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文化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被引量:13
1
作者 洪文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共3页
1背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关键词 公共文化设施 服务空间 文化家 智能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产品 传统文化传承 全民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家礼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延斌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家礼亦然。家礼文化是传统家礼在价值理念、仪式、制度、器物以及教化等行为活动等多层面的体现,比家法、族规、家训等其他家文化形式更具有仪节的庄严性、礼义的教育性和制度的规范性等特点,在家文化和中华民族整个礼文化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家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家、齐家、教家的重要制度文化,也是当代优良家德、家风培育和公民礼仪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借鉴传统家礼以仪立范路径涵养公民个人品德,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滋养良好家风与淳朴世风,继承弘扬传统家礼称情立文的撰订原则助推社会礼仪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礼仪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3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神和方法的作用,是工具理性的思维,将价值理性排除在外,是唯科学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大体主张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对传统史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传承。但是,他们强调道德理性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国文化道德实践理性的特点,对传统史学的非科学性和专制性缺乏批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实践理性看待传统史学,批判传统史学不适于革命的需要。不过,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史学的革命性,其研究往往没有做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他派别史家评述传统史学时,具体认识虽然与上述三派多有不同,总体上仍是以工具理性的取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考据派史 文化保守主义史 马克思主义史 其他派别史 传统史学观 理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嵌入地方村庄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4
作者 毛彧晴 陈煜享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发挥家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家文化与村庄治理的概念内涵出发,梳理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嵌入的视角,文章剖析了家文化影响地方村庄治理具体机制,基于此,提出了家文化嵌入村庄治理的实践路径... 发挥家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家文化与村庄治理的概念内涵出发,梳理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嵌入的视角,文章剖析了家文化影响地方村庄治理具体机制,基于此,提出了家文化嵌入村庄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发挥家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正向作用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村庄治理 文化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文化视角的中日家族企业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俊毅 欧晓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7,共6页
从本质上看,家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家族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家文化和家... 从本质上看,家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家族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家文化和家族企业的相异性,可以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文化 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视角下本土旅游小企业的代际传承 被引量:18
6
作者 文彤 张庆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103,共11页
文章基于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寨家庭旅馆的访谈数据,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文化对本土旅游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其中,家庭利益至上的家本位内涵确定了企业传承目标为"家业永续",使家庭成员以企业传承发展为载体通过集体主义利他... 文章基于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寨家庭旅馆的访谈数据,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文化对本土旅游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其中,家庭利益至上的家本位内涵确定了企业传承目标为"家业永续",使家庭成员以企业传承发展为载体通过集体主义利他思想实现了家庭与企业内在利益的一致;家庭伦理所规范的家庭和谐框架中"父慈"与"子孝"的双重互动产生了代际间的信任,借助家庭内部长久稳定的情感财富保障了代际传承过程的顺利与流畅;而家庭扩大化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不仅是家庭成员情感和物质上相互依存的基础,更成为家庭企业联合经营并不断壮大家族共有财产的重要动因与保障力量。文章由此认为,通过家庭内的代际传承来应对外来竞争压力是本土旅游小企业现实而可行的选择,强调旅游发展过程中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传承 文化 旅游小企业 平安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对社区安全治理的启示与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延东 郭星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家文化变迁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转型特征,阻碍了家文化治理资源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创新,导致社区"共同体"情感和道德联结意涵逐渐瓦解,社区安全治理面临严峻困境。对此,应该立足本土观的价值理念,...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家文化变迁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转型特征,阻碍了家文化治理资源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创新,导致社区"共同体"情感和道德联结意涵逐渐瓦解,社区安全治理面临严峻困境。对此,应该立足本土观的价值理念,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传统家治理的具体影响因子,包括家认同、经济利益和情感文化联结机制以及家的"类""推"精神等等。建议动员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培育社区认同感;赋予社区更多治理资源与权力,畅通经济利益和情感文化联结机制;发扬家的"类""推"特性,培育社区居民公共精神,为社区安全构建具有本土文化气质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社区安全 本土化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文化”对私营企业家授权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晓军 李必强 蔡荃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6-69,共4页
私营企业家在授权过程中,明显受到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家文化”对授权影响因而出现复杂化。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私营企业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授权模式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 管理 文化 私营业主 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文化:地位、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延斌 陈姝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9,共6页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中华民族家文化由家训(家教)文化、家礼文化、家德文化、家风文化、家史文化、家法文化、家学文化和谱牒文化等构成,内蕴极为丰富。传统家文化的各个构成部分虽然维度和分类不同,但在...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中华民族家文化由家训(家教)文化、家礼文化、家德文化、家风文化、家史文化、家法文化、家学文化和谱牒文化等构成,内蕴极为丰富。传统家文化的各个构成部分虽然维度和分类不同,但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形式上交叉互鉴,在功能上彼此为用、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家文化的大厦。传统家文化不因时代变迁而失去其积极价值,可以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家文化、涵育家庭美德和处世道德、推进家庭礼仪文明提供丰富滋养。吸取传统家训文化的教子智慧,借鉴传统家文化教育载体也可以用来助力今天的家教和家庭家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 新时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华“家文化”的内涵价值与传播样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小玉 金圣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26,共5页
近年来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家文化"被人们有所忽视,媒体对中华"家文化"的报道立场与导向也出现偏差。为此,通过着重阐释中华优秀"家文化"的内涵价值,分析新时代中华优秀"家文化"的现代媒介... 近年来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家文化"被人们有所忽视,媒体对中华"家文化"的报道立场与导向也出现偏差。为此,通过着重阐释中华优秀"家文化"的内涵价值,分析新时代中华优秀"家文化"的现代媒介传播样态——PC端:族谱电子化、数字化,破解"家文化"流散难题;影像媒体:纪录片、影视综艺、公益广告等视觉图像让"家文化"表达形式活起来;移动端:移动短视频、自媒体电台、公众号平台等营造"家文化"包容开放的新生态,以期全面了解"家文化"的传承现状,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与需求,提出"家文化"的建构范式与传播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 内涵价值 传播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 被引量:89
11
作者 储小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9,共5页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即“家文化”及其泛化做了深入分析,进而探讨了“家文化”泛化的历史形成机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对社会资源的流动、配置和家族企业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 机制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文化下的财产继承 被引量:16
12
作者 焦垣生 张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5-69,98,共6页
中国传统家文化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特别注重家庭及家族延续,而家庭财产为完成该使命的物质基础,"共财"是中国古代家庭财产的一项普遍的原则。中国在以伦理代替宗法的漫长传统社会中,家庭财产的继承在家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 中国传统家文化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特别注重家庭及家族延续,而家庭财产为完成该使命的物质基础,"共财"是中国古代家庭财产的一项普遍的原则。中国在以伦理代替宗法的漫长传统社会中,家庭财产的继承在家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分家(诸子均分)为财产继承的主要形式;财产继承承载着赡养、抚养及保证家庭门户的延续等功能,严格限制在家庭伦理范围内,防范在无子情况下通过财产继承使家庭和家族财产流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财产 中国 传统文化 文化 财产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复制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取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霁雪 陶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1,57,共5页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功能的接续,而"家文化"认同则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核心,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对"家文化"复制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家文化复制"可能是构建适合流浪儿童再社会化可行的理论创新,也是帮助流浪儿童重建自我成长路径中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 早期社会化 文化”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疍家文化保存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化利 邓敏 +1 位作者 朱桂金 张苻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87-8988,共2页
通过对三亚疍家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村落布局及其文化传承现状的实地考察,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范式,将三亚疍家文化的保存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采取修建疍家海上历史博物馆、疍家传统风格建筑、疍家美食街、渔家乐、海上文... 通过对三亚疍家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村落布局及其文化传承现状的实地考察,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范式,将三亚疍家文化的保存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采取修建疍家海上历史博物馆、疍家传统风格建筑、疍家美食街、渔家乐、海上文化广场等具体措施,构建一个"生活、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三亚美丽渔村,实现疍家文化的价值构建及其可持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保存模式 美丽渔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破坏力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齐善鸿 李亚楠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3-1152,共10页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核心推动力在于"人",我国家族企业中的"家文化"严重制约着企业中"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及企业可持续成长。基于文化三层次理论的分析表明,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通常仅具有表层与中间层内...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核心推动力在于"人",我国家族企业中的"家文化"严重制约着企业中"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及企业可持续成长。基于文化三层次理论的分析表明,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通常仅具有表层与中间层内容,核心层内容欠缺,无法撼动由国家文化因袭而来的"家文化"基本假设;具有"家文化"特征的领导行为是"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家文化"特征越强,越不利于对员工的主动性的激励,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破坏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可持续成长 文化公地悲剧 “领导”破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引导下的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雷 徐兴美 陈赟银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阐述了家文化在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品牌实例,提出了家文化在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中的策略。指出只有做到在产品上体现家文化中的亲情关系,在包装上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在品牌名称上以"家"元素为内涵,在文化传... 阐述了家文化在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品牌实例,提出了家文化在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中的策略。指出只有做到在产品上体现家文化中的亲情关系,在包装上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在品牌名称上以"家"元素为内涵,在文化传播上注重以家文化为基调,在品牌服务上传达家文化的感受,在家文化的引导下对品牌文化进行构建,才能使家居服品牌拥有自己的特色并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居服 品牌文化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文化动因及困境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燕 苏雪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52,共4页
中国传统中以"家"为主题的文化和伦理,深刻影响着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目的、模式以及内容。文化背景下的"事业永续"还是"家业永续"的传承动机,促使企业家在"家业"和"事业"之间寻求平... 中国传统中以"家"为主题的文化和伦理,深刻影响着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目的、模式以及内容。文化背景下的"事业永续"还是"家业永续"的传承动机,促使企业家在"家业"和"事业"之间寻求平衡;在其传承的目的指向下,继承人选上"亲和贤"的矛盾、继承人缺失造成传承困境以及家族企业社会关系资本的传承等等都考验着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族企业 代际传承 社会关系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家”的传统文化意蕴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学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5-50,共6页
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之象,其"从宀人豕"的语象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随着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的出现,"家"既成为亲情关怀的文化场,也幻化为自我设计的诗意栖居,... 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之象,其"从宀人豕"的语象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随着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的出现,"家"既成为亲情关怀的文化场,也幻化为自我设计的诗意栖居,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解读成"国"之微缩标本,投射出中国人归属于家、也归属于国的复杂情感层次。家国一体的观念意识,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自周代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较多地选择了"礼"而非"法",作为维系家政国政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谭英 胡玉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7,共5页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文化"建设乃是五位一体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基石。现阶段美...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文化"建设乃是五位一体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基石。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升级过程中,应以"家文化"内涵建设(修身齐家、孝悌忠义、诚信友善、谦敬和合)为中心,以"敬老爱小"为抓手和切入点,以相关激励措施为保障,以乡土文化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推动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内涵建设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嬗变与展望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1,155,共11页
"家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范式。中国人的"家"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更具有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家文化"经历了三次形态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礼教等级的家... "家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范式。中国人的"家"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更具有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家文化"经历了三次形态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礼教等级的家"解体,到战争年代"革命队伍的家"兴起,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转变为"经济依靠与精神寄托的家"。当前,建设公民社会,"家文化"面临创造性的转换:建设作为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中介的"第二家庭"的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