化 文学审美 文学教育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先声与中华文化传播阵地——《文艺报·华文文学》(1998—2023)研究
7
作者 戴瑶琴 孙艳群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报刊是历史材料,也是历史建构。《文艺报》处于中国文艺批评场域中心,一直跟进港澳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相关报道常分散在“综合新闻”“文学评论”“理论与争鸣”“作品”等板块,内容以简讯为主(会议新闻、书籍发布、作家推介)。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评论 《文艺报》 文艺批评 历史建构 文艺报 中华文化传播 港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阐释中的现代文化主体性建构及其相关问题——由《跨文化艺术美学》一书说开去
8
作者 夏波 《中国文艺评论》 2025年第5期102-112,I0005,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李庆本《跨文化艺术美学》一书的解读,认为其从跨文化角度,就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看待人类文化的发展,在知彼知己中建构现代文化主体性,倡导“普遍的多元主义”,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理论价值。此外,本文对相关的“本源与... 本文通过对李庆本《跨文化艺术美学》一书的解读,认为其从跨文化角度,就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看待人类文化的发展,在知彼知己中建构现代文化主体性,倡导“普遍的多元主义”,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理论价值。此外,本文对相关的“本源与本体”、“术语与话语”、比较文学定义、语言特质与东西方文学,以及当下与未来人类文化所面临的困境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艺术美学》 现代文化主体性 本源与本体 术语与话语 比较文学 人类文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景观在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的镜像表征
9
作者 杨晓 吴艳 《中国美术》 202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历史文化景观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媒介。作为城市“地下文化长廊”的文化载体,其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视觉语言转化呈现出镜像叙事的表征特性,涵盖历史遗迹、历史景观、古建筑物、文化习俗等多种表现内容。从物... 历史文化景观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媒介。作为城市“地下文化长廊”的文化载体,其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视觉语言转化呈现出镜像叙事的表征特性,涵盖历史遗迹、历史景观、古建筑物、文化习俗等多种表现内容。从物质文化形态到非物质文化形态,这种历史的图示再现、镜像的叙事投影不仅是历史文化景观的视觉表达,也是地铁公共艺术的意义表征。本文以地铁公共艺术为视角,探讨地铁公共艺术如何运用镜像语言诠释和再现历史文化景观。通过地铁公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地下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为城市历史文化脉络的承继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景观艺术 地铁公共艺术 历史文化景观 镜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研究——评《英美文学的语言审美与艺术研究》
10
作者 李小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I0006-I0006,共1页
英美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狄更斯的小说,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到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探索,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考。这些作品也是跨文化... 英美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狄更斯的小说,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到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探索,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考。这些作品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源。朱晓萍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的语言审美与艺术研究》一书,系统地梳理和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文化意蕴、社会价值等,为读者在跨文化视角下理解英美文学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硬汉形象 北京工业大学 文化视角 伍尔夫 语言审美 语言艺术 社会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翻案”现象——兼谈当前历史文学的历史观和艺术创造力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秀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9,共9页
历史翻案是当前历史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现象。它具体可分为“历史化的翻案”与“非历史化的翻案”两种不同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文学与时代关系角度考察,自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它是作家在文化转型语境中历史观嬗变的一... 历史翻案是当前历史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现象。它具体可分为“历史化的翻案”与“非历史化的翻案”两种不同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文学与时代关系角度考察,自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它是作家在文化转型语境中历史观嬗变的一个折光反映。当然,它在恢复一部分被遮蔽了的历史真实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对另一部分历史真实的遮蔽,因此不仅在方法论甚至在本体论上都不妨可以质疑。真正的历史文学的翻案,它不仅体现一个作家对历史的深刻怀疑和批判精神,而且还体现在他丰沛的文学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上。为了寻求开发艺术创造力的潜能,现实和未来的历史文学可从空间、思维、文体三个方面或方向进行扩容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案现象 历史观念 艺术创造 文化转型语境 艺术创造力 历史文学 历史 创造力问题 翻案 历史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评《语文教学方法与文学艺术思维》
12
作者 吕海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4-I0004,共1页
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文学语言的结构性与规范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文化和美学价值。因此,文学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其审美品位、价值观念、文化认知以及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对于... 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文学语言的结构性与规范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文化和美学价值。因此,文学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其审美品位、价值观念、文化认知以及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优势。吉林摄影出版社于2024年出版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文学艺术思维》一书,正是聚焦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类著作。该书不仅探讨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涵、特点和理论基础,还着重分析了思维开发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针对文学艺术思维的培育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由此,不仅很好地回应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语言、思维和审美等素养培育的迫切需求,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方法 文学艺术思维 审美品位 价值观念 文化认知 思维模式 互动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历史文化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
13
作者 朱慧敏 田子昂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遗址与文化遗产。高校艺术教育,作为现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与河南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与协同关系。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素...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遗址与文化遗产。高校艺术教育,作为现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与河南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与协同关系。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素材与灵感源泉,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赋予河南历史文化新的传播动力与发展活力。两者的协同并进,不仅能够深化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内涵与教学品质,还可以推动河南历史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历史文化 传承 高校艺术教育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役足衣形制的北宋流行实证:从艺术作品的历史误读谈起
14
作者 黄智高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职役足衣常以长靿靴形态见于北宋背景的影视、画作等当代艺术作品,与北宋相关史料所见有出入。针对此问题,文章着眼于当代相关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史实供给之目标,应用图像学研究法、史料文献比较法、纵横向形制比较法等,从基本造型结构... 职役足衣常以长靿靴形态见于北宋背景的影视、画作等当代艺术作品,与北宋相关史料所见有出入。针对此问题,文章着眼于当代相关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史实供给之目标,应用图像学研究法、史料文献比较法、纵横向形制比较法等,从基本造型结构的实证探索角度,梳理、分析了北宋职役足衣的流行实际及其成因,发现北宋职役足衣以低帮形制为常态,背后成因复杂。研究表明:1)北宋职役足衣的流行形制分为浅口低帮和深口低帮两大类,而低帮浅口最为典型。2)低帮形制足衣是中华经典服饰古制,北宋职役的低帮穿用为复古流行驱动所致,可称为历史的回潮。此回潮,并非单一的服饰规制使然,而是基于国朝治理思想的崇儒教化与自我修养驱动,于日常足衣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自觉风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役足衣 低帮形制 北宋 流行实证 当代艺术作品 文化自觉 儒家礼教 历史回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美德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弘扬及传承——网络作家关云访谈录
15
作者 罗先海 关云 《写作》 2025年第2期24-34,共11页
关云(笔名贼眉鼠眼)是一位高产的历史类网文作家,其代表作主要有《传奇纨绔少爷》《大明王侯》《明朝伪君子》《贞观大闲人》等,2020年《贞观大闲人》作为中国网络文学16部代表作品之一,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博物馆中文馆藏书目,影响较大。... 关云(笔名贼眉鼠眼)是一位高产的历史类网文作家,其代表作主要有《传奇纨绔少爷》《大明王侯》《明朝伪君子》《贞观大闲人》等,2020年《贞观大闲人》作为中国网络文学16部代表作品之一,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博物馆中文馆藏书目,影响较大。其历史网文创作取材钟情于唐、明等中国大一统朝代,作品或喜表现战争以外的时代文化与风俗,或好呈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怀。作为面向大众的商业小说创作,作者在创作中对历史抱有敬畏感的同时,往往也会选择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表现语言和形式,以增强网络小说的吸引力,扩大受众面。同时他也认为在拥有一定读者基础的情况下,网络作家及其创作还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在作品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关云 历史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工融合视角下非遗技艺在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中的文化表达
16
作者 梁雪 《天工》 2025年第15期52-55,共4页
当前,各地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场域,因能够吸引游客参观,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得到了各地政府越来越高的重视。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设计能够提高其文化性与艺术性,... 当前,各地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场域,因能够吸引游客参观,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得到了各地政府越来越高的重视。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设计能够提高其文化性与艺术性,强化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但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存在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亟待解决。非遗技艺体现了民族与地方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将其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地面铺装、街道家具、墙面装饰、艺术装置等方面,既能够美化街区,又能够展示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工融合 历史文化街区 非遗技艺 艺术装置 墙面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石雕艺术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17
作者 庄妍 苏睿谦 《天工》 2025年第6期7-9,共3页
探讨了厦门石雕艺术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回顾了厦门石雕的历史与发展,分析了其艺术特点以及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评估了厦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包括背景、特色定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探讨了厦门石雕艺术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回顾了厦门石雕的历史与发展,分析了其艺术特点以及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评估了厦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包括背景、特色定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厦门石雕艺术的应用策略,旨在通过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形象塑造、公共空间设计以及文化活动与旅游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厦门的城市文化品牌。最后,给出了实施路径与建议,包括政策法规支持、资金资源保障、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石雕艺术 城市文化品牌 历史文化 城市形象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18
作者 薛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与展望《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2023年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性人民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莅临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 辽宁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维多利亚时期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探究
19
作者 丁路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4期35-37,67,共4页
文章以跨文化比较方法,探究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特征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文章通过分析英国阶级分化与美国种族矛盾的文本投射,揭示语言如何成为文化协商的工具:英国文学以古典修辞维系帝国权威,美国文学借方言实验建构... 文章以跨文化比较方法,探究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特征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文章通过分析英国阶级分化与美国种族矛盾的文本投射,揭示语言如何成为文化协商的工具:英国文学以古典修辞维系帝国权威,美国文学借方言实验建构民族身份;两者共性体现在对工业文明的隐喻改造中。语言差异的本质是文化权力博弈的结果:英国通过语言规范巩固等级秩序,美国则以创新争夺话语权。最终,这种历史互动为理解当代文化冲突提供了镜鉴,证明了文学语言既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又是重构文化关系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维多利亚时期 英美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时空语言探究——以北京为例
20
作者 杨晓 吴艳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历史文化景观是当代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形式,将可视化的实体景观以时空语言图景映射城市记忆、文脉和地域精神,并在地铁公共艺术的时空语境中建构新的文化景观语系。以公共艺术为视角,通过分析地... 历史文化景观是当代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形式,将可视化的实体景观以时空语言图景映射城市记忆、文脉和地域精神,并在地铁公共艺术的时空语境中建构新的文化景观语系。以公共艺术为视角,通过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特征表现,从时空共存的图像语言、时空解构的图形语言、时空联结的叙事语言3个方面探讨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视觉语言转化,以期从多维视角综合把握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形态,并进一步审视地铁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公共艺术 历史文化景观 时空语言 文化符号 时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