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史与城市史的融合——大型文化纪录片《百年戏码头》
1
作者 李灵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43-145,共3页
从汉剧的兴起到楚剧的繁荣,从传统戏曲的传承到现代戏曲的创新,武汉这座城市与戏曲艺术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戏曲艺术的兴衰更迭。纪录片《百年戏码头》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现场拍摄和访谈,生动地呈现了戏曲艺术在武汉的发展历程,... 从汉剧的兴起到楚剧的繁荣,从传统戏曲的传承到现代戏曲的创新,武汉这座城市与戏曲艺术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戏曲艺术的兴衰更迭。纪录片《百年戏码头》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现场拍摄和访谈,生动地呈现了戏曲艺术在武汉的发展历程,通过戏曲史与城市史的融合,这部纪录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而且增强了观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提升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武汉戏曲艺术的深情致敬,而且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戏曲史 城市史 文化融合 互动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体: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再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38,共2页
口述体纪录片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日益流行的一种纪录片形态。以口述体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对"口述体"这一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其概... 口述体纪录片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日益流行的一种纪录片形态。以口述体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对"口述体"这一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其概念界定、历时演变和共时表现,结合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影像文本,将其放置在电视纪录片领域的风格模式互渗的背景中来考察,以期探讨口述体纪录片的创作思路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 历史文化纪录片 创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古典审美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晓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2-113,共2页
新世纪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电视传媒舞台上,其宏大的主题和新颖的形式刷新了纪录片的历史,浓郁的古典情怀是这批作品的群体审美特征之一。本文在掌握了部分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就作品在古典唯美的意境营造和传统文... 新世纪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电视传媒舞台上,其宏大的主题和新颖的形式刷新了纪录片的历史,浓郁的古典情怀是这批作品的群体审美特征之一。本文在掌握了部分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就作品在古典唯美的意境营造和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两方面对这一特征进行分析,以求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研究尽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纪录片 古典审美 意境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大命题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影像表达——以六集纪录片《齐鲁家风》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光夏 位茜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9-112,共4页
2017年3月20日,山东卫视推出了六集历史文化系列纪录片《齐鲁家风》。该片以"家风"为题,却不拘泥于一个小家,而意在展现齐鲁之地、中华民族的"国风"。其主题宏大,虽着眼于浩浩荡荡绵延数千年的齐鲁文化,但起笔于一... 2017年3月20日,山东卫视推出了六集历史文化系列纪录片《齐鲁家风》。该片以"家风"为题,却不拘泥于一个小家,而意在展现齐鲁之地、中华民族的"国风"。其主题宏大,虽着眼于浩浩荡荡绵延数千年的齐鲁文化,但起笔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它以"新历史主义"史观下的双时空叙事、故事化元素与声音配置把控叙事的内外节奏和多视角的"口述历史"为主要特征,对齐鲁家风乃至中华民风这一宏大命题进行了生动可感的影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命题 历史文化纪录片 《齐鲁家风》 多元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对黄河黄土文化的纪录与彰显 被引量:1
5
作者 巩杰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8期1-4,共4页
黄河黄土文化是甘肃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注重表现独具魅力的甘肃地域文化,形成了对甘肃黄河黄土文化的彰显和传播。这些纪录片重在再现史前远古生物的生死之谜和史前远古人类遗存,对中华人文始祖文化的抒写... 黄河黄土文化是甘肃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注重表现独具魅力的甘肃地域文化,形成了对甘肃黄河黄土文化的彰显和传播。这些纪录片重在再现史前远古生物的生死之谜和史前远古人类遗存,对中华人文始祖文化的抒写与弘扬,对黄河黄土自然人文风情进行栩栩如生的影像表达,也形成了对这片黄土地上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的抒写和讴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黄河黄土文化 影像表达 情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纪录片的传播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毕耕 宋兆婧 王林 《传媒论坛》 2022年第13期47-49,59,共4页
在新媒介背景下,文化纪录片正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为分析案例,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和传播特征,进而探讨文化纪录片未来的发... 在新媒介背景下,文化纪录片正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为分析案例,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和传播特征,进而探讨文化纪录片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其创作与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发展现状 趋势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纪录片创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路径探析——以2020年“看中华·港澳青年影像计划”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索金炜 李淮芝 《戏剧之家》 2021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繁荣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以促进港澳青年文化认同为目标的大型文...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繁荣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以促进港澳青年文化认同为目标的大型文化体验活动——“看中华·港澳青年影像计划”,将文化纪录片创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在文化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提升中华文化对港澳青年的凝聚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 文化体验 文化纪录片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食文化纪录片的舆论导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与第三季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章潮 《艺海》 2020年第8期114-115,共2页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2018年春节期间的热播,《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又一次受到热议。然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却没有获得第一季的一致好评,并且广受非议。第一季更多地呈现出美食的色、香、味、型,而第三季所呈现的美...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2018年春节期间的热播,《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又一次受到热议。然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却没有获得第一季的一致好评,并且广受非议。第一季更多地呈现出美食的色、香、味、型,而第三季所呈现的美食分量不够,缺少让人心动的味道。在完美或者精彩呈现美食方面,后者应有更多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纪录片 舆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睦邻·缅甸》浅析跨文化纪录片特点
9
作者 熊健 周康梁 周卫平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期152-153,156,共3页
在中国与缅甸建交70周年之际,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与缅甸国家卫星电视台合拍、周卫平导演执导的纪录片《睦邻·缅甸》(The Beautiful Myanmar)顺利发布,影片用中国人的视角向世界讲述缅甸故事,同时传递中国情怀,并完成了文化外交的使... 在中国与缅甸建交70周年之际,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与缅甸国家卫星电视台合拍、周卫平导演执导的纪录片《睦邻·缅甸》(The Beautiful Myanmar)顺利发布,影片用中国人的视角向世界讲述缅甸故事,同时传递中国情怀,并完成了文化外交的使命。本文以跨文化纪录片《睦邻·缅甸》为例,从传播特性、主题选择、叙事立场、叙事视角等角度出发,对跨文化纪录片的特点做简单的梳理和分析,并尝试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化纪录片 叙事视角 《睦邻·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文化纪录片《纸世界》座谈会在南京成功举行
10
作者 梁川 《造纸信息》 2018年第1期79-79,共1页
12月17日,由中国纸业网主办的大型文化纪录片《纸世界》座谈会在南京成功举行。座谈会上,中国纸业网董事长陈育和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分别致辞。中国纸业网董事长陈育表示,中国纸业网对纪录片《纸世界》的拍摄酝酿已久,并希望将此... 12月17日,由中国纸业网主办的大型文化纪录片《纸世界》座谈会在南京成功举行。座谈会上,中国纸业网董事长陈育和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分别致辞。中国纸业网董事长陈育表示,中国纸业网对纪录片《纸世界》的拍摄酝酿已久,并希望将此纪录片奉献给为中国造纸事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行业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文化纪录片 《纸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文化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研究
11
作者 王楚衍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多模态话语视角下文化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通过深入分析视觉、音频和交互模态在纪录片中的叙事作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加深国际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方法:文章首先梳理多模态话语与国际传播的...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多模态话语视角下文化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通过深入分析视觉、音频和交互模态在纪录片中的叙事作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加深国际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方法:文章首先梳理多模态话语与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强调视觉化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随后通过分析文化类纪录片中的多模态话语叙事,包括视觉模态的画面捕捉与文化内涵呈现、音频模态的情感氛围营造与文化深度挖掘以及交互模态下的沉浸式体验与文化主题凸显,揭示多模态话语在纪录片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优势。结果:文章研究发现,通过综合运用多模态话语,文化类纪录片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降低国际受众的认知门槛,有效促进跨文化信息的传播和理解。同时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属性以及VR、AR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受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强化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效果。结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纪录片若想实现更高效的国际传播,应当充分发挥多模态话语的交互作用,积极融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由此方可给国际观众带来立体生动的视听体验,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国际传播 多模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实践:纪录片《大敦煌》共同体叙事呈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媛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3-5,38,共4页
纪录片《大敦煌》积极探索文化纪录片如何通过呈现中华文化故事来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历史记忆、情感共鸣,在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对敦煌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的基础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纪录片《大敦煌》积极探索文化纪录片如何通过呈现中华文化故事来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历史记忆、情感共鸣,在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对敦煌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的基础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阐释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大敦煌》 中华文化故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推动草原文化的传播
13
作者 包来军 《数字传媒研究》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是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或背景,展示草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纪录片。它为更好地传播草原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从纪录片的内容和传播魅力、主要的丝绸之路纪录片、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是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或背景,展示草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纪录片。它为更好地传播草原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从纪录片的内容和传播魅力、主要的丝绸之路纪录片、丝绸之路纪录片与草原文化纪录片的共同点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是如何推动草原文化的传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纪录片 草原文化纪录片 共同点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发展新维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国华 梁海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0,共3页
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同时数字动画迅速崛起,对基于历史文化遗产题材的纪录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纪录片在数字动画的推动下,制作技法与制作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运用数字动画技术,纪录片有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同时数字动画迅速崛起,对基于历史文化遗产题材的纪录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纪录片在数字动画的推动下,制作技法与制作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运用数字动画技术,纪录片有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创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本文将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与数字动画技术的激烈碰撞中探索、分析其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纪录片 数字动画 新媒体时代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文化寻根——纪录片《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的空间叙事
15
作者 于晓风 敖宇 《人文天下》 2023年第1期28-33,共6页
空间叙事作为文化寻根的路径,为修复当下情感焦虑、突破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困境注入新鲜血液。《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以空间叙事的视角切入,直面现实困境造成的情感失所,以物理空间和人文空间为载体,以感官唤醒、传受互动为手段,以... 空间叙事作为文化寻根的路径,为修复当下情感焦虑、突破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困境注入新鲜血液。《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以空间叙事的视角切入,直面现实困境造成的情感失所,以物理空间和人文空间为载体,以感官唤醒、传受互动为手段,以儒家和合文化、齐鲁精神为价值导向,形成“感官唤醒—传授互动—价值引领”的传播模式,实现文化寻根的最终目的。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空间叙事,认为该纪录片促进了新时代下集体记忆的构建,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历史文化纪录片 文化记忆 情感失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造纸精神纪录片《中国纸的故事》座谈会 在京举办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霞 《中华纸业》 CAS 2020年第3期12-13,共2页
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纸的故事》是首部造纸行业纪录片,由中国纸业网、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共同参与拍摄制作,耗时3年制作完成,走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意大利、日本4个国家和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等17个省市。已于2019年12月9日-11... 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纸的故事》是首部造纸行业纪录片,由中国纸业网、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共同参与拍摄制作,耗时3年制作完成,走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意大利、日本4个国家和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等17个省市。已于2019年12月9日-11日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纪录片 中国新闻社 乌兹别克斯坦 拍摄制作 《探索·发现》 弘扬传统文化 造纸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乡土特色及价值研究--以贵州苗族芦笙舞为例
17
作者 吴卓凡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8期138-140,共3页
我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用影像的形式延续了文化人类学这一传统基因。文章以贵州苗族芦笙舞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贵州苗族芦笙舞的渊源及文化成因,接着介绍贵州苗族芦笙舞的表演类型及文化服饰特点,最后总结归纳贵州苗族芦笙舞的艺术和文... 我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用影像的形式延续了文化人类学这一传统基因。文章以贵州苗族芦笙舞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贵州苗族芦笙舞的渊源及文化成因,接着介绍贵州苗族芦笙舞的表演类型及文化服饰特点,最后总结归纳贵州苗族芦笙舞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探讨我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乡土特色及价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乡土特色 价值 苗族芦笙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基于汉绣纪录片创作的个案分析
18
作者 范雨莹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2期90-90,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随着传播媒介的便捷化,纪录片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力变得不容忽视。通过拍摄武汉民间手工艺汉绣的纪录片,体会此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同时更深刻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随着传播媒介的便捷化,纪录片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力变得不容忽视。通过拍摄武汉民间手工艺汉绣的纪录片,体会此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同时更深刻了解到纪录片创作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 计算机后期制作 汉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论文推选表彰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的纪录片创新发展”论坛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成功举办
19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3年7月8日,纪录片论文推选表彰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的纪录片创新发展”论坛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2023年7月8日,纪录片论文推选表彰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的纪录片创新发展”论坛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联合承办;《当代电视》《中国电视》《未来传播》《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提供学术支持。本次论文推选活动旨在弘扬纪录片文化,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广泛征集优秀的纪录片论文,激发纪录片创作者的研究热情,进一步提升纪录片的品质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戏剧影视 吉林艺术学院 现代剧场 纪录片研究 纪录片文化 学术研究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元一六四四》谈文史纪录片搬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63,共3页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即所呈现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地理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所有影像不可能都是实拍实景,所以,"搬演"也就成为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作为纪录片的一种类型,...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即所呈现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地理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所有影像不可能都是实拍实景,所以,"搬演"也就成为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作为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运用这种手法较为常见。它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真实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纪录片更加形象生动。另外,搬演也是二度创作,它把历史资料等相关素材通过编排形成图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入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得这一类型的纪录片不枯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纪录片 《公元一六四四》 搬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